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脱贫故事‖”“老王”脱贫记——原来靠救济,现在靠自己!

我的脱贫故事‖”“老王”脱贫记——原来靠救济,现在靠自己!

“我们村‘老王’家情况最糟,但干得是真不错,年底他保证脱贫……”7月15日,在宁陵县张弓镇姜庄村,笔者提及建档立卡贫困户“老王”,宁陵县教体局驻该村第一书记杨杜奎一下子打开了话匣子。

“老王”名叫王世福,今年56岁。之所以说他家情况最糟,是因为他上有一个瘫痪在床的老母亲,下有一个重度残疾的女儿,两个人的生活都需要他护理,根本无法外出打工。因为无钱给母亲买药治病,难为得他夜里哭过几回。“唉,最艰难的时候,全靠邻居和亲戚的接济才能度日。”王世福回想起当时的难处,不禁红了眼眶。

2017年5月,县教体局驻姜庄村工作队将其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从此他家阴霾的生活迎来了阳光。“驻村书记杨杜奎第一次来我家走访,就开始帮我分析贫困的原因,并制定出了帮扶措施。他热情鼓励我,自力更生搞创业,让我种植、养殖两手抓。”王世福讲述说,“我去年种了3亩大蒜,长势不错,今年新蒜卖了6500元,净赢利3600元。我还购买了三只羊,通过一年多的繁衍,现在羊圈里大大小小12只,价值不低于8000元啊!”

全面脱贫,不少一人。驻村工作队也积极为王世福申请政策照顾,享受党和政府的优待,今年2月,为他的母亲和女儿同时办理了低保,每月可领取300多元。由于女儿王春丽身体残疾,生活无法自理,工作队又帮其申请了残疾人生活补助和护理补贴,每月发放120元。村委会安排公益性岗位时,让老王干上了村里的保洁员,每月工资领取400元。

走访老王时,他正在门口树荫下草地上牧羊,10多只羊被喂得十分肥壮。“有了工作队的帮扶,有了政府的照顾,我生活越来越有劲儿。上个月村里‘十星’农户评比,我还光荣地当上了增收致富之星,去镇上的同心圆梦超市,用奖励的积分卡换了一桶食用油,吃着特别香。”老王兴奋地说着,脸上乐开了花

老王还是一个孝子,照顾母亲的生活无微不至。为了引导子女主动赡养老人,最近村里设立了“孝善基金”,王世福第一个跑到村委会缴纳3000元。“现在俺手里有钱了,就抢先上交赡养费。百善孝为先,让母亲老有所养,是儿女应尽的义务。”老王说话直爽干脆。

初夏收过的蒜地,老王又把它种上了辣椒。种植的这些辣椒是县政府引进的扶贫产业,采取“公司+种植基地+贫困户”的模式,中顺农业科技公司统一供苗、指导,还免费发放肥料、农药。辣椒成熟后,按照订单实行保护价统一收购,解决种植户销售的后顾之忧。

现在看上去,老王的辣椒长势旺盛,辣椒棵上点缀着白花,很快就要结果。到了金秋时节,姜庄村400亩朝天椒将会一片片、一簇簇,绽放出火红火红的果实,成为田野里一道美丽的风景。老王轻轻地抚摸着辣椒叶,憧憬着未来幸福的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