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羊肉泡饃中的「單走」,和水盆羊肉有什麼不同?

大唐神都


羊肉泡饃簡稱羊肉泡、泡饃,製作原料主要有羊肉、蔥末、粉絲、糖蒜等,古稱"羊羹",西北美饌,尤以陝西西安最享牛羊肉泡饃盛名,它烹製精細,料重味醇,肉爛湯濃,肥而不膩,營養豐富,香氣四溢,誘人食慾,食後回味無窮。


羊肉泡的傳統做法有四種:單走、幹拔、口湯、水圍城。所謂“單走”,饃與湯分端上桌,把饃(餅)掰到湯中吃,食後單喝一碗鮮湯,曰“各是各味”。“幹拔”有人稱“幹泡”的,煮好碗中不見湯,能戳住筷子。另一種叫“口湯”,泡饃吃完以後,就剩一口湯。“水圍城”顧名思義,寬湯,像大水圍城。您掰完饃,把一根筷子放在碗上,夥計便會明白,這是“幹拔”。吃“口湯”和“水圍城”不用拿筷子表示,因為掰饃大小是和煮法統一的,原則是湯寬饃塊大,反之則小,有經驗的廚師看到你掰饃大小就知道要加多少湯了。


水盆羊肉是非物質文化遺產,以羊腩肉為主要食材的一道菜品,是陝西地區著名的傳統小吃,源自陝西省渭南市大荔縣朝邑鎮(原同州府治朝邑縣),以陝西省渭南市大荔、蒲城、澄城三縣的水盆羊肉最為有名,其中尤以大荔的水盆羊肉最為地道,最為悠久。

水盆羊肉以大荔水盆羊肉最為有名。水盆羊肉是由商周時代的“羊臐”演變而來。秦漢時稱為“羊肉臐”,唐宋時又叫“山煮羊”。

羊肉本屬秋冬季節的溫補食品,但精於烹製牛羊肉的陝西廚師,為適應人們的夏令需求,創制成水盆羊肉,因多在農曆六月上市供應,人們號稱“六月鮮”給以讚譽。明朝末年,闖王李自成率領農民起義軍,準備離開陝西前往攻打北京之際,關中的老百姓紛紛用水盆羊肉慰勞義軍,義軍將士受到鼓舞,一鼓作氣攻入北京,推翻了明王朝的腐朽統治。食用水盆羊肉時,最為地道的是配以大荔特色月牙燒餅兩個,一個燒餅夾肉,另一個燒餅用來泡饃,佐以鮮大蒜或糖蒜,調味的油潑辣子則需用羊油潑就才行,則肉爛湯清,肥而不膩,清醇可口,別具風味。

不知您看出來兩者有什麼不同了嗎?


長安客



羊肉泡的傳統煮法有四種:口湯、單走、幹泡、水圍城。

口湯,煮出來的饃酥軟光滑,吃碗饃和肉後,碗底餘一口湯,故名口湯;

單走,有的食客要一碗羊肉湯,不要煮饃進去,單拿餅就湯吃,這叫單走;

幹泡,通過煮制,湯汁完全收入饃內,此饃筋而韌,粘而滑,吃後碗內無湯、無饃、無肉;

水圍城,寬湯大煮, 把煮熟的饃、肉放在碗中心,四周圍以湯汁,饃在湯中間冒一個尖尖,就像水圍著城一樣。

吃羊肉泡饃的時候,不要狼吞虎嚥,也不要用筷子攪拌,倘若一攪和,味兒就散了,吃起來沒有層次,而要從碗的一邊一點一點蠶食,這樣才能品出羊肉泡饃的肉爛、味濃、湯鮮醇香、肥而不膩的滋味來。真正的吃主兒必是沿著碗邊一點一點“蠶食”,於水霧繚繞中細嚼慢嚥,吃後飲“高湯”(即原汁湯加粉絲燴制而成)一碗,異香滿口,頓覺神清氣爽,精神倍增,唯有這樣才能對得起這大半天的工夫。


水盆羊肉是陝西東府一道極具地方特色的風味美食,由於過去

經營者煮肉用的器具是銅或者鋁製作的,形似臉盆,顧名思義叫水盆。實際情況與盆沒有任何關係,買家都支起一口大鍋,鍋邊放著熬好的花椒水,燉爛的羊肉攤在案板上。現吃現料理,湯新鮮,肉又爛。西安的水盆羊肉一般有兩種一是澄城水盆羊肉,一是回民街清真水盆羊肉.

