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光了猫粮的猫,与苏州往事

  最近,“视频界”有些人火得不行。有个拿着西瓜扇摇的,还有个嘴巴嘟嘟嘟的,尤其火。除了人,还有一只输光了食物的猫也火了。

  关于这只猫的配音来自哪里,众说纷纭。有说是上海口音,也有的说是浙江北部一带的。要是问我,我觉得跟苏州话有点近。反正,那几句话我是听懂了。

  我在苏州呆了十一年。对于纯粹的苏州话,我是听不懂的。如果是两位苏州老太太在一起聊天,可能其中的几个字能听明白,一两句简单的话也能听懂,但大部分内容是搞不明白的。

  对苏北人来说,听苏南话是折磨。苏州话还好点,好歹能听懂几个字。如果遇到江阴人,连简单的一二三四五都不明白。

  瓦特则、真格、啥个、弗晓得、小赤佬等等,都是高频词。十三点兮兮,也是常听见的。

  为了学苏州话,我曾经认真地请一位苏州姑娘认真教我。我倒不奢求会说苏州话,只要能听懂就满足了。可惜学了一段时间,还是听不懂,后来就不了了之了。

  话没学会,这位姑娘我倒是印象深刻。她是吴江黎里人,肤白,个头不矮,身材也挺壮实。有一段时间,我认为她不是货真价实的苏州人,但她确实是。

  据苏州本地人讲,苏州美女其实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多。当然了,美不美,主要还是看个人的喜好。单从外貌来说,苏州本地女性长相突出的不多,但她们的体态、语调等,确实别有一番韵味。

  我这位老师,性格泼辣,大大咧咧,走起路来也是大步流星。但是她白,天然的白,一白遮百丑的白。

  我们是集团公司,我在黄桥厂,她在跨塘厂。虽然经常见面,但平时主要还是靠电话联络。那时没有智能手机,我们都用的统一配的手机,集团成员之间每个月有500分钟的免费通话。有时我们能聊一两个小时,500分钟当然是不够用的。不过当时运营商为了争取集团客户,在资费上也下了狠功夫,优惠到令人不敢相信。因而,聊的时间长,话费其实并不多,加上正常的业务,每个月一百元不到吧。

输光了猫粮的猫,与苏州往事

黄桥公园(图片来自网络)

  我和她一起去爬过一次灵岩山。有一次她说,我们去爬灵岩山阿好?我说好呀,我最喜欢爬灵岩山了。于是,我们去了灵岩山。那次,我们没有从山脚下攀着阶梯上,而是从灵太路边上的后山(要经过墓群)上去。有的路段窄且陡,在一段特别陡的路段,她还差点跌倒。

  下山的时候,我们选择了原路返回。原路返回的好处是,路上游人很少,很静。下山的时候,她说我们每个星期都来爬山好不好?我想都没想:工作那么忙,哪有时间?

  后来,就没有了后来。

  再后来,我从黄桥厂离职,去了唯亭,最后回到了宿迁。前段时间和她联系,才知道她也早已从跨塘厂离职。

  我们都是比较能够坚持的人。我在黄桥厂工作了十年,她在跨塘厂工作了也有十年。

  十年,足以让我们记住很多人。但往往,我们能够记住的,其实就那么一两个人。

  感谢有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