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到底要傳位給誰?

陶俊傑講歷史


一、按照《史記》的角度:

《史記》記錄秦始皇死前的經過:“至平原津而病。始皇惡言死,群臣莫敢言死事。上病益甚,乃為璽書賜公子扶蘇曰:“與喪會咸陽而葬。”意思是讓公子扶蘇來主持舉辦自己的喪事,公子扶蘇長子又有仁心,那意思應該就有立公子扶蘇為繼承人的意思。而且在秦始皇焚書坑儒期間,扶蘇屢次進言,觸怒了秦始皇,把他發配到蒙恬軍中做監軍。但是我們細想一下,蒙恬是什麼人哦?秦朝名將誒,同時他與其弟蒙毅號稱“忠信”,對秦朝忠心耿耿。深受秦始皇信任,公元前221年,蒙恬獲封將軍,因其破趙有功,擔任秦朝內史(秦始皇設置的內史為一個行政區,掌管京師咸陽及京畿40餘縣,轄地約為今關中平原和商洛地區。可以說是秦首都的最高行政長官),弟弟蒙毅也位至上卿。另外秦始皇統一後,可是給了蒙恬30萬大軍居上郡抗擊匈奴誒,這點也可以完全看出秦始皇對蒙恬的信任。而蒙恬和公子扶蘇關係非常親密,所以這次發配很明顯更像是對公子扶蘇的一種歷練,培養他在士卒中的聲望勢力,讓他跟在蒙恬身邊多歷練成長。司馬遷的《史記》記載,李斯、趙高等人篡改詔書扶持胡亥繼位;這種情況是很有可能的。

二、根據《趙正書》,出自《北京大學藏西漢竹書》第三卷

北京大學藏西漢竹書《趙正書》是北京大學於2009年獲得捐贈,入藏的一批海外迴歸的珍貴竹簡,共3346枚,包含17種抄寫於西漢中期的古書。這些古書是繼20世紀馬王堆漢墓帛書、銀雀山漢簡出土後發現的又一重大文化寶藏。

據負責《趙正書》整理的北大考古文博學院教授趙化成介紹,《趙正書》部分內容與《史記·秦始皇本紀》、《史記·李斯列傳》、《史記·蒙恬列傳》等記載部分相似,但在一些重大史事的記載上與《史記》差異很大。如,《史記》記載秦始皇死後趙高、李斯等秘不發喪,篡改詔書立胡亥為二世皇帝;《趙正書》則言二世胡亥繼位是秦始皇聽從李斯等的建言後明確認可的。

而《趙正書》從目前來看,最大的問題是孤證不立,沒有更多材料佐證。

三、綜合:

(1)、謹慎起見,沒有更多證據之前,我們只能把史記也作為一種參考,畢竟太史公也沒有在秦朝待過;即使待過也不可能瞭解這麼機密的事;他也只是從眾多說法,才納他所認可的說法;

(2)、期待更多史料,從事實角度解密這段歷史。


萌哥蛋蛋看世界


司馬遷在《史記》中說本來秦始皇是要傳位給扶蘇的,我表示反對!

從秦始皇對扶蘇和胡亥的態度來看,秦始皇有意將扶蘇邊緣化而刻意對胡亥進行培養。扶蘇自從和秦始皇出現分歧之後,被派往北方邊境和蒙恬鎮守長城。這個時候的邊境已經歸於平靜,自從蒙恬卻匈奴700餘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馬,士不敢彎弓而抱怨,北方邊境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大規模修建長城。秦始皇把扶蘇派到了北方去管工程建設,這對一個帝國的準接班人來講無疑屬於邊緣化的舉措,而長城的修建是浩大漫長的,秦始皇的意思很明白,扶蘇你就踏實的磊牆吧,別的就別管了。

再看胡亥就很明瞭了

正所謂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與扶蘇在邊境上帶農民工幹活不一樣,胡亥被秦始皇帶在了身邊。在這期間,胡亥隨秦始皇周遊天下讓那個他對國內的瞭解遠超扶蘇。

當然,秦始皇周遊天下不是為了遊山玩水,他最重要的目的就是彈壓各地的反秦勢力。所以,在《史記》中司馬遷特地寫了當時秦始皇發現東南地區有王氣,於是親自前往鎮壓的事蹟。

秦始皇帝常曰“東南有天子氣”,於是因東遊以厭之。

可見秦始皇沒有在咸陽的阿房宮陪六國美女嗨皮,而是不辭辛勞的全國巡遊,最重要的目的就是防止有人造反,維護帝國穩定!

