備案的大環境下,揭祕40家P2P平台轉型退出方向(附表)

自8·24“暫行辦法”發佈至今,正常運營P2P網貸平臺的數量一直減少,其中一部分平臺出現提現困難、經偵介入抑或惡意跑路,造成了不良的社會影響,但更多的選擇了良性退出,關門停業或者走上轉型之路。

本文將重點對轉型退出的P2P平臺進行分析並給出相關建議。

備案的大環境下,揭秘40家P2P平臺轉型退出方向(附表)

停業及問題平臺數量和比例

自2016年8月24日至2018年4月底,據網貸之家及盈燦諮詢不完全統計,在停業及問題平臺中,停業平臺、提現困難平臺、跑路平臺、轉型退出平臺及經偵介入的平臺的比例分別為66.41%、18.34%、11.38%、3.10%、0.77%。

備案的大環境下,揭秘40家P2P平臺轉型退出方向(附表)

可以看到,絕大部分P2P網貸平臺選擇了良性退出,停業和轉型退出的P2P網貸平臺佔比共計69.51%。也有一部分P2P網貸平臺惡意退出,最主要的兩種惡意退出方式是提現困難和跑路,因經偵介入而退出的平臺佔比較低。

轉型退出平臺分析

1.轉型退出平臺集中分佈於北上廣

自2016年8月24日至2018年4月底,據網貸之家及盈燦諮詢不完全統計,轉型退出平臺總共有40家,集中分佈在北京(6家)、上海(10家)、廣東(8家)三大省市,其他地區合計16家。

北上廣三地共計24家,數量上超過了轉型退出平臺總數的一半。北上廣三地作為我國P2P網貸行業最發達的地區,P2P網貸平臺數目眾多。並且,三地的金融業比較發達,而轉型退出平臺的轉型方向多和金融業相關。

備案的大環境下,揭秘40家P2P平臺轉型退出方向(附表)

2.轉型退出平臺多為民營系

P2P網貸平臺按背景主要可以劃分為上市系、風投系、國資系、銀行系及民營系。40家轉型退出平臺中,上市繫有2家,國資繫有1家,其餘37家均為民營系。

具有民營背景的轉型退出平臺佔據了大多數,而擁有雄厚背景的P2P網貸平臺選擇轉型退出的數量較少。一方面,大部分具有民營背景的P2P網貸平臺體量相對較小,更容易掉頭轉型退出;另一方面,上市系等背景雄厚的P2P網貸平臺體量偏大,在資金實力、風控技術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優勢,於是相當大比例的平臺選擇繼續深耕P2P網貸行業而不是轉型退出從事其他行業。

備案的大環境下,揭秘40家P2P平臺轉型退出方向(附表)

3.轉型退出平臺CEO多有金融相關背景

40家轉型退出平臺中,34家P2P網貸平臺的CEO背景信息披露較為詳細。34位CEO中共有30位在從事P2P網貸行業前就有金融相關背景。

其中,有26位有私募、證券、商業銀行、保險等傳統金融行業工作經驗;4位則有互聯網金融行業背景;此外另有2位曾在互聯網企業工作;只有2位顯示並沒有互聯網及金融行業的工作經驗。

具有互聯網金融背景的4位CEO中又有2位有知名P2P網貸平臺擔任高管的經歷。

同時,轉型退出平臺的CEO名校高學歷者眾多,有多位畢業於北大、復旦、人大等知名學府,而且其中2位擁有博士學位,10位擁有碩士學位。此外CEO也大多數畢業於經濟、金融及相關專業。

備案的大環境下,揭秘40家P2P平臺轉型退出方向(附表)

4.轉型退出平臺的轉型方向分析

轉型退出平臺主要有以下幾類方向:

第一種是轉型退出做導流平臺,共有9家。這部分轉型退出平臺主要利用其從事P2P網貸行業所積累的人氣來進行導流。

有的是給信託、基金等理財產品導流,在網站上展示信託、基金等理財產品,投資者點擊理財項目後跳轉到銷售理財產品的相應金融機構網站;有的則是轉型退出成為股權投融資的資訊平臺,為股權投融資項目導流;也有少部分為食品、教育機構導流。

第二種是做私募、融資租賃等傳統金融行業,共有7家,其中私募佔了4家。選擇轉型做私募的P2P網貸平臺在所有的轉型退出平臺中屬於P2P網貸業務規模偏大的一類。

一般來說,規模越大的P2P網貸平臺其高淨值客戶越多,而高淨值客戶恰恰正是私募的目標客戶群體。並且私募相較於P2P網貸行業而言,對於金融知識的專業性要求更高,而轉型退出的規模偏小的P2P網貸平臺受限於資金實力等因素對熟練掌握私募相關金融知識的人才吸引力相對不足。

