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渴望冰川”行动:两伊战争尾声时期,美国的临门一脚

“渴望冰川”行动:两伊战争尾声时期,美国的临门一脚

【代号名称】“渴望冰川”行动

【英文名称】Operation Eager Glacier

【密级】机密

【发起者】美国国防部

【行动时间】1987年-1988年

【目的】用侦察机努力窥探伊朗的军事动向,以及时与伊拉克进行情报交流

“渴望冰川”行动:两伊战争尾声时期,美国的临门一脚

“渴望冰川”行动,是发生在两伊战争末期的一场情报战

【背景】

两伊战争期间,美国的立场非常明确:与伊拉克为伍,采用各种办法协助萨达姆。当然,这一切都是源于仇敌伊朗“伊斯兰革命”及“人质事件”的冲击。当然,“鹰爪”行动( )与“蓝光”行动( )的耻辱也是重要原因。

鉴于美国实在不方便直接参战的局面,于是,协助伊拉克的萨达姆,打击霍梅尼,就成了美国的重要选择。除了提供武器以外,情报交换,是美国协助伊拉克的重要手段。

“渴望冰川”行动就是美国在1987年和1988年间,用飞机在伊朗进行秘密侦察的努力。收集到的信息成为伊朗和伊拉克战争期间,美国军事情报部门与伊拉克情报交换的一部分。

“渴望冰川”行动:两伊战争尾声时期,美国的临门一脚

【行动经过】

“渴望冰川”行动与美国在波斯湾的其他军事行动同时举行,包括:

海军护航科威特油轮“诚挚意志”行动(Operation Earnest Will)。 “诚挚意志”行动的主要目标,是防止伊朗部队攻击海湾航运的秘密尝试;

“最佳机遇”秘密行动。精确打击封锁霍尔木兹海峡的伊朗海面目标,使伊朗对护航船队的袭击急剧减少,并迫使伊朗在一段时间里终止了沿海的石油生产;

“祈求螳螂”行动(Operation Praying Mantis, ),这是对美国“塞缪尔·B·罗伯茨”号导弹护卫舰(FFG-58)采矿的报复。

但是,“渴望冰川”行动的具体细节非常缺乏,这是比较遗憾的。

“渴望冰川”行动:两伊战争尾声时期,美国的临门一脚

“塞缪尔·B·罗伯茨”号导弹护卫舰

【后续】

5年之后的1992年7月22日,时任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威廉·J·克罗威海军上将向众议院武装部队委员会作证,指控五角大楼隐瞒1988年美国海军巡洋舰“文森斯”号(USS,CG-49)号击落伊朗客机的证据(本次行动没有具体代号,但一度震惊了全世界,“历史脉动”在 中有简单记载,欢迎点击链接回看)。

“渴望冰川”行动:两伊战争尾声时期,美国的临门一脚

美国海军巡洋舰“文森斯”号

由于克罗威否认了罪行的指控,他简短地谈了“渴望冰川”行动和其他向伊拉克提供情报的努力。克罗威说,五角大楼官员于1987年10月5日、6日和13日向“有关的国会委员会”介绍了“渴望冰川”行动。

他还说:“顺便说一句,根据我的判断,这些交流并不是特别有利可图。”

“渴望冰川”行动:两伊战争尾声时期,美国的临门一脚

时任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威廉·J·克罗威海军上将

【关联性】

“渴望冰川”行动属于战术性行动,自身并没有行动序列,但与“诚挚意志”行动、“最佳机遇”秘密行动、“祈求螳螂”行动具有一定的相互协调与配合的特点。

“渴望冰川”行动:两伊战争尾声时期,美国的临门一脚

“渴望冰川”行动期间,两伊在战场上打得一塌糊涂

【影响】

“渴望冰川”行动的影响评估起来具有很大的难度,原因很简单:伊拉克利用美国通过“渴望冰川”行动获得的情报究竟对战局起到了何种优势,并没有清晰的资料证实。

“渴望冰川”行动的启动时间,是伊朗“卡尔巴拉”行动临近尾声之时,伊朗政府军筋疲力尽、四面楚歌,形势极为微妙。但“渴望冰川”行动究竟引发了何种传导,我们从伊拉克和伊朗民族解放军的相关行动或许能有一定的感受:

