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中小券商投行業務慘澹:感覺快要失業了

“今年資本市場基本面本就不好,感覺自己都快要失業了……”註冊在西部地區的某小型券商投行人士向界面新聞記者聊起目前生存現狀時點了一根菸。

在上半年券商總體保薦收入下降六成背景下,大型券商尚能度日,中小券商投行則日子艱難。

“‘主八創五’指導出來後只能硬著頭皮報項目,不然怎麼辦呢。我們項目規模本來就小,項目質量不高,IPO失敗按比例收承銷服務費連500萬都收不到,新經濟企業數量少,規模龐大,背後利益鏈條錯綜複雜,根本和我們無緣。”上述投行人士說。

新一任發審委履任後,2018年上半年A股IPO一直保持正常的上會速度,但過會率卻僅有52.73%。監管層一季度提出的“主八創五”窗口指導在提高IPO企業質量、緩解IPO排隊堵塞的同時也壓縮著中小券商投行保薦業務的空間。

現在,券商投行從業人員感受到的不僅僅是一絲寒意,還有背後的深層焦慮。

被壓縮的生存環境

自去年第17屆發審委亮相履職以來IPO審核日趨嚴格,“大發審委制”成為IPO過會率的分水嶺。

2018年上半年共有110家待審企業上會,共有119次券商參與審核,其中58家企業成功過會,過會率52.73%。相比之下,2017年上半年,一共有275家企業上會,其中224家企業過會,過會率為81.45%。再往前的2016年上半年,過會率更是高達91.3%。

中小券商保薦企業低上會,甚至“零上會”的現象較為普遍。2018年上半年,21家券商僅有1家保薦企業上會,這其中90%以上為中小券商。中信證券、中信建投證券、招商證券分別以12、11、9家的上會企業數量在券商中排名前三。

「深度」中小券商投行业务惨淡:感觉快要失业了

值得注意的是,2018年上半年共有148家企業選擇在IPO排隊過程中主動撤材料,且以大型券商保薦的企業居多。其中,中信建投上半年就有9家企業選擇撤送材料,居各券商之首。

“幾乎都是因為‘主八創五’的新規撤下來的。”一位中信建投北京地區投行人士向界面新聞記者表示。

該投行人士口中所說的“主八創五”是今年一季度監管層給出的窗口指導,要求券商保薦機構準備IPO現場檢查工作。監管層提出,IPO在審企業,近三年淨利潤合計需超過1個億,且最後一年超過5000萬,不達標的企業將被迫撤材料或現場檢查;而IPO新申報的企業,主板要求最近一年淨利潤超過8000萬,創業板不低於5000萬。

“做了數年的項目,我們也不願意撤,但還是要保證公司過會率上能好看。”該中信建投投行人士介紹稱,“就像我們保薦的開心麻花,公司質量非常好,業內也有名氣。只因為所處行業的原因,擔心沒法過會,還是選擇撤材料。”

除“主八創五”外,證監會還在今年3月出手規範IPO被否企業借殼重組。對於重組上市類交易,也就是借殼上市企業在IPO被否決後至少應運行3年才可籌劃重組上市。另據媒體報道,今年6月監管部門還向各家券商投行發佈了最新IPO審核51條問答指引,包括26條首發審核財務與會計知識問答、25條首發審核非財務知識問答,對IPO審核標準完全細化。

監管層的一系列舉動直接勸退一批IPO企業,在緩解IPO“堰塞湖”的同時提高上會企業質量。但保薦企業規模和質量皆不及龍頭券商的中小券商卻鮮有撤材料的情況。上半年各家中小券商撤送材料的企業數目均在5家以下,且多僅有1到2家。

“市場上有人會覺得我們在‘主八創五’的新規下撤了很多企業,但實際上我們根本撤無可撤,受今年資本市場基本面影響,手上項目本就不多,再撤自己生存都是問題。”上述註冊在西部地區的某券商投行人員向界面新聞記者介紹。

