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兒、產後媽媽應該怎麼護理?牢記這些技巧,受益一輩子!

十月懷胎,一朝分娩,迎來了可愛的新生兒。但對於新手媽媽來說,護理新生兒成了心中的一大難點。面對寶寶出現的各種問題是否會讓你觸不及防呢,老一輩的經常會說這個不行,那個不行,到底該聽誰的?怎樣科學護理?

一、新生兒護理技巧:

小兒從出生至28d之內稱為新生兒,在這個時期新生兒為了適應新的環境變化,身體內部不斷地起著一系列的變化。新生兒雖小,但各種器官均已俱全。新生兒有一定的生理特點,其特點是器官發育尚不完善,生理功能不健全,自動免疫力很弱,對於複雜多變的外界環境適應能力比較差,容易患病,病情變化快。

1、肚臍的護理

新生兒、產後媽媽應該怎麼護理?牢記這些技巧,受益一輩子!

寶寶剛生下來最重要的是要照顧好他的肚臍,這是他身上第一個“傷疤”。寶寶剛生下來後有護士幫助我們幫孩子的肚臍進行消毒,不用我們多操心的。但是之後就要我們自己動手。首先我們要準備好一些給寶寶肚臍消毒的材料:碘伏(有的醫院是醫用酒精)、紗布、棉籤。

在新生兒出生後護理肚臍是非常關鍵的,不能進水, 在臍帶沒有脫落之前,媽媽更要懂的護理步驟。 用溫水洗乾淨雙手,經過消毒,然後準備好要用到的酒精,棉籤,紗布等物品。剪一塊紗布疊成5釐米長寬、高1釐米的方塊備用。用棉籤蘸碘伏從寶寶肚臍裡面向外慢慢擦拭,將裡面凝固的血痂擦出來。清理乾淨後用幹棉籤將碘伏擦乾。消毒完成後,一定要記得用手拿過的臍帶的結紮線,也要在次用酒精棉籤清明消毒下。7天前的新生兒,媽媽務必每天要擦到2到3次消毒護理,可以避免感染。就以上這幾步,記住不要怕麻煩也不要怕寶寶哭,每天換一次,半個月左右就好完全了。我家寶寶十天左右就好了。

2、正確給寶寶洗澡

新生兒、產後媽媽應該怎麼護理?牢記這些技巧,受益一輩子!

炎炎夏日,新手爸媽非常擔心怎麼樣給小寶貝洗澡,會不會弄疼寶寶,洗澡的溫度,洗澡的環境洗澡的時間等該怎麼樣的?其實正確的洗澡方式一點都不難。

給小嬰兒洗澡應從頭開始。寶寶皮脂分泌旺盛,與頭髮相比更應注意清洗他們的頭皮。清洗時應用單手托住寶寶的頭,再用另一隻手的指腹輕揉他們的頭皮,切不可用指甲抓。接下來是洗臉。這時應用拇指和中指將嬰兒兩側耳廓壓向前方,將耳孔遮蓋,防止進水。再下面是清洗頸部、上肢、胸部、背部、臀部、下肢。應引起注意的是,遇到皺褶處一定要多加清洗。給小嬰兒洗澡動作要輕、要快,洗淨後要立即用毛巾包好孩子,搌幹身上的水分,再穿好衣服,以防著涼。給寶寶洗澡的時間最好選在別餵奶前的半個小時或別餵奶後的一小時,可以避免吐奶。洗澡房間的寶溫以25℃左右為宜,水溫最好保持在38℃—40℃,大人手臂內側試熱而不燙即可。

洗澡的時間可以控制在兩頓奶之間,精神狀況比較好的時候洗是最好的,剛吃完奶,飢餓的時候都不太有利於洗澡,因為吃完奶會吐,飢餓的時候孩子會不配合,覺醒的狀態下特別希望自己活動的時候,洗澡不單純是洗澡,同時也是一個水域的鍛鍊,是母子溝通的機會,你給他一個肌膚的撫觸都是很好的刺激,我們選擇他精神狀況比較好的時候。

3、寶寶睡眠

充足睡眠是寶寶們茁壯成長的必備條件。但是夏季天氣炎熱,蚊子多,寶寶們身上還容易長痱子,所有這些條件都不利於寶寶們睡個好覺。很多新手爸媽看到寶寶睡得少,睡得不安穩都是比較著急的。夏天氣溫高,如果室溫過高孩子們可能很難入睡,可以在孩子睡前應該把空調打開。空調未打開時記得讓孩子房間的窗戶門開個小縫,這樣可以保持空氣流通。寶寶在睡覺時,周圍一定要安靜,不然很容易把睡著的寶寶吵醒。另外如果寶寶睡覺的房間開了空調,記得要用被子蓋住寶寶的肚子,同時寶寶睡覺時最好穿長袖子的衣褲,這樣寶寶才不會被凍醒。

有很多的新手爸媽說自己家的孩子睡覺一驚一乍,是什麼原因導致的?其實對於新生兒來說他們的神經發育系統還沒有完善,新生寶寶特別容易睡不踏實,襁褓會讓寶寶感覺回到了熟悉溫暖的子宮裡,使他更有安全感,從而達到安撫寶寶的效果,也能讓寶寶睡得更久,睡眠質量更好。要注意的是,寶寶裹襁褓要用對方法,不同月齡,寶寶包襁褓的技巧也不甚相同。0-1個月的寶寶,因為剛剛接觸世界,對一切都很陌生,需要滿足他的安全感,因此上身需要緊裹,髖部以下則寬鬆即可。1-2個月的寶寶,這時候寶寶開始嘗試對世界的探索,有了一定活動的能力,因此包襁褓時上半身可逐漸放鬆,髖部以下依然需要寬鬆的打法。2-3個月的寶寶,迎來了第一次大運動,學會了抬頭,此時的襁褓可逐漸變為寬鬆的在身上搭一圈,這樣才能給寶寶更多運動的空間。

