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一共在位多少位皇帝?

bcvbcvbvc


清朝是從1644年至1912年,一共有十二個皇帝,其中兩個皇帝是入關前,十個皇帝是入後的,那我們分別來說。

第一個,清太祖努爾哈赤,生於1559年,卒於1626年,在位時間是1616年至1626年,他的年號是天命。努爾哈赤在公元1616年在赫圖阿拉建立了後金,在薩爾滸戰役中打敗了明軍,遷都至瀋陽。

第二個,清太宗皇太極,生於1592年,卒於1643年,在位時間是1626年至1643年,是努爾哈赤的第八子,年號有兩個,分別是天聰與崇德。公元1636年,皇太極在盛京(瀋陽)稱帝,國號改為大清。

第三個,清世祖順治帝福臨,生於公元1638年,卒於1661年,在位時間是公元1643年至1661年,是皇太極的第九子。公元1644年,清軍入關,遷都至北京,至順治七年,公元1650年,都是由皇父攝政王多爾袞主持朝政的。

第四個,清聖祖康熙帝玄燁,生於公元1654年,卒於1722年,在位時間是公元1661年至1722年,是順治帝的第三子。在位時間長達61年,是中國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康熙平定三藩,平定明鄭政權,三徵噶爾丹。

第五個,清世宗雍正帝胤禛,生於公元1678年,卒於1735年,在位時間是公元1722年至1735年,是康熙帝的第四子。雍正帝實行了改土歸流,攤丁入畝,耗羨歸公等措施。

第六個,清高宗乾隆帝弘曆,生於公元1711年,卒於1799年,在位時間是公元1735年至1795年,是雍正帝的第四子。乾隆在位時間是六十年,就禪讓給了嘉慶帝,成為太上皇,但實際還是由乾隆做主,也就是說乾隆實際是六十三年。

第七個,清仁宗嘉慶帝顒琰,生於公元1760年,卒於1820年,在位時間是公元1796年至1820年,是乾隆帝的第十五子。嘉慶帝在乾隆帝死後就懲治了和珅,嘉慶時期也是清朝由盛轉衰的時期。

第八個,清宣宗道光帝旻寧,生於公元1782年,卒於1850年,在位時間是公元1820年至1850年,是嘉慶帝的次子。

第九個,清文宗咸豐帝奕詝,生於公元1830年,卒於1861年,在位時間是公元1850年至1861年,是道光帝的第四子,慈禧是咸豐帝的妻子。

第十個,清穆宗同治帝載淳,生於公元1856年,卒於1875年,在位時間是公元1861年至公元1875年,是道光帝的長子,同治帝是慈禧的兒子。

第十一個,清德宗光緒帝載湉,生於公元1871年,卒於1908年,在位時間是公元1875年至1908年,光緒帝的父親,是道光帝第七子醇親王奕譞。

第十二個,宣統帝溥儀,生於公元1906年,卒於1967年,在位時間是公元1908年至1912年,宣統帝的父親是光緒帝的弟弟載灃。


歷史簡單說


滿族原為女真。愛新覺羅氏入關前2帝,努爾哈赤,皇太極;入關後10帝:順治,康熙,雍正,乾隆,嘉慶,道光,咸豐,同治,光緒,宣統。共12帝。如果單算入關後,從順治元年(1644年)開始,至1912年宣統退位,共268年朝運。

1、努爾哈赤

明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出生於建州左衛赫圖阿拉城(遼寧省新賓滿族自治縣)。明萬曆十一年(1583年),努爾哈赤起兵,“自中稱王”,率八旗子弟轉戰於白山黑水,歷時30餘年,統一女真各部。萬曆四十四年(1616年),在赫圖阿拉城建元稱汗,國號大金,史稱後金。萬曆四十六年(1618年),努爾哈赤以“七大恨”祭天,誓師徵明。明天啟六年,在與袁崇煥的交戰中負傷,於八月去世,年68歲。廟號“太祖”。

2、皇太極

努爾哈赤第八子,生於明萬曆二十年(1592年),努爾哈赤戰敗身亡後即汗位。皇太極對漢文化特別推崇,學識淵博,博覽群史;軍事上有勇有謀,政治上極富開拓精神,勘稱“上承太祖開國之緒業,下啟清代一統之宏圖”的創業之君。清天聰十年(1636年)四月,統一東北的皇太極稱帝,國號“清”,改族名為“滿洲”。皇太極在松錦兩次決戰中,盡殲明軍精銳,大明江山岌岌可危。可惜的是,入關前夕,猝死於軍帳中。時

崇德八年(1643年)。在位17年,廟號“太宗”。

3、順治

順治帝福臨,皇太極第九子,滿清入關後的第一位皇帝。生於崇德三年(1638年),卒於順治十八年(1661年),僅24歲,在位18年。年僅5歲的順治即位後,由多爾袞輔政。順治天資聰穎,勤學博覽,跟他父親一樣漢文化功底深厚。執政期間,他倚重漢官,改革祖制,剔除朋黨,整頓吏治,與民休息。可謂為大清的穩定繁榮奠定了基礎。可惜年少氣盛,感情衝動,急噪易怒。董妃去世後,因傷心過度而消極厭世,以致病疾纏身,英年早逝。廟號“世祖”。

4、康熙

康熙帝玄燁,順治的第三子,生於順治十一年(1654年),卒於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在位61年,是中國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廟號“聖祖”。康熙帝8歲登基,14歲親政,在位期間,先有剷除權臣鰲拜,後又平定三藩、收復臺灣、親征噶爾丹、保衛雅克薩,可謂文治武功成就斐然。康熙奠定了清朝興盛的根基,開創出康乾盛世的局面,被後世學者尊為“千古一帝”。

5、雍正

雍正帝胤禛,康熙的第四子,生於康熙十七年(1678),卒於雍正十三年(1735年),在位13年,廟號“世宗”。康熙六十一年,45歲的胤禛繼位,擺在他面前的是康熙末年發展停滯的社會現實。複雜的社會矛盾,為胤禛提供了施展抱負和才幹的機會。在位期間,他重整機構,改革吏治。對西南少數民族地區改土歸流,加強對邊疆的控制;建立

養廉銀製度,實行耗羨歸公;設置軍機處,加強皇權雍正七年(1729年),他派年羹堯出兵青海,平定羅卜藏丹津叛亂,維護了國土安全。雍正特別勤政,自詡“以勤先天下”。他的改革對於康乾盛世的連續起到了關鍵性作用。

6、乾隆

乾隆帝弘曆,雍正的第四子,生於康熙五十年(1711年),卒於嘉慶四年(1799),在位60年。他是清朝唯一一位退位後又當了三年太上皇的皇帝,終年89歲,廟號“高宗”。乾隆之初,務實精幹,重視農業,社會安定,出現繁榮盛世。在位期間,他命人編纂的《四庫全書》共收書3503種,79337卷,36304冊,其卷數是《永樂大典》的三倍,成為我國古代思想文化遺產的總彙。但此人太過虛榮,寫詩無數,上乘之作極少,墨寶更是遍佈大江南北。此外奢靡成風,國庫虧空,吏治腐敗,貪官和珅更是富超國庫。晚年對國家的治理,帶來了很多負面結果,農民起義不斷。乾隆一朝,是清王朝從強盛走向衰敗的轉折點。

