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傳統美術形式:徐州花燈(省級非遺保護項目)

歷史沿革及分佈情況

花燈又稱燈綵,是中國歷史上古老的傳統藝術之一。關於花燈始於何時,歷來人們都以“燈節”探源。相傳燈節活動起源於漢代,作為兩漢文化發源地的徐州,花燈的發展歷史和元宵節觀燈、賞燈的習俗有著直接的聯繫。

每逢正月十五,徐州城鄉遍地是花燈。由於花燈象徵喜慶、吉祥,故它總與節日聯繫在一起。尤其是每年的農曆正月十五元宵節,從古至今成為展覽、觀賞花燈的重大節日。花燈的發展與燈節是分不開的,可以說,花燈的產生是從人類運用火,發明燈,製造燈具等發展而來的。

徐州傳統美術形式:徐州花燈(省級非遺保護項目)

徐州花燈扎制,作為一種民間手工技藝,廣泛分佈於徐州的銅山、邳州、賈汪區、鼓樓區等。比較集中且較有特色的民間扎制工藝,主要分佈在鼓樓區所轄豐財辦事處煤機西村。

基本內容及藝術特徵

徐州花燈融合了多種藝術門類、多種製作材料和多種工藝技術,汲取了紙紮、繪畫、書法、剪紙、皮影、刺繡、雕塑等藝術之長。徐州花燈具有濃厚的民間鄉土風格和徐州本土氣息,取材大多因地制宜。

徐州傳統美術形式:徐州花燈(省級非遺保護項目)

徐州花燈的種類主要有走馬燈、青蛙燈、元寶燈、蛤蟆燈以及一些紙紮花燈,有挑的荷花燈、魚燈,有推的兔子燈,還有蒸的面燈,有用高梁稈扣的,用紙糊的,用蘿蔔刻的,用面捏的,形態各異,五彩繽紛。其中宮燈做工很複雜考究,用高梁稈做成的扣件有幾百件至上萬件,需要幾個月才能完成,是觀賞和收藏的佳品。傳統的徐州花燈主要是單體燈,現在則發展到各種組合花燈、大型燈綵。

徐州傳統美術形式:徐州花燈(省級非遺保護項目)

徐州花燈扎制以其獨創的手工技藝,獨特的藝術造型,鮮明的民間色彩,濃郁的徐州地方氣息,扎制工藝造型古樸稚拙、精巧細緻、樸素大方且具有極強的工藝性。

主要價值

徐州花燈不僅是一種民間美術和工藝,體現徐州先人們的審美意識,是徐州元宵節民俗活動的重要載體和表現內容,也濃縮了眾多門類藝術,是一種獨特的文化產品。它既有歷史價值和文化價值,同時也具有一定的商業價值。

徐州傳統美術形式:徐州花燈(省級非遺保護項目)

徐州花燈於2009年被列入江蘇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