“可以說大券商是為了過會率這種面子工程,我們是為了賺錢能繼續生存。”該券商投行人員表示,“手上項目的規模本來就不大,撤材料就只能收個兩三百萬財務顧問費。還是選擇繼續上會,搏一搏也是好的。”

正是在此種想法驅動下,今年上半年中小券商過會率呈現出有趣一幕:半數券商IPO項目過會率為0;又因為上半年中小券商上會項目多數僅有一家企業,剩餘的中小券商過會率則衝擊IPO後高達100%。

新舊皆失

雖然因IPO門檻抬高導致今年上半年券商總體保薦收入下降六成,但龍頭券商仍可以通過新經濟企業上市賺取不錯收益。

今年3月起,監管層醞釀新經濟企業上市條件優化,相關意見和配套政策也陸續出臺。

6月6日,證監會發布《試點創新企業境內發行股票或存託憑證並上市監管工作實施辦法》,正式明確除一些已在境外上市、地位穩固的大型創新企業可以在境內發行CDR之外,尚未盈利但符合條件的創新企業也可以在A股IPO。

藥明康德、寧德時代、工業富聯先後上市。除接連通過“閃電”過會刷新市場眼球外,這三家新經濟企業也為其保薦機構帶來不菲收入。

藥明康德的上市為聯席主承銷商華泰聯合證券和國泰君安帶來9202.75萬元的承銷和保薦費用;寧德時代的聯席主承銷商中信建投證券、高盛高華證券和興業證券則將分享高達9103.77萬元的承銷及保薦收入;工業富聯承銷及保薦費更是高達3.397億元,作為主承銷商的中金公司藉此拿下近3年來單筆承銷保薦收入的最高紀錄。

北京地區某小型券商投行人員表示,新經濟企業政策的推出,一方面令龍頭券商強者恆強,另一方面給中小券商投行保薦業務帶來不小壓力。“新經濟作為被特別關照的企業,註定和我們無緣,只會選擇實力雄厚的龍頭券商。”

「深度」中小券商投行业务惨淡:感觉快要失业了

在新業務無法與龍頭券商抗衡的同時,曾被中小券商寄予厚望,意圖藉此實現超越的新三板投行業務也在今年經營慘淡。

作為中國多層次資本市場的年輕一環,新三板在誕生之初即被各家中小券商寄予厚望。從零開始的業務構建給了中小券商機會。市場人士曾不止一次稱新三板市場為“中小券商投行業務抓手”,迅速構建的新三板投行也確在2015年乃至2016年為公司提供了不菲收益。

但在最初狂熱散去後,被熱錢推動的市場和盲目構築的業務板塊開始出現問題。新三板自身流動性和吸引力下降,市場指數持續下跌,券商投行想要通過企業掛牌和融資賺取收益變得困難。

“之前新三板投行這塊,領導很重視,新三板投行業務是獨立部門。最多時候設立4個組,每個組就有十來人,現在只剩下一個組五六個人。”另一家西部地區券商新三板投行人士表示。

而A股掛牌門檻抬高後,本就是中小微企業的新三板公司想要轉板進入A股變得困難異常。在新三板公司IPO接連被否的情況下,企業IPO熱情降溫迅速。

“今年年初應該還有140家左右在IPO排隊,現在只剩80家左右了。”上述新三板投行人士表示。

拋去市場不景氣、企業問題頻出,在市場人士看來,中小券商投行業務能力也要為自身的慘淡經營負起責任。

據一接近北京地區中型券商的投行人員介紹,目前公司手上來自新三板的IPO保薦企業,其在新三板掛牌及IPO過程中的保薦人多系同一團隊。

“之前2015年新三板掛牌標準要求很低,之前負責掛三板的團隊現在再負責IPO,大部分團隊實力是不夠的。”該投行人員表示,“所以,一部分IPO項目本身質量不好,也反映出保薦人團隊的水平有問題。”

“實際上新三板發展初期,無論大小券商都是一把抓地迅速發展。但隨著時間推進,大券商的內核要明顯嚴格一些,團隊水平也有保障。當市場走下坡路的時候,內控不嚴格的券商就會開始暴露問題。”

等風來?