7、嘉慶

嘉慶帝顒琰,弘曆的第十五子。生於乾隆二十五年(1760),卒於嘉慶二十五年(1820),終年61歲。廟號“仁宗”。與他的父、祖相比,嘉慶皇帝中用守陳,是一位既沒有政治膽略又缺乏革新精神,既沒有理政才能又缺乏勇於作為品格的平庸天子。嘉慶朝上承“勵精圖治、開拓疆宇、四徵不庭、揆文奮武”的“康乾盛世”,下啟鴉片戰爭、南京簽約、聯軍入京、帝后出逃的“道鹹衰世”,處於清朝由盛轉衰的節點上,但他又開不出一個良好的藥方。只能在歷史殘酷的車輪下,等待西方列強的侵略。清朝社會的固有矛盾已經積累了180年,嘉慶皇帝扮演了大清帝國由極盛而轉為衰敗的歷史角色。

8、道光

道光帝旻寧,嘉慶皇帝第二子,是清朝唯一以嫡長子身份繼承皇位的皇帝。生於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卒於道光三十年(1782年),在位30年,廟號宣宗。道光為人節儉,勤於政務,奈何資質不高,平庸無能。在位前期,其整頓吏治,整理鹽政,通海運,平定張格爾叛亂,嚴禁鴉片,起到了一定積極作用。鴉片戰爭《南京條約》之後,毫無挽救策略,得過且過,眼界狹窄,不學習西方,以致中國與西方差距越來越大。

9、咸豐

咸豐帝奕詝,道光帝第四子。生於道光十一年(1831年),卒於咸豐十一年(1861年),終31歲,在位11年,是清朝歷史上最後一位掌握實際統治權的皇帝。廟號“文宗”。咸豐登基後不久,以洪秀全為首的太平天國起義在廣西金田村爆發。接踵而來的又是英法聯軍攻入北京,火燒圓明園。咸豐也就成了清朝第一個被迫逃離紫禁城的皇帝。咸豐與其父道光相比更是才智平平,沒有很好的治國手段,終日惶惶不安,消極自戕,臨死前兩天還傳諭“如意洲花唱照舊”。道光守成而選了更無能的奕詝,以保住祖宗家業;如果當年選了恭親王奕訢,或許局面不止於此。

10、同治

同治帝載淳,咸豐與慈禧獨生子。生於咸豐六年(1856)。卒於同治十三年,在位13年,親政1年。終年19歲。廟號“穆宗”。在位期間,實際掌控者為其母慈禧,政事跟他毫無關係。當時多虧了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等一批重臣,鎮壓了太平天國起義,搞了個“洋務新政”,要不然大清亡的更早。據說因為慈禧的過分管制,使得年幼的同治有嚴重的反叛心理,經常夜間與小太監出城廝混於紅燈區,最後死於梅毒。一說死於天花。同治死後,慈禧哭了一個晚上,第二天就跟個沒事人似的緊鑼密鼓收繳權力了。

11、光緒

光緒帝載湉,同治帝堂弟,醇親王奕寰之子。生於同治十年(1871年),卒於光緒十三年(1908年),終年38歲,廟號德宗。位34年,但自己說了算的日子很少。光緒3歲時被帶進宮,因在慈禧的淫威之下長大,所以性格懦弱,決斷能力差。19歲時,光緒親政,因接受了新思想,“不甘作亡國之君”的他,積極支持康有為變法,可惜的是變法剛過百天便被慈禧強行中斷。光緒自己也被慈禧軟禁在瀛臺,直至死亡。光緒之死,至今仍有很多疑點,後來人們在光緒的頭髮裡檢測出了砒霜,據此推測其很可能是慈禧在臨死之前做的手腳。

12、宣統

愛新覺羅·溥儀,醇親王載灃之子。生於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卒於1967年10月17日,終年61歲。著有自轉《我的前半生》。宣統三年,即1912年,在辛亥革命的浪潮下,清政府以隆裕皇太后和宣統皇帝的名義頒發退位詔書。大清終結。


百家人文


清朝的眾位領導人全都算上,一共十二位,而他們的歸宿,老豬作為一個歷史愛好者,已經全部親自探訪過了,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絕對是正確的。咱今兒就說說清朝的這12個帝王和他們最後的歸宿之地。正好也給各位惡補一下歷史知識。

第一位便是清國的開國之人,努爾哈齊(對,人家正史叫努爾哈齊,不是努爾哈赤)在位於遼寧瀋陽東陵公園內的清福陵,便是他的歸宿,在陵中的御製碑中,明明白白在漢文篆刻的一面刻有努爾哈齊的字樣,在清史稿上面的第一頁《太祖本紀》,第一句即是:“太祖承天廣運聖德神功肇紀立極仁孝睿武端毅欽安弘文定業高皇帝,姓愛新覺羅氏,諱努爾哈齊。(努爾哈齊的二弟叫穆爾哈齊,三弟叫舒爾哈齊, 四弟叫雅爾哈齊)咱今兒也算在這裡糾正一下吧 。

第二位是愛新覺羅.皇太極。他的歸宿地在遼寧瀋陽的北陵公園內,其陵叫做清昭陵,老豬也實地探訪過,至今保存完好,蔚為壯觀。皇太極這個人非常有能力,清朝的國號便是在他的手裡得以創建,並且他首先在瀋陽稱帝,不過在位時間不是很長,僅僅十七年的光景。

第三位是愛新覺羅.福臨。他的歸宿地在河北遵化的清東陵,其陵墓叫做清孝陵。他是大清入關定都北京後的第一位皇帝,不過也屬於英年早逝類型的,他6歲便早早登基(因為老爹皇太極死的早)開始被多爾袞輔政後來終於等到親政,但由於感情上獨寵董鄂妃,用情太深妃子死後,自己傷心過度,免疫力低下感染了天花,二十多歲便駕崩了。

第四位是知名度極高的清代最有為的皇帝康熙大帝,他的歸宿也是清東陵,其陵寢為清景陵。他也是幼年登基(8歲)14歲便親政了,第一件事兒便是幹倒了權臣鰲拜,後而平三藩,統一臺灣,幹掉葛爾丹等等一系列的文治武功。在位了61年他奠定了清朝興盛的根基,開創出康乾盛世的大局面。

第五位也是非常有名的皇帝雍正皇帝,他的歸宿為清西陵的泰陵,康乾盛世正是由於有了他的一系列改革,才得以傳承到乾隆一朝,雍正胤禛的一生可以說也是傳奇的一生,但是也是短命,登基後才十幾年便由於過度食用丹藥而暴死,很難想象他如果長命,清朝會在他的治下繁榮到什麼程度。

第六位是自稱“十全老人”的乾隆,他的歸宿為清東陵的裕陵,他是最幸運的皇帝,在最好的年華二十來歲便早早登基,竟然執政了63年一直到89歲才去世,他成為了大清朝巔峰的皇帝,也是中國歷史上最長壽的皇帝。

