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特茲與ATSL不得不說的故事

阿特茲與ATSL不得不說的故事

車鑰匙鎮樓

阿特茲是個人的第二輛車(前一輛是三菱翼神),2017年1月份提車的,本以為很時間都不會考慮再購置新車,結果2018年1月份和老婆大人一商量,她也想買多一輛車,結果就機緣巧合之下提了ATSL,至今已經開了2,3個月,看到論壇經常有人會問起這兩個車比較,自己也有些感觸,於是就有了今天這個對比。

阿特茲與ATSL的對比

1.外觀

不可否認,這兩臺車都是同級別的外貌協會成員,阿特茲是靈活運用了曲線形成了一種具有美感的設計風格,外觀上輪拱上一道弧形和車身腰線的結合使整個車身線條十分優美,哪怕經過了幾年多,每次從側面遠處走過去的時候都忍不住欣賞幾眼。

阿特茲與ATSL不得不說的故事

而ATSL則是一種硬朗的力量感,無論是剛硬的車身線條,鋒利的前燈和尾燈造型,都充滿了男性的荷爾蒙美感,特別是尾部,兩根豎起的尾燈中間,V型的剎車燈,配合梯形的整體造型,最愛的角度。

至於喜歡哪一個外觀,這個就見仁見智了,不過個人覺得總體上阿特茲的設計細節更豐富。

阿特茲與ATSL不得不說的故事

車頭

阿特茲與ATSL不得不說的故事

屁股

2.內飾

內飾設計和用料方面——改款後的阿特茲已經有了很大改善,可以說在同級別算是比較好看的,而且也比較好用,各種控制按鈕設計的很人性化,但是用料算是中等略偏上一點吧,雖然內飾已經有了軟塑、皮革、金屬、高反光塑料等多種材質,但是軟塑的厚度不夠、皮革下的填充物不厚實這些用料問題還是存在,同時一馬那糟心的裝配工藝,讓細節上經不起細看。而ATSL的內飾,中控那部分觸控區域個人並不好看,雖然觸控看起來***比較高,但是實際用起來確實只能說一般,沒有太明顯的反饋,加略有延遲的屏幕顯示搞得開車時經常不確定有沒有按到。而除了中控那塊區域外,而且ATSL換擋桿確實不太好看,除了這兩處以外的其他地方我覺得都挺不錯,幾乎所有地方覆蓋著帶縫線的軟性材質和皮革,門板上從上面到下面儲物都是軟性的,手套箱也是軟性材質的,這點真是讓人感覺到滿滿的美式豪華感,整體上ATSL確實精緻很多。

方向盤方面——作為駕駛員每天和車輛親密接觸最多的地方,阿特茲的方向盤造型和握感以及材質比ATSL好,因為ATSL這個方向盤有個很大的問題是,3點和9點方向的後面沒有掏一塊區域放手指,所以當你抓住三九點方向時,你兩隻手後面4根指頭總是找不到合適的地方來放,這是很不習慣也很不科學的一點,一臺強調駕駛的車,方向盤握感這麼彆扭。另外阿特茲尊崇版是NAPPA方向盤,皮質特別細膩,但是阿特茲的方向盤偏大,ATSL的就很合適。

駕駛員乘坐感受方面——為什麼要單獨說這個,因為參加過幾次馬自達的活動,竟然用了30分鐘講駕駛員應該怎麼坐是最好的,自己後來也不斷調整座椅來感受,覺得駕駛員坐的好不好確實對發揮一輛車輛的性能有很大影響。兩個座椅我都是調到最低,阿特茲整體坐姿偏高,相對於ATSL那種貼地飛行更是明顯,但是阿特茲的三個踏板是以駕駛員中軸線來設計,所以開起來很舒服,也不會覺得有側著開車的感覺,ATSL的坐姿感受則是很有轎跑和跑車範,拉開車門是一種向上上坐下去的感覺,坐在駕駛位上感覺周圍的東西都圍的很近,戰鬥氛圍十足。