胡亥陪在秦始皇身邊有兩大收穫,第一個收穫是瞭解到天下形勢的嚴峻,雖然天下統一,但如果稍有懈怠看上去強大的秦國就會土崩瓦解。第二個好處是能跟秦始皇學習帝王之術。這兩點收穫只有帝國接班人才有機會得到,並且遠比在長城上磊牆要高大上的多。

可見,秦始皇已經向天下表明瞭自己的接班人選就是胡亥。

秦始皇積勞成疾,在巡遊中去世,導致對胡亥的培養半途而廢,這是最大的遺憾。


歷史風暴


       秦始皇奮六世之餘烈,振長策而御宇內,一手建立起的大秦帝國

僅歷二世而亡,其原因真的是因為李斯、趙高篡改始皇遺詔,立胡亥為帝而導致亡國的麼?

      這段歷史的權威要數太史公司馬遷的《史記》,《史記·秦始皇本紀》是這樣記載的:至平原津而病。始皇惡言死,群臣莫敢言死事。上病益甚,乃為璽書賜公子扶蘇曰:“與喪會咸陽而葬。”意思是說秦始皇巡遊天下的途中,在平原津這個地方生病了,而且病情急劇惡化,惡化到有導致死亡的可能,但是秦始皇想長生不老不想死,當然也不希望別人談及他死後的事情,所以群臣也就不敢問。後來秦始皇病情更加嚴重,不得不安排身後事,於是下遺詔將後事託付給長子扶蘇,詔令扶蘇從上郡回到咸陽,主持喪葬等一切事宜。

      根據《史記》的記載,那就是秦始皇將帝位傳給了公子扶蘇,胡亥是李斯、趙高篡改始皇遺詔而立的偽帝!

    但是2009年,北京大學收購了一批流失海外西漢竹簡叫《趙正書》,趙正是誰呢?就是秦始皇嬴政,先秦男子稱氏不稱姓,秦國王室之先祖和趙國王室同祖,故都稱趙氏,《史記》裡,秦始皇也被稱作趙正)。

    《趙正書》就是專門記載始皇一生的書,其中也提到了這一段歷史,原文是:恐大臣之有謀,請立子胡亥為代後,王曰可。王死而胡亥立。

意思是說秦始皇巡遊天下的途中生病了,擔心宮裡出亂子,下令趕緊返程,到沙丘這個地方的時候,李斯和馮去疾見秦始皇快撐不下去了,冒死建議秦始皇立隨行的公子胡亥繼位,秦始皇說可以,秦始皇死後胡亥就當皇帝了。

      如果按《趙正書》的說法,胡亥等級是經過秦始皇認可的,那麼《史記》中的始皇遺詔就根本不存在,更不會有李斯、趙高合謀篡改遺詔的事情了。

        《史記》和《趙正書》記載的有矛盾,那麼哪種說法更可信?我們應該相信哪種說法?我們來分析看看:

1、司馬遷崇尚的是儒家,公子扶蘇也是儒家弟子,公子胡亥學的是法家的觀點,而且司馬遷寫《史記》不是親眼所見,而是綜合當時的各類史書及各種信息而寫的,所以他傾向於公子扶蘇。

2、《趙正書》公子胡亥登基後的秦人寫的,公子扶蘇死了,寫《趙正書》的人鐵定傾向於公子胡亥。

      所以綜合兩個觀點,我認為這兩本書都有傾向性,所以我決定我們先不要考慮《史記》,也不要考慮《趙正書》,我們當這兩本書沒有,我們假設我們自己是秦始皇,我們會怎麼選擇?

  1、 秦始皇治國傾向於法家思想,焚書坑儒針對的是儒家,如果我找繼承人,找傾向於法家的還是儒家的?一定不是儒家對不對,因為我剛剛欺負了儒家,我不喜歡儒家,扶蘇是儒家的,胡亥是法家的,所以我要是秦始皇,我不會選扶蘇,有可能會選胡亥;

2、  在巡視的路上,秦始皇生病了,要死了,要找個託付後事的人,現在是兩個人選,一個是就在自己跟前的胡亥,另一個是離自己很遠的扶蘇,假如我們是秦始皇,我們選誰?個人觀點,選胡亥的可能性比較大,也許你會問,胡亥是個廢物,他亡國了!是,胡亥亡國了,但是秦始皇那時候不知道,那時候胡亥還是值得培養的,不然秦始皇也不會給他找個熟悉法令的師父趙高!

