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條|福建發布最新傳染病疫情!省疾控:7月這些病要當心!

头条|福建发布最新传染病疫情!省疾控:7月这些病要当心!

注意!

福建人注意!

近日,省衛計委官網發佈了《福建省2018年6月法定報告傳染病疫情》,報告顯示,6月——全省共報告甲、乙類傳染病10768例,死亡24人

【報告死亡的傳染病】

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肺結核、梅毒、流行性乙型腦炎、傷寒副傷寒。

全省共報告丙類傳染病22704例,無死亡病例。

【發病數居前五位的病種】

手足口病、其它感染性腹瀉病(除霍亂、細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傷寒和副傷寒以外的)、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急性出血性結膜炎。

头条|福建发布最新传染病疫情!省疾控:7月这些病要当心!

看完6月的疫情報告,

小新深深地吸了一口氣,

7月正值全年最熱的“三伏天”

而且還是颱風、暴雨的多發期!

傳染病怎麼防!

头条|福建发布最新传染病疫情!省疾控:7月这些病要当心!

省疾控根據既往傳染病流行

及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發生特點分析得出

7月份應重點關注

登革熱等蚊媒傳染病

一般關注:

霍亂,副溶血性弧菌等細菌、

毒蘑菇導致的食物中毒。

如何防範看這裡!

【重點關注】

蚊媒傳染病

蚊子是登革熱、寨卡病毒病、黃熱病、瘧疾、流行性乙型腦炎等疾病的傳播媒介,經蚊蟲叮咬傳播的疾病高達80多種。

头条|福建发布最新传染病疫情!省疾控:7月这些病要当心!

✦登革熱:表現為高熱、頭痛、肌肉、骨關節痠痛、皮疹、出血傾向、淋巴結腫大、白細胞計數減少、血小板減少等。

✦寨卡病毒病:包括髮熱、皮疹、結膜炎、肌肉和關節痛等症狀,持續2-7天后自愈。孕婦感染後可能會導致胎兒出現小頭畸形。

✦黃熱病:以高熱、頭痛、黃疸、蛋白尿、相對緩脈和出血等為主要表現。

✦瘧疾:主要表現為週期性規律發作,全身發冷、發熱、多汗,長期多次發作後,可引起貧血和脾腫大。

✦流行性乙型腦炎:多見於夏秋季,臨床上急起發病,有高熱、意識障礙、驚厥、強制性痙攣和腦膜刺激徵等,重症患者病後往往留有後遺症。

【預防蚊媒傳染病,從滅蚊做起】

1.在環境改造方面,做好封、填、疏、排、清很重要。

封:封蓋水缸、水封下水道沙井或安裝防蚊裝置、密封有用的器皿;

填:填平坑窪、廢用水溏、水溝、竹洞、樹洞;

疏:疏通溝渠、岸邊淤泥和雜草;

排:排清積水;

清:清除小容積垃圾,垃圾塑料薄膜袋、廢用瓶罐、易拉罐等垃圾容器。

2.在環境處理方面

一:控制水生和陸生植被;

二:沖刷河道水閘;

三:定期清洗家庭水缸與養花容器;

四:定期清洗家禽和家畜飼養環境;

五:上門收集垃圾並進行垃圾分類管理。

3.個人防護方面

到蚊媒傳染病流行區域旅遊或生活,應穿著長袖衣服及長褲,並在外露的皮膚及衣服上塗抹蚊蟲驅避藥物。夜間休息,可使用蚊香等驅蚊措施,或使用蚊帳、紗窗等,防止蚊子叮咬。如果使用空調,適當降低空調溫度,也可起到部分防蚊的作用。

假如懷疑感染,不必緊張,請儘快就醫,同時要告知醫務人員自己近期的外出史以及是否有被蚊子叮咬過。

【一般關注】

霍亂

霍亂由霍亂弧菌汙染水和食物而引起傳播,是一種急性腹瀉病,能在數小時內造成腹瀉脫水甚至死亡。在我國,霍亂流行的高峰季節為夏秋季。

✦症狀:多數病人表現為無痛性腹瀉,先瀉後吐,每天大便次數至十數次或更多。

✦預防措施:

1.發現病人及時隔離,對病人的排洩物和使用物品等應及時消毒。確診、疑似病例以及帶菌者均需隔離。

2.消毒處理可能被汙染的水源及食物、患者的衣物和排洩物。

3.做好環境及個人衛生;飯前便後洗手;不食生水生菜。做好飲用水衛生保護,正確處理垃圾及汙水。

4.殺滅蒼蠅、蟑螂等媒介生物。

患者嚴格隔離,及時補液,輔以抗菌和對症治療。

食源性疾病

食源性疾病是指食品中致病因素進入人體引起的主要表現為感染性或中毒性質的一類疾病。

头条|福建发布最新传染病疫情!省疾控:7月这些病要当心!

【副溶血性弧菌引起的食源性疾病】

✦症狀:副溶血性弧菌容易汙染魚、貝類等海產品和鹽漬食品。中毒表現為

上腹部陣發性絞痛,繼而出現噁心、嘔吐和腹瀉。

✦如何預防:食品加工製作時生熟食品要分開,避免交叉汙染;不生吃或吃半生不熟的海產品類食物,如水焯、鹽漬、燒烤等;不吃腐敗變質的食物。

【毒蕈中毒性疾病】

毒蕈又稱毒蘑菇,是指人食用後出現中毒症狀的大型真菌,毒蕈中毒屬植物性食物中毒。

毒蘑菇中毒如何自救?

1.催吐: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儘快催吐。可用手指摳咽部或用器俱壓迫舌根部即可引起嘔吐。可反覆多次,儘量把胃內食物嘔吐出來,以減少毒素吸收。

2.立即就醫:中毒後立刻到正規醫院救治,最好攜帶剩餘蘑菇樣品,以備鑑定蘑菇的種類,確定有效的治療措施和判斷預後。

防止中毒的最好方法就是勿採食野生蘑菇!

头条|福建发布最新传染病疫情!省疾控:7月这些病要当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