乾隆過後,剩餘的皇帝們基本都屬於碌碌無為之輩,清朝也開始走向的下坡路。咱就簡單的一筆帶過了。

第七位是乾隆的兒子嘉慶皇帝,死後歸葬在清西陵的昌陵。

第八位是道光皇帝,死後歸葬在清西陵的慕陵。他號稱是清朝最節儉的皇帝,當探訪完他的陵墓後,果然其規制屬於清代皇帝中最簡陋的。

第九位是咸豐皇帝,(慈禧的老公)死後歸葬在清東陵的清定陵。死的時候才三十多歲。

第十位是同治皇帝,(慈禧的兒子)死後也在清東陵,名為惠陵。死的時候才十幾歲。

第十一位是光緒皇帝,死後歸葬在清西陵的崇陵,他的人生比較慘,一生是慈禧的木偶。

第十二位宣統皇帝,就是電視劇上經常出現的溥儀,死後最終埋葬在了清西陵的華龍私人陵園,他作為一個末代皇帝也算是是一個善終了。


老豬的碎碎念


清朝從太祖努爾哈赤起一共十二位帝王。

1.努爾哈赤:天命汗愛新覺羅·努爾哈赤(1559—1626年),女真族,後金政權創立者。明萬曆四十四年(1616年)正月,在赫圖阿拉稱“覆育列國英明汗”,年號天命。在位11年。

2.皇太極:努爾哈赤第八子,滿族。天命十一年(1626年)九月,繼後金汗位,以次年為天聰元年。天聰十年(1636年)四月,皇太極在瀋陽稱帝,建國號大清,改年號為崇德,並以是年為崇德元年。前後在位17年。

3.順治:清世祖順治皇帝愛新覺羅·福臨(1638年--1661年),皇太極第九子,清入關後第一位皇帝。6歲即帝位,由叔父睿親王多爾袞攝政,14歲親政。

4.康熙:清聖祖康熙皇帝愛新覺羅·玄燁(1654--1722年),順治皇帝第三子,清入關後第二位皇帝。

5.雍正:清世宗雍正皇帝愛新覺羅·胤禛(1678—1735年),康熙皇帝第四子,清入關後的第三位皇帝。在位13年。

6.乾隆:清高宗乾隆皇帝愛新覺羅·弘曆(1711—1799年),雍正皇帝第四子,清朝入關後第四位皇帝。

7.嘉慶:清仁宗嘉慶皇帝愛新覺羅·顒琰 (1760—1820年),清朝入關後第五位皇帝,乾隆皇帝第十五子。乾隆六十年(1795年)九月公開立為皇太子,次年元旦,受弘曆內禪即位,以是年為嘉慶元年,時年27歲。嘉慶四年(1799年)正月,弘曆死,始親政。在位25年。

8.道光:清宣宗道光皇帝愛新覺羅·旻寧(1782—1850年),清朝入關後第六位皇帝,嘉慶皇帝第二子。嘉慶二十五年(1820年)七月即位,以次年為道光元年,時年29歲。在位30年。

9.咸豐:清文宗咸豐皇帝愛新覺羅·奕詝(1831—1861年),清朝入關後第七位皇帝,道光皇帝第四子。道光三十年(1850年)正月即位,以次年為咸豐元年,時年20歲。在位11年。

10.同治:清穆宗同治皇帝愛新覺羅·載淳(1856—1874年),清朝入關後第八位皇帝。5歲即帝位,終身成為其生母慈禧皇太后垂簾聽政的傀儡。

11.光緒:清德宗光緒皇帝愛新覺羅·載湉(1871—1908年),清朝入關後第九位皇帝。醇親王奕譞之子,因其沖齡踐祚,導致慈禧太后第二次垂簾聽政。在其親政期間,甲午之戰中他力主反擊,大力支持維新變法,但因變法失敗而遭幽禁,直至去世。

12.宣統:清宣統皇帝愛新覺羅·溥儀(1906—1967年),清朝末代皇帝。醇親王載灃之子,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即皇帝位。1911年2月12日,在辛亥革命的浪潮中退位。此後,以遜帝身份居住在皇宮。1924年11月5日,被馮玉祥驅逐出宮。

1932年,溥儀在日本人的利用下建立的偽滿洲國與清朝無關,偽滿洲國是賣國傀儡政權,是滿族人的恥辱,也是中華民族的恥辱!


孤狼嘯月31600808


有清以來,共歷十二帝,有的開疆拓土,有的恭謹勤勉,有的有名無實。縱觀中國歷史,唯有清朝所有的皇帝都深有危機感,有勵精圖治、心憂天下之心。為什麼說是“之心”?因為有的皇帝在慈禧太后淫威之下,有心無力,要麼鬱鬱而終,要麼囚禁而死。但心懷天下的志氣還是值得讚賞的。

清太祖努爾哈赤:天命汗愛新覺羅·努爾哈赤創立了後金政權。明萬曆四十四年(1616年)正月,在赫圖阿拉稱“覆育列國英明汗”,年號天命。在位11年。其在建立清朝前已經去世,嚴格講不算清朝皇帝,而是後金可汗。

清太宗皇太極:努爾哈赤第八子,滿族。天命十一年(1626年)九月,繼後金汗位,以次年為天聰元年。天聰十年(1636年)四月,皇太極在瀋陽稱帝,建國號大清,改年號為崇德,並以是年為崇德元年,前後在位17年。皇太極繼位後對政權進行了大刀闊斧的封建化改革,加強了中央集權,為大清的建立和發展貢獻卓越。

清世祖順治:愛新覺羅·福臨(1638年--1661年),皇太極第九子,清入關後第一位皇帝。6歲即帝位,由叔父睿親王多爾袞攝政,14歲親政。順治帝天資聰穎,讀書勤奮,吸收先進漢文化,較為倚重漢官,急躁易怒,深愛的董妃去世後,鬱鬱寡歡,消極厭世,最後英年早逝。

清聖祖康熙皇帝愛新覺羅·玄燁:(1654--1722年),順治皇帝第三子,清入關後第二位皇帝。康熙帝天縱英明,文韜武略,除鰲拜、撤三藩、收臺灣、平定準噶爾,運籌帷幄、決勝千里,只惜家亂難平,諸王奪嫡,弄得心力憔悴而死。

清世宗雍正皇帝愛新覺羅·胤禛:(1678—1735年),康熙皇帝第四子,清入關後的第三位皇帝。在位13年。雍正帝高瞻遠矚、勵精圖治,一生勤勉,整肅吏治,充盈國庫,為後世儲備了巨大的物質基礎和官場的風清氣正。

清高宗乾隆皇帝愛新覺羅·弘曆(1711—1799年),雍正皇帝第四子,清朝入關後第四位皇帝。乾隆帝初繼位時,施行寬猛相濟的國策,重視農桑,停止捐納,平定叛亂,編撰《四庫全書》,文治武功,名垂千古,但其人奢靡,晚年重用和珅,至吏治敗壞,固步自封、狂妄自大,奉行閉關鎖國和海禁止政策,清朝自此由盛而衰。

清仁宗嘉慶皇帝愛新覺羅·顒琰 (1760—1820年),清朝入關後第五位皇帝,乾隆皇帝第十五子。乾隆六十年(1796年)受弘曆內禪即位,以是年為嘉慶元年,時年27歲。嘉慶四年(1799年)正月,弘曆死,始親政。在位25年。嘉慶帝勵精圖治,雖然勤勉努力,採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糾正乾隆晚年弊政,但未能挽回清朝衰敗之勢。

