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疫苗“讲究”多 家长带小孩接种千万别错过时间

麻疹、风疹、腮腺炎……这些病对于不少70后、80后而言,还不算太陌生。但是,现在人们却很少听到身边小孩感染诸如此类的疾病。这其中,最大的功臣莫过于疫苗了。

其实,孩子一出生,娇弱的身体就面临几十种疾病的威胁。这些疾病包括小儿麻痹、百日咳、白喉、破伤风等,每一种都会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而接种疫苗则是孩子获取“保护力”最安全、最便捷、最有效的方式之一。因此,家长们一定要及时为孩子接种疫苗,为孩子撑起“健康保护伞”。

调查

南昌不少孩子疫苗“打”晚了

“医生,我带着孩子回安徽老家住了一个月,回来发现百白破疫苗的第二针忘记接种了,现在过了时间还能接种么?会受影响么?”4月23日,在沙井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预防接种门诊,市民苏女士抱着5个月的宝宝,惴惴不安地向工作人员咨询。

在走访中,记者发现,南昌不少家长为宝宝接种疫苗“不准时”。除了像苏女士这样无意中忘记了“按时接种”的,还有不少家长是故意“延迟接种”。

“我在公众号上看过一篇文章,宝宝的抵抗力比较差,延迟接种疫苗,可以让宝宝更好地抗击疫苗里的‘病毒’,是比较安全的做法。”市民胡女士告诉记者,她觉得这样的说法“很有道理”,所以家里的“大宝”“二宝”接种疫苗时,她都有意推迟了一个月甚至两个月的时间。

无独有偶,市民黄女士也是这么认为。“疫苗其实就是给孩子身体里注射少量病毒,让孩子用自身的抵抗力去战胜病毒,这样就产生了抗体。”黄女士想当然地认为,注射疫苗很可能“没病找病”,但又不能不接种。因此,她选择“晚点接种,增加接种的安全性”。

除了上述几种情况,还有一些家长推迟接种时间,是因为孩子该接种时正逢身体不适,比如发烧、感冒、腹泻。“医生说这种时候不能接种,我们也就只能延迟了,至于延迟一个星期还是两个星期,甚至更长一些时间,我想影响也不会太大吧。”市民涂先生表示,他的宝宝在四个月时,有过一次较长时间的腹泻。“好了以后也想让宝宝的身体恢复一段时间,所以当时就推迟了近两个月的时间,才继续接种。”涂先生说。

面对家长们五花八门的延迟接种或漏种的理由,沙井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预防接种门诊工作人员刘文华也很无奈。“其实除了部分因孩子身体原因,不得不延迟接种疫苗外,家长最好不要延迟为孩子接种的时间。”刘文华表示,尽管他们时常提醒家长为孩子定时接种疫苗,但仍有些家长疏于重视,导致一些孩子漏种或迟种疫苗。

现状

部分家长对疫苗有“误解”

通过预防接种,我市于上世纪60年代初消灭了天花,全市已20多年无脊灰野病毒引起的脊灰病例,20余年未报告白喉病例,麻疹发病率较1978年下降了99%,百日咳、流脑、乙脑的发病率控制在历史最低水平,5岁以下儿童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携带者已降至1%,乙肝防控效果明显。尽管如此,关于疫苗的谣言和误解仍频繁出现,不少家长因此没给孩子接种疫苗。

在采访中,记者随机询问了20名家长,半数以上的家长表示“只考虑一类疫苗”,有5名家长认为“医生(防疫站工作人员)说哪种好就打哪种”,仅有2名家长认为“一类疫苗和二类疫苗都很重要”。“一类疫苗是国家免费接种的,肯定安全,二类疫苗是防疫站用来赚钱的,没必要,而且很可能会出问题。”市民张阿姨今年53岁,她曾因儿媳想让孙女接种自费的“五联疫苗”而吵了起来,最终儿媳放弃了“自费”选择了“免费”。

一类免费疫苗比二类自费疫苗更安全?并不是的。市疾控中心免疫规划科工作人员彭时辉告诉记者,一类疫苗和二类疫苗并不是以安全性为分类标准的。“无论是一类疫苗还是二类疫苗,都是安全的。”彭时辉说。

彭时辉告诉记者,有不少家长除误会自费疫苗不安全外,还误以为自费疫苗没有必要接种。“一类疫苗和二类疫苗也不是以疾病的危害性为分类标准的。”彭时辉表示,以肺炎球菌性疾病为例,它是世卫组织极高度优先推荐使用疫苗预防的疾病,但儿童肺炎疫苗至今未被列入一类疫苗,主要原因是成本高,价格相对较高。“我国的免费疫苗范围一直在扩大,但也需要一个过程,所以建议家长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和医生的建议接种自费疫苗,在知情、自愿、自费、按需、科学的原则下进行选择。”彭时辉说。

