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通三川窥周室的秦武王

公元前311年,秦惠文王不幸英年早逝,其子赢荡继承王位,是为秦武王。

秦武王天生有神力,是个典型的大力士,从小就喜欢和人玩角力的游戏。当时的任鄙、乌获作战勇猛,力大无穷,就深受秦武王的宠爱。一个名叫孟贲的齐国勇士觉得自己在秦武王手下必有用武之地,就来投奔,果然被秦武王重用,并封为大官。而在秦惠文王手下行走游刃有余的张仪却不入秦武王法眼,最终被驱赶出境。可见秦武王是一个崇尚武力、厌恶说辞的人。

车通三川窥周室的秦武王

秦惠文王

《史记·卷五·秦本纪第五》:“武王有力好戏,力士任鄙、乌获、孟说皆至大官。”

秦武王这个人,除了喜欢角力,还有一个更加高大上的志向,那就是“容车通三川,以窥周室”。就是要驾车通过三川,到洛邑去看看(象征天下的九鼎),如果能达到这个目的也就死而无憾了。秦武王继承王位不久,就开始为实现这个梦想而奋斗了。

秦国和周王室并不接壤,中间还隔着韩国。要想实现窥周室的目的,首先要打通韩国的三川,要通三川,就必须攻打宜阳。所以摆在面前的首要任务就是拿下宜阳,迫使韩国屈服。于是秦武王就向自己的左右丞相甘茂和樗里疾问计。樗里疾认为宜阳路途遥远,且城池易守难攻,并没有把握能攻打下来。甘茂则认为,宜阳是秦国通往中原的门户,拿下它对秦国逐鹿中原,成就帝业有着非凡的意义。甘茂的想法和秦武王不谋而合,于是秦武王就让甘茂操办攻打宜阳事宜。甘茂首先去拉拢魏国,魏国早就被秦国打怕了,哪有不服从的道理?

车通三川窥周室的秦武王

宜阳之战地形图

秦武王三年(公元前308年),甘茂和庶长封率军攻打宜阳,宜阳之战爆发了。应该说宜阳之战是一场硬仗,宜阳是韩国的军事重镇,方圆百里,易守难攻,更有十万精兵守卫,粮草充足。虽然秦兵骁勇无比,天下皆知,但是经过五个多月的攻打,宜阳依然雷打不动,稳如泰山。这样的情况让其他的诸侯国也无限遐想,楚怀王派大将景翠驻守北疆,一面防止战火烧到楚国,一方面见机援助韩国。秦国国内反战情绪也高涨起来,本来就反对攻打宜阳的樗里疾等人把矛头直指甘茂。面对“内忧外患”,一向坚持攻打宜阳的秦武王开始动摇了,好在他和甘茂有约在先,不好违背,只能硬着头皮打下去。冬去春来,战况还是没有进展,连东周君也搅合进来,认为秦国必定无法攻克宜阳。别人看戏归看戏,甘茂自己还得好好打仗。他可以说是压力很大,本来自己就是客卿,国内反战势力又强大,如果打不下宜阳,恐怕就不用在秦国混了。殚精竭虑之下,甘茂用重金组织一支敢死队,为了调动积极性,他还自己破费加大赏金,秦军的积极性被极大的激发出来,他们一鼓作气,奋勇攻城,最终宜阳终于被攻下了。

车通三川窥周室的秦武王

秦武王举鼎

秦武王可是乐坏了,终于可以访问周室了。来到周室以后,他理都不理周赧王,因为他急着要去见识一下“神龙九鼎”。哪知一见到九鼎,秦武王就血脉膨胀。为了展示自己夺鼎之志,顺便炫耀神力,他玩起了新的角力游戏—举鼎,真是玩出新境界了。秦武王走到象征秦国的雍鼎面前,让任鄙来举它,任鄙知道武王喜好角力,就婉言拒绝了。但是愣头青孟贲却强出头,他举起象征秦国的雍鼎半尺高,便重重的把鼎摔在地上,两眼冒血。秦武王一声冷笑表示不屑,然后就要举鼎。任鄙在旁劝阻秦武王全然不听。

秦武王伸手抓住鼎耳,使出浑身解数,鼎被举高半尺,然后移动左脚,不料右脚独木难支,身体瞬间倾倒,龙鼎正好重重的砸在他的脚上,鲜血飞溅,不省人事,后不治而亡。

可怜秦武王,一生想着窥周室,不想因此而毙命,也是实现了“寡人欲容车通三川,以窥周室,而寡人死不朽矣”的愿望,只是这样未免让人觉得可悲可笑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