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黃不接」掣肘銀行理財轉型

某第三方機構數據顯示,今年6月銀行理財產品發行量環比減少6.43%,同比減少22.39%,由此可見,資管新規對銀行理財的影響較大。華創證券高級分析師周冠南指出,在資管新規影響下,銀行理財發行呈現出量價齊跌的特徵。中金公司的姬江帆等分析員則指出,銀行理財由於轉型不易,規模壓縮難以避免。

“青黃不接”掣肘銀行理財轉型

量價齊跌

“從銀行理財發行數量來看,今年一季度為理財產品發行高峰,發行產品總量達41608款,或受銀行趕在資管新規發佈之前衝規模的影響。資管新規發佈後,銀行理財產品發行明顯減少,從同比增速來看,5月銀行理財發行數量同比增速僅為6.4%,較去年的48.5%大幅下降,而6月銀行理財發行量同比則減少22%。”周冠南指出。

“進入2018年,由於年初資產收益率較高,理財經營存在正息差,部分銀行在資管新規出臺前衝了規模,一季度銀行理財整體規模有小幅增長。”姬江帆等分析員指出,“但4月資管新規正式出臺後,從近期與銀行溝通的情況來看,不少銀行反映淨值型新產品發行難度大,老產品對接的不合規資產又要逐步到期或處置壓縮,維持規模的難度明顯加大。再加上資管稅收負擔加重和息差壓縮等因素影響,理財業務中收下滑明顯,理財主動擴張規模的訴求也在下降。在近期的溝通中,不少銀行都表達了對今年內理財規模大概率回落的預期。”

中國銀行國際金融研究所日前發佈的報告指出,在資管新規下,銀行理財業務規模將收縮,造成銀行客戶資源流失的風險。“自2017年下半年以來,隨著監管日益趨嚴,銀行理財業務的發展已經有所放緩。銀行理財產品增速已從2016年底的23.6%下降至2017年底的1.7%左右。在資管新規打破剛性兌付的要求下,未來銀行理財產品的吸引力將會明顯下降,預計規模或將出現明顯的階段性收縮。”該報告稱。

從發行價格來看,周冠南指出,自資管新規發佈以來,銀行理財預期收益率整體呈現緩慢下降的趨勢,“一方面反映年中資金較松,收益率並未出現反彈,另一方面則顯示資管新規影響下,非保本型產品的增加,使得收益率難以再如此前不斷上升。”

“青黃不接”掣肘銀行理財轉型

青黃不接

“從理財產品發行收益類型來看,自資管新規發佈以來,保本型銀行理財發行數量不斷降低,”周冠南指出,“其中,6月保本理財(包括固定和浮動保本)發行量為3114款,較5月份減少597款。從佔比來看,今年3月份是保本理財佔比峰值。資管新規發佈之後,保本理財佔比從3月份的31.16%下降至6月份的27.5%,發行量佔比減少5.34個百分點,說明資管新規打破剛兌初見成效,但是由於資管新規過渡期延長至2020年,所以保本型理財數量並未快速下降,同時也說明監管仍需繼續發力,未來保本理財佔比還有下降空間。”

中行國際金融研究所報告指出,自資管新規實施後,保本理財產品將逐漸從市場上消失。實際上,銀行前期已經通過開展結構性存款業務來為保本理財的退出作了準備。截至2018年4月,中資銀行的結構性存款規模共計9.15萬億元,同比增長了51%。

“雖然保本型理財發行數量不斷降低,但是銀行的結構性存款發行量卻在增加。根據融360數據統計,6月份結構性存款發行量共405款,較5月份大幅增加30.23%,由於結構性存款的收益類型大部分是保本的,表明結構性存款對保本型理財有一定的替代作用。”周冠南表示。

周冠南同時指出,自2018年以來,淨值型理財產品發行數量呈現不斷上升的趨勢,尤其是資管新規發佈以後,近兩個月淨值型理財產品的發行量大幅增加,5月和6月淨值型理財產品的發行量分別為155款和171款,較1月的69款和4月的83款大幅增加。

不過,姬江帆等分析員指出,真正的淨值型產品募集率低,無法跟上預期收益型產品壓縮的步伐。“在資管新規框架下,理財產品要打破資金池和剛兌,且要進行淨值轉型,那麼如果投資策略過於激進,比如評級過低導致違約風險,或久期過長導致利率風險加大,都會加大淨值波動,從而加大贖回風險和流動性管理壓力。再加上銀監會要求理財等業務也要納入全行的統一授信管理,導致銀行表外理財風險偏好開始向表內看齊。”姬江帆等人表示,儘管理財新規細則等配套政策可能延緩出臺,但淨值化轉型和打破剛兌的大方向很難逆轉。

周冠南指出,“需要注意的是,雖然資管新規落地之後淨值型理財產品發行數量不斷上升,但是較理財產品總數而言依然較少,預期收益型理財產品仍然是銀行理財產品的主要部分。另外,由於理財新規推遲發佈,理財產品並無具體細則可以依照,存量業務的整改已經開始,新的業務規則尚未建立,但是沒有配套細則,很多業務的退出與開發都難以快速推進。”

記者 周軒千

圖片來自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