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風口賦能醫療領域,或重構醫療體系,但道路仍然漫長!

醫療AI很熱,但實際落地應用的很少,目前在影像和診斷方面稍有起色,加之真正的人工智能人才尚未湧入到醫學領域,醫療AI道路仍然漫長。

AI風口賦能醫療領域,或重構醫療體系,但道路仍然漫長!

人工智能的東風早已吹到了醫療領域。

優質醫療資源的供需不平衡,醫生培養週期長,誤診率高,疾病譜變化快,技術日新月異,以及人口老齡化加劇、慢性疾病增長、人們對健康重視程度提高,催生了醫療AI(人工智能)的發展。

在中國醫療體系中,醫療質量無法持續性,醫療資源,無論是基層還是頭部,分配不平衡的情況都普遍存在,而且因錯位機制引起亂象的問題也十分普遍。

針對這些問題,人工智能或可扮演引領產業變革的關鍵角色。然而醫療行業的高壁壘和特殊性,也註定了AI賦能醫療的征途必然坎坷。

儘管醫療AI產品的嘗試多種多樣,但尚未真正落地,能夠符合臨床使用場景的產品仍缺席。目前能夠在醫院投入使用的多是科研合作與試驗。

AI風口賦能醫療領域,或重構醫療體系,但道路仍然漫長!

“風口”賦能

AI醫療的風口吹向重構醫療體系。

具體來說,AI基於大數據,將頭部醫院的醫療能力賦能基層醫療,針對不同病種開發輔助診療等功能,讓基層醫院也可共享頭部醫院的醫療技術,最終將醫療資源平均分佈在各個層級。

通過處理大量高質量的醫療大數據推動人工智能發展,如病例、影像、基因,並建立可驗證、可重複的醫療標準。使得無論在診前、診中、診後還是院內和院外,患者均可享受標準化的醫療服務。

“人工智能的未來不是代替醫生,甚至也不僅僅是輔助醫生,而是幫助重構醫療體系,建立新的基礎設施的必要奠基石。”

醫療AI的賦能之路,正是基於大數據的深度學習。

如果把人工智能分成算法、算力和數據三個維度,則現在行業主要的機會集中在數據及應用層面,競爭的核心在於數據的質量和數量。數據是高質量的醫學臨床或生命數據,這些數據就是磨刀石。

“沒有好的磨刀石,就磨不出好刀。”

AI風口賦能醫療領域,或重構醫療體系,但道路仍然漫長!

與國外醫療AI相比,我國在大數據使用層面與國外處於同一水平,甚至有更多的應用空間。但在AI領域核心的算法競爭上,中國仍有一定差距,普遍停留在對於國外算法的二次創新,亟待關鍵領域的突破。“AI技術領域的核心競爭主要正是集中於數據、算法和神經網絡的突破。”

“醫療AI的門檻很高,算法專家和醫學專家關注的方向不同,醫學作為一個系統科學,數據的邏輯、建模、分層非常複雜和豐富。只有算法專家和醫學專家深度融合,彼此聽懂各自的“語言”,才能解決這個問題。所以AI沒有數據不行,只有數據也不行,要有一大批能夠喚醒沉默的病例和數據的複合型人才,才能走出最關鍵的一步。”

在AI領域,不得不承認,最頂級的人才還沒有大量湧進來,可能大部分在無人駕駛和在安防,醫療領域仍十分孤單。此外,AI算法人才與醫學人才知識體系不同,如何融合各自優勢發揮最大價值,也是值得企業思考的方向。

AI風口賦能醫療領域,或重構醫療體系,但道路仍然漫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