抄检大观园后,薛宝钗为什么急急忙忙搬出大观园?

润杨阆苑


抄检大观园后,薛宝钗为什么急急忙忙搬出大观园?

  宛如清扬

  抄检大观园后的第二天早上,宝钗就急忙前去找李纨,正碰上尤氏也在,尤氏问起她为什么一个人来,她说:“正是我也没有见他们。只因今日我们奶奶身上不自在,家里两个女人也都因时症未起炕,别的靠不得,我今儿要出去伴着老人家夜里作伴儿。要去回老太太,太太,我想又不是什么大事,且不用提,等好了我横竖进来的,所以来告诉大嫂子一声。”

  宝钗说自己搬出大观园的原因是因为妈妈生病了,家里下人也起不了,所以自己得回去给妈妈做伴儿,之所以不回上层,是因为这不过是件小事儿,等以后再说。

  这理由说起来似乎可以,人家做女儿的,陪陪母亲本是正常事,谁也说不得什么,李纨还特地道明自己不能前去看望的原因,说要打发人去请安。由此,众人也都有一番感慨。但是好巧不巧的,就是抄捡大观园的第二天,就上上下下一起,全都病了,这病来得很蹊跷哇。

  其实聪明人都明白,宝钗不过是找了个最常见的借口,人吃五谷杂粮,还能不生病嘛,想想贾府里有多少人托病不出席各种场合,聪明的她也可以用这个理由来掩饰自己的真实理由。

  宝钗为什么急急忙忙搬出去呢?

  第一,自己的姻缘无望,长住也尴尬。

  宝钗当初进京,是为着选秀而来,说好的是暂住贾府。可是因为各种原因,秀女没选成,而他们一家还依然住在贾府,一暂就暂了好多年。做为姐妹,王夫人肯定是不会说,但是贾母呢?贾府虽然不差几幢屋子,薛家也没要贾府的日常供给,但这种借住好说不好听,薛家不是没房没产业,可是老赖着不走,贾母不高兴。但她是个体面人,不能直言。所以,她明里暗里地,表示自己的不高兴,最明显的就是薛宝钗过生日,她要求王熙凤大办,自己拿了二十两银子出来。王熙凤的话一语中的,她说老祖宗出的这钱,不够酒不够戏,如果没有钱也就罢了,可是箱子里金的银的圆的扁的,都压塌了,说白了,就是抠。

  二十两银子对于农村老太刘姥姥来说,是一家人一年的收入,可是在贾府,吃个零嘴也就没有了。偏生这样还不够,到了正日子,贾母还是给了人难堪。点戏的时候宝钗先来,寿星嘛优先,凤姐点,凤姐点完贾母就让黛玉点,黛玉请薛姨妈王夫人等,贾母说:“今日原是我特带着你们取笑,咱们只管咱们的,别理他们。我巴巴地唱戏摆酒,为他们不成?他们在这里白听白吃,已经便宜了,还让他们点呢!”看看看看,这话说的,虽然大家都笑了,可是宝钗薛姨妈的心里,该多么不舒服啊。

  十五岁的大生日说重视就给二十两烂银子操办,点个戏还说什么白吃白听,暗示地这么明显,如果还听不出来,也真是有够迟钝了。

  宝钗当然不是个迟钝的人,但是她选择隐忍,继续她的人心攻略。只可惜,端午节张道士提亲,贾母否了他的提议,有人说张道士是替宝钗提亲,这的确有可能。但不管用什么办法,夸的赞的讨好的,在贾母心里,宝钗都不合她的意,后来刘姥姥来大观园一游,贾母对她下的雪洞评论,是个人都明白那话有多重,更不讨喜了。

  第二,阿狗阿猫都查,就不查她,很尴尬。

  大观园里出了“贼”,是个人都被检查,管它是嫡的庶的,丫头主子都一一查探,可是宝钗呢?根本就被王熙凤排除在外,美其名曰是亲戚,表面看来是对她的维护和信任,可是事实上也是让她陷入了嫌疑人的行列,检查时虽然不好看,但是查到了没有嫌疑,不是更好?可是王熙凤就特地大张旗鼓地说,亲戚就不查了,同样是亲戚的林黛玉,就要给她证明清白,宝钗却不用,说是维护,也没几人相信吧?一视同仁,才是自已人的做法。都这样了,还不赶紧走,等什么时候?

