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亞迪廣告門事件持續發酵 究竟誰在「說謊」?

摘要:近日關於比亞迪廣告門事件網上各種鋪天蓋地的消息,而涉事各方及當事人亦紛紛發出澄清聲明或甩出各類證據,讓人真偽難辨。

真假李鬼,傳聞中的11億廣告款,隱身人物陳振宇,比亞迪副總,合同詐騙,偽造公章……近日關於比亞迪廣告門事件網上各種鋪天蓋地的消息,而涉事各方及當事人亦紛紛發出澄清聲明或甩出各類證據,讓人真偽難辨。

比亞迪的回應

針對持續發酵的廣告門事件,比亞迪迄今已連續發佈三次官方聲明,其中,7月12日的聲明直接稱李娟冒用比亞迪名義開展業務。

比亞迪廣告門事件持續發酵 究竟誰在“說謊”?

而7月16日,比亞迪發佈公告再次強調稱,李娟及網傳的“陳振宇”並非比亞迪在職或離職員工。當日比亞迪也在其官方微博告知函中表示,願意與相關公司保持積極溝通,將根據警方對於相關事實和金額的核查認定,與相關公司共同商討合理的解決方案,並由該集團採購處總經理負責預約接待。與此前的“甩鍋”行為相比,這封告知函對其他受害單位及機構的態度有了明顯變化。

比亞迪廣告門事件持續發酵 究竟誰在“說謊”?

比亞迪廣告門事件持續發酵 究竟誰在“說謊”?

作為當中的主要涉事人之一,比亞迪集團高級副總裁兼北美分公司總裁李柯也在微信朋友圈對此事進行回應,稱“此事實在讓我憤怒,遠在美國矜矜(兢兢)業業埋頭苦幹時,竟然莫名其妙的被騙子陷害了!警方一定要把什麼陳振宇,宋博,李娟以及背後有貓膩的廣告公司一併抓出來,狠狠嚴懲這樣的欺騙行為!否則天理難容!”

比亞迪廣告門事件持續發酵 究竟誰在“說謊”?

廣告商的證明

7月16日凌晨,上海雨鴻通過官方微博發佈了一則“關於比亞迪廣告門事件的聲明”。聲明中稱雨鴻公司從未授權李娟以本公司名義承攬包括比亞迪在內的任何廣告業務,李娟亦不是雨鴻公司的員工。雨鴻公司與上海比亞迪電動車有限公司的合作系在2017年4月以後,在此之前李娟已經以上海比亞迪電動車有限公司名義開展業務超過一年半之久;此後,李娟在開展業務的過程中亦以上海比亞迪電動車有限公司名義與雨鴻公司開展業務,並簽署合作合同。據李娟本人陳述,深圳比亞迪相關人員對此事均知情。由李娟以上海比亞迪電動車有限公司名義發包給雨鴻公司的廣告業務均屬比亞迪旗下真實業務,事中有比亞迪廣告部門及大區相關人員對接,事後有大量業務確認。

比亞迪廣告門事件持續發酵 究竟誰在“說謊”?

比亞迪總部品牌公關部部長李巍與阿森納方面簽署戰略協議

在7月16日下午1點,比亞迪“廣告門”涉事方上海雨鴻、上海競智等4家廣告供應商聯合召開媒體發佈會,對比亞迪與廣告商合作糾紛事件情況進行說明。據與會媒體透露,競智廣告負責人表示,最初跟上海比亞迪合作的時候,李娟表示,因為上海比亞迪有些民事訴訟糾紛,賬戶被封了,因此款項要找代收代付公司來做。“我們收到過錢,幾百萬,我們查過那家匯款公司,持股人是上海比亞迪員工”。

比亞迪廣告門事件持續發酵 究竟誰在“說謊”?

汪曉婷提供的雨鴻文化與比亞迪之間就阿森納冠名的合作權益合同

此外,為證明與比亞迪的交集,他們提供了厚厚的紙質材料。這包括,他們為比亞迪所做的山東青島和河北保定的線下活動、華北和東北地區的大篷車和小篷車項目、以及最引人矚目的比亞迪與阿森納合作項目的溝通往來過程等。同時,還包括比亞迪在職人員的確認簽字。

負責推進比亞迪與阿森納合作的上海雨鴻的負責人表示:“公司有比亞迪阿森納項目的代理授權文件。”並且,比亞迪簽約阿森納的往來郵件,其中qq郵箱為李娟操作,回覆她的是比亞迪使用的byd.com郵箱,這是比亞迪官方承認的郵箱域名。

這些項目,或有比亞迪高管出席,或有比亞迪地方經銷商配合執行。因為有比亞迪高管們的背書,以及地方經銷商們的大力支持,使得廣告商們“對上海比亞迪的合法身份深信不疑”。

不過此次媒體發佈會,廣告商們更多的是針對比亞迪7月12日發佈的聲明,“比亞迪均不知情,也與比亞迪無關”的質疑,以及證明比亞迪知情他們已為比亞迪開展完成的廣告活動。

