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天那些您不知道的事

三伏天那些您不知道的事

夏季裡的“三伏天”是一年當中最為炎熱的時候,因為夏至後,地表溼度變大,雖然每天地表吸收的太陽輻射開始減少,但仍比地面釋放的熱量多,因此氣溫會持續升高,一天比一天熱,到了中伏前後,地表累積的熱量達到高峰,在我國很多地區經常會出現40℃的高溫天氣!“冷在三九,熱在三伏”就說明了“三伏天”的炎熱程度。

三伏天那些您不知道的事

“三伏天”的日期是按照二十四節氣的日期和我國古代流行的“干支紀日法”相配合而推衍的,所謂“夏至三庚便數伏”,從夏至日後第3個庚日開始為初伏,也稱頭伏,第4個庚日為中伏,也稱二伏,立秋後第1個庚日為末伏,又稱三伏。那麼今年的三伏天還有多久到來呢?下面就是本年度三伏天的時間表了!

三伏天那些您不知道的事

《素問·寶命全形論》中說:“人以天地之氣生,四時之法成。”三伏天之時人體陽氣也最為旺盛,體內寒凝之氣易解,腠理疏鬆,毛孔開張,經絡氣血充盈流暢,最有利於藥物的滲透與吸收,為溫煦各經陽氣,驅散內伏寒邪,調整人體達到陰平陽秘的最佳時機,故選擇在“三伏天”進行預防和治療一些好發於冬季或在冬季易加重的虛、寒、裡、陰病症,療效往往會事半功倍,正如《素問·四氣調神大論》中所說:“春夏養陽、秋冬養陰,以從其根,故與萬物沉浮於生長之門。”那麼三伏天裡我們如何養生才能達到“冬病夏治”呢?

第一招——喝薑茶

三伏天里人體的陽氣浮散於表,寒氣伏於五髒六腑,此時如果大量飲食冰鎮飲料或食物,無異於雪上加霜!俗話說:“冬吃蘿蔔夏吃薑”,生薑性辛溫,入肺、脾、胃經,具有發汗解表,溫中散寒,化痰祛溼等功效,三伏天正是喝薑茶的最佳時機,一則令毛孔張開以使汗得洩促進散熱,二則溫五臟之陽以驅散體內沉積之寒氣,喝薑茶時還可加入適量紅糖趁熱服用。

第二招——三豆湯

入伏喝碗“三豆湯”,清暑解渴又健康!三豆湯這個方子出自宋代醫學著作《朱氏集驗方》,三豆指的是綠豆、赤小豆和黑豆,其中綠豆味甘性涼,有清熱解毒、止渴消暑、利尿潤膚的功能,赤小豆味甘酸性平,可清熱解毒,利水消腫,黑豆味甘性平,有補腎、利水消腫、制風熱而活血解毒的功效。夏季喝綠豆湯來清熱解暑已被眾人推崇,但綠豆湯性偏寒涼,脾胃虛寒的人不宜長服,三豆湯裡面加入了赤小豆和黑豆,對綠豆的寒涼之性有一定的抵消。在烈日炎炎的三伏天,喝上一碗清涼可口的三豆湯,頓時會感覺汗消熱解,渾身爽快。

三豆湯做法

【材料】:綠豆、赤小豆、黑豆各 20 g、冰糖適量。

【做法】:將豆子洗淨,清水浸泡 1 h。然後將 3 種豆子放入鍋中,加入600毫升清水,用大火燒滾後轉小火慢煮 1 h,待豆子開花後放入冰糖繼續煮 5 min即可,放涼後連湯帶豆一起食用。

注意】若老人、小孩以及腸胃不好的人群食用,可以用紅糖代替冰糖。

第三招——艾灸

三伏之時,陽氣旺盛,此時順應時節應用艾灸這一溫熱療法來“以熱制熱”很有效!在艾灸穴位的選擇上,大椎穴位於奇經八脈中的督脈,有瀉熱、止咳定喘、提高機體免疫力等多種功效,肺俞穴是肺氣輸注之處,能通暢肺氣,化痰定喘止咳,改善肺功能,足三里穴能夠調節陰陽平衡,還有定喘、三陰交、氣海、關元等穴位都可選擇。

施灸時用點燃的艾條直接對準穴位,距離皮膚3~5釐米進行固定燻灸,燻灸時以皮膚局部有溫熱感而無灼痛感為宜,一般每處艾灸5~7分鐘,至皮膚有紅暈為宜。還可以多個穴位配合來艾灸以祛除體內寒氣,達到“以熱制熱”、“以火瀉熱”的效果。

第四招——穴位敷貼

穴位敷貼法主要是將對皮膚有刺激作用的藥物貼敷於背部、胸部等特定腧穴,使局部皮膚髮熱、充血甚至起泡,通過穴位的刺激作用和經絡的調節作用來達到防治疾病的效果。此外,三伏天時人體皮膚血液充盈,腠理開洩,藥物吸收快,穴位敷貼除了局部作用外,藥物還可透過皮膚直接進入全身血液循環,能夠充分發揮藥物的作用。

這種方法能清除冬季疾患,對於支氣管哮喘、慢性支氣管炎、阻塞性肺病、慢性咳嗽、反覆感冒、類風溼性關節炎、慢性腹瀉、風溼性心臟病等疾病特別有效。

第五招——刮痧

刮痧療法是中國傳統的自然療法之一,是在中醫經絡腧穴理論指導下,用特製的器具在體表進行相應的手法刮拭,出現皮膚潮紅,或紅色粟粒狀,或紫紅色,或暗紅色的血斑、血泡等出痧變化,達到活血透痧化瘀、調整內臟陰陽平衡、疏通人體經絡、排除體內毒素、行氣活血等功效。在“三伏”人體陽氣最旺盛的時候刮痧,更容易鼓舞陽氣,從而使一些宿疾得以恢復。需要注意的是,刮痧後要對刮痧部位進行適當的保護,不要受涼。

最後,“冬病夏治”是遠期療效,不能急功近利追求“藥到病除”,更不能見好就收最終功虧一簣,養生需要長期堅持,至少要連續做三個夏天,才能達到預防和治療的效果,防止復發。

三伏天那些您不知道的事

以上內容僅用於健康教育學習交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