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觉得中小学教师评职称有什么意义?

律法与魔鬼


在社会上广受争议和许多教师诟病的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审工作,现已进入深化改革试点阶段。中小学教师是我国专业技术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推动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力量。中小学教师职称评聘制度的实施,使得中小学教师与社会其它行业的评价体系接轨,从而中小学教师不再是无名无份的教书匠、臭老九。



为了进一步完善中学教师职称评审的制度,提高中小学教师职业地位,现在统一中小学教师职称(职务)等级和名称。初级设员级和助理级;高级设副高级和正高级。员级、助理级、中级、副高级和正高级职称(职务)名称依次为三级教师、二级教师、一级教师、高级教师和正高级教师。 统一后的中小学教师职称(职务),与原中小学教师专业技术职务的对应关系是:原中学高级教师(含在小学中聘任的中学高级教师)对应高级教师;原中学一级教师和小学高级教师对应一级教师;原中学二级教师和小学一级教师对应二级教师;原中学三级教师和小学二级、三级教师对应三级教师。 统一后的中小学教师职称(职务)分别与事业单位专业技术岗位等级相对应:正高级教师对应专业技术岗位一至四级,高级教师对应专业技术岗位五至七级,一级教师对应专业技术岗位八至十级,二级教师对应专业技术岗位十一至十二级,三级教师对应专业技术岗位十三级。

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一2020)》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一2020)》,建设高素质专业化的中小学教师队伍,经国务院同意,现就深化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扩大试点提出如下指导意见。指导意见的主要思想是,坚持以人为本,遵循中小学教师成长规律和职业特点,提高中小学教师职业地位,促进中小学教师全面发展。坚持品德、能力和业绩为导向,把品德放在首位,注重职业操守;突出对创新能力的评价,突出对工作实绩的考核;特别是在论文、外语、计算机水平要求上不搞“一刀切”;向基层一线倾斜,向农村教师倾斜。缩小因职称造成的收入差距,通过工资改革“限高、稳中、托低”,逐渐淡化职称工资,或取消中、小学教师职称工资。建立效率与公平辩证统一的收入分配模式。改革和创新评价办法,认真总结推广过去工作中的成功经验,继续探索社会和业内都能认可的实现形式,采取说课讲课、面试答辩、专家评议等多种评价方式,对中小学教师的业绩、能力进行有效评价,确保评价结果的客观公正,增强评审的公信力。高级教师及以下职称(职务)等级教师的评聘工作,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按照本意见制定本地区的实施办法和相关配套政策,并组织实施。正高级教师的评价工作由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教育部统一部署,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组织评审,评审结果报两部批准。



1986年开始建立的中小学教师职务职称评聘制度,体现了党和政府对中小学教师的重视和关怀。提高了教师的职业认同感和荣誉感。促进了教师的终身学习的自觉性,英语、普通话、计算机水平测试,扩大了教师的视野,推动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而教育教学论文的发表,必然促使教师更进一步研究探讨学科教学内容和教育教学规律,促进教师业务能力的提升和学术经验的推广应用;通过老教师的传、帮、带加快青年教师的成长速度,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总的来说,中小学教师职称评聘制度的实施,对调动广大中小学教师的积极性,提高中小学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促进基础教育事业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深化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完善中小学教师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评价体系,对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吸引和稳定优秀人才长期从教、终身从教,具有重大意义。


嶺秀1


每个行业都有本行的晋升规则,学校教师职业当下的主要规则就是评职称、晋岗(教师属于专技岗)。大家热衷于评职称、晋岗的根本原因在于:涨工资。


教师的职称和岗位是直接与教师所得紧密相连的。教师工资主要由基本工资和绩效工资构成,针对教师等专业技术人员,在其岗位工资和薪级工资之和基础上,再增加总数的10%。中学初级教师与中级职称教师到手差额大约再200-800元/月不等(初级:13、12、11岗,中级:10、9、8岗,每差一个岗位相差160-200元/月);中级与高级之间的差额会更大,大约1000-1600元/月。除此,随着职称和岗位的不同,五险上缴数额也不一样,特殊津贴(老、少、边、穷专项补助)的数额均不一样,退休金、养老金差额体现会更明显。
当然除了最明显的经济差异,评职称能让教师在一定程度上收获名望,作为教师的工作经验、工作业绩累积,可以作为教师跳槽调岗的资本。所以当下职称评定过程中的种种问题让教师很是焦虑。


