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煩惱新難題,共享單車將何去何從!

進入下半場後,共享單車仍需要彌補此前的戰略失誤。7月19日,《華爾街日報》稱,ofo擬關閉多數美國業務,繼續收縮海外市場。同日,摩拜App大範圍癱瘓引發用戶恐慌,“失聯”的酷騎單車在深圳滯留4萬單車的消息被曝光。雖然共享單車企業在業務和變現層面進行了諸多探索,但是行業的未來路徑依然成疑。

舊煩惱新難題,共享單車將何去何從!

01

海外遇檻國內飽和

“在海外市場的新戰略階段,我們將精細化管理,提供差異化服務”,ofo創始人兼CEO戴威曾在收縮海外市場前如此表態。如果說戴威的態度過於模糊,那ofo的官方口徑則更能體現這家頭部共享單車企業對此前粗放的海外戰略的反思,“ofo將對新加坡、美國、法國這一類規模大或增長迅速的地區,進行精細化運營,在海外人員的配置上,也會根據新的戰略需要進行優化調整。”

調整海外戰略後不久,有關ofo在部分海外市場撤退的消息不斷曝光,7月19日,據國外媒體報道,ofo在本週三宣佈裁減在美國的大部分員工。其中一位消息人士認為ofo裁員人數約佔公司美國員工總數的70%。

報道還指出,除大量裁員外,ofo還將關閉美國幾個城市的業務,但目前尚不清楚哪些城市將受到影響。截至2018年6月,ofo在包括西雅圖和華盛頓特區在內的30個區域開展業務。

此前有消息稱,ofo在本月還

退出了印度,以色列,澳大利亞和德國市場。有報道援引ofo的一份聲明,“隨著我們繼續將共享單車帶到全球各地的社區,ofo已經開始重新評估那些對新的綠色交通解決方案構成障礙的市場,並優先考慮可行性市場的增長,使我們能夠繼續為客戶服務。”不過,截至北京商報記者發稿,ofo方面始終未對退出上述海外市場予以回應。

“其實,ofo收縮海外市場並不是壞事,是必須要做的舉措。”比達分析師李錦清認為,“資本市場的降溫,對於日常運營需要投入大量資金的ofo來說是一個嚴峻考驗,在這個時間還一味的尋求擴張,並不是明智之舉,相比之下進行業務收縮,更有利於企業生存。”

不只是ofo,目前共享單車企業的重心普遍都回歸到國內市場,不過就單車業務而言,國內市場尤其是一二線城市的飽和狀態已很難被打破,而且中國共享單車用戶對單車質量也頗有微詞。

自2018年以來,不少用戶抱怨,“感覺共享單車變少了”、“共享單車壞車比例高了”。在諸多城市發佈禁投令之後,共享單車在車輛飽和的城市能否置換,如何置換一直是個行業難題,儘管摩拜進行了一系列嘗試,但所涉及的區域依然有限。

據摩拜方面介紹,摩拜計劃在上海回收至少10萬輛車,近期已回收舊車近7萬輛,不過摩拜不會同步全盤置換,將分批進行不少於5萬輛的置換。在廣州,摩拜回收舊車超過6萬輛,但被回收的單車不會通過置換回到市場,對於北京市場,摩拜亦尚未進行車輛置換。

舊煩惱新難題,共享單車將何去何從!

02

謀業務變現多元嘗試

企業調整策略的同時,共享單車用戶的心態也在行業補貼大戰、退押金質疑等過山車式的發展後變得敏感。7月19日早上,不少摩拜用戶在微博吐糟,稱摩拜App和微信掃碼均無法解鎖單車,還一度將“摩拜崩了”刷上熱搜榜。儘管目前摩拜App已恢復運營,但是“摩拜崩了”仍然在微博熱搜上堅挺,用戶對共享單車企業倒閉的恐慌或短期內難以消除。

事實上,共享單車為了提高用戶體驗,提振用戶信心,不斷在業務上做出突破。7月初,ofo在單車業務的基礎上試水新聞信息聚合功能,該功能在ofo”看看”頻道上線,主要推介新華社等中央主流媒體提供的原創內容,開設了看點、發現、圖片等9個頻道,不過北京商報記者7月19日登陸ofo App發現,該業務已經悄然下線。