第三種則是提供諮詢服務,共有6家。這部分平臺有的利用運營P2P網貸平臺積累的風控經驗為新進入的P2P網貸平臺提供風控諮詢,有的則提供運營相關的商業諮詢,有的提供大數據技術諮詢,也有部分平臺做投資移民相關的諮詢服務。

第四種是轉型退出從事眾籌、數字貨幣等其他互聯網金融行業,共有3家。一方面,眾籌、數字貨幣等新型互聯網金融是一片廣闊的藍海市場,這方面的金融科技尚未成熟,亟待開發。另一方面,相較於暫行辦法對於P2P網貸行業的約束,眾籌、數字貨幣等其他互聯網金融行業缺乏嚴格的監管。

此外,轉型退出平臺選擇從事其他行業數量共有15家,轉型行業類型繁多且不一。有選擇做不動產司法拍賣的,有轉型退出做房屋中介商的,也有做電子商務的,部分轉型方向不明的也列入其他項。

總的來說,轉型退出平臺的CEO背景與轉型方向普遍相關。轉型退出去做私募的幾家平臺的CEO在從事P2P網貸行業前均有私募行業工作的經驗,繼續做互聯網金融的數家平臺其CEO之前也具有互聯網金融企業工作經驗,CEO原有背景下所積累的工作經驗、客戶、技術等資源或許是其選擇轉型方向的重要原因。

備案的大環境下,揭秘40家P2P平臺轉型退出方向(附表)

轉型退出坎坷,深耕P2P或許更好

對於任何一家P2P網貸平臺,無論是選擇繼續深耕P2P網貸行業抑或選擇停業或是轉型退出轉而從事其他行業,都需要謹慎做出選擇。

幾年前,互聯網金融的大潮席捲了中國,許多的P2P網貸平臺帶著滿腔的熱情擠進了P2P網貸行業的大門。

而當今P2P網貸行業競爭愈發激烈,監管愈加嚴格,若選擇轉型退出,不僅面臨轉型退出之路未必好走的困境而且可能錯失前景依舊明朗的P2P網貸行業的紅利。而選擇留下深耕去創新業務和加強風險控制,發展或許更好。因此是去是留更需要謹慎思考。

首先,前文中已經提到轉型退出平臺的CEO背景與企業轉型退出方向吻合度較高,因此平臺如果選擇轉型退出離開P2P網貸行業,要注意把握好轉型退出方向。同時,轉型退出後還可能存在新的領域中對客戶資源的重新整合、專業知識人才的匱乏、牌照獲取困難等諸多問題,因此轉型退出之路未必平坦。

再者,當今國內的P2P網貸行業前景依舊明朗。根據網貸之家統計,2017年4月底P2P網貸行業貸款餘額為9576.2億元,而2018年4月為12975.88億元,環比2017年同期增長35.50%。

此外,由於現在P2P網貸平臺正身處備案的關鍵期,發標量較少,但在備案過後,P2P網貸行業很有可能會經歷新一輪增長。平臺如果現在轉型退出離開,很可能錯過行業紅利。

而對於選擇繼續深耕P2P網貸行業的平臺,產品差異化和創新是保持競爭優勢的關鍵。儘管P2P網貸平臺的創新部分受到監管政策的影響,其業務仍舊可以在合規的基礎上繼續衍生細分。

就車貸業務而言,傳統的以車輛抵押、車輛質押為代表的汽車金融模式已經成為一片紅海市場,但二手車金融和新車的以租代購模式仍舊有廣大的發展空間。

同時,風控依舊是P2P網貸平臺運營的一大重心,當今,P2P網貸行業的綜合收益率整體走低且P2P網貸平臺的獲客成本居高不下,平臺要想有立足之地,必須謹慎控制風險。過去廣泛存在的暴力催收模式並不合規,已是明日黃花。而大數據徵信方興未艾,平臺可以通過對跨行業、多維度的海量信息的蒐集、整理及分析來刻畫用戶畫像,以此甄別用戶信用狀況,來有效防止用戶出現多頭借貸,騙貸違約等情況。

總結

本文從轉型退出平臺的派系背景、地域分佈、CEO背景等多角度對轉型退出平臺進行了分析,發現P2P網貸平臺選擇轉型退出的比例低、轉型退出方向多種多樣且與平臺CEO背景相關。同時,轉型退出需謹慎。

一方面,轉型退出之路未必平坦,存在客戶資源整合等諸多問題。

另一方面,P2P網貸行業作為傳統金融業的重要補充,踐行著普惠金融的理念,依舊具有廣闊的發展空間,選擇繼續紮根P2P網貸行業也不失為一個不錯的選擇。

備案的大環境下,揭秘40家P2P平臺轉型退出方向(附表)

免責聲明:以上轉載內容僅供讀者參考,不作為投資依據。另外如您認為本文的內容對您的知識產權造成了侵權,請立即告知,我們將在第一時間核實並處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