钰霖大帝


本人常年在一线教学,一看题主这个问题就不是本系统内的,中小学教师评职称意义重直接关系到老师们的钱袋子,而且职称越高差别越大。

一、初入职的老师拿工资在2000-2500以内,一般跟教龄没多大关系,你就是教个十年二十年,职称没晋升,工资都在这个范围内,不会升高。

、初入职的老师三年后可以评初级职称,评上初级职称后,每月的工资要以上涨300,初级职称比较好评,但再评中级职称就难了,我们这里有很多老师初级职称干了近十五六年了,最高工资也就在3000左右。

三、初级职称晋升中级职称后,每月工资上涨300左右,工资就达到了3300左右了,但是就是这不高的工资很多人都因评不上职称而拿不到

四、中级职称如果能晋升高级职称,那么每月的工资就会上涨800多,这就意味着高级职称的人的工资可以突破4000大洋了,但是近十年来,能评上高级职称的真是凤毛麟角,一般都是人脉关系特别硬的人才可以评上,普通老师连想都不敢想了,除非国家改政策了。

以上是本人就本地的工资职称评定挂勾情况进行真实说明,还有即使评上职称,再到真正涨上工资还在等几年。

不知,其它老师的所在地的工资和职称之间差距多大呢?


指尖教育帝国


中小学评职称,主要为了体现多劳多得,少劳少得的精神,鼓励老师专心工作,利用工作成绩评上职称,收入就会增加。目前中小学基本上职称分档为,初级,中级,高级。每一档之间的职称工资逐级增加,使不同级别的老师工资收入拉开差距,以达到老师之间的良性竞争,鼓励终生从教,多为教育做贡献的目的。





一,职称制度设立之初对教育起到了很大作用,与日俱进,才是硬道理。最初设立职称制度,无非想促进老师的教学热情,提高教师之间的竟争,确实也起到了一定作用。随着工资改革不断深入,以前老师工资低,高一级别只多几块,十几块钱,到现在,相差几百了。按道理,老师们应该更积极了,但受名额比例限制,一些老师,好不容易评上,还要等待机会,才有希望增加工资待遇。调整职称的合理性很有必要了。

二,职称实际作用随着社会发展,需要完善。由于与工资挂钩,在评比条件上需要的各种硬件,如论文发表,各种奖励,职称英语,电脑证书等,应该作适当调整,让更多符合条件,而且长年工作在教育一线的老师得到实惠,人尽其才,也应有所得,进一步促进教师的工作热情。


三,利用好职称对老师工作管理的杠杆作用,让教师成为更受欢迎的职业。绝大部分在职老师工作是认真负责的,职称高的老师,多点收入理所当然,但是,同样一起奋斗的很多老师,工作兢兢业业,就是职称没上去,无形中月工资少几百上千,有失公平。如果想要吸引更多优秀人才从事教育工作,提高教师的工资待遇,放宽职称评聘条件,让扎实工作的老师都能实实在在地得到肯定,得到逐步增加工资的实惠,对教育更为有利。

我是京京,分享个人回答,共同关心教育。


京京EM


中小学教师评职称,不是一个孤立事件,而是囊括了全国知识界的一件统筹规划的系统工程,从顶层设计到具体操作,有一系列的政策文件规定,照章依规执行。全国科研院所、医院及所有卫生部门、音乐美术电影出版等文化界、大中小学校、厂矿企业中的科技人员,全部包括在内。这是落实优待知识分子的重大政策举措。否则,良莠不分,高低不辨,难以奖勤罚懒。奖优罚劣。

大学分教授、副教授、讲师、助教,共四个级别。教授又分一、二、三、四级,副教授分五、六、七级。中学分高级、中级(一级)、初级,共三个级别。高级相当于副教授,也分五、六、七级。一级又分八、九级。小学也分高、中、初三个级别。只不过小学高级教师相当于中学一级教师,为八级和九级。属中等职称。中学高级教师、大学教授和副教授属高级职称。

中小学教师评职称,有具体对应的文件规定,依规执行,首先学校必须组织一个职称评审组,职评组成员由学校各学科骨干教师组成,学校党政领导仅占一人,通常担任组长,以便于组织小组评议审校会务及经费支出。参评教师须按文件规定填写职称申报表,经学校职评组评审后,报上一级评审机构复审和批准。中学高级职称有名额限制,重点高中高级教师职称数大约在20%上下,普通高中不超过15%。由区(县级)人事局下达具体指标职数。申报高级教师者,经学校职评组评审合格后,报市职评委员会审批。小学高级教师也须报市职评委员会审批。一级不必复审,上报区教育局备案即可。

申报高级职称,有“硬件”规定。本科学历任教一年后,即可申报一级职称,任一级职称五年后,可申报高级职称,还须有市级以上教科研学术成果,或一级刋物发表的教科研论文。“软件“规定主要指教育教学业绩,如所任学科教学经量化分析评估,是否达到标准数。教师每年要进行职业道德评审,有优等、合格、不合格三等。申报高级职称者,必须在五年内,有二年被评为优等。

