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議論文:自律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一篇不少於800 字的文章。(60 分)

材料一:有一天,一隻白羊從南面走上了獨木橋,一隻黑羊從北面也走上獨木橋,他們同時來到橋的中間。白羊氣呼呼地說:“你退回去,讓我先過橋。”黑羊氣沖沖說:“你退回去,讓我先過橋。”他們誰也不肯讓誰,就打起來了,不一會兒,只聽見河裡“撲通,撲通”響聲,兩隻山羊都掉到河裡了

材料二:兩位司機在小區互不相讓,堵了路。一名司機取下車鑰匙,想鎖門離開,路人勸說:“這兒到處是攝像頭。”司機聽後,知趣地開車離開。想說:“這兒到處是攝像頭。”司機聽後,知趣地開車離開。

生活中,“拒讓”現象司空見慣,這一現象引起了你怎樣的思考? 請綜合材料的內容和含意作文,要求選好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

他律伴自律齊飛 規範攜和諧共舞

李家良

白羊和黑羊分別從橋的兩面走上獨木橋,因互不相讓而都掉進河裡。兩司機在小區裡互不相讓堵了路,因有監控的攝像頭而知趣地離開。

竊以為,白羊黑羊掉進河裡是咎由自取,而司機知趣地離開則源於“他律”。“拒讓”會給雙方造成傷害,而有“他律”則會有可能把這種傷害降至最低。若更進一步化“他律”為“自律”,則世界會更加和諧美好。

“拒讓”,是生活中一種司空見慣的現象,大街小巷經常看到有些人因雞毛蒜皮的事發生爭執;說得好聽一點是“爭強好勝”,說得不好聽一些是“賭勇鬥狠”。爭強好勝本無可厚非,但若處處爭強好勝,未免器局逼窄;就算有一時之勝,難免有後顧之憂。

可是,經常“拒讓”的人,要麼沉溺在因勝利而帶來的快感之中,要麼惱怒於因失利帶來的懊惱之中,很難心平氣和地去想這件事的對錯。而且,勝利者想快感延續,失敗者想求心理平衡,於是,“拒讓”愈演愈烈,進而成為生活中的頑疾。如果進一步從更深層次來看,“拒讓”源於民族文化中的“愛面子”的心理。“人要臉,樹要皮”“銀錢如糞土,臉面值千金”“寧可身骨苦,不叫麵皮羞”等等俗語名言比比皆是。這種愛面子的心理是滲透在血液裡的,並沒有太多的人會在乎它的對錯。

正因為如此,當人們因“爭強好勝”或“愛面子”而形成爭執時,“他律”就顯得特別重要。司機知趣地開車離開正是由於“他律”的結果。但“他律”不是萬能的,社會上總會有各類突發事件不在“他律”的監控之下,這時,更需要“自律”。

在光怪陸離的文化場域中,“自律”是一種珍稀的存在。白羊黑羊掉進河裡明顯是缺乏“自律”的精神。若是他們能夠“自律”,掉進河中的悲劇基本不會發生。回過頭來看那個取下車鑰匙想離開的司機,明顯也缺乏“自律”的精神,若不是有“他律”在,造成不便的不僅僅是對峙的雙方。

這樣看來,規範和諧的社會需要“他律”的存在,儘管其在某些方面有強迫或侵犯隱私之嫌,但它可以儘可能地減少爭執的發生。規範和諧的社會更需要“自律”的精神,儘管它需要個人學會剋制與修身,但這種剋制與修身既能提高自身的涵養,又能促進社會和諧美好,何樂而不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