去年冬天流感肆虐,不少孩子都感冒了。“当时我们建议家长给孩子接种流感疫苗,但有些家长却表示‘打了也没用’,这是因为有些家长经历过或听说过有人接种了流感疫苗,还是没躲过感冒。”刘文华说。

“这也是对疫苗的一种误解,认为接种了某种疫苗,就肯定不会患上这种疾病了。”彭时辉解释,其实疫苗只预防特异性病原体类别,而非所有类别。此外,接种疫苗虽能保护绝大多数人避免发病,但所有疫苗的保护率都不是100%。有些受种者由于个体的特殊原因,如免疫应答能力低下等,可能导致疫苗免疫失败。“以流感为例,流感若不及时干预,能引起心肌炎等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而普通感冒就算不用药,只是多喝水、多休息,7天左右就能自愈。如果家长因为给孩子接种流感疫苗后,他仍然感冒,就放弃打流感疫苗,就太可惜了。”彭时辉说。

此外,南昌有不少家长故意推迟孩子的疫苗接种时间,是担心疫苗有不为人知的副作用。“个别人打完疫苗后会出现异常反应,如胳膊酸痛或轻度发热,通常是轻微和暂时的。因接种疫苗而出现严重异常反应事件的情况极为罕见。”彭时辉还表示,推迟接种虽不一定会影响疫苗接种的效果,但推迟接种获得疫苗免疫保护时间会随着接种时间的推迟而推迟,这样做会增加感染疾病的风险。因为不同的疫苗,有不同的免疫程序,免疫程序包括疫苗接种起始时间、接种剂次及不同剂次之间的间隔,这是根据临床试验和多年科学实践而制定的,只有按照免疫程序接种,才能达到最佳免疫效果。因此,建议家长带适龄儿童接种疫苗时,一定要按照免疫程序的时间来接种疫苗,不要觉得任何时间去接种都行。

提醒

接种前后家长要注意观察孩子的情况

除了要记得带孩子按时接种疫苗外,孩子在接种疫苗前后,家长还要做个“有心人”——多观察孩子的身体状况。

彭时辉介绍,在接种疫苗前,要仔细观察孩子的身体状况,若有发烧要推迟疫苗注射时间。“最好事先给宝宝洗个澡,因为接种后一段时间内伤口不能沾水。”彭时辉提醒家长,带孩子去接种疫苗时最好换上宽松的衣物,既方便挽袖子打针,也不会摩擦针眼处皮肤,还要避免空腹接种。

当注射完疫苗后,要让孩子留在防疫站观察半个小时。如果遇到急性过敏反应,一般会在半小时内表现出来。届时,医护人员会根据情况及时救治。如果孩子回家后才出现一些不良反应,如突发性高烧、突发性意识不清、恶心呕吐或抽搐,需送医急诊,以便得到及时救治。

手足口病正流行 接种疫苗可预防

省卫计委近日发布紧急提示,近期随着气温升高,我省已进入手足口病、病毒感染性腹泻等肠道传染病,以及水痘、麻疹等呼吸道传染病的流行期。

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有关专家表示,手足口病和气温等气候条件有很大的关系,一般来说它有两个流行高峰时间,第一个出现在4至6月,第二个在9至11月。手足口病高发人群是5岁以下的儿童,特别是6个月到5岁的,因为6个月以下的婴幼儿有母传抗体,大部分有保护,发病数比较少,但是如果6个月以下得了手足口病则重症的比例比较高。

因此省、市卫计委都发布了健康提醒,5岁以下儿童,可考虑接种EV71型灭活疫苗。EV71型灭活疫苗推荐接种年龄为6月龄至5岁,如能在12月龄前完成基础免疫2剂次接种(间隔1个月),可尽早获得保护。“如果儿童曾患过手足口病但未明确是否由EV71感染所致,在不超过限定年龄的情况下,仍可接种EV71型灭活疫苗。”省卫计委专家说。

●这些情况下,孩子不能接种疫苗:

孩子遇到下面这些情况时,是不可以接种的:患各种疾病的宝宝不宜接种,例如感冒、发烧、腹泻、空腹饥饿、呕吐等情况下,有的疫苗不能注射。如果宝宝患有肝炎、结核等传染病以及严重心脏病等疾病时,身体的免疫力会下降,很可能会在接种后引起反应,甚至可能会加重病情,这样的情况也不宜接种。患有皮肤病的宝宝也不能接种。过敏体质的宝宝很容易产生不良反应,应该咨询医生后再决定是否注射疫苗。有传染病而未过检疫期的宝宝也不宜接种疫苗。

此外,个别情况须另行处理,比如有的宝宝虽不宜接种,但是遇到被狗咬伤而必须接种的特殊情况时,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注射疫苗。(记者 吴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