儲物和乘坐空間方面——阿特茲全面領先ATSL,我現在開ATSL手機都是扔在主駕駛門槽裡或者是扔在杯架裡,可想而知儲物空間有多差,至於那個幾乎沒用的中央扶手箱,放幾根數據線都吃緊。乘坐空間上,雖然阿特茲後排也有隆起,但是坐個小個的成年人還是可以,而ATSL因為橫向寬度不足,加之後驅車隆起很高,所以基本中間就不要坐人了。後備箱空間阿特茲也是比ATSL高了整整一個級別。阿特茲常年放了個兒童座椅,只佔了不到一半的縱深空間,而ATSL放了兒童座椅,基本上連一箱水的縱深空間都不足了。

配置方面——雖然ATSL是乞丐版, 但是前排兩個座位的10項電動調節很給力,儀表盤的彩色顯示屏非常好,可以分為三個區域設置顯示內容,另外自帶實時胎壓監測(這個非常給力,不是那種假的通過算出來的胎壓監測)。而阿特茲因為是次頂配,當然各方面配置很豐富,日常使用中,變道輔助對於多雨的廣東這邊簡直是神器,大雨瓢潑時後視鏡等於沒用, 而變道輔助則可以起到提醒作用(當然並列的車無法感應到),另外RCTA很好用,倒車時如果有移動物體就報警。但是阿特茲的儀表盤則很一般,17款基本都是單色(除了開門時有個彩色的車)。音響方面,阿特茲是11個喇叭的BOSE,而ATSL則是6-7個喇叭的BOSE(中置是沒有的),之前看到很多人說ATSL的BOSE比阿特茲的BOSE好,6-7個也比11個給力,我只想說一句這純屬扯淡,從客觀上說,阿特茲上是高配的BOSE,裡面有BOSE的center point和Audiopilot ,從主觀上說,我用同一個U盤的歌曲在兩個車上播放,無論是低中高音還是可以調整的設置範圍,都不在一個級別上,阿特茲明顯更好,當然因為ATSL比阿特茲隔音好太多,所以對音響效果帶來了一些加分。最後吐槽一下,ATSL的腳剎簡直是太差勁了,位置高,每次要撩起腿去踩,踩不到位還需要踩回彈後再踩,聲音大,每次踩下去就和踩個空礦泉水瓶一樣,我遲早換成電子手剎!

3.動力

本人的阿特茲前7000公里時原廠,後面刷了ECU,改了SPE點火,所以整體動力性能比原廠的好一些。

整體動力表現——阿特茲原廠在自然吸氣裡面其實屬於全段扭矩表現不錯的車,創馳藍天技術確實很牛掰,至於為什麼會刷ECU和改SPE,因為個人感覺自然吸氣在2000-4000之間總是存在低谷,而市區臨時超車變道什麼的非常依賴這個轉速區間的發力,改了之後確實動力的完善度感覺好了很多。ATSL則是溫柔開的情況下,動力銜接其實非常不錯,各個轉速區間扭矩理想(畢竟有400NM在那裡),略微深踩,動力響應也不錯。

變道超車能力——這是在市區開車經常會遇到的情況,現在路上車多路窄,碰到那種限速60龜速30的車,我從來都是找到機會一定超車(不過本人基本不超速駕駛,開了8年從來沒拿過超速罰單,只有違停和走錯車道

