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灵甫74师为何没能逃出孟良崮?原来是皮旅立了头功

在解放战争历史上,有一场战役石破天惊,痛快淋漓,首开歼灭国民党军王牌主力的先河,这就是1947年5月发生在华东战场上的孟良崮战役。陈毅、粟裕指挥解放军华东野战军奇兵突袭,连续作战,勇猛攻击,以“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的气魄全歼号称国民党军“五大主力”之一的整编第74师3万余人,击毙敌师长张灵甫,一举震撼敌胆,留下了军史上的辉煌传奇。

张灵甫74师为何没能逃出孟良崮?原来是皮旅立了头功

实际上孟良崮战役赢得非常惊险,张灵甫整编第74师有多个机会可以脱险,但都阴差阳错未能得逞。其中第一个关键环节,就是第74师撤退时被堵在了孟良崮下。

按照国民党军的总体作战方案,张灵甫指挥的整编第74师在左右两翼之黄百韬整编第25师、李天霞整编第83师配合下,进入鲁中山区,限期拿下华东野战军司令部所在地坦埠。从整编第74师出发的临蒙公路到坦埠只有30多公里路程,如果是平原区作战一天便可完成任务。但这次却要经过孟良崮等一系列山区,道路狭窄难行,部队展不开,国民党军的重装备优势发挥不出来,像第74师编制的战车和重炮部队都无法跟随进山。因此,这一仗对张灵甫是个险仗,如果左右两翼支援不力,第74师就有孤军深入的危险。同时,华野部队想吃掉第74师也很困难,需要比赛脚力从几十万敌军阵形中把第74师“挖”出来,稍一不慎即可能遭到敌人反噬。

5月11日国民党军发起攻势后,张灵甫指挥第74师进入鲁中山区,一路与华野阻击部队激战,步步推向坦埠。与此同时,陈毅、粟裕制定了歼灭第74师的作战方案,指挥许世友第9纵队、陶勇第4纵队从正面节节阻击第74师,为其他纵队集结争取时间;以叶飞第1纵队、王建安第8纵队向第74师左右两翼猛插进去,割裂其与第25师、第83师等部的联系;王必成第6纵队从鲁南兼程北上,协同第1纵队奔袭垛庄,切断第74师的退路。各纵队以最快速度穿插包围到位,再合力猛攻,一举吃掉张灵甫第74师这个老冤家。

然而张灵甫非常警觉,察觉到左右两翼有华野大部队活动,意识到部队已身处险境,遂迅速撤退。陈毅、粟裕闻讯指挥华野部队奋力追击,双方呈平行态势向南狂奔,就看谁能捷足先登一步了。

张灵甫74师为何没能逃出孟良崮?原来是皮旅立了头功

5月14日中午,第74师已抢先一步撤到孟良崮,再一发力即可退回垛庄,那时左右都是国军重兵,华野部队再想去吃就非常困难了。按照原定作战方案,叶飞第1纵队首先要抢占孟良崮,迎头把第74师堵住,尔后再配合各纵队发起围歼。粟裕知道张灵甫部已加速撤退后,非常焦急,连派3名作战参谋向叶飞传令,要该部不惜一切代价抢占孟良崮。然而第1纵队主力左赶右赶,还是没能跑过第74师,被其先到达孟良崮,眼看这个包围圈就漏了。关键时刻,第1纵队独立师突然出现,危难之处显身手。

独立师前身就是中原军区第1纵队第1旅,皮定均任旅长,人称“皮旅”。解放战争全面打响时,国民党军集结30万重兵围攻中原解放区。皮定均率领“皮旅”担负掩护军区主力向西突围的任务。该旅牵制敌人,奋力拼杀,掩护主力突围,接着东驱千余公里,击退数倍国民党军的围追堵截,胜利到达苏皖解放区,创造了“皮旅”中原东路突围的奇迹。华中野战军和山东野战军合并组建华东野战军时,“皮旅”改编为第1纵队独立师,皮定均升任第6纵队副司令员,独立师师长由方升普担任,政委为徐子荣。

独立师原定担负的任务是抢占垛庄,配合第1纵队主力和第6纵队包围第74师,并阻击距张灵甫最近的黄百韬整编第25师前来解围。14日中午,独立师第1团插到孟良崮西侧山地时,突然发现第74师大部队正在向南狂奔。第1团团长王诚汉当即判断战局有变,此处是第74师的必经之路,绝不能让敌人逃跑。他当机立断,改变原定计划,指挥部队迅速抢占附近要点285高地,摆开了阻击阵势。与此同时,另一路独立师第3团也抢占孟良崮西侧要点330高地,与第1团互相配合切断了第74师的退路。

张灵甫74师为何没能逃出孟良崮?原来是皮旅立了头功

张灵甫接到归路被断的报告后,马上命令先头部队发起进攻,一定要打通道路。在整整一个下午中,第74师组织兵力连续向独立师阵地发动冲击,双方反复争夺,战斗异常激烈。独立师部队坚守阵地,顽强奋战,死死拖住了第74师。战至黄昏,第74师仍未能打通道路,全师猬集在孟良崮下狭窄区域,首尾不能呼应,态势非常不利。张灵甫为避免遭到莱芜战役李仙洲兵团那样的厄运,经过反复权衡后,命令第74师先退守孟良崮组织防御,稳住阵脚后再寻机突围。

独立师临机决断,连续行军战斗30多个小时,坚决拖住了第74师,为主力包围到位争取到半天宝贵时间,立下了孟良崮战役的头功。战后,第1纵队司令员叶飞在战斗总结中对独立师的顽强作风给予高度评价。独立师第1团团长王诚汉后来成为了1955年少将、成都军区司令员、1988年上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