另有破格评为高级职称者,规则评法此处不予详述。

中小学教师工资,分为档案工资和“活面“工资。档案工资又包括职称职务工资;“三年齐步走“的全体政策性加级加薪。此工资项目由区财政支付。活面工资指政策规定可以发放,但财政局不管,由学校自筹,发了不违规违法,不发也无可非议。关键是学校能否筹到钱。重点高中通常可以筹到钱,每年招生时,可以招收“三限生“,高三毕业年级还可接受借读生和复读生。普通高中就有困难了。一般来说,武汉市的重点高中的高级教师,因为教龄和职级(五、六、七级)不同,月工资全额在6500元到7500元不等,再加升学率奖、年终奖、14个月工资,年收入当在10万元以上。优质初中、小学,略逊于此。

优质学校教师的工作压力是存在的,对教师的知识容量和教学能力有相当高的要求,因而,有教师不适应,或不能胜任,离开重点高中,去别的学校任教。也有能力强的教师进入重点高中。在武汉市,这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能者从之,优胜劣汰。名校名师,优质优价。


华中小隐


中小学教师评职称对老师们来说意义非凡,一方面是对教师教育教学工作成绩的认可和肯定,是老师的一个标签。另一方面也关系到每个教师的切身利益问题,也就是和老师的工资挂钩。

“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任何一个人干任何一件事情都想把它干出成绩,都有自己的目标追求。对教师来说,在教学工作中把学生教好,使学生进步,考出优异成绩,是评价一个老师工作业绩的一个方面。成绩好的老师学校会给予一定奖励。在此基础上,老师可以获得相应的荣誉证书。在各种证书齐全,教龄达到规定年限后,老师就会为自己争取更大的利益,那就是涨工资。

要使工资大幅度增长且稳定,就得晋级。 教师评职称级别越高工资就越多。同一年参加工作,学历相同的两个老师,职称级别不同,工资就会相差很多。这样就造成了同工不同酬,使得老师们心理很不平衡。所以,中小学教师评职称不仅仅关乎利益,还涉及到老师们的心理和面子问题。 教师职称一直是一个很敏感的话题,一方面是因为教师职称评定要求严苛,很多老师辛苦了一辈子也没能晋升高级职称。另一方面是指标少,僧多粥少使得中小学教师评职称非常之难,也增加了老师们之间的竞争。职称评定也就有了更深层面的意义。



春日苍穹


谢邀!校园微观察在这里谈谈自己的看法。

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定制度设立之初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意义是积极的。

一、激发教师不断提升自身素养的热情。职称评定时有诸多方面的要求,比如文凭、教研、德育、普通话、计算机技术等,教师为评更高一级职称就要不断学习以求达标。

二、增强教师从教的荣誉感。显然,教师职称是对教师工作的肯定和承认,级别越高教师荣誉感会越强,职业满足感也会越强。

三、增加教师经济收入。由于不同级别的职称往往和不同等级的工资挂钩,评上更高一级职称意味着工资增加,将来加工资也会更多。

不过,随着时间推移,很多地方评职称现已变成"鸡肋",也日益受到批评。因为:

一、职称评定名额收紧,很多符合要求的老师职称评定困难,令他们失望。

二、职称评定猫腻多,令很多一线老师愤怒。

三、一些学校以评职称打压老师,让老师憋屈。

所以,时至今日中小学教职称评定到了非改革不可的地步了。


校园微观察


职称的代名词:黑乱虚假投机关系后门金钱买卖!完全践踏了公平公正公道!完全败坏了党风行风社风文风学风教风!职称已经没有其应有的社会价值尊严!中小学教师职称没有任何积极意义!


手机用户57844072372


职称评定并不是教师专属,会计师,工程师,经济师,医师等等都有。其目的是让专业从业者争取职业提升,更专注于本专业。职称评定的目的取向应该没有错,方式方法及执行层面肯定有不合理,不务实的一面,还是需要改进与完善的,据说相关改革正在进行中。


如是书院


本来目的是导入专业人员队伍,编入高知群体。另外区分职位,区分职责,拉开收入差距。但是,实际上普通教师工作能力难区分,工作任务基本上没区别,结果高级教师空有高知高能名义,拿高工资,大多所干工作和业绩与初级教师没区别。于是问题就出来了。

所以重要的是能力和工作内容职责,而名额划分又经常与人员分布矛盾,无能之辈上高级多了也就生出了人人都该上高级的论调,实在是高级太水的结果,扩招加啥成大的作用就成了学历不等于能力论的主要推动因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