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4年袁世凯称帝前穿衮服祭天,让官员身着汉服,足见其野心!

1914年,虽然封建制度被废除,但是人民仍然没有享受到民主共和的成果,因为国家的权力还是掌控在一个人的手中。

他就是被后世称之为“窃国大盗”的袁世凯。因为袁世凯手中掌控巨大的权力,就让他产生了复辟的想法,最终成为了人们口中的罪人了。为此,袁世凯劝诫溥仪退位的历史功绩也被他自己磨灭。

1914年袁世凯称帝前穿衮服祭天,让官员身着汉服,足见其野心!

袁世凯

刚刚登上民国正式大总统之位的袁世凯来到天坛举行祭天仪式,仪式按传统方式进行,袁世凯身着十二章衮服,让官员身着汉服,足见其野心!

1914年袁世凯称帝前穿衮服祭天,让官员身着汉服,足见其野心!

袁世凯来到天坛

“郊天祀典越成周,监制玉冠十二旒;黄土沈沈铺辇道,行人遮蔽四牌楼。”这四句诗乃民国初年参议院议员刘成禺所作,出自《洪宪纪事诗》,说的是袁世凯1914年冬至祭天时的情景。

1914年袁世凯称帝前穿衮服祭天,让官员身着汉服,足见其野心!

袁世凯天坛祭天

天坛祭天在数百年间都是明、清王朝最重要的官方祀典,

相传祭天大典开始,袁大总统煞有介事毕恭毕敬,对上天行三进四拜之礼。

1914年袁世凯称帝前穿衮服祭天,让官员身着汉服,足见其野心!

身穿汉服、手持羽毛士兵

值得一提的是,为了打消美、英等西方友邦的疑虑,负责筹办祭天典礼的内务总长朱启钤还特地向美国驻华公使芮恩施进行了一番解释:“忽视祭天,对民国政府来说是有危险的。全国农民根据阴历查看有关播种、收获以及其他农事的仪式。如果废除现在政府已经确定要举行的冬至祭天典礼,而跟着来一个荒年或大歉收,

全国人民定要责难政府的。”

1914年袁世凯称帝前穿衮服祭天,让官员身着汉服,足见其野心!

袁世凯和各国使节的合影

他还不厌其烦地保证:“我们将修改典礼,使它适合民国的体制。我自己正在为参加典礼的人设计一种特别的礼服,祭乐和祝文也将稍有变更。”

1914年袁世凯称帝前穿衮服祭天,让官员身着汉服,足见其野心!

祭台上

祝版上写着古意十足的祭天祝文:“中华民国三年十二月二十三日,大总统袁世凯代表国民敢昭告于上天曰:惟天降鉴,集命于民,精爽式凭,视听不远。时维冬至,六气滋生,式遵彝典,慎修礼物。敬以玉帛牺齐,粢盛庶品,备兹禋燎,祗荐洁诚。尚飨。”之后,大总统按照大礼官的指引走出帐篷,在祈年殿之南圜丘前的台阶上率领文武百官依次站好。

1914年袁世凯称帝前穿衮服祭天,让官员身着汉服,足见其野心!

身着十二章衮服的袁世凯

袁世凯曾说过:“中国数千年来立国的根本在于道德,凡国家政治、家庭伦理、社会风俗无一非先圣学说发皇留衍。”作为炎黄子孙的我们,汉民族从满清直至近代遭受了无数的压迫和屈辱!因此,袁世凯此举是隆重的祭拜华夏先祖,意在恢复汉家衣冠及礼制,忠君尚武,尊儒家之道,重树礼仪之邦的形象!

1914年袁世凯称帝前穿衮服祭天,让官员身着汉服,足见其野心!

祭天开始,擂鼓鸣乐

1914年袁世凯称帝前穿衮服祭天,让官员身着汉服,足见其野心!

祭天开始,擂鼓鸣乐

不管当时袁世凯祭天究竟出于何种考虑,但这一举动显然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以至于在不久后,舆论界几乎一边倒地认为他是为复辟帝制作准备。例如著名的德国籍汉学家、传教士卫礼贤后来就指责道:“1915年是洪宪元年,为给称帝作准备,袁世凯在北京天坛按照皇家礼节敬献了牺牲。”

1914年袁世凯称帝前穿衮服祭天,让官员身着汉服,足见其野心!

上台祭天

最终袁世凯还是在1915年12月宣布称帝,改国号为中华帝国,建元洪宪,史称“洪宪帝制”。此举遭到各方反对,引发护国运动,袁世凯不得不在做了83天皇帝之后宣布取消帝制。在重大打击及交煎下,袁世凯于1916年6月6日病故。

袁世凯谢世之日,他的书案上有他亲笔书写的一句话

“为日本去一大敌,看中国再造共和”。尽管他在遗嘱中说“余之死骸勿付国葬,由袁家自行料理”,但是继任者黎元洪还是以“民国肇建,……(袁世凯)奠定大局,苦心擘画,昕夕勤劳,天不假年……所有丧葬典礼……务极优隆,用符国家崇德报功之至意”命国务院为袁世凯举行一场集古今中外皇庶官民新旧典章于一举的国葬。

1914年袁世凯称帝前穿衮服祭天,让官员身着汉服,足见其野心!

祭天完毕

历史学家唐德刚客观的评价袁世凯的一生,认为袁世凯是一个“‘治世能臣,乱世奸雄’的曹操型的人物”。评价他是“第一流的行政管理人才。大小政务一把抓。事必躬亲。其为人也,虽乏远大的政治理想,然亦雄才大略,知人善任,不治私产。虽妻妾众多,然并不沉湎于酒色。对诗词歌赋,他也颇能哼两句,但不搔首弄姿,以咏吟自傲;更无玩物丧志的恶习,收藏甚么骨董字画,品箫吹笛,风流自赏。平生所好,唯抓权秉政;纵横捭阖,他确是个不折不扣的政治动物,对政敌的斗争,也你死我活,初不稍让。”

唐德刚最后写道:“袁世凯晚年之做皇帝,是一失足成千古恨。流芳百世,和遗臭万年,契机只在一念之间。悲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