3、秦始皇針對扶蘇和胡亥的安排,扶蘇在上郡,胡亥就在身邊,假設我是秦始皇,我培養自己的繼承人,會讓他離我遠遠地自己折騰,還是放在身邊好好教導?帝王心術何其複雜,沒有親身指導能放心麼?所以我會把繼承人留在身邊,言傳身教,還會讓他跟我的左膀右臂多多接近,多多學習,就像讓胡亥拜趙高為師一樣!

       就以上三個假設,我認為秦始皇中意的接班人應該是胡亥,而不是扶蘇!

     那有人問了,假設沒有《史記》中記載的始皇遺詔這件事,沒有李斯、趙高篡改遺詔這件事,為什麼司馬遷會得到這麼詳實的信息?司馬遷縱然徇私,也不可能篡改歷史!

    好,這個問題問的號,我也考慮過,我有答案:

1、李斯、趙高都是牛人,牛人策劃篡改先皇遺詔這件事情會弄得沸沸揚揚眾人皆知麼?這可都是心狠手辣的法家人物,不會滅口麼?結果還真的沸沸揚揚眾人皆知了,但是源頭是哪裡?我不認為是李斯、趙高婦人之仁,事情敗露,鬧得眾人皆知!

2、那源頭是哪裡?是陳勝吳廣!《史記·陳涉世家》記載陳勝曰:“天下苦秦久矣。吾聞二世少子也,不當立,當立者乃公子扶蘇。扶蘇以數諫故,上使外將兵。今或聞無罪,二世殺之。百姓多聞其賢,未知其死也。項燕為楚將,數有功,愛士卒,楚人憐之。或以為死,或以為亡。今誠以吾眾詐自稱公子扶蘇、項燕,為天下唱,宜多應者。”意思是陳勝說:“天下百姓受秦朝欺負很長時間了,都很難受,我聽說胡亥是秦始皇的小兒子,不應該當皇帝,扶蘇才應該稱帝,扶蘇這個人是好人,多次勸秦始皇對咱們下手輕點,秦始皇不高興,所以派他到外面帶兵。現在胡亥悄悄殺了扶蘇,好多老百姓還不知道,還有楚國項燕將軍也挺好的,挺愛護士兵的,現在楚國還有好多人記得他的好,有人認為他死了,有人認為他沒死,跑了,現在咱們這些人就冒充扶蘇,項燕的隊伍,告訴全天下的老百姓,應該會有很多人跟著咱們一起幹的!”

       你看!《史記》的這段記載的很多方面跟我們的猜測都非常符合,所以我認為胡亥才是秦始皇中意的繼承人,而且秦始皇病重的時候,胡亥聯合李斯、趙高(都是狠茬子,心狠手辣的主)逼迫秦始皇答應傳位胡亥,始皇遺詔的相關事情根本就不存在!

     個人淺見,願作拋磚引玉,還請各位賜教!

 




Callme不韋


前210年,秦始皇巡行至沙丘,他自知時日不多,便留下遺詔曰:與喪會咸陽而葬,而傳位給誰並沒有明說。密旨還未交給使者,就被趙高等人截下。後丞相李斯、趙高、胡亥串通一氣,更改密詔,賜長子扶蘇死。

但是皇位究竟要傳給誰哪?我想長子扶蘇最有可能入選,具體理由請聽我一一道來:

選定繼承人沿襲皇位,自古以來都是頭等大事若秦始皇想要選定繼承人必將叫來一些可信任的大臣作證,還要寫下詔書。當時秦始皇病重於沙丘,若想立胡亥作為新皇帝,直接召胡亥和大臣們說明一下,還省去不少麻煩事。可偏不!他而是寫下這樣一段話:把軍隊交給蒙恬(蒙恬與扶蘇交情深厚),趕快到咸陽參加葬禮然後安葬他。意義何在?有諺語道:鳥之將死,其鳴也哀;人之將死,其言也善,召回扶蘇,好安排自己事情,這不是點名要讓扶蘇繼承嗎?

詔書並沒有寫傳位給誰,究竟趙高和胡亥為何要更改詔書哪?因為他們明白,秦始皇雖沒有明確指出誰應來繼承,但他很清楚,一旦長子到來之後,就順利成章繼承皇位。一旦扶蘇繼承王位,胡亥連一塊尺寸的封地都沒有,而扶蘇一定會任用蒙恬為相,到時候沒有趙高的一席之地,李斯也會受到排擠,他們越是對自己的前景擔憂,越能體現出秦始皇想要選誰的意願,不為自己打算,還能眼睜睜的看著嗎?



