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是一名教师,同意取消职称吗?

庐山岩松


我是一名教师,对于职称,我同意取消。为什么呢?

首先,职称不能体现多劳多得的原则。一个学校的老师分成好多级别的职称,每个级别的职称之间工资都有差距,尤其中小学的高级职称。一级职称大概要多1000元左右的工资。其实在学校分配任务的时候,一级职称的所承担的任务和高级职称承担任务是一样的。但是承担同样的工作任务,却没有得到同样的报酬。这是不是打消了教师工作的积极性!


第二,职称缺乏应有的持久性的激励的作用。职称的存在让一部分晋级了职称的人躺在功劳簿上睡大觉。设立职称的目的是为了激励他们积极的去工作,积极的去承担学校的任务。有的老师晋级职称之后连他所晋级的那个职称的专业课他都不上了,只是教学几节副课!他的工资却享受着高级职称的级别!想一想这种情况让那些没有晋级职称却在主科岗位上埋头苦干的教师们情何以堪。


第三,职称在评选过程中出现了很多弊端。有的学校的校领导抢先都晋级高级职称。私底下有好多老师议论。晋级高级职称的不见得是学校的领导干部。但是学校的领导干部基本上都是高级职称!

再有,在评选职称的过程中。老师和老师之间的竞争,使本来挺好的同事关系之间产生了矛盾。

另外,在评选只剩的过程中还要论文。讲课等等的获奖证书但是老教师基本不具备这些条件。因为原来教学比赛都是一刀切,到达某个年龄以上的老师都不允许参加比赛。这对上了岁数的老教师公平吗?



第四,职称的名额非常的少。小学的高级职称占总人数的15%。中学的高级职称相对多一些,占总人数的40%!我开小学的晋级高级的智商少的可怜。比如一个学校五十人,那么给这个学校的高级名额也就七个。如果这七个名额满了下面儿的老师不管你多优秀。都不能晋级!老师们自己都可以算出来,到自己退休,还能不能晋升高级职称。

如果通过计算得知,自己退休前都不能晋级高级职称。我想这让教师是多么失望!对他的工作热情是不是一个很大的打击?

实事求是的说,职称对促进教师工作积极性的发挥了作用。但是他也存在着许多弊端。如果想一下子把职称取消,相信也很难办到,但是我们也看到职称评选工作也在不断地改进。

相信职称和职称评选工作会越改越好!


松高寻鹤


不合理的一定要取消!

说一下我自己吧,我从大学毕业至今二十多年,一直在教育一线,并且一直担任班主任工作(只有一年因生孩子)。工作期间我几乎没请过超一天的假,按时上课,没有耽误一节课。毕业班送走一届又一届,每天早去晚归。

我现在仅仅是中级教师,工资实开不到四千。高级教师的工资比我高出至少一千多。

其实我早已经到线(可以定高级),我们单位有好多也没定上,每年名额一个或几个,有时还没有。就目前情况我可能得排到退休前。

如果打算定高级就要一直准备各种材料,比如论文证,优模证,赛课证,指导者……当然级别越高加分就越多,证的项目越全越好,证的数目越多越好。于是很多老师各显神通,参加国家级、省级,市级各种活动,其中校级是最不值钱的。同时也要和同事相处融洽,不然民主测评怎么办?领导更要处理好关系,不然你连定职称的机会都没有。

职称制度,伤了很多老师的心,造成了很多老师精力和财力的浪费。对于教育有失公平,没有存在的价值,既然已经失去了他应有的价值那留他何用??

职称评定已不适应当今社会,必须除之!!!