清宣宗道光皇帝愛新覺羅·旻寧(1782—1850年),清朝入關後第六位皇帝,嘉慶皇帝第二子。嘉慶二十五年(1820年)七月即位,以次年為道光元年,時年29歲。在位30年。道光帝勤儉懷德,但資質平庸,在面對鴉片毀國、英軍入侵時茫然無緒,進退失措,戰守茫然。

清文宗咸豐皇帝愛新覺羅·奕詝:(1831—1861年),清朝入關後第七位皇帝,道光皇帝第四子。道光三十年(1850年)正月即位,以次年為咸豐元年,時年20歲。在位11年。咸豐帝在位期間,適逢太平天國起義及英法聯軍入侵,其彷徨無計,夙夜興嘆,一籌莫展,最後沉湎聲色,縱慾自戕。

清穆宗同治皇帝愛新覺羅·載淳:(1856—1874年),清朝入關後第八位皇帝。5歲即帝位,其名為皇帝,實為生母慈禧皇太后垂簾聽政的傀儡,親政兩年即死於天花,一生毫無作為。

清德宗光緒皇帝愛新覺羅·載湉(1871—1908年),清朝入關後第九位皇帝。醇親王奕譞之子,因其沖齡踐祚,導致慈禧太后第二次垂簾聽政。在其親政期間,甲午之戰中他力主反擊,大力支持維新變法,但因變法失敗而遭幽禁,直至去世。光緒帝一生頗有抱負,意圖通過維新變法,重整朝綱,再造中華,然心有餘而力不足,所用非人,權勢太弱,終於一事無成,含恨而死。

清宣統皇帝愛新覺羅·溥儀:(1906—1967年),清朝末代皇帝。醇親王載灃之子,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即皇帝位。1911年2月12日,在辛亥革命的浪潮中退位。此後,以遜帝身份居住在皇宮。1924年11月5日,被馮玉祥驅逐出宮。後妄圖復國,成為日本的傀儡。建國後,曾任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協委員。


謝金澎


清朝皇帝總體來說有21位皇帝和1位準皇帝,其中9位為追封,1位為後金大汗,11為清朝皇帝,1位為未成功繼位的準皇帝(至少有年號)。

清朝作為中國最後一個封建王朝,始建於1616年,不過此時的國號為大金,史稱後金。1636年,皇太極改國號為大清。不過在1644年前清朝只不過是山海關外的一個地方割據勢力,說不上王朝,1644年吳三桂因“衝冠一怒為紅顏”而投降滿人,引滿清入關逐漸入主中原,再憑藉各種投降勢力消滅中華大地的抗清勢力最終一統江山,不過清朝皇帝一直沒有歸屬感,並且嚴令禁止漢人進入滿洲“龍興之地”墾殖,順治皇帝還想過回東北。

不過一般都不算追封的皇帝和那位未登基的保慶帝,清朝實打實的有12位皇帝!

其中12皇帝(加努爾哈赤)每個都是一部電視劇。

努爾哈赤—— 《太祖秘史》等;皇太極 ——《山河戀之美人無淚》、《孝莊秘史》等;

順治——《少年天子》等;康熙—— 《康熙王朝》、《鹿鼎記》、《康熙微服私訪記》、《寂寞空庭春欲晚》;

雍正—— 《雍正王朝》、《甄嬛傳》等;乾隆—— 《乾隆王朝》、《鐵齒銅牙紀曉嵐》等;

嘉慶—— 《嘉慶皇帝》等;道光——《道光秘史》等;

咸豐—— 《咸豐王朝之一簾幽夢》等;同治—— 《一代妖后》等;光緒—— 《光緒皇帝》等;

宣統—— 《末代皇帝》(陳道明主演)、《末代皇帝傳奇》等。

感興趣的可以去看看這些電視劇,不過現在這些編劇的歷史水平不高,張冠李戴的,很多場面你就笑笑就行了。

下面我們一個個所謂的滿清皇帝來講講吧!

(一)首先來講講這5位追封的皇帝

1.愛新覺羅·布庫裡雍順

順治追封為始祖,其實不過是個女真部落的酋長罷了。傳說三仙女浴於布勒瑚裡湖中,神雀銜來朱果,仙女佛庫倫吞下,感而成孕,生布庫裡雍順。

2.愛新覺羅·孟特穆(猛哥帖木兒)

他是努爾哈赤六世祖,順治追封為肇祖原皇帝,建州女真的一個部落頭人。曾經接受朝鮮授予他的“上萬戶”。永樂時設建州衛,以孟特穆為指揮使,賜姓童。後被楊木答兀宰了,同時還有他的長子阿古等人。

3.愛新覺羅·充善(董山)

他是努爾哈赤五世祖,清朝追封為純皇帝,無廟號。不過乾隆一般也稱為高宗純皇帝,故他的董山的諡號存疑。

他爹被宰後,董山和叔父凡察率殘部逃往今新賓縣煙筒山,投靠李滿住。由於董山、凡察爭衛印,明朝政府又增設建州右衛。他還曾投靠朝鮮,朝鮮授以中樞密使,明英宗詰責朝鮮後,乃罷。

這人還相當殘忍,曾殺掠邊民多達10餘萬。還多次入犯明朝,真是忘恩負義之人,最後被明軍戰敗殺死,李滿住也被朝鮮擒斬。

4.愛新覺羅·妥羅

他是努爾哈赤四世伯祖,清朝追封為興皇帝,無廟號。他爹的胡作非為收到明朝的懲戒,建州三衛經濟十分殘破。他也有自知之明,反對女真部擾邊,堅持與明朝保持良好的關係,率部眾恢復和發展生產,說他是興皇帝無可厚非,帶領振興嘛!明朝一看你那麼乖,於是就讓他做了建州左衛都督。

5.愛新覺羅·錫寶齊篇古

他是努爾哈赤高祖父,妥羅的弟弟,清朝追封為正皇帝,無廟號。在1481年-1522年任建州左衛都督。

6.愛新覺羅·福滿

順治追封為清興祖直皇帝,努爾哈赤曾祖父,依舊還是明朝建州左衛都督,清朝皇帝說他光大祖業,但是當代學者的研究,福滿和錫寶齊篇古可能是虛構的人物。

7.愛新覺羅·覺昌安

順治追封為景祖翼皇帝,努爾哈赤的祖父。史稱其素多才智,處理事務果斷,從他開始滿人發展農耕經濟,襲封建州左衛都指揮使,後同其子塔克世勸降叛明的孫女婿阿臺,尼堪外蘭縱兵屠城,父子一同戰死。

8.愛新覺羅·塔克世

順治追封為顯祖宣皇帝,努爾哈赤的父親,他與其父覺昌安同日被殺。

9.愛新覺羅·多爾袞

滿清入關一半功勞應屬於多爾袞。其實其在皇太極死後就稱攝政王,入主中原更是一步步進封叔父攝政王、皇叔父攝政王、皇父攝政王。

死後被順治帝追封為“清成宗”,諡懋德修遠廣業定功安民立政誠敬義皇帝。兩個月後順治帝剝奪多爾袞的封號,並掘其墓。可見此人多行不義必自斃,他對漢族人民的傷害是罄竹難書的,順帶說一句多爾袞其實是“野獾”的意思。

(二)、現在來說說後金大汗

1.愛新覺羅·努爾哈赤

清朝建立後追封為清太祖,諡曰承天廣運聖德神功肇紀立極仁孝睿武端毅欽安弘文定業高皇帝,在位時間為1616年2月17日-1626年9月30日,年後天命(可見其心必異)。

他二十五歲時起兵統一女真各部,明神宗萬曆四十四年(1616年),努爾哈赤在赫圖阿拉稱汗,建立後金,割據遼東,建元天命。薩爾滸之役後,遷都瀋陽。之後席捲遼東,攻下明朝在遼七十餘城,之後與袁崇煥交戰,被袁將軍轟傷而死。不過女真人從他開始逐漸強大了起來,所以死後追封為太祖。

雖說他是後金大汗但是他曾入贅佟家,在明朝時候努爾哈赤叫做佟努爾哈赤,如果把努爾哈赤翻譯為漢語就是野豬皮的意思,是不是能叫他佟野豬皮呢?

