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育兒專家到反戰人士,他塑造了整個美國的新一代

還記得《了不起的麥瑟爾夫人》這部劇麼?劇中的麥瑟爾夫人美麗優雅、聰明能幹,但是撫育孩子的問題卻讓她頭疼不已。在好友的建議下,她購買了一本《嬰幼兒養育大全》,卻在舞臺表演的時候吐槽這本書“傻兮兮”。


從育兒專家到反戰人士,他塑造了整個美國的新一代

(“你有沒有想過其實你根本不適合有個孩子,抱著這本傻兮兮的育兒經”)

然而,這真的是一本如她所說“傻兮兮”的書嗎?對這種雞零狗碎的歷史碎片特別敏銳的真知社就來給大家講講這本書和它的作者。

翻開這本出版於1946年,售價25美分的《嬰幼兒養育大全》,開頭就鼓勵母親要有自信:“相信自己,你知道的比你想象的要多”,此外就是充滿溫馨的提示:

1、嬰兒很脆弱,需要愛和關心,擁抱和關愛會讓孩子更加幸福安全;

2、父母要有靈活性,一個統一的、僵化的規則是不存在的,每個孩子都是一個獨特的個體;

3、用更輕鬆的態度去撫育嬰孩,但是不要把孩子寵壞。

從育兒專家到反戰人士,他塑造了整個美國的新一代

Spock博士的第一版“嬰幼兒常識書”

這些育兒建議看起來稀鬆平常,如果去某貓和某當搜索,你會看到很多媽媽評論說這本書“內容空泛、無聊;很多內容都是老生常談。”

不過,現在已經是21世紀了,當然會覺得五六十年前的觀點老舊無聊。要準確地評估歷史文獻的地位,就必須把它放到當時的時代裡面去。在這本書出版之前,專家們是這麼認為的:

1、教育兒童應該側重於建立紀律;

2、嬰兒需要學會定時睡覺、定時餵養;

3、嬰兒哭泣時不需要把他們抱起來,這樣會讓他們哭的更多從而把他們寵壞;

4、不要擁抱他們、親吻他們,因為這樣不能使他們成為一個強壯、獨立的人,無法面對一個殘酷的世界。

兩廂對比才能明白這本育兒手冊的“人性”之處。這本“傻兮兮”的書,與當時大多數育兒書籍所推崇的冷酷的權威主義是格格不入的,在當時引起了軒然大波。這本書的出版刷新了整個世界的育兒觀念,之後風靡全美,成為數百萬美國父母的權威育兒手冊。到1998年,該書便已售出超過5000萬本,並被翻譯為39種(一說42種)語言,《紐約時報》曾稱其為“除《聖經》外,美國20世紀最暢銷的書。”

從育兒專家到反戰人士,他塑造了整個美國的新一代

這本暢銷書還有一個更廣為人知的名字叫《斯波克育兒經》,來源於其作者:本傑明·斯波克。

本傑明·斯波克,1903年出生於美國一個嚴格的聖公會教徒家庭中。他的母親是個“虎媽”,奉行的是“不聽話就關小黑屋”的棍棒教育。斯波克曾回憶道:“她的一個懲罰就是把孩子們放在黑暗的壁櫥裡,直接讓他們留在那裡,直到他們學到了她想教他們的任何教訓。”

斯波克的兩個妹妹也記得母親曾經把她們放在壁櫥裡,結果忘記了她們,去紐約度過了一整天,回來後才想起把這兩個不知所措,惶恐不安的孩子從黑暗的壁櫥裡放出來。作為6個孩子中的老大哥,換尿布、餵食、安撫哭鬧的弟弟妹妹是斯波克每天必不可少的工作,他早早得就沉浸在育兒的世界裡。

長大後,斯波克追隨父親的腳步進入耶魯大學學習文學和歷史。不過,這個身高一米九的大個子可不是個“書呆子”,他同樣酷愛運動,所在的耶魯八人艇賽艇隊曾在1924年舉辦的巴黎奧運會上榮獲冠軍。

從育兒專家到反戰人士,他塑造了整個美國的新一代

1924年耶魯大學代表隊

從育兒專家到反戰人士,他塑造了整個美國的新一代

年紀大了亦可賽艇

不過,斯波克並沒有完全遵循祖先的道路。1927年他進入哥倫比亞大學醫學部學習。從哥倫比亞大學獲得博士學位後,斯波克成為了一名兒科和精神病科醫生,他的診室裡堆滿了玩具,孩子們親切得叫他“面容慈祥眼神溫柔的叔叔”。

從育兒專家到反戰人士,他塑造了整個美國的新一代

1930年,長老會醫院職員合影。斯波克博士位於第二排,左起第8個。

1944年,斯波克加入美國海軍陸戰隊醫療隊擔任精神病醫生,兩年後升至中尉指揮官的級別。或許,正是幼年以及兒科醫生的經歷才使得斯波克非常關注兒童的世界。在為陸戰隊工作的間隙,斯波克把閒暇時間都投入了書籍的寫作中,他的妻子簡作為打字員和合作者也為《斯波克育兒經》的誕生付出了不少心血。如果這個時候到他們家中去,你會看到這樣一幅場景:斯波克或是踱來踱去,或是坐在門廊的欄杆上,偶爾也會跳起來盯著那些稿子。而簡則耐心地坐在打字機前,一個一個地敲打按鍵,偶爾為斯波克提出一些建議。