星星知我心之丹姐


如果你是一名教师?我不是教师,所以作为外行来做假设。或者作为学生的家长来回答。或许,旁观者清吧。

教师有很多种:中学的,大学的,培训班的,公办的,民办的,在编的,代课的……

我这里只假设一种情况,就是公办的,中小学的,编制内教师。可能大家心目中的教师多半也是这个。下边的讨论,如果没有特别说明,提到的“教师”都指这一类型。有些培训班比如钢琴、英语培训班的教师,或许从来就没有职称这个说法。

作为外行,我是不赞成一刀切取消职称评定的

教师的作用和责任非常大,为我们培养下一代接班人。他们和公办医院(非盈利性医院)的医护人员,还有科研人员的社会地位基本差不多。很多教师都为教育事业奋斗终生。教师属于事业编制,就是因为他们责任重大,不能完全市场化。完全市场化的教师也有,就是民办学校和培训班的教师,不过刚说了,我们这里重点讨论公办的。

2018年年初出台了一个文件,明确了公办教师属于公职人员,这更加强调了教师的社会地位。

公职人员、事业编制,都表明学校和教师的经费来自于国家,他们使用了大部分公共资源。想想也是,如果不是这样,我们怎么可能享受廉价的九年义务教育呢,学校早亏死了啊!

既然是使用公共资源(不是校长和学校的资产),不是给校长或某领导打工,那教师收入谁说了算?那就是学校和国家同时说了算。

而职称的引入就是从国家层面保障教师的收入。它具有更高的权威性和稳定性(虽然暗箱操作依然严重)。

“保障”二字很重要,保障他们不会吃了上顿没有下顿。或者说通俗点就是带一点点大锅饭性质。如果这点保证不了,怎么吸引教育精英为教育事业奋斗终生呢?那必然导致只顾眼前利益,揠苗助长搞教育。揠苗助长,不顾学生发育特点,是很有害的,到高年级或毕业后就会暴露出问题。这也是教育资源没有完全市场化的其中一个原因。

马上又引入一个话题,市场化不是也很好吗,多劳多得嘛。短期看来确实如此,但是人都有生病和衰老的那一天,这个问题不太好说,我只能举一些夸张的例子帮助理解。假如你是一个孩子的父母,你年轻时一把屎一把尿把孩子拉扯大,当老了走不动了,不能产生劳动力了,然后孩子长大了,成为核心劳动力和家庭的主人,依据市场化,多劳多得,和你断绝父子关系,你会作何感想?同样的例子还包括保家卫国的战士,如果伤残了,打不了敌人了怎么办?

所以说,职称可以看做是一种历史功绩。职称高,证明历史上为教育事业曾经作出过更重要贡献。我们(国家,税收)为它们付费,有一定的合理性。

但是事物都有两面性,太过于注重职称,不太有利于提高年轻教师的积极性。

所以,最合理的办法就是,参照很多企业的做法(我就是在企业打工的),淡化职称的作用,而又不完全取消职称

一方面,承认职称的重要性,或者叫承认历史功绩,给予一定的职称津贴,另一方面,大力提高绩效工资和奖金收入的比例,鼓励短期内多劳多得

举个例子,比如中级职称,其津贴是2000元,高级职称是2500元,属于死工资。而绩效工资的浮动在1000元以上,这就可以产生低职称收入高于高职称的情况。数字只是随便举的例子。拿我所在企业来说,高级只比中级高300元左右。而收入更多的是依赖内部的等级制度,比如三级设计师,四级设计师,这个等级可能下降(职称则是只涨不降),每过几年就重新评一次。

内部等级制度和职称其实也差不多,换汤不换药,区别就是一个不会掉级,一个可能会,一个被国家承认,一个不被。

而难点就在于,对不掉级的职称,该如何处理它在整个收入中的权重。对于当前教师薪酬体系来说,这个权重可能过大了。我们关心的不是要取消它,而是如何调整它

总之,对于使用公共资源的中小学公办教师来说(现在明确叫做公职人员),承担重要使命和历史责任,职称是对一个教师的历史功绩的承认。它不应当被取消。但是,职称对教师薪酬的影响力过于大,又应当适当下调。


犍为真人


如果我是一名年轻教师,十分赞同取消职称制度,最好连薪级工资也一块儿取消掉。严格按照按劳分配制度,多劳多得,少劳少得。大家都是教师,按课时算工资就好了,凭什么职称高上课少,反而工资比高呢?

