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军民融合产业遵义招商大会举行

贵州省军民融合产业遵义招商大会举行

贵州省军民融合产业遵义招商大会举行

创新驱动,融合共享,优化集聚,军地共赢。7月19日,由贵州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贵州省投资促进局、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第十研究院、遵义市人民政府主办,遵义市工业和能源委员会、遵义市投资促进局、航天十院遵义办事处、汇川区人民政府承办,贵州省军民融合产业联盟协办的贵州省军民融合产业遵义招商大会在汇川区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政、商、学界人士汇聚一堂,共商军民融合产业发展大计。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总工艺师符志民,贵州省投资促进局局长马雷,遵义市委副书记陈代军,贵州省纪委派驻省经信委纪检组副厅级专职纪检员游英,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第十研究院院长张兆勇,遵义市人民政府副市长鲁成军,遵义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党工委书记、汇川区委书记姜世甫,贵州中航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吕惊雷,北京航天数海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秦翯等领导嘉宾出席大会。

贵州省军民融合产业遵义招商大会举行

马雷主持大会。符志民讲话,陈代军致辞,鲁成军作招商推介,姜世甫发言。

符志民在讲话中强调,航天科工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以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商业模式创新为抓手,以信息化、社会化、市场化、国际化为导向,大力发展新一代武器装备技术及应用,新一代航天发射技术应用、新一代自主可控信息技术及应用、新一代装备制造技术及应用、新一代材料与工艺技术及应用,坚决打好质量提升、结构调整、发展方式转变三大攻坚战,到2020年初步建成国际一流航天防务公司,到本世纪中叶把航天科工建设成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航天科工将继续践行央企责任,充分发挥企业在军民融合领域的技术优势,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装备制造、工业互联网、智能制造、智慧城市、科技创新等领域合作,坚持企地共建,军民融合发展,实现资源共享、能力协同、互利共赢。

陈代军在致辞中强调,近年来,遵义深入实施军民融合发展战略,以大力提升产品质量为着力点,加强军地统筹,强化基础建设,着力自主创新,现有航天十院、中航工业贵州集团公司等军民融合企业50家,涉及航空航天、高端装备、汽车、电子信息、新材料等行业,先后顺利完成国家民用卫星、空间站、运载火箭、军用民用飞机和无人机等军工产品交付。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遵义将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抢抓战略机遇,主动担当作为,为实现中国梦强军梦作出遵义贡献;将着力构建军民深度融合发展规划、政策、产业和工作“四个体系”,加快实现以军带民、以民促军的发展格局;将勇于突破创新,把落实军民融合发展战略与实施大数据战略行动结合起来,推动军民融合企业开展智能制造和两化融合;将更加精准对标,精准发力,努力创建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国家级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

鲁成军围绕投资优势和招商重点作遵义军民融合产业招商推介。他说,遵义具有便捷的区位交通、良好的产业基础、丰富的资源能源禀赋、巨大的市场潜力和富有竞争力的投资环境,遵义始终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行“一站式”阳光审批,构建“最多跑一次”服务机制,强力推动亲商、招商、安商工作。“十三五”时期,遵义大力推动“贵遵安”军民融合产业示范带建设,打造贵州航天高新技术产业园(遵义园区)航天军工基地、播州区特种车产业园特车基地、绥阳风华产业园军转民创业基地、新蒲新区航天精工产业园新材料基地“四园四基地”,建设黔北军民融合综合示范园区,创建国家级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遵义有军民融合重点项目18个,遵义有关县(区)军民融合拟招商项目52个,重点招商领域为:以航空、航天、电子信息、发动机四大板块及兵器制造为重点,紧盯国际市场拓展外贸转包业务。

姜世甫在发言中说,遵义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汇川区)将着力拓展军民融合发展新空间、探索军民融合发展新路子,不断优化军民融合发展环境,鼓励支持更多符合条件的企业、人才、技术、资本等参与军民融合发展,加快形成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的军民融合发展格局,全力建成国家级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

贵州省军民融合产业遵义招商大会举行

大会上,汇川区航空航天特种材料精密部件科研生产基地建设、汇川区高精度智能磨床生产、汇川区智能电梯智能制造产业园建设、红花岗区“互联网+”产业共享服务、汇川区高温合金粉末制品生产线建设、绥阳县昌义航天精密制造等主要涉及军民融合、装备制造和大数据产业的17个项目现场签约,总投资达76.64亿元,助推遵义军民融合产业做大做强。

当天,与会领导嘉宾还深入1964文化创意园、贵州中航电梯有限责任公司、贵州遵义驰宇精密机电制造有限公司、贵州乌江机电设备有限公司等园区企业,实地观摩军民融合产业发展情况。

贵州省军民融合产业遵义招商大会举行

文、图:遵义杂志社全媒体记者 谭冰、实习记者 杨蕊

长按二维码关注微互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