從育兒專家到反戰人士,他塑造了整個美國的新一代

斯波克與簡

除了令人耳目一新的育兒觀念,此書的成功也有賴於時勢。第二次世界大戰,美國率領盟國戰勝了法西斯後,民氣和國力大振,千萬餘退伍軍人意氣風發。但是,早年的顛沛經歷——往往沒滿二十歲就趕赴疆場,許多手足摯友不得生還,使得他們對戰後出生的孩童感情特別濃烈。再加上美國此時國力大振,他們的收入也超出上輩許多,滿足子女要求的能力大有長進。斯波克的育兒觀念與這樣的環境當即一拍即合。

從育兒專家到反戰人士,他塑造了整個美國的新一代

在《斯波克育兒經》的指導下,美國千千萬萬的家庭改變了育兒觀念。其中最大牌的受眾應該是美國第35任總統約翰·肯尼迪。

肯尼迪的母親羅斯夫人,這位把養育孩子當作是一項光榮職業的母親,一直竭盡全力想要做好“媽媽”這個工作。據說,羅斯夫人曾嚴格遵循這部《斯波克育兒經》中的規則來培養自己的兒子肯尼迪。但看起來媽媽並沒有完全按照斯斯波克的辦法去做,仍舊是每天洗澡、有規律的戶外活動、嚴格的紀律以及限制溫情的表露,這一切都使得年幼的肯尼迪大為惱火、鬱悶,與媽媽的關係非常緊張。

不過這不要緊,斯波克和肯尼迪的緣分算是結下了。1960年,他還曾與肯尼迪的妻子傑奎琳一起,為肯尼迪競選總統站過臺(另外,他和傑奎琳都是耶魯大學秘密社團“卷軸和鑰匙協會”的成員。)

從育兒專家到反戰人士,他塑造了整個美國的新一代

斯波克與傑奎琳肯尼迪的電視對談

但這段經歷也成為斯波克人生的汙點,有人認為他完全是依靠肯尼迪的政治影響力才得以獲得如此大的成就,他的學術研究並不純粹。還有很多反對肯尼迪政治主張,尤其反對越南戰爭的女性讀者對他非常失望:“我原來一直相信你”。

兩年後,肯尼迪總統恢復核試驗。震驚之下,斯波克毅然決定與之決裂。他加入一個了致力於阻止核彈試驗的組織(SANE),併成為該組織的聯合主席。除了反對核試驗,斯波克還是一位堅定的越戰反對者。1964年肯尼迪遇刺,因為林登·約翰遜承諾在其上臺後不會使衝突升級,斯波克便轉而支持林登。不過,總統先生並未兌現他的諾言,斯波克致信白宮也一無所獲,便在憤怒之下加入了街頭反戰遊行隊伍。

斯波克越來越激進的立場使其與SANE的同事愈發疏遠,1967年他辭去SANE的職務。這並不意味著斯波克政治活動的終結,他隨後又加入了左翼組織聯盟——結束越南戰爭全國動員協會和新政治全國大會,擔任聯合主席。同時,他也是第一批與馬丁·路德·金博士一起參加反戰示威遊行的公眾人物。

從育兒專家到反戰人士,他塑造了整個美國的新一代

與馬丁.路德.金一起走上街頭

從育兒專家到反戰人士,他塑造了整個美國的新一代

孩子們活在這個世界上不是為了被燒死~

斯波克的高調活動引起了政府的密切關注。1968年,他被指控陰謀煽動年輕人違反《義務兵役法案》。其實,對他的指責並非毫無來由。因為反對他的人認為,斯波克育兒經使得父母對兒女過於放縱,讓年輕人無法無天,從而在很大程度上製造了60年代的新左派學生運動,並將這些反叛青年稱為“斯波克一代”。尼克松總統說他是一個“不務正業的遊民”。一些憤怒的父母也扔掉了他的《斯波克育兒經》,害怕教育出不愛國的孩子。然而,對於絕大多數讀者來說,政府對這位兒科醫生的起訴就像起訴聖誕老人一樣滑稽可笑。對斯波克的指控最終也被撤銷。

從育兒專家到反戰人士,他塑造了整個美國的新一代

支持斯波克博士的年輕一代

無罪的斯波克鬥志不減,繼續他的政治活動。1972年他作為人民黨的一員參與美國總統競選,其支持裁軍、呼籲免費大學教育和醫療保健、贊同墮胎和同性戀合法化的觀點為他贏得了近8萬張選票。1976年他被提名為副總統候選人。80年代,年近八旬的斯波克老當益壯,還和第二任妻子瑪麗·摩根一起反對美國在尼加拉瓜進行核擴散。為了紀念他為和平所作出的貢獻,SANE將其總部命名為“斯波克和平中心”。

從育兒專家到反戰人士,他塑造了整個美國的新一代

1972年5月16日,本傑明·斯波克博士在華盛頓國會大廈抗議越南戰爭被捕

斯波克曾在書中寫過:“我不希望任何悲傷的曲調在我的葬禮上播放。我的理想是舉辦一個新奧爾良式的黑色葬禮,朋友們伴著爵士樂在街上跳舞。” 1998年斯波克走完了他的一生。回溯過去,無論是讚譽、榮耀還是詆譭、誤解,斯波克始終是一個為兒童所奮鬥的不知疲倦、無所畏懼的勇士,他的遺產將繼續成為未來世世代代父母知識和靈感的源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