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瞬间 美好的回忆

历史的瞬间 美好的回忆

每一个历史的瞬间,不论事件大小,只要能记录下来,就都是一个美好的回忆。

44年前的一个“五四”青年节,是坦克团比较热闹的一天,那是1974年5月4日。乌兰察布盟乌兰牧骑到坦克团慰问演出,那时候坦克团的军人大礼堂还没有建起来,演出是在坦克二营车场进行的。在坦克停车场里把坦克蓬布铺在地上,就是一个戏剧舞台,演员们就在这块蓬布上载歌载舞慰问中国人民解放军独立坦克第二团的官兵。

历史的瞬间 美好的回忆

那时候我还没有入伍,1974年5月4日我还在学校读高中,我于1974年7月高中毕业,1975年1月才应征入伍。

到了部队以后,听老兵们说过乌兰察布盟乌兰牧骑来部队慰问演出的事,特别是听高崇义说的最多,因为高崇义是1974年入伍的兵,他那时观看了这场让全团官兵兴奋的演出。

今天发出的这张照片正是当年乌兰察布盟乌兰牧骑慰问坦克团演出的实况,场地是在坦克二营的坦克停车场演出的。这张照片是谁拍的我也不知道。1974年应该是没有彩色胶卷的,拍摄的都是黑白胶卷,但这张相片为什么是彩色的呢?

原来是进入80年代,这张相片在《内蒙古乌兰牧骑画报》发表出来,从拍摄到发表已经过了10年左右的时间。到了80年代我国市场上有了彩色胶卷,报纸、画报也有了彩色印刷,这可能是《内蒙古乌兰牧骑画报》出版时作了彩色技术处理而变成了彩色照片。

画报发出后,被咱们团六连1970年入伍的包头战友包图门仓看到,包图门仓把这张相片从画报里撕下来珍藏到现在,我们应当向包图门仓战友表示感谢和致敬!

1974年以前入伍的战友们,看到这张照片一定会激起万千思绪的,当年的我们,就是这样的风华,就是这样的雪月,就是这样的艰苦奋斗,就是这样的保家卫国。地上铺一块坦克蓬布就是一个演唱的舞台,二营的战官兵们全部头戴坦克帽座在坦克上面,二营、三营和直属连队的官兵们连马扎都不带,就地而座。峦汉山下崞县夭5月4日的天气寒冷意味还是很浓的,军人只是换上了单帽,棉衣还没有脱下。从相片的远处看去,峦汉山上的冰雪还没有熔化,而我们的官兵座在冰冷的土地上,看的是那样的入神与激情,看的是那样的兴高采烈、神采飞扬,不停地鼓掌叫好。

这就是那个时代的军人,这就是那个时代的我们,那个时候的时代背景是批林批孔,工业就大庆,农业学大寨,乌兰牧骑的演出现场还悬挂着“全国普及大寨县”的标语,而我们在学校念书的时候也是手捧红宝书,心向红太阳。而当时解放军的政治口号是“毛主席的战士最听党的话,哪里需要哪安家,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全国人民学习解放军,解放军学习全国人民”。而那个时候军营里的官兵,如今都已经是60岁以上的人了,我们的青春年华已过,我们的人生已经功成名就,在我们享受退休生活的同时,看看老照片,回想我们的当年,有无限的情趣:

时过境迁人已老,

暮色苍茫梦池瑶。

春夏华章随云消,

昏眼难寻金屋娇。

回首往事东江水,

唯有枕戈涌惊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