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方支付「罰單潮」

第三方支付“罰單潮”

第三方支付正迎來“罰單潮”。據不完全統計,截至2018年6月30日,各地監管部門針對支付機構的行政處罰超過50例。

在經歷野蠻生長之後,保障資金安全、核實資金流向正在成為支付行業的重要任務。“很多機構一年淨利潤才百萬級,罰一單一年就白乾了。”一家受罰機構負責人說,尤其是那些被罰上千萬元的小機構面臨生存危機。

但處罰仍在持續。據瞭解,監管層或將對包括行業領頭羊在內的一批機構開出新罰單,預計將在七八月落地。這批罰單總金額或過億元,最高或超過2000萬元。

這也預示了下半年規範與整治仍是“主題詞”。在4月《中國支付清算行業運行報告(2018)》發佈會的點評環節,央行支付結算司副司長樊爽文曾批評行業亂象:“既然規則已經制定了,認真執行規則就是必須的。不要把精力花在想方設法逃避規則上,只顧自己利益漠視規則。”

一位接近互聯網金融風險整治辦公室(下稱“整治辦”)的人士說,

除密集檢查外,接入網聯、備付金100%上繳央行等工作也在穩步推進。

超級罰單

今年上半年,深圳智付電子支付有限公司(下稱“智付公司”)接到了行業最大罰單,兩次合計金額高達4152萬元。

今年5月,央行深圳市中心支行發出通告,罰沒智付公司約2561萬元;國家外匯管理局深圳市分局也對該公司罰款約1591萬元。

原因包括:為境外多家非法黃金、炒匯類互聯網交易平臺提供支付服務,通過虛構貨物貿易,辦理無真實貿易背景跨境外匯支付業務;未能採取有效措施和技術手段對境內網絡特約商戶的交易情況進行檢查,未能發現數家商戶私自將支付接口轉交給現貨交易等非法互聯網平臺使用,客觀上為非法交易、虛假交易提供了網絡支付服務;此外還存在未嚴格落實商戶實名制、未持續識別特約商戶身份、違規為商戶提供T+0結算服務、違規設置商戶結算賬戶等違法違規行為。

智付公司對此回應,

已從強化員工法治觀念、提升系統風控能力、確保合作商戶資質、加強內部責任追究等四個方面加以整改。

2017年年末,智付公司就曾被要求停止開展新增業務。2018年3月,智付公司被全面停止業務,並被罰款3萬元。之前不少用戶投訴智付公司為聯準(上海)投資管理有限公司、香港天富寶證券有限公司等非法外匯平臺提供支付通道,但這些平臺並沒有取得相關業務資質。

智付公司承認雖然按照央行的規定審查了商戶的三證,但核實不到位。在接到央行的通知後,智付公司立刻停止了這些業務,但對用戶的賠償要求並未及時做出積極反應。

前述接近整治辦的人士稱,如果屢教不改,繼續出現大額罰單,“不排除監管層提前清理牌照的可能。”智付公司早在2017年被處罰之前已成功續展,支付牌照有效期延續到2022年6月26日。

密集處罰

近兩年來,被重罰的遠不止智付公司。

2016年3月,通聯支付網絡服務股份有限公司(下稱“通聯支付”)被央行依法沒收違法所得約303萬元,並罰款約1110萬元。

因為多名商戶舉報通聯支付POS機在使用一段時間後資金無法到賬,代理商捲款420多萬元跑路。央行在核查後認為,通聯支付存在未落實商戶實名制、變造銀行卡交易信息、為無證機構提供交易接口、通過非客戶備付金賬戶存放並劃轉客戶備付金、外包服務管理不規範等嚴重違規現象。

同期,銀聯商務也因同一問題被依法沒收違法所得約613萬元,處罰約2653萬元。

“給無證機構提供交易接口的第三方支付機構,仍將是下階段的整治重點。”中國支付清算協會副秘書長王素珍說。

這其中,大機構因商戶眾多更容易“爆雷”。“因時間、人力和資金的限制,很難對百萬家商戶一一核實信息準確性,一些商戶提交的資質也很難看出破綻。”一家大型支付公司人士說,加強資質審核已提上日程。

小額處罰數量更多。

多位受訪人士稱,今年的處罰相比往年更密集,涉及機構更廣泛。不過絕大多數罰單金額都在10萬元以下,主要是未按規定保管相關資料、未按規定建立有關制度辦法或風險管理措施、未按規定存放和使用客戶備付金等問題。

2017年開始,央行對支付機構的合規情況加大了檢查力度,當年開出罰單共109張。以上海地區為例,開出49張罰單。檢查延續到今年,中匯電子支付有限公司和易生支付有限公司在上半年各收到3次罰單,通聯支付也連遭2次處罰。

“一些小型支付機構人手不足,重視程度不夠,對於法律和規範沒有吃透。也有明知故犯、抱著僥倖心理的。”中國支付網創始人劉剛說,央行的處罰可督促支付機構加強自查,加速行業洗牌。

整治仍將持續

央行支付司發佈的《2018年重點抽查工作指導意見》明確了後續檢查的時間表,抽查/突擊檢查以及總結、處罰將延續全年。

一大波罰單也正在路上,被處罰的或將不乏行業領頭羊,也或將不乏數千萬的大額罰單。

“10萬元以下的罰款震懾作用有限。”前述大型支付機構相關人士說,在支付機構尚未完全接入網聯時,被罰次數越多越影響聲譽,銀行等清結算機構可能暫停其支付通道,對牌照續展會產生影響。

比如北京中匯金支付服務有限公司、北京國華匯銀科技有限公司、永超源支付科技有限公司3家公司就因不符合《非金融機構支付服務管理辦法》等規定不予續展牌照,它們手持的是預付卡發行與受理的單一牌照。

對支付業尤其第三方支付的新一輪整頓,檢查只是部分內容,狠抓賬戶制度改革政策落實,優化企業開戶服務,做好支付機構客戶備付金集中存管工作,也是當前的工作重點。

“強監管之下,與支付相關的業務制度不斷出臺,降低了監管套利空間。”中國社科院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副主任楊濤說,但與快速發展的行業情況相比,仍有較多工作要做,如市場退出機制、懲戒網絡犯罪、消費者權益保護、客戶信息管理等。

專家認為,當前支付機構仍存在較多問題,違規經營多,風控水平低,盈利能力差。

支付市場也亟待整頓,持牌機構無序競爭,無證經營狀況仍大量存在,詐騙活動也呈上升趨勢。

第三方支付已成為電信詐騙團伙套取、漂白非法資金的重要通道,且手段層出不窮。例如,通過第三方支付平臺發行商戶POS機虛構交易套現;將詐騙得手的資金轉移到第三方支付平臺賬戶,在線購買遊戲點卡、比特幣等虛擬物品後轉賣套現;將贓款在銀行賬戶和第三方支付平臺之間多次轉賬切換等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