「原創」劉慈欣《三體》寓言區塊鏈結局:虛擬世界會代替現實世界

「原創」劉慈欣《三體》寓言區塊鏈結局:虛擬世界會代替現實世界

被冠以“中國科幻作者第一人”的劉慈欣,近日關於區塊鏈的觀點,開始在網上流傳。

儘管劉慈欣一直強調自己是科幻小說作者,“不是學者、也不是科學家”,區塊鏈領域很多問題,不是他能回答的,但不可否認,他對區塊鏈有自己的理解,而科幻對虛擬世界與未來世界的影響也一直存在。

劉慈欣的《三體》和“黑暗森林法則”,曾被無數互聯網創業者推崇;在區塊鏈領域,科幻故事又會有哪些寓言?

「原創」劉慈欣《三體》寓言區塊鏈結局:虛擬世界會代替現實世界

劉慈欣

1

劉慈欣說區塊鏈

“區塊鏈它最讓人驚歎的一點,就是它用一個數字技術建立起了一個穩固信任體系。”這幾天,劉慈欣關於區塊鏈的言論開始在網上流傳。

實際上,這並不是最新的消息了,這個言論出自6月底的烏鎮世界區塊鏈大會,一向鮮少參加活動的劉慈欣,在當天接受了專訪,還參加了主題為“區塊鏈裡的科幻世界”的圓桌。

據媒體報道,這是劉慈欣第一次參加區塊鏈主題的峰會,參加的原因,是和峰會主辦方巴比特的創始人長鋏“認識十多年了”。

而劉慈欣對區塊鏈的理解,遠不止於概念。

比如,他認為區快鏈是一個比較應用型、比較現實的技術,主要涉及一些經濟學方面的東西,並不涉及到宇宙運行的法則。

他沒有在科幻中見過區塊鏈,現在科學技術很多地方已經走到科幻的前面了。

他認為區塊鏈和科幻的關係,就是虛擬世界,區塊鏈把現實世界中很關鍵的信任體系和價值傳遞搬到網絡中,“虛擬世界代替現實世界就又向前邁了一大步”。

而有意思的是,在接受專訪時,劉慈欣一直稱自己“不是學者、也不是科學家”,區塊鏈領域很多問題,不是他能回答的。

但他對區塊鏈的理解,尤其是在區塊鏈思維與科幻的關係探討上,依然為外界津津樂道。

“ 劉慈欣老師之前一直沒有為比特幣、區塊鏈發過言,但我覺得在幣圈裡有他太多的傳說。”量子學派創始人羅金海稱。

這個傳說,始於被無數互聯網創業者奉為聖經的《三體》。

2

《三體》預言互聯網終局

2006年,《科幻世界》第5期開始連載《三體》第一部。

儘管劉慈欣在此前已經多次斬獲銀河獎,但科幻迷們不會預料到,這個講述宇宙文明碰撞的故事,會在主流市場引起巨大轟動,並被互聯網創業者捧至神壇。

「原創」劉慈欣《三體》寓言區塊鏈結局:虛擬世界會代替現實世界

《三體》宣傳海報

包括柳傳志、李彥宏、馬化騰在內,互聯網大佬在各種公開場合表達對《三體》的喜歡;雷軍在朋友圈稱,這本書中的哲學道理對“制定公司三到五年戰略非常有幫助”;紅衣主教周鴻禕則更勝——他在《三體》電影中客串了一個軍方智囊團專家的角色。

而書中的經典句子,比如“生存是文明的第一需要”“降維打擊”“毀滅你與你何相干”“蟲子從來就沒有被真正戰勝過”等等,被無數互聯網創業者引用、解讀和演繹。

而《三體》在互聯網領域備受推崇的最根本原因,還是書中最大的設定“黑暗森林法則”。

“宇宙就是一座黑暗森林,每個文明都是帶槍的獵人,像幽靈般潛行於林間,輕輕撥開擋路的樹枝,竭力不讓腳步發出一點兒聲音,連呼吸都必須小心翼翼:他必須小心,因為林中到處都有與他一樣潛行的獵人,如果他發現了別的生命,能做的只有一件事:開槍消滅之。在這片森林中,他人就是地獄,就是永恆的威脅,任何暴露自己存在的生命都將很快被消滅。”

這個未來宇宙的殘酷的生存法則,卻暗合瞭如今互聯網的競爭與廝殺:每一個創業者就像是書中的“文明”,搶奪有限的流量、資金資源,在巨頭們“降維打擊”的陰霾下,戰戰兢兢求生存,他們恐懼隨手投擲了一片二向箔的歌者文明,對被毀滅的地球文明也心有慼慼。

