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半年:中國經濟發展須保持戰略定力

本刊記者 李浩

7月16日,國家統計局曬出我國上半年經濟運行“成績單”。初步核算,上半年國內生產總值(GDP)418961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6.8%。分產業看,第一產業增加值22087億元,同比增長3.2%;第二產業增加值169299億元,增長6.1%;第三產業增加值227576億元,增長7.6%。

下半年:中國經濟發展須保持戰略定力

國是論壇

面對中美貿易戰的不斷升溫,2018年下半年,中國經濟如何繼續發力,如何提質增效,行穩致遠?如何抓住機遇規避風險?16日,中國新聞社和國際金融論壇共同主辦的國是論壇:“十問中國經濟——2018年中經濟形勢分析會”進行了解讀和研判。

防風險

“以前金融更多的是支持實體經濟發展,但近五年金融更多的是暴露出風險和問題。從2016年開始,中國不斷強化監管,適度化解風險。”中國人民大學財政金融學院副院長趙錫軍在出席分析會時說。

趙錫軍指出,大量的貨幣和信貸投放進入到市場以後,隨著實體經濟市場需求受到約束,實體經濟增長放緩,增加的投放實際上並沒有完全進入到實體經濟,越來越擴大的部分是進入到了金融體系本身,或者進入到了一些資產領域裡,使得金融體系出現了快速的膨脹,金融機構的資產負債快速擴張。

趙錫軍強調,這其中的核心問題在於對金融風險認識的不足。參與金融市場服務的主體對於如何處置風險、如何根據自身的風險承擔能力來提供金融服務並沒有十分清晰的認識,因此高質量的發展概念難以在金融領域得到完全落實,這還需要進一步探討和研究。

人民幣匯率和中國地位、中國價值息息相關。

“匯率問題的焦點炒作特別明顯,而匯率本身的基礎又完全背離了事實和真實。”在中國外匯投資研究院院長譚雅玲看來,人民幣近期持續貶值是因為美元指數走強所致,是被動貶值,相對於一籃子貨幣,人民幣仍然保持穩定。美元升值是假象,貶值是真實;人民幣升值是真實,貶值是假象。下半年人民幣雙邊走勢以貶值為主,人民幣匯率下跌對出口有利,於實體經濟是有好處的,總體來看對中國利大於弊。

補短板

“從下半年來看,外部環境確實有很多的變數,不確定性、不平衡性有所上升。”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毛盛勇在國新辦舉行的2018年上半年國民經濟運行情況發佈會指出,從外部來看,上半年世界經濟呈現復甦的態勢,復甦的同時也有一些分化,但是世界貿易保護主義持續升溫,這對世界經濟復甦會構成一個重大的挑戰,對我們來講也增加了一些挑戰和不確定性。從內部來講,經濟發展的不平衡性、不穩定性還有,當前正處在結構調整轉型升級的攻關期,下一步,要堅定地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持續擴大內需,使經濟運行始終平穩運行在合理區間。

知識產權也好,貿易逆差也罷,美國挑起貿易戰的真正癥結在於“中國製造2025”。

“美國首先下手的正是《中國製造2025》重點要突破和發展的十大領域,特別是航空航天、汽車、化工和信息技術。”中國工程院製造業研究室主任屈賢明指出:“其實,這次貿易戰以知識產權為引子,實際上是企圖阻撓中國走向製造強國,發展高技術製造業。”

屈賢明表示,中興通訊被制裁後,相當一部分不明真相的人士認為中國製造被打回原型。對此,應該理智地看待中國製造的成績與差距,既不應夜郎自大,也不應妄自菲薄,對中國製造應充滿信心。中國製造不僅規模世界領先,而且體系最為完整,有一些重要產業處於世界領先或先進水平。

在屈賢明看來,我國要保持戰略上自信,做好長期準備,練好自身內功,補短板增長板,不斷地促使我們製造業由大變強。補短板是指掌握芯片、傳感器、控制系統、發動機等核心元器件和部件,掌握核心的製造裝備,解決容易被人“卡脖子”的薄弱環節;同時要揚長板,使我國的一批產業和關鍵產品在世界處於第一,增強在世界的話語權。對於軌道交通裝備、電力裝備和通信設備等處於世界領先水平的優勢產業,也就是長板,我國也還要加快解決它的短板問題,如通訊設備的芯片、高鐵的軸承、電力裝備中的重型燃氣輪機。

促創新

“當前,我國經濟運行總體平穩、穩中向好,積極的因素、邁向高質量發展的因素在不斷地積累增多。”毛盛勇如是說。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8年上半年,新產業新產品快速成長。從工業結構看,上半年工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同比增長8.7%,比規模以上工業快2.0個百分點。新能源汽車產量同比增長88.1%,工業機器人增長23.9%,集成電路增長15.0%。

中國國家統計局中國經濟景氣監測中心副主任潘建成直言,中國處於消費結構升級、產業結構升級以及新動能形成的關鍵時期。服務型消費比重擴大,消費對增長貢獻持續增長,中國也正融入新一輪的技術革命浪潮,新動能快速增長。

“過去我們追求的那種又希望經濟增長快,又希望質量高,又希望風險低,這樣一種形勢很難維持。當然,能做到最好,但是如果做不到我們該取什麼,該舍什麼。”潘建成認為,中國不但是世界人口最大的國家,也可以是人才大國,其本身是世界最大的市場,是中國得天獨厚的條件,擁有巨大潛力,但目前還未充分挖掘,在基於各種多樣產業的基礎中,中國實現自循環,很多創新可通過自身市場就能夠形成基礎,必須利用好這一優勢。

“中國要適應今天的主要任務,高質量發展,轉型升級,創新發展,貿易戰的應對政策要緊盯目標任務而設計,不能被貿易戰牽著走。”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進修部巡視員、國際金融論壇學術委員陳炳才進一步指出,“現在最大的問題是沒有原始創新,一個國家的技術,要有真正的原始創新,不產生知識產權爭執,必須在民族特色的基礎上進行創新。”

對於如何進行原始創新,陳炳才提出了兩點建議。第一,真正的創新一定是基於民族歷史的,是有特色的基礎之上的技術研發和創新,所有技術研發和創新不會跟世界產生知識產權的爭執,這就是真正的原始創新。這種創新主要基於思維方式,思路是不一樣的。第二,創新要有徹底便利解放人力的思維方法。中國農業機械,長期以牛馬來輔助人力,幫助人解決問題,沒有把人解脫出來,美國一開始就是以機器設備替代人力,發明動力農業機械。這是創新的思維方法差異。真正的創新,是把老祖宗所有經驗性的理論,把工藝變成一個數量化,定量化,配方化,科學化的東西。

在陳炳才看來,傳統產業依然有一個10年到15年的增長期。我們現在要用大數據、人工智能等現代科學技術去武裝、去嫁接、去改造傳統產業,包括像教育、醫療、基礎設施、綠色生態環保等很具有前途的產業,更為關鍵就是我們如何去做。

對中國經濟發展來說面臨的兩大挑戰,如何才能克服這樣的挑戰,使我們的機遇變成現實,中國貿促會研究院國際貿易研究部主任趙萍認為需要從兩個方面努力:第一,要繼續改善營商環境。政府在放管服方面不斷髮力,促進放管服相結合,有放有管,服務要跟上。第二,注重鼓勵創新發展,為企業創新營造一個寬鬆的外部環境,包括財政政策,融資政策,也就是金融政策,能夠使企業在創新方面有一個寬鬆的環境,並且注重保護知識產權,使創新的投入有足額回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