1、“渴望冰川”行动对伊拉克的影响。伊拉克军队在“渴望冰川”行动期间,尤其是后期突然开始发力,发动了3次具有代号的军事行动(不包括没有代号的军事行动,但其区别究竟体现在何处,“历史脉动”认为,可以粗略地将有代号的行动看成是比较重要的行动,因为这些行动至少是经过事前策划的,这与临时的紧急行动存在着必然的程度上的区别),包括:

“拉马丹·穆巴拉克”行动(Operation Ramadhan al-Mubarak,大名鼎鼎的“斋月”行动,但是,“斋月”行动实际是在“斋月”期间发动的行动,并非单指本次行动,阿拉伯国家在各类战争中曾先后发动过数次“斋月”行动):1988年4月17日,对法奥地区的伊朗守军发动攻势;

“真主使者穆罕默德”行动:1988年6月14日-7月16日,以3个多师的兵力,向位于苏莱曼利亚省的哈勒卜加镇及其周围战略高地发动激战,夺回全部失地并攻占了部分伊朗领土;

“依赖真主”行动:1988年7月12日。共和国卫队和第四军团向南线祖拜达特地区的伊朗军队发动进攻,收复了这一地区。这是伊拉克在3个月中取得的第5次胜利。

“渴望冰川”行动:两伊战争尾声时期,美国的临门一脚

伊朗军队发射152毫米D20榴弹炮

2、“渴望冰川”行动对伊朗的发政府武装——伊朗民族解放军的影响。伊朗民族解放军对于霍梅尼政权没有认同,有的只是历史仇恨——因为伊朗民族解放军在宗教信仰方面属于逊尼派,他们与霍梅尼的什叶派不共戴天:

“耀日”行动:1987年6月,展开针对伊朗军队的大规模军事作战行动;

“四十星”行动(Operation Forty Stars):1988年3月,民族解放军再次发动大规模军事行动,占领了大片伊朗领土,并缴获价值近3亿美元的武器装备和军用物资;

“米沙特”行动(Operation Mersad,也译作“梅萨德”行动):两伊战争将近结束时,7000名由萨达姆政府武装的伊朗人民圣战组织成员(伊朗民族解放军的分支),开始投入战斗;

“永恒之光”行动(Operation Foroughe Javidan/Operation Eternal Light):1988年7月25日15时30分,伊朗民族解放军为了抓住最后的机会打击霍梅尼政权,决定在停火生效前发动一次全力进攻,伊拉克也表示支持。“永恒之光”行动也成为旷日持久的两伊战争的最后一个具有代号的、也是最后一个军事行动。

“渴望冰川”行动:两伊战争尾声时期,美国的临门一脚

伊朗民族解放军在“四十星”行动

3、伊朗军方的行动:

1988年3月,伊朗人在伊拉克库尔德斯坦几乎同时发起了“曙光”行动10(Operation Dawn 10,“历史脉动”在 中已经发布,敬请点击链接移步阅读)、“贝特·奥尔-莫卡达斯”行动2(Operation Beit ol-Moqaddas 2,本行动“历史脉动”尚未发布, 已经发布)和“萨法尔”行动7(Operation Zafar 7,本行动尚未发布,敬请及时关注),目的是夺取达尔班迪汉水坝和杜坎湖的发电厂,该发电厂向伊拉克提供大部分电力水和苏莱曼尼亚市,伊朗希望占领这些地区为停火协议带来更有利的条件。

“渴望冰川”行动:两伊战争尾声时期,美国的临门一脚

伊朗海军快艇使用群体战术

【评论】

总体而言,“渴望冰川”行动基本是情报战,充满了美国拉偏架的意味。但是,我们也要深刻地意识到,无论美国人出于何种目的,“渴望冰川”行动客观上对于结束两伊战争,还是发挥了一定的作用——它使得伊朗的处境更加艰难,以至于连顾忌脸面的机会都在逐步丧失,再如此下去,伊朗的革命成果获奖与政权悉数消亡。

难以说清“渴望冰川”行动究竟使多少无辜者的生命得到拯救。

“渴望冰川”行动:两伊战争尾声时期,美国的临门一脚

伊朗伊斯法罕烈士陵园

【相关资料】

1、《没有更高的荣誉》一书提到飞行员之间的情报如何使他们的生活几乎付出代价,“对于那些不知何故未能得到照片的人”,这是这次行动结束的信号。

“渴望冰川”行动:两伊战争尾声时期,美国的临门一脚

伊朗克罗姆沙尔清真寺被破坏

2、同期世界各类行动:

“渴望冰川”行动实施期间,世界各国都在做什么?还有什么行动计划?