二、產後媽媽護理

生產對大多數的女性而言,是生命中許多重要的歷程之一,特別是這樣的過程對女性身心有著非常顯著的影響及改變。然而,生產並不是階段性任務的結束,相反的,更艱鉅的開始。那麼生完孩子後要怎麼護理才能幫助產後媽媽快速恢復呢?

1、私處護理

生產時由於胎盤從子宮內剝離,因此子宮內部的微血管呈破裂、張開的狀態,而後血管必須逐漸收縮,並將殘餘的血塊、胎膜排出。所謂“惡露”,就是在產後子宮排出物的總稱。

惡露的變化:

產後1周內:

呈鮮紅色,相當於月經頭幾天的血量,同時也可能出現血塊。 產後1周之後:由深紅色逐漸變為紅褐色或更淡,且血量變少。

產後約4周之後:由紅褐色變成粉紅色,然後再變成淡黃色。

家人護理技巧:

A 惡露護理:1 按摩:以畫圈圈的方式來按摩腹部子宮位置,讓惡露順利排出。 2 沖洗:大小便後用溫水沖洗會陰,擦拭時由前往後擦拭或直接按壓拭乾,勿來回擦拭。沖洗時水流不可太強或過於用力沖洗,否則會造成保護膜破裂。 3 更換衛生棉:剛開始約1小時更換1次,之後2~3小時更換即可。更換衛生棉時,由前向後拿掉,以防細菌汙染陰道。

2、盆底肌康復

新生兒、產後媽媽應該怎麼護理?牢記這些技巧,受益一輩子!

很多新手媽媽可能不知道什麼是盆底肌,其實盆底肌就是 盆底肌肉,是指封閉骨盆底的肌肉群。是指封閉骨盆底的肌肉群。這一肌肉群猶如一張“吊網”,尿道、膀胱、陰道、子宮、直腸等臟器被這張“網”緊緊吊住,從而維持正常位置以便行使其功能。盆底肌肉就像一條彈簧,將恥骨、尾椎等連接在一起。盆底功能障礙性疾病包括子宮脫垂、陰道前後壁膨出、尿失禁、性功能障礙等,嚴重影響婦女生存質量。研究報道妊娠分娩可導致盆底肌肉及神經的損傷,陰道分娩尤其是初產可顯著導致盆底損傷乃至尿失禁,較多研究報道產後盆底康復訓練可改善盆底功能(提高盆底肌力,改善尿失禁,提高性生活質量等)。這就是為什麼產後醫生一定要我們及時収胯收盆骨了!

3、子宮恢復

新生兒、產後媽媽應該怎麼護理?牢記這些技巧,受益一輩子!

生完寶寶後,我們體內的子宮便就如釋重負,開始自我調理,逐漸恢復到原先的模樣。那麼我們應該如何幫助子宮恢復呢?

產後4到6周是子宮恢復的階段,子宮恢復的主要動作是持續的收縮,子宮的恢復主要包括三方面,即子宮體的復原、子宮頸的復原和子宮內膜的復原。子宮恢復一般發生在7-10天后,子宮頸內口就會出現關閉,隨著時間的推移,子宮再進一步擠壓,將殘餘的惡露不斷排出,子宮體積就會慢慢縮小,等到產後4周左右,子宮頸才會逐漸恢復到正常大小,而剖腹產的媽媽產後子宮恢復需要的時間就要長一些,總體來說,產後子宮恢復需要42天的時間。在產科上班的姑姑告訴我一款束縛的,不但可以収胯收盆骨,還能幫助惡露的排出,促進子宮的恢復,關鍵餵奶也特別方面,穿上不覺得勒,堅持穿了之後竟然少了30斤,兩個月就恢復懷孕前。後來聽產科專家說十月懷胎,寶寶的重量使得媽媽的媽媽的盆骨變大,這就是從少女變成大媽的第一步,加上鬆弛的肉肉,堆積的脂肪和凸出的肚子,所以很多女人產後身材盡毀。我就是及時穿了束縛的幫助我快速恢復了身材。同時做到母乳餵養也能幫助恢復,因為寶寶在喝奶的同時,刺激了乳頭,母體便會產生子宮收縮素,加速子宮的復原。此外,你可以用乾淨的熱毛巾來敷咪咪,或者是按摩咪咪,都能刺激到子宮收縮素的分泌。

4、心情恢復

產後媽媽由於分娩後身體比較虛弱,又要照顧孩子餵奶,加上體內激素變化,擔心身材走樣等導致新媽媽心情抑鬱以及彷徨。這些原因很有可能導致新媽媽走上抑鬱的道路。所以新媽媽一定要學會自我調節,當然家人也要耐心陪伴,儘量幫助新媽媽,多交流,幫助她疏解壓力,釋放焦慮的情緒。

謹以此文與全天下偉大的女性共同分享、提醒,在成為母親的同時,千萬別忘了寶貝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