摩拜和哈羅單車則試圖在單車之外進行出行業務的疊加,先後推出助力車服務。據瞭解,由於部分城市政策限制,目前摩拜助力車僅在雄安、貴陽和四川廣漢地區試運營。哈羅單車則自2017年8月至今,在40座城市上線了助力車業務。

其實,從市場和用戶規模上看,共享單車的潛力可觀,用戶出行需求強烈。據中商產業研究院發佈的《2018-2023年共享單車行業市場前景及投融資戰略研究報告》預測,2018年國內單車市場規模將達178.2億元,增速達73.3%。到2020年,國內共享單車市場規模或將突破300億元。

“就目前市場環境而言,企業要做的不是追求規模、用戶的擴張,而是如何讓自己活下去,或比同行活的更好更久,這個考驗的就是企業如何提升運營效率,降低運營成本,讓虧損最低化,這也是導致共享單車行業問題頻發的主要矛盾點。”李錦清坦言,“而扭轉虧損的最好辦法就是提高變現能力。”這也是共享單車在目前已經後期競爭中的重點。

從共享單車的融資頻率來看,資本對行業的熱度已不如以前,共享單車需要向行業以及資本方證明自己的造血能力。為此,ofo開始了端內廣告變現以及車身廣告變現。在李錦清看來,“不管是端內廣告還是車身廣告,都是共享單車行業盈利模式的探索,對行業發展有積極的意義。但是此舉是否對行業有借鑑意義還需要時間考驗。”

相比ofo,摩拜和哈羅單車的變現探索則較為謹慎。據哈羅單車COO介紹,目前哈羅單車的B端變現主要是在與企業合作的兌換優惠券形式,用戶除了騎車之外,還可獲得優惠券,現在的合作商家包括網易嚴選、餓了麼、良品鋪子等,“現在我們還沒有開始收費,但是很多商家是願意為我們的流量付費的,所以這塊以後可以產生收入。”韓美表示。

對於主營的騎行業務,共享單車則主要依靠提高運營效率,降低成本尋求盈利。主營業務短期未盈利,流量變現模式的爆發尚未到來,在李錦清看來,“目前,解決共享單車的盈利很難有什麼特別有效的解決方案”。

舊煩惱新難題,共享單車將何去何從!

03

倒閉企業善後難題待解

頭部企業摸索前行,倒閉平臺的遺留問題依然難解。

7月19日有消息稱,深圳市交委聯合市城管局、市公安交警局向酷騎單車發佈一則最後警告通報,要求酷騎單車在十日內全部收回在深圳滯留的車輛。若酷騎單車公司逾期未清理回收,將視酷騎方面放棄在深圳滯留的共享單車所有權,未來或將採取銷燬或者資源回收再利用等方式處置。

據瞭解,因酷騎單車處於失聯狀態,尚不能完全統計核實其在深滯留車輛具體數據,此前酷騎單車在市交委備案車輛數為4萬左右。

經查詢,酷騎(北京)科技有限公司(酷騎單車運營方)在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已被列入經營異常名錄。通告稱,酷騎單車所屬互聯網租賃自行車長期滯留深圳市公共空間,且已不能提供相應服務,給深圳市城市管理和交通安全帶來較大負面影響。

為此,深圳市主管部門已書面致函催告酷騎單車限期領回所屬車輛,因對方原因,函件無法郵寄送達並退回。“一直聯繫不上酷騎,相當於是找不到主體。”

業內人士認為,同樣出現經營問題的小鳴單車在單車回收上的做法可作為借鑑。深圳市主管部門相關負責人透露,深圳市交委已與小鳴單車資產清算組取得聯繫,小鳴單車近期與再生資源公司合作,近期將會啟動車輛回收和處置工作。

不過,小鳴單車的押金問題依然尚未解決。7月11日,廣州市中級人民法院向社會通報全國首例共享單車破產案的最新進展情況:截至2018年6月27日,“小鳴單車”用戶有效申報的債權共計近12萬筆,目前小鳴單車管理人僅接管到35萬餘元,資不抵債,小鳴單車運營方廣州悅騎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的法定代表人關斌、監事徐蓓已被限制出境。

對此,李錦清認為,這些問題還是有待政府部門依法落實和實行,市場層面干預可能性幾乎為零。業內人士普遍認為,無論是早期的野蠻擴張,還是倒閉企業遺留的社會問題,抑或是始終困擾行業的變現難題,都值得共享單車深思,如企業想要在下半場保持競爭優勢,必須完成對此前失誤的補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