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軟黃金」產生硬價值

青海新聞網訊 柴達木盆地生活著一種羊,全身包裹著純白光亮的毛髮,外層長粗毛的根部混生著保暖厚實的細絨毛。柴達木絨山羊羊絨顏色潔白、細緻結實、粗細均勻、抗張力強、伸張率大、彈性好,被稱為“纖維寶石”“軟黃金”。柴達木絨山羊耐粗飼,適應高寒、乾旱、荒漠半荒漠放牧環境,於2000年通過省畜禽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命名的地方培育品種,命名為柴達木絨山羊;2010年,通過國家畜禽遺傳資源委員會審定為國家級畜禽新品種。柴達木絨山羊優良品質得到國內外知名專家和業內人士的廣泛讚譽,產生了顯著的生態、經濟和社會效益。

當前發展情況怎麼樣?數量銳減,品質下降

海西是青海省柴達木絨山羊主產區,經過多年發展,柴達木絨山羊已成為海西州農牧業產業中的優勢資源,也是畜牧業主導品種之一。

近十年來,由於羊絨市場優質不優價,導致養殖戶一味追求羊絨產量忽視了提高羊絨質量,許多養殖場和牧民在市場拉動下紛紛引進高產絨山羊雜交改良柴達木絨山羊,導致多數地區羊絨品質嚴重退化,羊絨白度、細度和長度也發生了變化,細度逐漸變粗,正逐步失去柴達木絨山羊“纖維鑽石”的品種優勢。與此同時,政府對絨山羊產業投入資金減少也制約了產業進一步發展,致使優質種羊繁育選種技術,絨山羊提質增效、增產關鍵技術研究示範與推廣等工作難以開展和應用。

州動物疫病防控中心高級畜牧師王照忠回憶,2009年柴達木絨山羊發展最好時達到76萬隻,2016年底普查時只有48萬隻。數量銳減,他分析原因是:其一,這幾年羊肉價格上漲,絨毛價格不理想,造成養殖戶改養其他以產肉為主的羊;其二,絨山羊產羔率不高,只有60%,比藏系羊低30%;其三,絨山羊以產絨為主、肉為輔,牧民呈現年輕化,僱傭的放牧員不操心,飼養管理跟不上,造成絨山羊數量銳減。

州動物疫病防控中心主任晃生玉也分析了影響柴達木絨山羊絨毛價格原因:第一是絨毛細度和長度,細度是絨價的決定性因素;第二是抓絨時粗毛的混合比例比較大;第三是沒有形成絨毛銷售體系。

今年,海西州與華大基因合作實施柴達木絨山羊基因組選育項目,通過示範推廣應用柴達木絨山羊良種及生態養殖技術,加快草原生態治理步伐,達到“少養精養、減畜不減產、減產不減收”目標,實現草原畜牧業可持續發展。“通過基因選育可以少走彎路,多走捷徑縮短時間,找到基因加快精準選育精準培育。”晃生玉主任表示。他說,傳統方法一年時間才能鑑定一隻羊是否是合格種羊,採用基因技術極大縮短了選育時間、提高了選育代數、更加完善測序結果,通過選種選配少走彎路。“2012年我們自己也搞過胚胎也植,但受技術條件限制沒有成功。基因選育結合表型選擇,將極大提高選育質量和速度。”

專家怎麼說?

與基因技術結合很先進

上月海西州召開青海柴達木絨山羊基因組選育研討會,邀請近兩年國家級畜牧行業專家為鞏固提升柴達木絨山羊品質傳經送寶,把脈問診柴達木絨山羊品牌建設。

研討會上,國家絨毛用羊產業技術體系首席科學家、新疆畜牧科學院教授田可川就表示海西州與華大基因合作,採用先進的選育和養殖技術,符合國家產業發展方向。同時他也指出,要做成一個產業需要政府持續關注和不斷投入,海西州委、州政府非常重視,為柴達木絨山羊產業持續發展奠定了基礎。