阿特茲與ATSL不得不說的故事

),在這種慢速行車,找準機會變道超車的時候,對於車輛的動力水平就要求很高,包括了變速箱和發動機的匹配、發動機的扭矩轉速分佈區間,首先,個人開過的渦輪車(近十臺)來看,無論再牛逼的渦輪(可能配合了電動機的會解決這個問題),一定有渦輪延遲,以及渦輪介入前和介入後的扭矩輸出差距,所以面對那種突然一腳大力油門到底的操作,渦輪車的反應總是比自然吸氣慢,這一點哪怕在寶馬3系這個號稱同級別動力匹配最完美的車上也一樣存在,而ATSL上更為明顯,在1千多轉的低速狀態下,一腳地板油下去,起碼會有0.5秒之後你才會感覺到排山倒海般的動力湧現出來,這對於超車操作是很鬱悶的,也有很多人就下定結論什麼變速箱很垃圾之類的,其實換個角度想想,你一千多轉的扭矩輸出和三、四千多轉的扭矩輸出差距那麼大,你對車輛控制力能一樣嗎,其實以ATSL的動力水平,超車只需要稍微深踩再變道就可以了,整個動力會順暢的多,如果你喜歡這種一腳到底的方式,我建議你改個撥片,至少從M檔的降檔速度來看,應該能滿足需要。

變速箱能力——這是ATSL被詬病最多的地方,老是聽到各種說法,什麼發動機被變速箱毀了之類的,什麼ZF8速天下無敵什麼的,其實我個人開過MT、CVT、4AT、5AT、6AT(凱美瑞和阿特茲)、8AT(320和ATSL)、9AT(路虎極光)、雙離合(GTI和速騰),如果ZF的8AT有90分,我覺得阿特茲的6AT起碼有85分以上,而ATSL的8AT起碼也有80分以上,如果是一個開車十分溫柔的人,我覺得ATSL的8AT表現比阿特茲的6AT更好(檔位更多、齒比編排更充裕,換擋衝擊更小),當然如果你喜歡一腳油門一腳剎車的開車方式,請使用ATSL的運動模式,踩出瘋狗模式後再來評價這個變速箱。另外冷車換擋頓挫,這個屬於低溫時變速箱的潤滑不充分,阿特茲有,ATSL也有。

油耗——創馳藍天很厲害很省油,這是坊間的一致說法,我也贊同,因為車友會把2.5日常開車百公里8個油左右的,不過對於我這種上下班3公里多,6個紅綠燈,2個小學的人來說,估計只有混動或者電動車才能真正體現油耗優勢,這種路況下的結果是阿特茲百公里接近11個油,ATSL目前是接近13個油(因為磨合期還沒過,所以偏高一點),可見其實這種路況下差不多水平的發動機技術,哪怕熱效率高一些,油耗也不會特別好(參看新凱美瑞那最高熱效率的發動機油耗表現可見一斑)。不過在高速上,阿特茲確實更省油一些,100公里情況下,阿特茲大概只有5-6個,而ATSL是7個左右,但是有一點要說明一下,阿特茲的油箱真的好小

阿特茲與ATSL不得不說的故事

,而且到了亮燈的時候,其實還有差不多10L油,這樣搞的加滿油沒跑多遠就亮燈了,亮燈了加30L又差不多滿了,雖然ATSL只大了7L,但是亮燈時油量更少,亮燈之後加30L,還剩下一大格,這樣感覺去加油站的頻率更多了。

發動機和排氣聲音——作為一個運動車,聲音絕對是重要的,首先是發動機聲音,阿特茲比ATSL好太多,阿特茲的發動機聲音非常好聽,渾厚有力,有種6缸的感覺,讓你有一種想踩拉高轉速的衝動,而ATSL的聲音和一部分的2.0渦輪發動機一樣,乾澀單薄,感覺再踩下去就要拉缸了,好在ATSL隔音足夠好,而且深踩之後渦輪壓力上來後,渦輪的聲音也蓋過了發動機的聲音,渦輪的聲音嘛那自然是誘人的,多少人改裝渦輪不就是為了那個“QUQUQU”的聲音和“QIU”的洩壓聲麼,而排氣聲音方面就是反過來了,都是雙邊單出,ATSL的排氣聲音很帶感,點火後怠速時像一個大排量肌肉車樣, “咕嚕嚕”的聲音很好聽,而阿特茲,說實話基本沒注意到排氣聲音,坐在車內聽到的都是悅耳的發動機聲,總的說來,這兩個車的聲音感受各有千秋,都挺不錯。

