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文正公「儒緩」的尷尬往事

曾文正公“儒緩”的尷尬往事

曾文正公既曾國藩(1811年-1872年),初名子城,字伯函,號滌生,晚清重臣,湘軍創立者和統帥。被奉為“晚清中興第一名臣”、“亞聖”、“一代儒宗”,曾有人用一副對聯這樣評價他:“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為師為將為相一完人”,出身文官修書立傳是把好手,帶兵打仗平定天下也不含糊。然而,作為中國歷史上最有影響的人物之一,曾國藩小時候的天賦卻並不高。關於曾國藩的天資,當時人們就有很多議論:他的好友左宗棠評價他,“滌生論人品學問是沒得說的,但論才具,不是我瞧不起他,怕排不得上等。”說曾國藩“欠才略”、“才太短”。他的學生李鴻章則評價他“儒緩‌‌”,什麼意思呢?就是反應慢。

其實曾國藩小時候並不聰明,甚至比小偷還笨。據曾國藩回憶,小時候曾遭遇這樣一件事:一個夜深人靜的晚上,他在家裡讀書,由於記憶力不好,一篇文章朗讀好多遍了,還是沒能背下來。這時候,家裡來了一個小偷,潛伏在屋簷下,準備等讀書人睡覺之後撈點好處。可憐的小偷等啊等,就是不見曾國藩去睡覺,而是翻來覆去地背誦那篇文章。小偷實在忍不住了,跳出來大聲說:“這種水平讀什麼書?”接下來發生的事情讓曾國藩異常尷尬:只見那小偷把那篇文章倒背如流,然後揚長而去。

至於評價他“儒緩”更是可以追溯到小時候。有一次,父親兼老師曾麟書帶兒子、女兒外出,看到路邊青草搖曳,想考一考兒子,於是出了個上聯:“狗尾草。”女兒立即接道:“鳳冠花。”曾麟書急切地看著兒子,只見兒子曾子城一臉茫然,一副呆樣,只好搖頭道:“這個鳳冠花對得好,雖然簡易,卻也工整。”再往前走來到一座橋,曾麟書又給兒子出上聯:“觀風橋。”這次女兒沒有答上來,曾子城更是毫無表情。事情過了幾天,曾麟書在家中,看到兒子從書架上拿起一本書,目視著他緩聲說道:“聽月樓。”啥玩意兒?曾麟書聽不明白。“你出上聯觀風橋,我對下聯聽月樓呀,”曾子城解釋說。當時曾麟書就抓狂了:“拜託兒子,咱們反應慢點沒關係,能不能別慢到這種登峰造極的程度?”

曾文正公“儒緩”的尷尬往事

曾文正公30歲以前基本是個平庸的人。從家庭遺傳的角度來看,父親曾麟書在讀書的時候腦子就很笨,從十幾歲開始考秀才,足足考了17次,一直考到43歲才中了一個秀才。曾國藩一開始和他的父親有點像,前6次考秀才都失敗了,一直到第7次才勉強中了一個秀才。為什麼說是“勉強”呢?因為他的名次是倒數第二。曾國藩5歲發矇,23歲中秀才,比父親提前20年,次年24歲中舉人,超過了父親。

道光十二年(1832年),21歲的已經5次名落孫山的曾國藩再一次參加了秀才考試。也許是天資確實鈍拙,也許是父親曾麟書的教育方法有問題,雖然曾國藩考前下了苦功準備,自覺也發揮不錯。結果發榜之日,卻被學臺(相當於今天的教育廳長)懸牌(發佈公告),責其“文理太淺”,以佾生註冊(“佾生”是指考秀才雖未入圍但成績尚好者,選取充任孔廟中祭禮樂舞的人員。只能算是“半個秀才”)。曾國藩視在大庭廣眾之下被“懸牌批責”為奇恥大辱。他閉門不出,刻苦致學,奮發圖強,第二年,第7次參加考試,終於中了秀才。這“平生第一大辱”居然成了曾國藩一生功名的開場鑼,又一年,他中了舉人,又4年,中進士,點翰林。通過後天的不懈努力,終於成為歷史上罕有的立德、立言、立功“三不朽”之奇才。

曾文正公“儒緩”的尷尬往事

曾文正公說“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敗。”他克服自己‌‌“笨‌‌”的方法,就是最簡單的一個字:“勤”。包含五個意思:身勤,眼勤,手勤,口勤,心勤。“五勤”到手,天下我有。以勤治惰,以勤治庸,不管是修身自律,還是為人處世,一勤天下無難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