(三)、再來說說清朝的11位皇帝

1.愛新覺羅·皇太極

皇太極,本名黃臺吉,乾隆時期為了顯示皇家的尊容改為皇太極。後金第二位大汗,1636年改國號為大清,雖然不曾入主中原,但是其在東北稱帝,古算得上清朝的皇帝。據說由“金”改“清”不只是為了避嫌宋遼時代的那個“金”,而是清朝原為金國,而明朝之“明”屬火,火克金,努爾哈赤被袁崇煥打得大敗,“煥”字也屬火,金屬溶化後會變成液體,故由五德終始說改為“清” 。

皇太極即位之後進行大刀闊斧的封建化改革,加強中央集權;在戰略上定先征服朝鮮和漠南蒙古,以解除攻明後顧之憂的戰略方針。對明則採納漢族降官建議,確立講和與自固之策,重用漢將,削弱明朝實力,志在入關奪取全國政權。他還曾出兵朝鮮迫使李氏朝鮮臣服於清朝。在1642年的松錦大戰中生俘洪承疇,自此明朝關外精銳喪失殆盡,寧錦防線徹底崩潰,清軍入關已成必然之勢。

1643年,皇太極猝死,廟號太宗,諡號應天興國弘德彰武寬溫仁聖睿孝敬敏昭定隆道顯功文皇帝,葬於瀋陽昭陵。在位17年,年號天聰和崇德。

2.愛新覺羅·福臨

順治帝是清朝入關的首位皇帝,皇太極第九子,生母為孝莊文皇后博爾濟吉特氏。在位十八年,享年二十四歲。廟號世祖,諡號體天隆運定統建極英睿欽文顯武大德弘功至仁純孝章皇帝,葬於清東陵之孝陵。

他在位時滿清入主中原,並遷都北京。前期有多爾袞攝政,最要做的事情多數就是消滅漢族的反清勢力,親政後一方面實行“招降彌亂”的懷柔政策;一方面還是派兵征討。另外他還在恢復農業上做了巨大貢獻,採納大漢奸范文程的建議,設立興屯道廳,推行屯田,鼓勵墾荒。整頓吏治,後寵幸董鄂妃無心朝政,董鄂妃死後一說其病死一說其出家。

3.愛新覺羅·玄燁

康熙帝是中國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順治帝三子,孝康章皇后佟佳氏。在位61年,享年68歲。廟號聖祖,諡號合天弘運文武睿哲恭儉寬裕孝敬誠信功德大成仁皇帝,葬於景陵。

有學者將其尊為“千古一帝”,說他是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的捍衛者,奠定了清朝興盛的根基,開創出康乾盛世的局面。其實主要貢獻就是統一中國,抗擊沙俄,但是卻讓中國永遠失去了西伯利亞廣闊的領土,在位期間更是文字獄不斷,吏治敗壞。

4.愛新覺羅·胤禛

他就是電視劇裡面的四爺、四哥、四郎,清宮戲裡面的主角中的戰鬥機。康熙帝第四子,母為孝恭仁皇后。在位13年,享年57歲。廟號世宗,諡號敬天昌運建中表正文武英明寬仁信毅睿聖大孝至誠憲皇帝,葬清西陵之泰陵。

他前期主要就是隱忍,在九子多嫡中勝出,不過雍正是位極其勤政的皇帝,扭轉了康熙末年敗壞的吏治,對吏治做了一系列改革。在位期間平定羅卜藏丹津叛亂,推行改土歸流、火耗歸公等改革,設立軍機處。他最大的作用就是承上啟下,給康乾盛世做了最好的穩固,對於康乾盛世的連續具有關鍵性作用。

5.愛新覺羅·弘曆

乾隆是是中國歷史上實際執掌國家最高權力時間最長的皇帝,也是最長壽的皇帝,清朝唯一一位太上皇。雍正帝第四子,母為孝聖憲皇后。在位60年,享年89歲。廟號高宗,諡號法天隆運至誠先覺體元立極敷文奮武欽明孝慈神聖純皇帝。葬於清東陵之裕陵。

在位期間最大的貢獻就是成就了和珅,四處巡視,讓大家有電視劇看,這是開玩笑啦!他統治時期清朝達到全盛,開創十全武功,內外賓服;在位後期奢靡,吏治有所敗壞,多地爆發起義。並且閉關鎖國政策也達到了最高,拉大了和西方的差距,盛極而衰的現象突顯。

6.愛新覺羅·顒琰

他是清朝唯一一位接受禪位的皇帝。乾隆帝十五子,母孝儀純皇后魏佳氏。在位25年,享年61歲。廟號仁宗,諡號受天興運敷化綏猷崇文經武光裕孝恭勤儉端敏英哲睿皇帝,葬於清西陵之昌陵。

他是清朝比較平庸的皇帝,廟號仁宗,個人覺得有貶無褒。在位前四年並無實權。他對貪汙深惡痛絕,一生最大的成就是掌權後扳倒和珅,當時有句童謠說到:“和珅扳倒,嘉慶吃飽!”但他為了維護政權穩定對統治階級的肅貪力度有限,以致於收效不大。終嘉慶一朝,貪汙問題不僅沒有解決,反倒更加嚴重。

他在位期間正值世界工業革命興起的時期,也是清朝由盛轉衰的時期。這時期發生了白蓮教之亂,八旗生計、河道漕運等問題也日益凸顯,鴉片亦流入中國,清朝出現了中衰。

7.愛新覺羅·旻寧

道光帝是清朝唯一以嫡長子身份繼承皇位的皇帝,嘉慶帝二子,母為孝淑睿皇后喜塔臘氏。在位30年,終年69歲。廟號宣宗,諡號效天符運立中體正至文聖武智勇仁慈儉勤孝敏寬定成皇帝,葬於清西陵之慕陵。

他在位期間,清朝已經日益衰弱,面對這
種狀況他整頓吏治,整釐鹽政,通海運,平定張格爾叛亂,但是收效極小。更要命的是,當時西方世界崛起,鴉片大量進入中國,雖然他嚴禁鴉片,但是社會弊端積重難返,中英鴉片戰爭爆發,戰敗被迫簽訂喪權辱國的《南京條約》,面對這種情況他居然不向西方學習,只知道得過且過。

8.愛新覺羅·奕詝

他是清朝以及中國歷史上最後一位有實際統治權的皇帝,也是清朝最後一位通過秘密立儲繼位的皇帝。道光帝四子,生母孝全成皇后鈕祜祿氏,在位11年,享年31歲。廟號文宗,諡號協天翊運執中垂謨懋德振武聖孝淵恭端仁寬敏莊儉顯皇帝,葬於定陵。

