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社會環境好?事實勝於雄辯

民国社会环境好?事实胜于雄辩

(解放戰爭時期,學生們在街上宣傳共產黨的政策。圖片來源:新華網)

在某些人的眼裡,民國的高級官員都是喝過洋墨水的高材生,所以必定素質極高,而且治國有道,所謂當年國民黨的腐敗,一定是“成王敗寇”式的汙衊。事實上,民國的社會生活環境還真沒“果粉”們想象得那麼好,“政府高效廉潔”“人民安居樂業”不過是“水中花““鏡中月”,“綱紀廢弛、秩序破壞、腐敗盛行”才是其常態。

從歷史記載來看,民國時期,可謂是上層腐敗叢生,下層民不聊生。從《先總統蔣公思想言論總集》等多部記錄蔣介石生平、言論的書籍中,可以得知,蔣介石對民國官場的嚴重腐敗是有覺察的,他曾自言當時“官吏虛偽貪汙,人民散漫麻木,青年墮落放縱,成人則腐敗昏庸”。蔣介石的嫡系高級將領陳誠也在《陳誠先生回憶錄》中肯定了蔣氏的看法,認為正是腐敗問題導致了民國政府最終的失敗。其實,不僅僅是蔣介石本人、他的高級將領持此種看法,與他們走得較近的“國際友人”也在日後的記錄中證明了國民黨政府和國民黨軍隊的腐敗有多麼兇猛。如,國民黨的堅定支持者、民國末年的美國駐華大使司徒雷登在他的回憶錄裡稱,“虧待士兵是整個國民黨軍事系統的一貫作風,即使是在抗日戰爭時期,軍官們的貪汙行為依然猖獗。當我設法調來週轉資金支付軍餉後,聽到財務代表表示,有高級將領把三千萬銀元裝在自己的腰包裡達數月之久”。

不僅如此,國民黨強制徵兵的舉措也增加了勞動人民的負擔。據蔣介石之子蔣緯國後來編著的《國民革命戰史抗日御侮》顯示,抗戰八年,總共徵募壯丁13558493名。但是,在國民黨軍隊長期以來的貪汙腐敗傳統之下,一些地主豪紳及有錢有勢人家的子弟,往往會通過賄賂來逃避兵役;因此,所謂徵兵,都是徵集貧苦勞動人民,採取強迫挨戶派壯丁、拉壯丁的辦法,不管年齡大小、身體條件好壞、是否是獨子,一律都要徵集。比如在晉西,當時流行的幾句歌謠便對此作了詳細描述,稱“兵農合一好,家家地裡長滿草。兵農合一聚寶盆,聚來聚去沒了人。青年壯丁跑光啦,村裡土地全荒啦!姑娘媳婦霸佔啦,老婆娃娃不算啦!”

徵兵之外,農民還要遭受種種壓迫,包括土匪劫掠、強制徵糧以及自然災害等。這一點亦可從當時國外對中國人口增長率的研究上得到印證。1947年,美國國家普查局發表題為《中國人口的增長率》論文,其結論為:“如果是在一個正常與和平的條件下,中國人口的死亡率在30‰—40‰之間”。也就是說,即使沒有戰亂,民國的年死亡率也在30‰以上。臺灣“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所長陳永發在其1998年出版的專著《中國共產革命七十年》也指出,1952年中國大陸的人口死亡率銳減,農民的平均壽命由36歲增高到57歲。可見,民國時農民的平均壽命,只有36歲;而建國後不到10年,人均壽命就增加了20歲以上。

所謂“窺一斑而知全豹”,通過上述的事例和數據可想見,國民黨治下的民國並非一些“果粉”所宣揚的那般唯美,而是一個民生艱難的時代,國民黨政權不但沒能解決這些難題,反而在腐敗中加劇的民眾的疾苦。正如司徒雷登在其駐華報告中所稱那樣:“雖然國民黨的最初宗旨是反對封建王朝,但它之後變得如此的腐敗無能,如此的不得人心,即使沒有共產主義運動,恐怕也會爆發另一場革命。”

(參見:《民國政府高效廉潔?人民安居樂業?事實是這樣!》《抗戰時國軍“抓壯丁”害死百萬人》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