再者,秦二世元年,農民受不了朝廷的壓迫,陳勝吳廣揭竿而起、發動起義。陳勝吳廣怎麼也得宣傳秦的不好之處,他是這樣說的:我們已經忍受秦王朝統治很久了,聽說二世皇帝是始皇帝的小兒子,不應該由他繼位,真正的皇帝應該是公子扶蘇。小道消息傳遍全國,任何事情不一定都是空穴來風,應該說盡管他們再做的天衣無縫,還是有所洩露。全國人支持扶蘇繼位,這位皇帝也應該不會昏庸。

大凡明賢之主都會傳位給有賢之人。扶蘇剛毅勇武,知人善任,是有作為之才。當然是繼承皇位的不二選擇。


史話長廊


是扶蘇

首先,公子扶蘇是秦始皇長子,始皇帝為其起名“扶蘇”,“扶蘇”是古人對樹木枝葉茂盛的形容,出於《詩經》,有香草佳木之意。秦始皇以此命名,很明顯對於此子十分喜愛,並且寄託著他無限的期望。當然,公子扶蘇也不負期望,為人剛毅勇武,為人仁義,有政治遠見。所以說從世襲還是始皇期望與自身學識上來說,公子扶蘇都是立為太子的不二人選。

其次,去蒙恬那裡不是發配,是鍛鍊,為什麼這麼說

先看看那時候蒙恬在做什麼?他在修長城,秦朝從213年就開始五嶺開山道築三關、修築"馳道",所以說蒙恬做的事情是從交通與地理上幫助秦王朝鞏固統一的根基。

而公子扶蘇被派去的任務,就是做蒙恬的監軍。其實,蒙恬根本就不用任何監軍,他對秦帝國的忠誠是沒有任何人可以比擬的,也沒有任何人懷疑,包括秦始皇在內。秦始皇的本意是想要扶蘇跟蒙恬處理好關係,這對他以後親臨大秦帝國有著很重要的作用。

蒙恬是大秦帝國的頂樑柱,秦朝主力都在這位蒙大將軍手裡。他想把扶蘇交給蒙恬,雖然他沒有直接告訴蒙恬,好好培養扶蘇。可他想,蒙恬又不是傻子,朕把長子派到你身邊定,你肯定懂我什麼意思吧?

所以秦始皇並不是嫌棄公子扶蘇,而是覺得他還不夠成熟有遠見,所以去找蒙恬再好好學習一下,應該說是去栽培他了。


勿棄撩動漫


秦始皇應該是傳位給長子扶蘇,結果被陪著最後一次南巡的太監趙高勾結胡亥篡位,改遺詔賜死太子扶蘇,致使剛剛統一全國的秦朝處於風雨飄搖中,秦二世即位後,趙高掌實權,實行殘暴的統治,激起了陳勝、吳廣起義與六國舊貴族復國運動。假如是扶蘇即位,歷史將會如何呢?可惜沒有如果!


瓷都公安


秦朝二世而亡,很大原因在於秦始皇生前沒有安排好繼承人。

秦始皇終生不立後,不立太子,到底他是怎麼想的,沒人知道,這方面的猜測也有很多,但是都無法得到印證。

但是繼承人無非就集中在了兩個人身上,長子扶蘇和幼子胡亥。

胡亥轎詔說

由於秦始皇沒有皇后,所以就沒有嫡出的兒子根據“立儲以嫡,無嫡立長”的原則,長子扶蘇應該是皇位的第一繼承人。

根據《史記》記載,秦始皇死前留下遺詔,命傳位於長子扶蘇,結果被胡亥聯合李斯趙高篡改遺照秘不發喪,胡亥繼位為二世。

再加上陳勝吳廣起義時一通大肆宣傳“吾聞二世少子也,不當立,當立者乃公子扶蘇”於是胡亥轎詔之說流傳就更為廣泛,得到了公認。

在我看來胡亥繼位或許是秦始皇早就內定的

胡亥的年齡之爭

在《史記》中明確記載了“二世皇帝元年,年二十二”。而在《秦記》中則記載“二世生十二年而立”。到底是二十二歲還是十二歲,我個人更傾向於是12歲。

據記載胡亥是秦始皇最小的兒子,如果胡亥繼位那年是22歲,那就是說秦始皇在30歲以後就沒有生育,或者是沒有兒子存活下來,這點解釋不通,如果繼位時胡亥12歲,則說明胡亥是秦始皇年近四十歲時的老來得子,於情於理都說的過去。