其實咸豐帝但也是個勤政的皇帝,銳意改革,挽救危機的統治,任賢去邪,企圖重振綱紀。但是積重難返,且咸豐才非大用,在位期間太平天國起義爆發,國力日益下降,還和列強簽到了一系列不平等條約收場。

9.愛新覺羅·載淳

清朝從他開始就是由其母慈禧太后掌權,他是清朝入主中原後唯一一個擁有兩個年號的皇帝——祺祥和同治。咸豐帝長子,生母為孝欽顯皇后葉赫那拉氏。在位13年,終年19歲。廟號穆宗。諡號繼天開運受中居正保大定功聖智誠孝信敏恭寬明肅毅皇帝,葬於河北省遵化清東陵之惠陵。

他在位期間興辦洋務運動,依靠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等一批重臣鎮壓了太平天國起義,後又賴洋務派左宗棠與李鴻章分別滅西、東捻,捻軍之亂到同治七年(1868年)為止。他在位期間清朝先後平定陝甘回變,同時興辦洋務新政,清朝後期出現了一個政治穩定的時期,史稱“同治中興”。

10.愛新覺羅·載湉

他是清朝第一位由旁支入繼大統的皇帝,父親為醇親王奕譞,生母為慈禧皇太后親妹葉赫那拉·婉貞。在位34年,享年38歲。廟號德宗,諡號同天崇運大中至正經文緯武仁孝睿智端儉寬勤景皇帝。葬於清西陵之崇陵。

他的一生都控制在慈禧手裡,的的確確是個兒皇帝。一生做的最大的決策就是對日本主戰,主持戊戌變法。可惜兩件事都沒能成功,甲午戰爭失敗簽訂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戊戌變法只維持了103天,後來被康有為拿來作為招搖撞騙的資本,光緒帝被幽禁於西苑瀛臺,成為無枷之囚,最後和慈禧隔一天死去。

11.愛新覺羅·溥儀

清朝的末代皇帝,也是清朝第二位由旁支入繼大統的皇帝。醇賢親王奕譞之子載灃的長子,生母親蘇完瓜爾佳·幼蘭。曾在1909年到1912年、1917年7月1日到1917年7月12日兩次在位。九·一八事變之後在日本人控制下做了滿洲國的傀儡皇帝,年號康德(1934年—1945年)。

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後溥儀在瀋陽準備逃亡時被蘇聯紅軍俘虜,被帶到蘇聯。1950年8月初被押解回國,在撫順戰犯管理所學習、改造。1959年12月4日接到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毛澤東的特赦令併成為全國政協委員。

(四)、最後我們講的是清朝這位沒能繼承皇位的皇帝。

1.愛新覺羅·溥儁(jùn)

清朝有一個很怪的現象,除了康熙立過皇太子外,清朝就再也沒有太子之位,普遍採用秘密立儲。其實晚清還有一個雖然不是太子但卻是皇儲,不是皇帝的準皇帝,那就是“大阿哥”溥儁。

溥儁是光緒堂兄端郡王載漪之子,道光帝曾孫。1898年,戊戌政變後,光緒皇帝被囚,慈禧太后訓政,慈禧當時就有意更立新皇,於是選中15歲的溥儁入繼同治帝為嗣,賞頭品頂戴,號“大阿哥”。並接入宮中讀書,甚至還在新年的時候(1900年正月初一)代光緒帝到大高殿、奉先殿行禮,這簡直就是皇儲能做的事情。

似乎好運都降到了載漪和溥儁的頭上了,慈禧太后還給他擬定了年後“保慶”,預定1900年內舉行禪位典禮。但是他們父子二人卻不太受待見,不僅群臣反對,連外國人都反對。而載漪還篤信義和團,認為義和團是“義民”,不是“亂民”。支持慈禧太后和全世界開戰,一開戰就傻眼了,最後八國聯軍進了北京,慈禧太后同光緒等一行西逃,簽訂各類喪權辱國的條約。

也因如此,慈禧太后認為載漪為這次事變的禍首,父子二人流放新疆,大阿哥之名自然就廢除了。到了民國時期,他因曾是大阿哥原故當上了總統府參議,每月可領到500大洋的薪俸。但是他愛看戲、聽大鼓、還抽鴉片,最終敗光家產後晚景淒涼中病死。


歡迎關注【

最愛肉丸子先生】,用輕鬆有趣的方法,為你解讀有趣有料的歷史!


最愛肉丸子先生


從1616年至1912年的296年之間,清朝一共出了12位皇帝。

第一位:清太祖,愛新覺羅.努爾哈赤,清朝第一任皇帝,生於1559年,卒於1626年,清朝的的奠基者,1616年建立後金,統一女真族部落,後在進攻明朝期間被袁崇煥的紅衣大炮炸傷而死。第二位:清太宗,愛新覺羅.皇太極,清朝第二任皇帝,卒於1643年對清朝的建立和取代明朝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西征蒙古,東降朝鮮。

第三位:清世祖,愛新覺羅.福臨,生於1638年因病死於1661年,清朝入關統一中國後的第一位皇帝,按道理應該是是清朝第三任皇帝。第四任皇帝:清聖祖,愛新覺羅.玄燁。中國歷史上在位最久的皇帝,在位期間開啟了開啟康乾盛世,收復臺灣、平定三藩、擊退沙俄的侵略,平定葛爾丹叛亂,對緩和和滿漢之間的矛盾。1722年病死,享年69歲。第五位,清世宗,愛新覺羅.胤禛,清朝第五位皇帝,在位期間節儉勤政為乾隆盛世打下了基礎。

第六位:清高宗,愛新覺羅.弘曆死於1796年,中國歷史上最為長壽的皇帝享年89歲,平定新疆,擊退緬甸的入侵。號稱:十全老人。

第七位:清仁宗,愛新覺羅.顒琰,清朝第七任皇帝,是一個平庸守成的君主,期間清朝開始走向衰弱,中國已經全面落後於西方,1820死於北京。

第八位:清宣宗,愛新覺羅.旻寧,清朝第八位皇帝,在位期間清朝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1850年死於北京。

第九位:清文宗,愛新覺羅.弈訂,清朝第九任皇帝,繼位之初年輕有為,企圖大幹一番事業,最大錯誤就是留下慈禧太后,1861年死於承德避暑山莊。

第十位:清穆宗,愛新覺羅.載淳,清朝第十位皇帝,在位期間開啟同光中興,咸豐皇帝和慈禧太后的唯一兒子,1874年死於梅毒,享年19歲。

第十一位:清德宗,愛新覺羅.載湉,清朝第十一任皇帝,在位期間經歷洋務運動、甲午戰爭、戊戌變法、八國聯軍侵華,他企圖救亡圖存,振興中華,無奈有心無力,最後心灰意冷,被慈禧太后於1908年毒死。

第十二位:清恭宗,宣統皇帝,愛新覺羅.溥儀,清朝最後一任皇帝,也是中國末代皇帝,溥儀人生三起三落1961年死於北京,結束了他傳奇的一生,葬於八寶山,又於清東陵。


黑狐子689


清朝共有十二位皇帝

努爾哈赤



皇太極



順治帝(福臨)



康熙帝(玄燁)