但是如果我是一名即将退休的高职称的老教师,是坚决反对取消职称制度的。年纪大了,职称就是自己这辈子过五关、斩六将努力的结果。一般来说,我们的职称只要聘上,就是享受终身,年纪越大的教师,被评上高级岗位的机会就越大。聘上之后就可以保持到退休,而且还会影响我们的退休待遇,这是非常不错的。



毕竟年纪大了,精力赶不上,各种事情也多。高工资,算是国家对我们过去作出的贡献的认可吧,在教育岗位奋战三四十年,真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要是没有职称,国家怎么来评定我们的

能力和水平呢要回到大锅饭时代?

职称制度是我们国家对专业技术人才管理的一项基本制度,是评价专业技术人才学术技术水平和职业素质能力的一项主要制度,是加强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手段,也是人才科学配置和使用的重要依据。未来只会加强,不会放松。

其实广大教师们的意见大家也清楚,主要就是指一些高级职称的教师上课较少,反而工资较高的一些矛盾;再有就是高级职称的岗位数量少,大家评不上,被占了之后只能在那儿论资排辈等待位置;而且在评定教师的时候存在着一些不公平的现象。我们国家实行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以后,并不是以退休的职务定终身的退休待遇了,只要评上的高级职称时间越早,我们的退休待遇也会越高。因此大家都非常着急。



我们的教师评定职称评定制度,未来会结合大家意见不断优化改革,但肯定不能取消。比如现在国家一般对高级教师实行县域总量控制,正高级教师实行国家控制,来妥善调节广大教师对职称的需求。总体来看,取消职称制度还是,过于冲动的行为,不可能实现。


暖心人社


我本是一名小学教师,完全同意取消教师职称制度。

自己19岁踏上三尺讲台,至今已有22年的教龄。在工作中,兢兢业业,一丝不苟,任劳任怨,从不懈怠。学习也从未停止过,总是走在教育改革的前沿,教学成绩总是名列前茅,优秀教师评过多次。可职称还是平平,中级职称才评了几年,高级职称不敢奢望。

爱岗敬的老师为什么职称还这么低呢?职称评定制度有很大弊端。由于自己工作单位变换比较频繁,一共变动了四个学校,每到一个学校职称不但要降低,还要过三年才有评聘的资格,这样自己完全没有资格与别人竞争。加上学校够资格的人数很多,高级名额很少,直到退休也没有资格。

教师职称制度不能体现按劳分配。

现在很多学校教师编制缺乏,教师工作量基本是均衡的,不均衡都有超课时补助。工作量不是按职称分配的。为什么工作量相同,工资差距那么大呢?小学高级比中级相差几千,有的工资高出处一倍。可高职称的工作量与低职称差别不大,创造的价值也相差无几。只是有的老师写作水平高,善于专研,写论文;善于专营职称制度。或者是教学方法更好一点,但他们每天的工作量是相差甚小。

高级职称评定后,高级教师一劳永逸。

高职称的教师,评定职称后,坐享其成,不思进取。不管是年轻教师还是老教师,多数高级教师取得职称后,退居二线,不再卖力。高级教师,工作能力强,经验丰富,本应挑重担的,可适得其反,职称高的不如职称低卖力。

教师职称评定制度也有很大的弊端。有的学校职称评聘制度不很科学,甚至只为几个人服务,业绩好的未必能评上,削弱了教师的积极性。教师职称的评定也严重影响了教师之间的团结。为了职称,勾心斗角,不利于学校的和谐发展。还有的教师,为了职称不惜一切代价,好像教育不是为了学生,就是为了评职称而已。

取消教师职称,按年限晋级,有助于教师队伍更好的发展。对于优秀的教师可以每年评比,并用绩效给予奖励。


倩倩之秀460


我是一名中学高级教师,教书30余年,从没有今天这样为教师职称感到痛心疾首,我举双手双脚赞成取消职称。

时至今日,教师职称制度执行了32年,早已背离了职称评定之初的轨道。教师为晋升职称而不懈奋斗,职称成了教师职业的追求和目标。职称制度让教师痛苦不堪,让教师悲催倾轧,甚至有些教师为职称不遗余力,付出太多太多。反目成仇者有之,互相伤害者有之……