陝西人食用水盆羊肉時,多配用白吉饃鍋盔喝,也可以吃一口饃喝口湯,陝西澄城縣的水盆羊肉是用一種

月牙餅

搭配吃的,把肥瘦相間的羊肉片夾在剛打出來的月牙餅中,加些新鮮青椒丁,就著羊肉湯吃。

回答完畢。


大唐百曉生


泡饃屬於西安本地小吃。水盆羊肉源於渭北一帶,屬於外來小吃。

泡饃根據肉質分為牛肉和羊肉,根據煮出來湯的多少可以分為:口湯、幹刨、水圍城。

根據肉量的多少分為:普通,優質(年紀大的人更習慣叫“雙合”)。

單走的吃法是要一碗湯,饃不煮在湯裡,一口湯一口饃的吃。饃是圓的,也不會像水盆那樣夾青辣椒和鹹菜。現在年輕的食客很少有人這樣吃。

水盆羊肉的正宗吃法:把肉夾到月牙餅裡,再配上青辣椒和鹹菜,吃完饃後把湯喝掉。

但是大多數的西安改良水盆已經不是月牙餅了,而且相對渭北水盆明油、辣子、鹽太重,掩蓋了羊肉湯的原味。把餅泡在湯裡吃,算是一種西安特色的水盆吧。

同樣分為:普通和優質,區別在於肉量的多少和配菜種類。

還有一種衍生出來的泡饃叫小炒,用紅辣椒麵和西紅柿,醋等配料將泡饃快速地炒熟,味道相對泡饃要更酸辣一些,價格也要比普通泡饃貴上五塊錢左右。


gavin72


我來回答,回民的泡饃,個人覺得應該叫煮饃,根據製作過程臥覺得應該是粗飯,你見過做煮饃的嗎?味精簡直不要錢,另外近些年的品牌效應,和經濟效應,吃煮饃一定要到街邊小店吃,絕對比什麼老字號和回坊強,還有我要提一個人,陳忠實,我想罵他,大概2003年吧,有外地夥計來西安,我請吃煮饃,咱也虛榮,去了老孫家,媽的糖蒜給我來了5,6顆,作為愛吃糖蒜的人,我就說這也太少了,人家服務員給我說你不懂,人家陳忠實吃他們老孫家時做了個打油詩,其中有一句就是糖蒜五六顆,所以這個數量是標配,我倒是休你老孫家和陳忠實的先人呢?

水盆,渭北地區各地各不同,澄城,蒲城,大荔,渭南都有自己獨特的做法,現在澄城的最出名,我是澄城人,我們那個地方肥瘦一個價,水盆裡不放粉絲,有羊雜,羊血為輔,還有羊油辣子,自己到窗口領飯,看上哪塊肉,給師傅說,最好的就是腱子壺,湯可以隨便續,我家窮,開葷的時候我爸拿個小鍋,兩份肉,多來湯,我們一家三口就管飽吃了,想想都是回憶,說實話,水盆到西安,變味了,多包涵!

另外關於這類粗飯還有葫蘆頭,水盆大肉,雜肝湯等,素食有渭南的豆腐泡,寶雞的豆腐泡饃,都各有特點,可以嚐嚐,個人觀點,勿噴,可以不看!


奈何橋頭嘆奈何3


單做也叫單走,也叫單子。單做顧名思義,就是單門(專門意)給你這位食客做一碗不把煮饃用的饃煮到煮鍋裡,而是單獨做湯,另外上兩個起面坨坨饃。由於歷史上漢民不擅長煮鍋牛羊肉,所以單做是回民煮鍋牛羊肉泡的專用名詞。也因了歷史原因,回民水盒羊肉也不咋的出名。倒是東府水盒及涇三禮三縣的水盒相對出名。東府即關中東特指渭南一帶,涇陽三原禮泉三縣,當然各地特點略有不同而己。但凡水盒都用鹼面饃,即起面饃也叫發麵饃。都要用酵頭也叫酵面來發面才行。盛湯必用銅盒或鋁或不鏽鋼盒才行,為啥?講究。哈哈,它很有科學性的,不贅述了。


向陽176790353


所謂“單走”,饃與湯分端上桌,把饃(餅)掰到湯中吃,食後單喝一碗鮮湯,曰“各是各味”。我認為正宗的牛羊肉泡饃是煮出來的煮饃,“單走”這樣食法還不如品嚐水盆羊肉,因為牛羊肉泡饃的饃是9分死麵,1分發面,成品饃一般做得五六分熟。饃很硬,需要手掰或者機器切成黃豆大小的小塊兒然後這碗掰好的饃需要端到後廚,經過幾次滾水和肉湯汆燙,讓饃熟了才能再端給客人吃。而水盆羊肉主要重在喝湯,所以端上來首先看到的是一大碗湯,撈碗底的時候就會發現很多大片的羊肉。饃呢,就是典型的月牙餅,空心的,可以泡湯吃,也可以夾菜吃。


舜風爸爸


羊肉泡那家香,調料基本都一樣,誰用的原汁湯多誰的就香。本人前幾年在家,連續三年冬季,每年宰一隻公羊羔,放在冰箱。我喜歡吃幹拔,原汁湯做的,很香。出門在外,我從來沒吃過比我做的香的羊肉泡。不是我能,而是原汁湯香!


藍天73472665


單走顧名思義,就是湯與餅分開,湯用的是吊好的大骨頭高燙,湯成乳白色並且要滾燙,湯裡面有肉片粉絲等上桌,餅和糖蒜單另分開上桌,吃餅喝湯!



鄉土藍田


先說單走的意思:單走是指湯和肉粉絲等配菜先煮出來,單另拿饃泡到湯裡吃! 再說羊肉泡饃我是沒見過單走的!至少我三十多年了沒見過。因為泡饃的饃是死麵的,不發酵,所以必須煮。另外西安的水盆和澄城的區別在湯和饃上,澄城的湯更清亮一點,西安的一般更濃。澄城的饃是月牙餅,西安的是半起面半死麵,偏向起面一點。所以可以單走。


聖伯納烏西羅


所謂的單走,就是饃和湯分開,吃饃喝湯,饃是半發麵,區別於煮饃,是回民叫法。水盆一般是月牙餅,也是吃饃喝湯,餅是全發麵,流行於渭南一帶。現在西安多數是澄城和大荔人開的。是漢民的吃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