雍正帝(胤禛)




乾隆帝(弘曆)



嘉慶帝(喁琰)



道光帝(綿寧)



咸豐帝(奕寧)



同治帝(載淳)

光緒帝(載恬)


宣統帝(溥儀)


Rewind1844


清朝(1644年—1912年)是中國歷史最後一個封建王朝,共傳十二帝,享國二百六十八年。


愛新覺羅.努爾哈赤。太祖愛新覺羅·努爾哈赤(滿語:aisin gioro nurgaci 1559年2月21日 -1626年9月30日),清王朝的奠基者,通滿語和漢語,喜讀《三國演義》。二十五歲時起兵統一女真各部,平定中國關東部,明神宗萬曆四十四年,建立後金,割據遼東,建元天命。薩爾滸之役後,遷都瀋陽。之後席捲遼東,攻下明朝在遼七十餘城。1626年兵敗寧遠城之役,同年四月,努爾哈赤又親率大軍,徵蒙古喀爾喀,七月中旬,努爾哈赤身患毒疽,不久去世,葬於瀋陽清福陵。清朝建立後,尊為清太祖,諡曰承天廣運聖德神功肇紀立極仁孝睿武端毅欽安弘文定業高皇帝。諡號:高皇帝,尊號:聰睿恭敬汗、大英明汗。

愛新覺羅.皇太極(入關前的第二位皇帝)清太宗文皇帝愛新覺羅·皇太極(Huang·Taiji,1592年11月28日申時-1643年9月21日亥時),滿族,又譯“黃臺吉”、“洪太主”、“紅歹是”,乾隆年間改用現譯,沿用至今。他是清太祖愛新覺羅·努爾哈赤第八子,努爾哈赤去世後,皇太極受推舉襲承汗位。公元1636年,皇太極被漠南蒙古部落奉為“博格達·徹辰汗”,又稱天聰汗,同年改女真族名為滿洲,在瀋陽稱帝,建國號大清 。皇太極前後在位17年。在位期間,發展生產,增強兵力,不斷對明朝作戰,為下階段清王朝迅速擴展入主中原,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廟號太宗,諡號應天興國弘德彰武寬溫仁聖睿孝敬敏昭定隆道顯功文皇帝。

清世祖愛新覺羅·福臨(1638年3月15日—1661年2月5日),清朝第三位皇帝,清朝入關的首位皇帝。清太宗第九子,崇德三年(1638年)出生在瀋陽故宮永福宮,生母為孝莊文皇后博爾濟吉特氏。年號順治,在位十八年。順治皇帝六歲登基,由叔父攝政王和碩睿親王多爾袞輔政。順治元年(1644年),清軍入關,入主中原。同年,順治皇帝遷都北京。順治七年(1650年),多爾袞出塞射獵,死於灤河,福臨提前親政。面對全國出現新的抗清高潮,福臨同大臣經過反覆籌商,決定採取撫重於剿的策略;一方面實行“招降彌亂”的懷柔政策;一方面重新起用洪承疇經略湖廣、廣東、廣西、雲南、貴州等處。使局勢逐漸好轉,為日後進攻雲貴,統一全國,奠定了基礎。順治十年(1653年)為了恢復戰亂破壞的農業經濟,順治帝採納范文程等人的建議,設立興屯道廳,推行屯田。十四年,又積極鼓勵地主、鄉紳招民墾荒。對地方官員制定《墾荒考成則例》,按墾荒實績,分別予以獎懲。同年,編成《賦役全書》頒佈天下。這些措施,使瀕於絕境的農業生產,開始有了轉機。順治帝對整頓吏治甚為關注,派監察御史巡視各地。懲治了一批貪官汙吏。為了提高官僚機構的辦事效能,順治帝比較注意發揮漢官的作用。順治十六年(1659年),除東南沿海之外,全國的領土基本得到統一。
順治十八年(1661年)順治帝駕崩,享年二十四歲。廟號世祖,諡號體天隆運定統建極英睿欽文顯武大德弘功至仁純孝章皇帝,葬於清東陵之孝陵,遺詔傳位第三子玄燁。

愛新覺羅·玄燁。清聖祖仁皇帝愛新覺羅·玄燁(穆麟德:Hiowan Yei,蒙古人稱為恩赫阿木古朗汗 ,1654年5月4日—1722年12月20日),即康熙帝,清朝第四位皇帝、清定都北京後第二位皇帝。年號康熙:康,安寧;熙,興盛--取萬民康寧、天下熙盛的意思。蒙古人稱為恩赫阿木古朗汗(Enkh Amgahan)或阿木古朗汗(蒙語“平和寧靜”之意,為漢語“康熙”的意譯)。他8歲登基,14歲親政。在位61年,是中國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他是中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的捍衛者,奠定了清朝興盛的根基,開創出康乾盛世的大局面。諡號合天弘運文武睿哲恭儉寬裕孝敬誠信功德大成仁皇帝。


愛新覺羅·胤禛。世宗愛新覺羅·胤禛(yìn zhēn)(1678年12月13日—1735年10月8日),滿族,是清朝第五位皇帝,入關後第三位皇帝,清聖祖康熙第四子,母為孝恭仁皇后,即德妃烏雅氏,1722—1735年在位,年號雍正。雍正在位時期,平定了羅卜藏丹津叛亂,設置軍機處加強皇權,實行“改土歸流”、“火耗歸公”等一系列鐵腕改革政策,對康乾盛世的連續具有關鍵性作用。去世後廟號世宗,諡號:敬天昌運建中表正文武英明寬仁信毅睿聖大孝至誠憲皇帝,葬清西陵之清泰陵。

愛新覺羅·弘曆。清高宗愛新覺羅·弘曆(1711年9月25日-1799年2月7日),清朝第六位皇帝,入關之後的第四位皇帝。年號“乾隆”,寓意“天道昌隆”。25歲登基,在位六十年,禪位後又任三年零四個月太上皇,實際行使國家最高權力長達六十三年零四個月,是中國歷史上實際執掌國家最高權力時間最長的皇帝,也是中國歷史上最長壽的皇帝。弘曆在位期間清朝達到了康乾盛世以來的最高峰,漢學在此期間得到了很大的發展。弘曆是中國封建社會後期一位赫赫有名的皇帝。他在康熙、雍正兩朝文治武功的基礎上,進一步完成了多民族國家的統一,社會經濟文化有了進一步發展。弘曆重視社會的穩定,關心受災百姓,在位期間五次普免天下錢糧,三免八省漕糧,減輕了農民的負擔,並且重視水利建設,起到了保護農業生產的作用,使得清朝的國庫日漸充實。弘曆武功繁盛,在平定邊疆地區叛亂方面做出了巨大成績,維護了國家的統一併拓廣了領土,並且完善了對西藏的統治,佔領了新疆,正式將新疆納入中國版圖,清朝的版圖由此達到了最大化。弘曆在位期間,民間藝術有很大發展,如京劇就形成於乾隆年間。但是在位後期奢靡,吏治有所敗壞,多地爆發起義。並且閉關鎖國政策也達到了最高,拉大了和西方的差距,使清朝統治出現了危機。文字獄之風比康熙、雍正時期更加嚴酷。
卒於嘉慶四年(1799年),享年89歲。廟號高宗,諡號法天隆運至誠先覺體元立極敷文奮武欽明孝慈神聖純皇帝。葬於清東陵之裕陵。

