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博陶瓷出口业务大幅缩减 部分企业下滑50%以上

由于近年来国内市场的冷淡,一些淄博陶企开始更加重视起出口业务,这一方面可以保证生产线的正常运转,另一方面也可以扩充企业营销渠道。然而,在过去两年经历了多轮停、限产的淄博产区,常规产品逐渐丧失成本优势,一些出口客户也已经流失。在这样的背景下,淄博陶企开始寻求产品差异化之路,现今,大规格瓷片成为淄博产区最具利润的出口产品。

淄博陶瓷出口业务大幅缩减 部分企业下滑50%以上

清晨,集装箱排队装货

常规出口产品利润微薄

长期以来,淄博建陶企业主要的销售渠道有三种:厂牌、贴牌和出口。而随着近两年国内市场销量下滑,一些企业开始将6、7月的排产计划主要放在出口业务上。淄博产区某陶企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最近一个多月,该公司全负荷生产出口订单,“仓库里的产品足够当前国内市场需求,新品研发也随之向后推迟。”

淄博产区业内人士孙先生告诉记者,虽然企业都在试着扩大出口业务,但在内外压力下,近两年淄博产区出口额还是不断被压缩,部分企业出口业务下滑了50%以上,对此,苏州明珠进出口有限公司总经理朱继明表示也遇到了类似的情况。朱继明告诉记者,相比前几年,其近一两年在淄博及其他产区的出口额明显下滑,“大概少了20%。”

朱继明从2004年开始独立运作出口公司,当时瓷砖出口商数量少,国际市场也鲜有反倾销,生意相对好做,“一个柜毛利至少有2万”。而这几年,出口商多如过江之鲫,竞争逐渐激烈,与此同时,客户也越来越挑剔,“有时一个柜只能赚几千块。”

谈到出口市场的竞争激烈,孙先生也颇有感触。他告诉记者,出口业务的下滑,一方面是由于淄博产区近两年频繁的停、限产,使得出口商无法保证发货期,因此造成一些客户的流失。与此同时,海外产区却异军突起。以印度为例,数据显示,截止至2017年3月底,印度瓷砖行业的总产能达到了9.4亿平方米,位列全球第二。在2015-2017年,印度瓷砖出口业务暴涨近200%。

大规格内墙砖成优势出口产品

在产品方面,以往淄博产区的主要出口产品如抛光砖、抛釉砖、仿古砖及内墙瓷片,目前与外产区相比也已不具优势。据孙先生介绍,目前广东和江西的抛光砖单片价格在8.5-8.8元之间,福建产区的高吸仿古砖每片价格在6元左右,而临沂的300×600(mm)普通低吸瓷片每片价格在3.3元左右。

那么,目前淄博产区还有哪些产品具有出口优势?

记者走访产区从多家出口公司了解到,除了常规的全抛釉、仿古砖等地转产品,大规格的内墙砖成为了当前淄博主要的出口产品。朱继明告诉记者,目前淄博出口公司开始选择做一些差异化的规格,如300×800(mm)、300×900(mm)等规格的内墙砖产品,这些产品相比外产区更有优势。

记者了解到,生产上述两种规格产品的淄博陶企主要有格伦凯、顺昌、联众等。另外,日日顺建陶产业园内的新金亿、名宇等企业也将大规格瓷砖作为规划中的产品。孙先生告诉记者,300×800(mm)、300×900(mm)这两种规格的内墙砖在生产上并没有太大难度,只是因为外产区还未进行大规模上线,价格不透明,因此才给了淄博喘息之机。

那么,这两种规格的内墙砖与常规规格相比,其利润相差多少?孙先生对此表示,由于每个订单的产品、地区、客户都不相同,因此可操作的利润空间也不同,所以无法简单的得出结论。

陶企出口部的窘境

记者走访产区了解到,一些建陶企业在几年前成立的出口部,其作用在近一两年才开始逐渐凸显。“当前一些出口订单也未必能赚到钱,但苍蝇再小也是肉,至少能保证平进平出,能保证生产线运转。”孙先生说道。

对此,淄博产区业内人士汪先生表示,淄博产区一些建陶企业由于体制不健全,因此服务能力远远弱于出口公司,所以业务量主要由出口公司把持。“出口公司以客户的身份和工厂进行对接,把客户需要的产品和工厂对接,并监督生产,促使生产线上的人员进行重视,因此在质量上更有保证,排产上更为及时。”汪先生提到。

相比之下,一些陶企的出口部反而会因为内部需要协调的关系而弱化自己的服务。“尤其在那些职能部门不清晰的企业,出口业务人员不仅要联系业务、跟单,还需要自己到仓库找样品、搬砖、将样品送到客户公司,对接业务的精力大大分散。“汪先生感慨。

汪先生认为,与外产区相比,淄博产区仍然有着地理位置的优势。相比到外产区出货,额外的人员差旅费、质检费等等对于出口公司来说都意味着成本的增加。“除非本地不能提供这种产品,或者客户指定要哪一个地区的产品,否则产品价格相差不多的,一般不会出去。”

关于如何改变淄博陶企出口业务的窘境,朱继明认为,首先要找准客户,一些优质客户本身有着成熟的渠道,这样会保证有持续的订单;第二是与客户进行利益捆绑,帮助客户开发新品,“就像在国内市场一样,往往是新品才有比较好的利润。”

记者 程欣 发自山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