劉慈欣曾在採訪中表示,《三體》展現的是最糟糕的宇宙;但實際上,《三體》也適合最殘酷的互聯網生態:巨頭們虎視眈眈,創業公司在幽暗中小心翼翼前行。

整個生態從熱鬧逐漸靜止。而在宇宙中,靜止等於死亡。

互聯網的故事似乎正在走向尾聲,區塊鏈的大船正在緩慢啟航。

3

區塊鏈是向虛擬世界移民的第一步

“人類正在從現實世界向虛擬世界移民,以後的人會生活在虛擬世界裡。”31區專欄作家方剛在接受採訪時說到。

劉慈欣也認為:人類社會所有的事情都要重複三遍。第一遍是在現實世界;第二遍是在虛擬世界;第三遍很可能發生在太空。他認為比特幣挖礦就是現實世界的“淘金”在虛擬世界再次發生最明顯的案例。

這與方剛的觀點不謀而合。

中本聰召喚出的”區塊鏈“,成為一條紐帶,讓人們可以從現實世界到虛擬世界的探險。

“區塊鏈就像當年從歐洲駛向美洲的“五月花”號,承載著去向虛擬世界的第一批移民。”方剛如是說。

1620年11月11日,一群清教徒從英國南安普頓市(Southampton)出發,經過在海上六十六天的漂泊之後,“五月花”號大帆船向陸地靠近。這塊陸地就是後來的美國。

方剛認為,目前”上船“的人還非常少,而且船可能隨時沉沒。

但是,船小人少、風急浪高,這並不能阻擋人們向虛擬世界“移民”。

4

科幻小說拉開區塊鏈大幕

2002年11月5日,科幻小說《編碼寶典(Cryptonomicon)》預測本世紀伊始將出現加密貨幣。這是科幻小說對加密貨幣世界的第一次問候。

「原創」劉慈欣《三體》寓言區塊鏈結局:虛擬世界會代替現實世界

2013年10月《編碼寶典(Cryptonomicon)》作者(右)與比特幣耶穌 Roger Ver 合影

2008年,中本聰發佈白皮書,標誌比特幣誕生。這是人類在虛擬貨幣世界第一次對科幻小說家的深情回覆。

回顧區塊鏈技術發展歷史,2008年這個重要的時間節點,中本聰發明出比特幣,也揭示出了具有革命意義的區塊鏈技術。如果將對區塊鏈技術的探索也比喻成一次航海探險,那麼在此之前接近40年間,十幾位大師的貢獻,更像是用自己的生命在造一艘堅固的貨船。

1976年Bailey 、 Martin兩位密碼學大師的《密碼學的新方向》問世。2001年NSA發佈了SHA-256算法,是比特幣最終採用的哈希算法。在幾十年間所誕生的通信技術、加密技術、算法機制、計算機技術,像是區塊鏈之船上面的釘、鉚與木材。

而中本聰本人則是當之無愧的“造船工程師”。

而船究竟該駛向何方,接下來的故事該由“船長”書寫。至於誰會是那個船長?當然是規則決定。

在“五月花”號上,清教徒在船艙中籤署了一份公約,即後人所稱的“五月花號公約”,以此結成了一個世俗的公民政治體。這份公約,就成為美國政體發展的第一塊堅實的基石。

比特幣代碼庫中規定所有礦工都是船長,每個礦工都有權利決定船該往哪個方向開。代碼庫就像“五月花號公約”對所有船員的束縛一樣。

隨著時間流逝,美國社會發生了深度變革。“五月花號公約”進了博物館,也許有一天比特幣也會進入博物館,但比特幣背後的區塊鏈技術對人類的影響才剛剛開始。

我們再回到劉慈欣和區塊鏈的聯繫上。

2010年11月,三體第三部《死神永生》出版,在6個月前,一位名叫Laszlo Hanyecz的程序員,剛用1萬枚比特幣購買了兩個披薩。

幾年之後,“區塊鏈”才正式從比特幣概念中剝離,被冠上“信用機器”的桂冠,開啟了第四次工業革命。

劉慈欣也坦然,在創作《三體》的過程中,並不知道比特幣和區塊鏈。但是,雖然劉慈欣在區塊鏈領域鮮少發聲,但是區塊鏈創業者們,也喜歡借用《三體》中的理念。

憑藉FCoin攪動交易所風雲的張健,在今年3月與元道等人成立了區塊鏈基金,名字就叫“歌者資本”;去年底,比特大陸推出的芯片“算豐SophonBM1680”,名字也是來源於書中的智子(SOPHON),一個來自三體文明的高科技機器。

而科幻小說的”寓言“,也開始區塊鏈世界一一驗證。

----------------------------------

“到這裡來”,《三體》小說主人公葉文傑對外星問候的回覆,給地球招來了“水滴”的毀滅性打擊。

「原創」劉慈欣《三體》寓言區塊鏈結局:虛擬世界會代替現實世界

《三體》中的水滴,用最原始的碰撞毀滅人類的太空艦隊

而中本聰對科幻的回應,召喚出了一項改變人類的技術。

在區塊鏈大船上,人們開始在虛擬世界裡的真正探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