胡亥只有是十二歲才能受控於李斯和趙高,以至於趙高專權能逼死胡亥。

始皇帝的本意是趙高李斯輔佐胡亥,而放扶蘇在在鎮守邊疆,因為他心裡明白,扶蘇萬不可能造反。可是他沒想到,道貌岸然的趙高最終背叛了自己,聯合李斯控制了大權。

《史記》不認可胡亥的皇帝身份

這就帶有個人色彩了,胡亥作為秦二世,在《史記》中居然沒有本紀,更是連單獨的列傳都沒有,而是分散在《秦始皇本紀》和《李斯列傳》當中,而趙高作為當時舉足輕重的人物也沒有單獨立傳,很有可能代表司馬遷個人的一些看法。

基於以上兩點原因,我個人認為胡亥完全有可能是正常繼位

,而司馬遷之所以在《史記》中說胡亥是篡位可能是受當時大背景所限制,他必須突出秦朝的暴虐,而胡亥篡位賜死扶蘇蒙恬就是暴虐最好的證據。

扶蘇的境遇

俗話說知子莫若父,在秦始皇看來扶蘇這個兒子一點兒也不像自己,滿口的仁義道德,絲毫沒有帝王該有的威嚴,於是他將扶蘇派去和蒙恬修長城。

胡亥繼位後一道命令,扶蘇又乖乖的自殺了,連蒙恬都敢申辯兩句,扶蘇卻什麼都不敢說,可以想象一下,如果當時扶蘇想奪回正統,有蒙恬的輔佐機會確實不小,但是他卻不敢,或許在他看來父親傳位胡亥並沒有疑點。

以上推測純屬個人觀點,不代表今日頭條立場。


一點點歷史


有沒有傳位詔書又有誰知道呢?秦始皇是個政治家他是要把他的大秦傳自千萬世的,胡亥是最小的兒子他感覺他很可愛願意帶著他,至於傳天下絕對不可交給他。秦始皇最後一次出巡但他不會認為自己是最後一次出巡。傳位詔書如果有能看到的只有三個人,秦始皇除外,趙高胡亥李斯。趙高會不會自己把詔書留下來呢?不會,會不會讓其他人處理掉呢?應該也不會。如果確有詔書存在漢朝人怎麼知道的呢?可能是趙高發昏了讓他的親信也就是知道秦始皇死掉的那五六個人中的一個給處理掉,他處理前走看了詔書,而他恰好在趙高被殺後又沒有死掉等到劉邦進咸陽,女人金寶固然讓他目眩神迷但宮廷秘史想必也能讓他神魂顛倒了。那個知道重大秘密的人能不把這個重大秘密獻給劉邦嗎?如此天下都知道了。為什麼說是傳位給扶蘇呢?整個秦國最精銳的軍隊30萬交給了他,那就是把秦國提前交給了他,無論朝中如何變化有這30萬軍隊都能解決。可惜扶蘇看不透秦始皇的良苦用心。這個安排確實有漏洞給野心家提供了機會。那就是扶蘇有太子之實無太子之名。


家家寶寶屋


李斯和趙高直接看到。

李斯和趙高合謀篡改了詔書。

李斯被捕招供,說出了篡改詔書的過程。說是趙高出的主意,把太子從扶蘇改成了胡亥。

胡亥非嫡長子,以秦始皇的眼光,不可能看不出胡亥是個扔貨。

詔書傳到九原大營的時候蒙恬也很吃驚,但是扶蘇居然自殺死了。

蒙恬也只好就綁,他不信嬴政會殺他。但此時此刻嬴政已經死了,一切都是假的。

蒙恬在獄中臨死也沒看到嬴政,當然也不可能看到。

所以,看過原版的,應該是李斯和趙高兩個人。


原梓番


胡亥與扶蘇相比,胡亥就是一貪玩好耍的孩子,秦始皇雖然很喜歡他,但並無傳位與他之意,知道他不是那塊料。而扶蘇有才能,為人仁厚,是可造之材。有個沒有鳥的人叫趙高,深得秦始皇寵信,他知道扶蘇繼位自已控制不了,胡亥這個孩子沒腦子,只知道玩好控制,就同李斯一起改了詔書,把胡亥扶上了皇位,成了大秦的終結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