4.操控/駕駛感受

正如前面所說,兩者帶來的是不同的操控感受,但是兩個車都是打著運動旗號,並且確實在其中屬於佼佼者。

轉向——阿特茲轉向時車頭指向性比ATSL要好,對,開始我也不信,後來在同樣的路段同樣的車速下試驗過多次才肯定,ATSL在低速轉彎時總有點輕微轉向不足的感覺,而阿特茲則感覺更像後驅車,轉向時車尾總有種滑動出去把車頭往彎心推的感覺。但是速度起來之後,兩者的轉向同樣精準、靈活,變線時行雲流水,只是如果ATSL的轉向阻力能稍微輕那麼一點點就好,現在確實有點太大,感覺有點故意和你較勁一樣。

濾震——阿特茲的避震特性比較奇特,初期很軟,但是大的跳動時會突然頂住一樣,比如你速度稍快走過一個比較大的坑,初期避震一下彈起來很大空間,然後突然一下就硬邦邦的頂在那裡,所以會讓人有點突兀。而ATSL避震雖然硬朗,但是其實韌性十足,在大小坑上,給人的感覺比較一致,特別是過大坑時避震桶壓縮時輕微的氣壓聲,很帶感,而且整體高級感很強,看車友會其他車友反饋ATSL換下防爆胎,表現更佳。

底盤——兩個車的底盤在運動性表現上都很不錯,但是阿特茲更散,缺少厚實感,這一點上面不如ATSL,ATSL有一種美系和德系車那種厚重感覺,配合出色的隔音表現,讓整車的質感上升了不止一個檔次。

隔音——阿特茲只比雅閣好,雖然已經用了前排雙層隔音玻璃,但是最多算是三流。而ATSL全車雙層夾膠隔音玻璃加紮實的隔音工程,絕對算得上同級別前茅(比寶馬3系要好得多),而且ATSL還是很硬的防爆胎。這一點上我覺得下一代阿特茲真的要加強,不能因為自己是運動型車,就不修邊幅了,你看看隔壁的本田,都知道在冠道上做好隔音了。

結論和建議

閒言碎語了很長篇幅,一方面是希望把自己的感受說清楚給更多人參考,另一方面是當做一個標誌。

阿特茲是一臺可以輕鬆愜意的好開的車,真正意義上符合馬自達人馬合一的精神,空間夠用、動力夠用、油耗理想、配置全面,既可以居家,又可以小跑一下,如果你享受車輛是你身體的延伸這種自如感,並且還需要兼顧家用,我建議你選阿特茲。

ATSL是一臺開起來很硬朗的車,外觀硬朗、剎車硬、油門重、方向重、避震也韌性十足,和寶馬3或者阿特茲完全是兩種風格的車,ATSL戰鬥性很強,你可以溫柔的開它,但是如果你想激烈駕駛,確實需要集中注意力,雙手握好方向盤,如果你享受的是一種帶來力量感和征服感的車,而且對家庭用車要求不高、乘車人數不多,或者作為一個自己獨享的大玩具,我建議你選ATSL。

當然,如果你預算充足一些,對內飾沒那麼敏感,你可以選寶馬320LI,我確實認同這是這個級別最平衡的一臺車,開著很輕鬆、操控也很不錯、油耗也理想,而且還有藍天白雲標誌的加持,如果買阿特茲之前我再選一次,我可能會買330,但是現在可以享受同時阿特茲和ATSL兩種風格的車,是不是比一臺330更誘人呢,哈哈。

阿特茲與ATSL不得不說的故事

每個月開不到一千公里,阿特茲剛剛1W5千公里

阿特茲與ATSL不得不說的故事

前幾天拍的,今天ATSL剛剛過2000公里,不過已經地板油幾次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