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開出億元罰單,支付結算必須在框架內運行!

點擊右上方紅色“+關注”,與零度一起縱覽天下財經。

前幾天銀監會和保監會合並,市場對於未來金融監管的逾期有了無效想象,很多人都說都說這是打造“一行一會(大央行+證監會)”最終格局的前奏,按照目前的節奏看,零度認為是有這個可能的,唯一的目的就是加強監管,整治市場亂象。江湖無寧日!這邊還在議論,那邊央行就開始高調的“刷存在感”!

央行開出億元罰單,支付結算必須在框架內運行!

3月16日,央行公佈了近日開出的兩張罰單,處罰對象分別為民生銀行廈門分行(新興支付清算中心)和平安銀行,處罰原因都是違規開展資金支付清算業務,主要涉及清算管理、賬戶管理等方面。對民生銀行給予警告,沒收4841.8萬元違法所得,並處罰金1.14億元,合計約1.63億元;對平安銀行給予警告,沒收違法所得303.61萬元,並處罰款1030.81萬元,合計約1334.42萬元。此次的億元罰單,是央行有史以來開出的最大罰單,可以說是敲山震群虎,意在肅清支付結算市場!

不得不說近兩年民生和平安的出鏡率的確有點高,事件出來之後,兩家的反應依然十分迅速。

民生銀行根據相關處理要求落實了以下整改工作:1.直接撤銷了廈門分行新興支付清算中心;2.總行成立督導小組,對中心業務先來全面整改;3.加強全行支付結算業務的開展。平安銀行在本次事件中,涉及違規較輕,目前已經全部完成了整改和優化工作,表示今後將進一步加強支付結算業務的內外部管理,改善業務操作和風險管控能力。

早在2017年6月,民生銀行廈門分行就爆出過問題,當時多家支付清算公司的資金被凍結,而且央行於7月進駐該行,展開了全面的業務審查,認定了很多違規業務。此時處罰,也算是印證了當時的消息。在處罰決定中,我們沒有看到更多關於業務的內容,但外界普遍認為核心原因是違規跨行直連和違規跨行清算。

央行開出億元罰單,支付結算必須在框架內運行!

眾所周知,不同銀行之間的資金往來、銀行和第三方之間的資金往來,都要通過央行和銀聯的支付結算系統。但自第三方支付逐漸發展壯大之後,支付結算市場便不再是一家獨大的情況,國家為了鼓勵市場競爭,也有條件的放開了支付牌照的發放。在這個過程中,部分銀行和第三方支付平臺合作,“創新”出了很多的業務模式。零度給大家舉個小例子:

央行開出億元罰單,支付結算必須在框架內運行!

此為一個較為簡單的直連模式,在這個過程中,有兩點是央行所不能接受的。首先,整個清算過程幾乎繞開了央行的支付結算體系,實現了A銀行與B銀行之間的跨行直連,變相通過第三方支付獲得與其他銀行之間的接口。其次,B銀行的清算中心充當了第三方支付機構資金通道的角色,央行認為商業銀行的這種行為對於資源是一種極大的浪費,而且很多無證清算的第三方支付機構採用的就是這種方式。商業銀行對此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無非是出於自身業務的考慮。

央行的核心職能主要是貨幣和清算,這是任誰也不能動的根基。多年前,很多平臺都試圖推出所謂的“平臺幣”,起初央行並沒有放在心上,但隨著業務的壯大,某些平臺幣自由兌換的數量和場景不斷挑戰央行的底線,其結果肯定是銷聲匿跡。而對於支付結算來說,央行實屬無奈,因為發展到了不可逆的地步,換句話說這也是市場的選擇。如果任其發展,最終的結果會是央行失去對金融數據和支付結算的掌控,形成寡頭市場的局面,也就是數據寡頭+技術寡頭,以此為基礎獲得超額回報。各路資金通過第三方平臺繞道走,遊離於監管體系之外,這無疑會對反洗錢、稅收徵管、資金監管等提出巨大挑戰,而且個人用戶的信息安全和隱私將無法得到保障,這是監管層絕對無法容忍的。

央行開出億元罰單,支付結算必須在框架內運行!

就是基於這樣的背景,央行才要積極推出網聯,在清算系統上加一道彎,讓所有的資金和數據在這裡歸集,相當於將現有的清算系統和第三方支付結算統一整合,形成一個大平臺,所有的業務都要在這個平臺上展開。對此我們不必有過多想法,對於普通人來說沒有任何影響,央行做基礎設施建設,也時符合市場規律的。

2017年全年,央行對第三方支付機構開出至少109張罰單,註銷了24張支付牌照,與此同時收緊了牌照的發放。此次對民生和平安的處罰只是一個開始,2018年對支付結算的監管想必會更加嚴格,央行是在告訴市場,同貨幣一樣,支付結算是覺不允許顛覆的領域,任何人開展業務都必須在制度的框架下。

-end-

零度三道槓,專注經濟金融領域,縱覽天下財經。喜歡的朋友記得點贊+關注,讓我們共同進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