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吉林省“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主场城市系列活动在长春举行

国际在线吉林频道报道(陈施):6月9日,2018吉林省“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主场城市系列活动在长春举行。活动以“文化遗产的传播与传承”和“多彩非遗,美好生活”为主题,通过非遗项目文艺演出、文化遗产图片展览等活动向观众展示了吉林省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成果,增强全社会的文化遗产保护意识,传承、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营造文化遗产保护的良好社会氛围。

现场,“文物考古成果图片展”通过精美的摄影图片,展示了近年来吉林省文物考古工作的重要成果,为长春市民提供了解文物、保护文物的窗口。 朝鲜族农乐舞《丰收乐》、马头琴齐奏《驯马手》、渔猎舞蹈《冬捕欢歌》,以及民歌联唱《郭尔罗斯民歌》等吉林省最具代表性的非遗演艺类项目精彩上演,为群众献上了精彩的艺术盛宴。

2018吉林省“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主场城市系列活动在长春举行

群众参观非遗创意作品。陈施 摄影

据了解,“新时代、新生活、新传承”是2018吉林省“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的口号之一,文化遗产在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推动人人传承发展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每位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者的责任。在此次系列活动中,吉林省传统表演艺术类非遗项目展演活动以观众喜爱的传统歌舞为主,汇集了四平市、松原市、延边州、前郭县等地具有浓郁民族特色和地域特点的文艺节目进行展演,形成了独特的民族风格和艺术价值。此外,吉林省各地也于今日同时举办了各种形式的“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纪念宣传活动,旨在普及文化遗产知识,增强全社会保护文化遗产的意识。

2018吉林省“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主场城市系列活动在长春举行

活动现场纤维作品展示。陈施 摄影

吉林省文化遗产资源丰富,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和地域特色。目前,吉林省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76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373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409处;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343个,其中,44个项目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延边朝鲜族农乐舞和通化长白山满族剪纸两个非遗项目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经过多年努力,吉林省初步形成了比较完善的文化遗产保护格局。

本次活动由吉林省文化厅(吉林省文物局)、长春市人民政府主办,吉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长春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承办,前郭县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巴蜀映巷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传播基地协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