今年7月1日起,被稱為“投行最嚴內控新規”的《證券公司投資銀行類業務內部控制指引》正式實施。券商投行業務在步入有序合規發展新階段的同時,也令各家中小券商揹負了更大的運營壓力。

“大小規模券商執行統一內控標準,我們承擔的成本壓力肯定更大。”上述西部地區券商投行人士表示,“現在真的是惡性循環,一步趕不上步步趕不上。”

國泰君安一投行人士也對界面新聞記者表示,從未來趨勢來看,大則恆大是有可能的,市場可能更多地向大券商靠攏。中小券商面臨的業務壓力會越來越大,需要差異化,思考如何在現有業務體系下,建立差異化的競爭優勢。

“但小券商不至於沒有業務做,畢竟之前也有跟著的項目,等政策變化,門檻降低。”上述國泰君安投行人士說。

一位廣州證券人士對界面新聞記者表示,其投行部門業績慘淡,去年做一些新三板的IPO業務,今年新三板不好做,主要做債券承銷。目前高層剛經歷變動,未來總體佈局可能會轉向財富管理和資管業務。

據上交所披露信息,廣州證券今年共計9單債券承銷業務,其中聯合承銷4單。9單業務中,1單未通過,1單中止,4單順利通過,另外3單正在進行中。

不過,即使中小券商在IPO轉淡的情況下加強債券承銷業務,其規模和利潤也不足以扭轉局勢。

券商投行債券承銷的價格戰由來已久,此前中國證券業協會下發的一份監管通報文件顯示,僅2017年10月16日至2018年3月31日期間,不到半年時間內,有52只公司債券未收取承銷費、62個公司債券項目的承銷費率低於千分之一,其中21只承銷費率不足萬分之一。

一位業內人士對界面新聞記者分析稱,按照目前的監管趨勢,資源將集中在龍頭券商手中,而中小券商脫穎而出的機會已經越來越小了。“目前國內投行拿項目靠關係是普遍現象,對於中小券商來說,大的項目不容易打通關係,小的項目過會有風險,處於一個很尷尬的境地。”

一位萬聯證券人士有略微不同觀點,他對界面新聞記者表示,萬聯的投行人員穩定,此前甚至團隊略有所擴張,目前也沒有裁員。投行業務有一個週期性,而萬聯現在處於投行業務擴張期,項目儲備還可以,但的確還是偏少,目前投行正重點做一些併購的項目。

“現在投行的業務其他都不怎麼賺錢,併購的利潤也很低,債券承銷比較多但不太好賣,原來是很賺錢的,但現在利潤太少了。總得來講,整個投行業務絕對是處於低谷期。”

對於未來中小券商的發展方向,一位東北證券人士認為,需要專注於中小企業的投行業務、提供差異化服務,其他券商在追逐熱點的時候,努力在培養自己儲備的熱點企業,伴隨優質中小企業成長,為這類企業提供全產業鏈和業務鏈服務。

上述國泰君安人士則表示,一是,對於IPO業務要以不變應萬變;二是,在某一領域建立優勢,打造明星的投行隊伍,比方說,在TMT領域,在醫療領域,要專業化,突出一點點優勢,不要與大券商比項目大小,而是比較差異化。

“今天標準高了,明天標準有可能降低,所以不要選擇去跟隨,要相信好的企業一定是可以上市的,儘管目前可能利潤比較低。所以,在當前這種情況下,可以低位建倉,大券商看不起的小企業要去搞好關係,先養著,等風向變了,養大了,自然這些企業就是你的客戶了。”

不過,這個風向轉變究竟要等多久,一些中小券商能否在寒冬中等來春天,就不得而知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