“火枪兵”行动:美国1987年,49次核试验;

“猎隼”行动(Saker Falcon Action):印度1987年初,在中印边境地带集结兵力,以此来压制中国军队;

“全球海平面联测”计划:联合国1987年2月。教科文组织政府间海洋学委员会第14次会议通过《全球海平面联测计划》,决定在全球建立200个海洋气象观测站,其中委托中国政府建立5个海洋观测站

“巴丹玛拉奇奇”行动(Operation Vadamarachchi):又名“解放”行动(Operation Liberation),1987年5月26日-6月,斯里兰卡军队与“泰米尔猛虎组织”的内斗,最终以斯里兰卡军队胜利告终,本行动也是印度“波马莱”行动的先导行动;

“埃伊巴拉”行动(Operation Edibala):印度在斯里兰卡的军事行动,马纳尔、瓦武尼亚衔接行动;

“波马莱”行动(Operation Poomalai):印度1987年6月4日,在斯里兰卡贾夫纳区的军事干预行动;

“空间1870”计划:苏联在1987年7月25日,第二艘“阿尔玛斯”-T卫星顺利发射升空并入轨,官方称该卫星为“宇宙”-1870;

“帕瓦”行动(Operation Pawan):印度1987年10月11日-25日,在斯里兰卡贾夫纳区的军事干预行动( );

“海风”行动(Operation Sea Breeze):印度1987年10月21日,协同其他部队有效地打击了斯里兰卡泰米尔伊拉姆猛虎解放组织武装势力;

“茅草”行动:马来西亚1987年10月27日,大马警察搜捕反对党的党员以及一些社运工作者( );

“水星”计划:苏联1987年11月30日,秘密研制一种战略性地球武器——战略性地震武器;

“美丽的海伦”行动(Operation Helena Heyafa):以色列1987年12月27日,购买、移交美国的F-16C/D地面模拟器;

“试金石”行动:美国1987年-1988年,50次核试验;

“铱星”计划:美国1987年,摩托罗拉公司提出用卫星进行移动通讯的战略构想,但直到1990年才开始实施;

“天气”行动:澳大利亚1987年,联邦警察针对年仅16岁的少年“电脑黑客”阿桑奇展开的涉及犯罪的调查行动;

“阿伊莎”行动:以色列摩萨德1988年4月14日,暗杀巴勒斯坦抵抗组织政治领袖阿布·杰哈德( );

“三叉戟”行动(Operation Trishul):印度1988年4月,印度参与斯里兰卡北部省的军事行动;

“维拉特”行动 (Operation Viraat):印度1988年4月,参与斯里兰卡北方省的军事行动,IPKF胜利;

“和平大理石”III项目:以色列、美国1988年5月,由于“雄狮”计划的终结,采购第三批60架F-16C/D Blk40;

“将军”行动(Operation Checkmate):印度1988年6月,北方省Vadamarachi,IPKF胜利;

“火炬”计划:中国1988年8月,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指导性计划;

“基石”计划:美国1988年,51次核试验;

“全球海洋通量联台研究”计划:联合国1988年,研究海洋在碳的全球通量所起控制作用对全球气候变暖影响、多学科相互渗透的全球性实验研究计划。

总体而言,印度陷入斯里兰卡内战与中国对垒的恶趣之中,以色列则仍然在无法摆脱的忧虑中艰难度日,苏联则与美国人进行“太空争霸”的过程中展现了极为凶悍的一面,而中国在对越反击战后毅然开启了进入高科技时代的大门,联合国则充当了科研机构的领头羊——还有没有点正事?

“渴望冰川”行动:两伊战争尾声时期,美国的临门一脚

冰川地貌

【代号说明】

“渴望冰川”行动,也有音译作“厄尔格冰川”行动,但是这种译法实际没什么道理可言。

“渴望冰川”的代号隐晦地反射出美国军方对于伊朗军事情报的渴望,就好像是无法洞悉的遥远冰川,伊朗的神秘使得美国人只能无奈地祈祷。



“渴望冰川”行动:两伊战争尾声时期,美国的临门一脚

如果感到本文有些意思,请劳动您宝贵的小手指,或关注、或评论、互收藏、或转发,这将成为坚定“历史脉动”为您地提供各类行动计划不竭的强大动力。谢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