毋容置疑,教师职称制度暴露的诸多问题,令教师丧失了工作的积极性。我是一名中学高级教师,说实在的离退休还有近10年时间,还有许多事要做,可是面对工作,面对同事,有许多时候确实很无奈。不努力工作对不起良心,太积极进取,年轻人认为你在争荣誉,‘‘晋完高级啦!‘’你该歇歇啦!

显而易见,高级职称成了无数教师的痛,沒晋升职称,‘‘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你还有许多公开课要做,还有许多论文要写,还有许多课题要搞,还有许多荣誉要争……晋升职称后,大事完毕,静等退休。新时代教师肩负神圣的职责和使命,职称只是教育之路上的一段风景,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俺油菜


在中小学,享受高级职称待遇的老师是少数,对多数老师而言,可望而不可及。

一,评比条件太多太复杂,而一些老师难以达到。要求职称外语,优秀奖,先进奖,教学奖,班主任工作,论文奖和课题等名目敏多,很多老师无法全部具备。因为主要精力用于散学工作,任务重,难以腾出太多时间去完备这些项目。


二,无法真正显示职称工资的优势。评聘职称,主要为了体现老师工作能力与对教育的贡献,激励老师努力工作,但在老师所承担工作量上并不看得出来。干得多的,可能职称还低点的现象。如何体现职称的杠杆作用,还是从长计议。

三,比例分配低了点,很多勤劳肯干的老师,没机会获得。具备条件的老师不少,但真正评聘上的,太少,不容易激发老师之间的的竞争。大多数老师工作极为买力,确实也具备评上的条件,由于受名额限制,没有办法获得高级职称,看得到,就是摸不着。


四,教育需要老师的共同合作。由于职称与工资待遇挂钩的,谁得到,谁就拉开了与其他老师的工资差距。在共同合作方面,容易出现不合谐情况,个别老师为了个人利益,把事情朝自己有利一方使劲,不与其他老师合作,名干各的,使学生的学习受影响。这种老师得到高级职称,贡献大吗?

我是京京,分享看法,与大家讨论。


京京EM


我就是一名教师,这个问题的答案有两种,如果已经是高级教师了,那为什么要同意取消呢,如果不是高级教师,当然同意了,所以没有标准答案。



对于我来说,目前是高级教师,肯定不同意取消,我晋升的高级职称是自己几十年努力的结果,不是大风吹来的,话说每个人都会老,几十年的辛苦,换来一无所有,对于才入职的小青年是不是也很心寒,将来谁还会去当老师。



按照原来国家出台的评聘职称的办法,也是处于当时的各种条件提出来的,到目前为止,有些条款已经不适应目前的财富分配了,应该根据情况做微调,一刀子砍下去,肯定伤及无辜太多,容易造成阵痛,所以,职称改革应该逐步进行。



当然,对于没有从事教育行业的人来说,自己是站着说话不腰疼,喜欢瞎掺和,也不知道教育的发展规律,就喜欢说一些外行话,以求得别人对他的认同,完全可以不必理会,甚至有些人说教师每天几节课给的工资太高这样的话,我们只能姑妄听之。


智博科技苑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观点;


第一种观点:同意,现在越高级领薪酬越高却不在教学一线,只在办公宝指手划脚,真让一线的教师寒心。而在教学一线的,都大多是初级,中级的老师。况且在一线的许较许多多三十多年的老教师,他们领着较低的工资,干着和年轻人一样的活,真让人寒心。应该取消职称,还广大基层教师一个公平。

