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半網貸平台未完成銀行存管 密集爆雷後收益率仍會下降

互金平臺延期之際,多個平臺相繼爆雷,尤其上海地區比較集中。投資者人心惶惶紛紛提出提前贖回要求,平臺小心翼翼伺候著生怕到賬晚了引起投資者恐慌從而導致集中贖回。為此,有的平臺甚至不敢進行系統升級,怕被投資者誤會成要跑路。

據網貸之家統計, 截至6月,上海、浙江、廣東三地的停業及問題平臺數量均超過10家,分別為17家、17家和10家。很多經營較好的平臺開始喊冤,認為自己花了很大成本以完成備案,結果備案延期。但容易被人忽視的是,目前仍有相當大部分平臺甚至沒有完成銀行存管這一基本動作。截至5月18日, 1022家正常運營的平臺與銀行宣佈簽訂存管協議,佔比54.45%。其中789家平臺與銀行上線存管,佔比僅42.04%。互金平臺整頓之路仍長遠。(曾芳)

剛剛過去的6月,P2P爆雷的消息不絕於耳。在知名高返利平臺“唐小僧”爆雷後,聯璧金融、五星財富、錢媽媽、小諸葛金服等多家平臺密集出現問題。行業統計顯示,6月19日到26日一週左右的時間裡,42家平臺倒閉。這讓P2P投資人心中惶惶,多位投資人已經決定到期產品不再續投,防止“踩雷”。

據業內最新統計顯示,截至6月末,正常運營網貸平臺已經降至1842家,相較行業平臺數量巔峰時期已經減半。行業累計出現問題平臺(包括轉型及停業)高達4300家。

在原本是備案最終截止日期的6月,在延期之際為何網貸平臺密集出現問題?備案延期後的網貸平臺生存狀況如何?

獲客、流動性管理壓力大

“為了完成備案,我們聘請了知名律所、會所對業務進行詳細的審查和整改,這些機構都費用不菲。在備案延期後,現在行業處在一種‘焦灼地觀望’狀態。”北京一家平臺負責人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

“現在基本無利可圖了。”滬上一位平臺人士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介紹,其所在公司過往依靠借貸端業務養活整個公司,理財端基本不賺錢,做活動甚至還虧錢。但自從去年監管明確,借貸利率不能超過36%,但是其廣告投入、流量渠道成本巨大。“光信貸端營銷就投放了起碼3億多,但效果並不太好,用戶轉化率很低。”他表示,“公司也正在轉型。有融資背景的一時半會兒還能撐一下,一些小平臺遲早要出局。”

近期多家出現風險的平臺亦有另一個關鍵詞:高額返現。網貸之家研究員對記者表示,長期高返導致平臺運營成本較高。無論平臺是否有真實資產,長期無法盈利導致平臺經營困難,一旦項目出現問題,高返平臺資金鍊便會斷裂。

捷越聯合創始人王曉婷也介紹,網貸行業平均收益在過去兩年間從12%下降到9%左右,未來收益水平還會進一步下降。以前一些平臺還有收益超過6%的活期產品,但由於流動性風險過大逐步消失。她指出,在不能逾越借貸利率紅線36%的要求下,許多次級類客戶的風險已經高於收益。這決定了今後只能在相對優質的客戶群體中進行拓展,要求平臺獲客方式和服務進行調整。

王曉婷表示,網貸行業本身進入肅清和良性發展階段。近期風險比較密集在於部分平臺流動性管理出現問題,需要平臺有充足的資金準備。當前以及下一步平臺最重要的是關注流動性管理和降低獲客成本、客戶信用風險管理。

儘管網貸平臺已經大幅減少,但無論借貸端還是理財端獲客都價格不菲。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與行業人士交流了解到,整個互聯網金融領域都面臨獲客困局,並且客戶轉化率在下降。去年一位借貸客戶的成本甚至超過1000元,在現金貸整治後有所下降,但在今年4、5月份後,獲客成本又出現了上揚。而在理財端,獲客成本在2015年左右達到峰值後,目前趨於平穩。

投資人信心不足

開鑫貸總經理鮑建富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如果按原計劃上半年就結束備案,可能會引起未能及時通過備案的平臺投資人恐慌,進而影響行業。備案延期,並非給不合規的平臺帶病運行的機會,但也理解需要時間實現順利過渡。

一位不願具名的平臺負責人坦陳,備案延期的主要影響倒不是額外增加備案成本,更多的是造成投資人信心缺失。加上近期部分平臺爆雷引發投資人普遍的恐慌情緒,一些人不敢再投網貸了,有可能會影響平臺業務正常開展。此外,由於各地備案細則要求不同,在備案明確之前,平臺不得不停掉一些沒有明文規定可以開展的業務,收入也會受到一定影響。

數據顯示,5月行業吸引投資者活動較多的情況下,僅成交1826.59億元,6月共成交1757.23億元。而在2017年12月,行業成交量為2248.09億元。投資者信心不足致使資金端增長乏力。在資產端方面,上海、廣州等多地金融辦要求平臺實現“雙降”,存量違規業務必須壓降、不再新增不合規業務、業務規模不再增加。“北京地區上個月也給我們下了通知,執行雙降要求。”北京地區平臺人士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今年以來,網貸行業單月成交量都未能超過去年12月時的水平。

存管亦是投資人重點關注的部分,多家爆雷平臺被爆假存管、無存管。據業內不完全統計顯示,截至5月18日,有新網銀行、江西銀行、廣東華興銀行等58家銀行佈局網貸資金存管業務,1022家正常運營平臺與銀行宣佈簽訂存管協議,佔比54.45%。其中789家平臺與銀行上線存管,佔比42.04%。這意味著,仍有近半網貸平臺尚未完成銀行資金存管這一基本步驟。

有接近監管部門人士稱,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牽頭開展的存管銀行測評將發佈白名單,並且互金協會的登記披露平臺會對外同步披露存管信息,並且實現銀行端和機構端存管信息比對,真假存管一目瞭然。

不過,亦有行業人士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透露,部分銀行對於存管白名單亦有博弈,導致白名單遲遲未能出爐。但下半年各地監管部門或將按照整改的上百項要求對平臺進行比對核查。這意味著,網貸平臺的合規壓力仍未減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