愛新覺羅·顒琰。清仁宗愛新覺羅·顒琰(Yong Yan 1760年11月13日—1820年9月2日),原名永琰,清朝第七位皇帝,清軍入關後的第五位皇帝,乾隆帝的第十五子。年號嘉慶,在位二十五年。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十一月十三日出生,母魏佳氏(漢族)。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封為和碩嘉親王。
顒琰在位前四年並無實權。乾隆帝死後才獨掌大權。顒琰對貪汙深惡痛絕,他肅清吏治,懲治了貪官和珅等人。但他為了維護政權穩定對統治階級的肅貪力度有限,以致於收效不大。終嘉慶一朝,貪汙問題不僅沒有解決,反倒更加嚴重。他在位期間正值世界工業革命興起的時期,也是清朝由盛轉衰的時期。這時期發生了白蓮教之亂,八旗生計、河道漕運等問題也日益凸顯,鴉片亦流入中國。清朝出現了中衰。嘉慶二十五年(1820年)駕崩,廟號仁宗,諡號受天興運敷化綏猷崇文經武光裕孝恭勤儉端敏英哲睿皇帝,葬於清西陵之昌陵。

愛新覺羅·旻寧。清宣宗愛新覺羅·旻寧(1782年9月16日—1850年2月25日),原名綿寧,即位後改為旻寧。是清朝第八位皇帝,也是清軍入關後的第六位皇帝。是清朝唯一以嫡長子身份繼承皇位的皇帝。嘉慶皇帝第二子,母為孝淑睿皇后喜塔臘氏,生於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九月十六日。旻寧在位期間清朝日益衰弱,他為挽救清朝衰落做了一些努力,如整頓吏治,整釐鹽政,通海運,平定張格爾叛亂,嚴禁鴉片,起到了一定積極作用。他本人力行節儉,勤於政務,但作為一個帝王他的資質不高,加之社會弊端積重難返,清王朝在旻寧的統治時期進一步衰落,和西方的差距也越來越大,道光二十年(1840年)中英鴉片戰爭爆發,中國戰敗,被迫簽訂喪權辱國的《南京條約》,此後十年旻寧苟安姑息,得過且過,沒有任何學習西方,振興王朝的措施。道光三十年(1850年)正月十四日駕崩。在位30年,終年69歲。廟號宣宗,諡號效天符運立中體正至文聖武智勇仁慈儉勤孝敏寬定成皇帝,葬於清西陵之慕陵,傳位第四子奕詝。

新覺羅·奕詝。清文宗愛新覺羅·奕詝(zhǔ)(1831年7月17日-1861年8月22日),即咸豐帝。清朝第九位皇帝,入關後的第七位皇帝,蒙族稱圖格莫爾額爾伯特汗,清代以及中國歷史上最後一位手中握有實際統治權的皇帝。奕詝是清宣宗道光帝第四子(嫡子),道光十一年(1831年)7月17日生於北京圓明園,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被立為儲君。奕詝即位後便勤於政事,大手筆的對朝政改革。但此時的大清帝國內憂外患不斷,先後爆發太平天國宗教運動以及第二次鴉片戰爭,最後以簽定一系列不平等條約收場。咸豐朝以後也因企圖重新扭轉對內交外困的局面而開啟洋務運動。奕詝在位十一年,咸豐十一年(1861年)8月22日崩於承德避暑山莊,享年31歲。上廟號文宗,諡協天翊運執中垂謨懋德振武聖孝淵恭端仁寬敏莊儉顯皇帝,葬於清定陵。

愛新覺羅·載淳。清穆宗愛新覺羅·載淳(1856年4月27日-1875年1月12日),清朝第十位皇帝,也是清軍入關以來第八位皇帝,年號“同治”。咸豐六年(1856年)三月二十三日(公曆4月27日)生於北京紫禁城儲秀宮,為清文宗咸豐帝長子,生母為孝欽顯皇后葉赫那拉氏。1861年—1875年在位,在位13年。同治帝在位期間,清政府鎮壓了太平天國起義,剿滅了西、東捻的作亂。並且先後平定陝西、甘肅的回變,同時興辦洋務新政,史稱“同治中興”。同治十二年(1873年)同治帝親政,同治十三年(1874年)十二月初五(公曆1875年1月12日)崩於皇宮養心殿,終年19歲。廟號穆宗。諡號繼天開運受中居正保大定功聖智誠孝信敏恭寬明肅毅皇帝,葬於河北省遵化清東陵之惠陵。

光緒清德宗愛新覺羅·載湉(1871年8月14日—1908年11月14日),清朝第十一位皇帝,定都北京後的第九位皇帝,在位年號光緒,史稱光緒帝。父親醇親王奕譞,生母葉赫那拉·婉貞為慈禧皇太后親妹。在位三十四年。同治十三年十二月(1875年1月),被兩宮皇太后立為帝,起初由慈安、慈禧兩宮太后垂簾聽政。光緒七年(1881年)慈安太后崩逝後由慈禧太后一人垂簾。光緒十五年(1889年),載湉親政,此後雖名義上歸政於光緒帝,實際上大權仍掌握在慈禧太后手中。在載湉親政後發生的中日甲午戰爭中,光緒帝極力主戰,反對妥協,但終因朝廷腐敗,而以清朝戰敗告終。痛定思痛,他極力支持維新派變法以圖強,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光緒帝實行“戊戌變法”,但卻受到以慈禧太后為首的保守派的反對。光緒帝打算依靠袁世凱牽制住以慈禧太后為首的這一股勢力,但反被袁世凱出賣,從此被慈禧太后幽禁在中南海瀛臺。整個維新不過歷時103天,故稱“百日維新”。政變後大權再次落入慈禧太后手中,對外宣稱光緒帝罹病不能理事,實將他幽禁於西苑瀛臺,成為無枷之囚。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十一月十四日光緒帝暴崩,享年38歲,廟號德宗,諡號同天崇運大中至正經文緯武孝睿智端儉寬勤景皇帝。葬於清西陵之崇陵。


愛新覺羅·溥儀愛新覺羅·溥儀(1906年2月7日—1967年10月17日),字耀之,號浩然。 清朝末代皇帝,也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皇帝。也稱清廢帝或宣統帝。醇親王奕譞之孫,載灃長子,母親蘇完瓜爾佳氏。1909年到1912年、1917年7月1日到1917年7月12日兩次在位。溥儀一生四次結婚,娶過五個女人,最後一次婚姻是在1962年與李淑賢結婚。溥儀著有自傳《我的前半生》,於1964年4月由群眾出版社出版。其獨特的富有戲劇性的經歷,多次被改編成影視作品,其中電影《末代皇帝》,曾榮獲1987年奧斯卡金像獎等眾多獎項。
1967年10月17日,溥儀因腎癌在北京逝世,享年61歲。先葬於八寶山,後遷於清西陵內崇陵(光緒陵)附近的華龍皇家陵園。


Trafalgar18051021


清朝一共12帝

第一位:努爾哈赤【被追封的】

第二位:皇太極

第三位:順治

第四位:康熙

第五位:雍正

第六位:乾隆

第七位:嘉慶

第八位:道光

第九位:咸豐

第十位:光緒

第十一位:同治

第十二位:宣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