對於涉事的廣告公司來說,項目做了錢也墊付了卻收不到回款,著實令人同情。但另一方面,此事件亦暴露出廣告業內墊資競標、惡意競爭、不與甲方走合同流程等潛規則。

令人質疑的墊資

在調查瞭解中,很多廣告商都強調沒有給過李娟回扣,李娟也一直聲明自己是清白的,那麼她為何要費勁心機去討好甲方爸爸,她背後真正的推手是陳振宇,還是另有他人,而或陳振宇是虛構的人物?引來各方猜疑。

知情人士提供多份合同顯示,李娟以阿森納項目為由頭,吸引多家機構為其墊資。其中一份合同簽署於2017年7月25日,由上海雨鴻和上海日高廣告有限公司(下稱上海日高)共同簽署。合同顯示,上海雨鴻將盡力幫助上海日高的客戶獲得阿森納贊助資格,上海日高向上海雨虹支付服務費2600萬元。

互聯網上流傳一份以李娟名義撰寫的情況說明。這份情況說明顯示,上海日高對外借貸,投入阿森納項目,是為阿森納項目墊資。還款逾期後,上海日高一直逼迫李娟支付款項。

2018年3月21日,上海比亞迪作為甲方,武漢日高廣告有限公司和上海日高(武漢日高和上海日高股東為同一個實控人)作為乙方,衡昆銘文化傳播(上海)有限公司(下稱上海衡昆銘)作為丙方,簽署三方協議。協議顯示,上海日高為上海比亞迪投放了各種廣告,上海比亞迪有8030萬元沒有支付。接下來,上海衡昆銘自願代上海比亞迪支付6830萬元給上海日高,共分六次付款。阿森納項目也在該份合同中出現,涉及金額為5200萬元。

而同一天,上海衡昆銘和上海比亞迪也簽署了一份“墊資合同”。這份合同約定,上海比亞迪以年息24%向上海衡昆銘支付利息,合計有860萬元。此外,上海比亞迪還與上海衡昆銘簽署“居間合同”。這份合同約定,衡昆銘為上海比亞迪尋找“服務商”,服務商也需要墊款。如果上海衡昆銘促成服務商和上海比亞迪簽約,上海比亞迪將向上海衡昆銘支付1257.3萬元,作為上海衡昆銘的報酬。

6月8日,上海衡昆銘亦聯繫比亞迪,尋求假章證據。知情人士表示,衡昆銘實際只匯出了四筆合計4930萬元,發現李娟身份存疑後,其餘兩筆資金沒有再匯出。他還表示,所謂“墊資協議”和“居間合同”,實際都是“借款協議”,因為李娟不希望合同上出現“借貸”字眼,改用了“墊資”和“居間服務費”。目前上海日高實控人因涉足P2P非法集資,已被警方控制。

接近比亞迪的人士認為,李娟借比阿森納項目,吸引真正的比亞迪入局,為“擊鼓傳花”兜底,“這好比拆東牆補西牆,李娟把阿森納項目運作成了融資平臺”。這些資金最終流向,還有待警方的認定。但令人費解的是若沒有東窗事發,比亞迪還是獲益者,李娟如此辛苦做局,很多知情人士表示“這不符合商業邏輯。”

除了上海日高、武漢日高和上海衡昆銘,又有多少參與簽訂這樣的“墊資合同”的供應商不得而知。

風口浪尖上的比亞迪

目前從涉事的廣告商中瞭解到,他們正在商量對策,或組團前往深圳與比亞迪方面溝通解決方案。畢竟對於已經瀕臨絕境的小公司而言走法律程序是下下之策,能否熬過漫長的取證、審判、執行環節還是未知。比亞迪方面表示,目前比亞迪方面正在整理和統計廣告商的訴求,以及通過李娟所執行過的項目,雙方將擇機面對面溝通。

從比亞迪近年來的財報數據來看,公司總體呈上升趨勢。2015財年,比亞迪實現營收800億元,同比上年增長37.48%;2016財年、2017財年營收分別為1035億元、1059億元,但2017年的增速明顯下滑,僅為2.36%。

從淨利潤來看,2015年也是比亞迪淨利潤迅速增長的一年,從2014年的7.4億元驟升至31.4億元;2016年達到近6年的最高值54.8億元,2017年下滑至49.2億元。比亞迪2018年第一季度季度報告顯示,比亞迪在第一季度實現營業收入247.38億元,同比增長17.54%;實現淨利潤1.02億元,同比下降83.09%。

公開資料可見,儘管近兩年來比亞迪扣非後淨利潤連續走低,由2016年的46.13億降低至29.87億元,但公司在廣告投放方面並未縮減,2015年至2017年,比亞迪“廣告展覽費”分別約為6.1億元、10.46億元、11.75億元,呈逐年增加態勢。

以此來看,三年11億的廣告費並不算多,但如果放在利潤大幅下滑、負債節節攀升的背景下,應付11億“賬單”也並非易事。

三年財務增長期內,比亞迪到底發生了什麼?比亞迪是否該為廣告供應商們的損失負責?廣告供應商們是否也存在問題?中間是否還有貓膩?目前仍然疑點重重。

唯一能夠確認的是,處於風口浪尖上的比亞迪,受此次事件的傷害不小。這不僅是一種品牌傷害,對其在資本市場上的表現亦帶來了負面影響。7月12日46.52元收盤後 ,比亞迪股價一直呈下跌趨勢,截止7月17日收盤時,比亞迪已下跌至43.55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