內蒙古農業大學教授李金泉此前就對柴達木絨山羊給予很高評價——絨纖維細、彈性好、有光澤、品質高,相信通過科學育種,柴達木絨山羊產業會進入有質有價、利益共享、良性循環發展時期。此次參加研討會,他再次強調“通過基因組初步海選組成核心群,核心群是未來育種的源泉和柴達木絨山羊產業發展的發動機,決定發展速度和絨毛質量。”他表示,要藉助華大基因技術力量建立育種場,通過科學育種人為控制基因流,集中提高絨毛細度,形成重要品系。“柴達木絨山羊發展運用基因技術是可行的,通過基因組選育能使育種工作‘如虎添翼’。”

“我國是絨山羊養殖及羊絨加工大國,幾乎控制了世界上所有的羊絨原料,而整個羊絨產業鏈源頭部分的把控尤為重要,這直接關係到羊絨產品質量。”深圳市華大農業應用研究院副院長李勇開門見山提出基因組選育重要性,他表示與傳統育種相比,基因組選擇應用,使肉羊和細毛羊經濟選擇指數分別提高約30%和40%。

今年3月與深圳華大農業應用研究院簽訂合作協議後,德令哈、格爾木、都蘭、烏蘭、大柴旦地區畜牧獸醫工作者開始絨樣採集,從30多萬隻柴達木絨山羊選擇4萬隻表型合格羊檢測絨毛細度。“過濾之後的整體數據顯示,大於15微米的大約佔到一半以上,13.5-15微米大約佔到40%以上,13.5微米以下佔到2.45%。這是一個非常漂亮的數據。”李勇副院長很滿意這一結果。他表示,此次採集的33184份絨樣雖然在採樣、測量中存在一些問題,但樣本量巨大,能篩選出理想個體;各測定性狀相關性較好;不同批次間細度數據差異極顯著。“絨毛細度分析數據出來後,我也沒想到,比預想的要好得多,這個數據還是可信的。”晃生玉主任也很滿意檢測結果。

今後我們怎麼做?

建立核心育種場,提高絨質

州十二次黨代會,海西州提出打造“五個千”產業集群發展戰略,其中一項就是打造“千億元高原特色生物產業集群”。今後幾年,海西州將全力推進農牧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動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構建海西特色農牧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經營體系。

與華大基因研究團隊合作完成柴達木絨山羊基因組選育項目後,將形成2000只群體規模的母羊基礎群,開發絨山羊基因組選擇技術,可年檢測柴達木絨山羊2000只以上,選育種羊1000只,其中推廣種羊1000只。

李勇副院長說:下一步重點工作是超細個體的深度重測序,通過基因手段挖掘絨毛細度相關基因或位點,結合重測序結果精細定位;結合基因組育種值、個體親緣關係、體型外貌特點選留育種組建核心群;對核心群開展更多性狀的測定,包括絨毛、體尺、生長、繁殖、抗病等性能。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張恩平教授也從技術層面談了一些對核心群建立的想法。他說,育種工作的實質是要在核心群裡增加優勢基因品種,實現核心群集中養殖,不使基因疏散實現科學育種,這是非常必要的。今後,關注絨細度的同時要注重繁殖性狀,用多胎來解決這一問題;關注營養條件和草地草場、氣候條件變化,這些變化將對絨毛細度和繁殖性能產生影響。

晁生玉主任說,下一步將與華大基因合作,建立銷售體系,藉助華大的國際影響力,引進企業實現優質優價。同時,依託華大開發淘汰羊和利用價值不大的山羊肉加工產業。“體現經濟效益不僅靠絨,也要靠肉,山羊肉的銷售主要在南方,羊肉價格比我們這裡一等羊的價格要高。山羊肉的加工銷售不做起來,產業也只做了一半。”

核心群建立是重中之中,我們的想法是在各地區選擇養殖大戶,淘汰養殖大戶的所有公羊,由核心群提供種公羊,進而建立繁育群,拓展繁育,同時生產種羊和合格的基礎母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