第二种观点:我是一名民办教师,职称对自己工资的提升没太大的影响,刚刚评了一级教师,说实在的,真不容易,评过后对自己最大的帮助就是让自己对教材,对课堂有了一个系统的掌握。要说特级教师和刚入职或初级教师在教学上有什么区别,首先是家长的认可度不同,这点我不多解释,路人皆知,其次特级教师是在搞教育,初级教师是在努力搞好教学,教育与教学孰好孰坏不言而喻!现在的职称评审存在着很多不公平,但能评上还是要有实力才行的,叫嚣着取消职称制度,但又没有合理的方案又怎么能让所有的人高兴?现在的保险制度也在改革,公务员马上也要交保险已经是个开始,让保险成为个人的事,事业单位成为与企业一样的保险制度。但你说让特级教师与新教师一样的工资,这不是一刀切吗?一夜回到解放前,很多老师是平衡了,但你们还会去写论文吗?还会努力搞教学(搞好好坏一个样的情况下)?还会去努力争取上公开课,优质课吗?……这样的教育,社会会放心吗?

第三种观点:教师职称可不必取消,因他可反映教师的资历,但不能与工资挂钩,如果高级教师有教研课题,或重要的教学论文,在国家一级专业刊物发表,学校可以给予一定的奖励。


游戏大咖王


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设立的初衷是为了通过职称梯度的建设,激励老师们不断提高自身业务水平,更好的为学生服务,从而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的一种适应当时教育现状的一种制度。这种制度在初期还是起到了很好的激励作用,也避免了人们吃大锅饭的现象。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时代的进步职称的在校园中的表现已经渐显疲态,它的弊端越来越大。


第一,教师评价的不可量化,导致这种需要量化才可以顺利进行的评聘制度,将教育教学的方向引入了一个狭窄的通道,它的导向让对教师的评价越来越倾向于“业绩评价”而未能遵循教育规律将评价引入“发展性评价”,我们都知道成绩好,并不意味着教育效果就好,这使得教育只剩下了“教”而忽视了“育”,这也是近几年出现了大量的学生思想教育滑坡的事件大量的出现。

第二,职称的各个级别都是有限额的,随着高一级别的职称越来越少,而高一级别的老师还没有退休,那么下边很多年轻的老师晋升高一级别职称的可能性越来越少。这样就形成了,高级职称的老师完成了人生目标,都争着去前后勤岗位,而年轻教师因为没有晋升的希望而不愿努力的现象越来越多。整个校园因为职称的存在,竞争居然停滞了,这恐怕是职称设立初期所没有想到的。

第三,职称的评聘的过程,在不同的地区,因为监管不到位,导致了出现了很多灰色地带,这也严重影响了职称的美誉度,让职称成为了学校里最重要的一个矛盾焦点。

从它的实践效果来看,职称弊端越来越大,已经严重阻碍了教育事业的发展。但是不是就说,职称没有作用了呢?

如果校园进入无竞争模式,会怎么样?这点在我们的校园中其实有过这样的例子。比如,有一件事情,没有考核加分或者相应的工作量体现,一般会出现什么情况?结果显而易见,绝大多数的老师都不会去干,避之不及。这里也有三个原因,一个是因为有了职称评审,大家不愿意在其他事情上浪费精力,只要与职称无关,这件事情就与我无关;第二,本身在学校中,各种各样的事情就非常多了,很多老师无力去承担过多的工作。第三,这件事情没有戳中老师们的兴趣点,没有兴趣有没有利益的事情一般人是不会原意去浪费时间和精力的。



综上所述,职称已经成为鸡肋或者说毒瘤,存在意义不大,但是没有职称,只看工龄之类,恐怕正常的教育教学也会有很大的影响。因此,针对以上陈述,个人感觉,职称可以保留,但是要改变的东西很多。

第一,加大教龄工资,降低职称的工资职级差别。

第二,加大高级职称投放名额。

第三,将职称分成三类,一类是教学岗,一类是行政岗,一类是业务岗。以岗定薪。

第四,设立项目组专项资金,用以鼓励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

第五,严肃评审纪律,让教育局纪检和检查委巡视监管。

大家看看还有什么好办法,一起讨论一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