  第三,下人可能有牵连,不走也尴尬。

  大观园查抄之前,晴雯让宝玉装病不读书,贾母盛怒要查赌博的事儿,然后查下来发现不少,后来傻大姐又捡到了一个绣春囊,王夫人盛怒之下,大肆抄检。最后有人中招,有人被抓被撵,都一一发落了。蘅芜院的人虽然都是薛家人,但是也有做庄的大头——给林妹妹送燕窝的那婆子,就是一个。可不处置不代表没事,之所以不动,是因为她是别人家的人,宝钗的面子上很不好看。而带着走了,也就没什么了。

  宝钗是一个非常自负的人,她自问自己的才情不输人,学识也广,别人会的她会,别人不会的她也会,所以很多的时候,她都是好为人师的状态,当然,她忍得挺好。可是,当贾母,王熙凤一再“无视”她时,她表示自己要回家,这里面当然是她家的确有事,薛蟠也到了成亲的年纪,要做很多准备工作,但是最重要的,还是她的不满和疏离。

  山水有相逢,未来再见。(宛如清扬)


宛如清扬


抄检大观园的起因,是傻姐在园子里捡到一只绣了春宫的锦囊。

傻姐是给贾母做浆洗的粗使丫头,一日在园子里玩时,捡到了没穿衣服妖怪打架的绣囊。傻姐不知道这是干什么用的,被刑夫人看到,刑夫人看了后收了绣囊,吓唬傻姐不许再提绣囊,不然打死。

然后刑夫人让自己的陪房婆子把绣囊交与王夫人。

这里有一点非常重要。刑夫人是荣府长子贾赦的太太,虽是续弦,也是正室,是长孙贾琏的母亲。

按道理操心家事管家应该是有长子或长孙来管家。荣府管家是王熙凤,是长孙媳妇,看似的确是长子长孙在管家。但我们知道,王熙凤是王夫人的侄女。

王夫人出身比刑夫人高,子嗣上也比刑夫人强,她二人表面上虽然地位平等,但王夫人实力强于刑夫人。也因此,刑夫人染指管家的意图被王夫人以退为进的策略架空。

书里关于贾赦骄奢,刑夫人趁着贾赦骄奢浪费吃过水面,为娘家攒银子有过书写。其实这里是书里惯用的反写,刑夫人除了每月的份子钱,根本没有其他收入。过去的女人都是没脚的蟹,贾赦在外面花钱她怎么吃过水面?反倒是管家,财来如洪水,财去如山倒,身上溅点水,脸上沾些土,也是有的。

也就是说,贾赦贾政的荣府,在白手套王熙凤的管理下,一切都在王夫人的手中。刑夫人是否满意书里没写,贾赦的不满,贾母说过,有次贾赦扭了脚,贾母忙叫人去看,又说就这么关心,还说偏心贾政。

回到提问,所以王夫人收到刑夫人陪房婆子送来的绣囊时,先去斥责了一番王熙凤管理不力及作风问题。

刑夫人从下人处收来不妥之物,既不自己直接处理,也不交给管家的儿媳妇处理,而是交给王夫人,就可知王夫人对府里上下的控制。

王熙凤委屈地申诉一番,说园子里人多则杂,丫头媳妇婆子无法保证都是好的。

这里就是王夫人权术,永远让别人说出自己想说的话。

王夫人岂不知不该斥责王熙凤?但她不会说出来,她用冤枉别人的方法,让别人急于自证清白拉扯别人。

王熙凤又怎会不知这个姑姑的手段?对于自己的亲姑姑一再利用和操纵自己,使得自己和婆婆刑夫人关系有嫌隙,她心中又怎能真的无怨?

对于金玉良缘成功后的权利交接,她又如何不能预见?

因此,不查抄薛宝钗,是王熙凤对王夫人利用自己的一次反抗。

查抄完后,荣府的管家用实际行动让阖府上下知道,薛家只是寄宿,非本家。这是其一。

第二阖府上下时间久了总会知道春宫绣囊的事情,单单没有查她,反而令人可疑。

第三,薛家三口寄宿在贾府,又有金玉良缘的噱头,春宫绣囊一旦传开,很容易流传成风月笑话。

以上三点,薛宝钗为名誉计,出园子才是上策。


漪千雁


路过停留一下。

首先要说明一下,我个人有以下几个前提,可能是我武断的猜测,但先入为主,我到现在还没办法说服自己否定这几个想法:第一,宝钗在刘姥姥第一次进贾府的时候已经候选才女失败。第二,金玉良缘宝钗是认可的。第三,紫娟试探宝玉后宝钗觉得自己嫁给宝玉的希望不大了,或者说她有了放弃的想法了。

有了以上三个前提条件,那宝钗为什么要搬出大观园的原因就好分析了。

首先宝钗搬出大观园是在抄查大观园之后发生的事,抄查大观园对外声称是丢失了东西,要找出这个小偷来,整个大观园的查抄顺序是:园子里的婆子,宝玉,黛玉,李纨,探春,惜春,迎春,好像是这个顺序,懒得查书了,总之,除了宝钗住的地方,其他地方都查到了,查出什么了没有呢?当然有收获了,第一个收获就是惜春房里的入画箱子里有她哥哥私自让她收藏的东西,虽然东西的来路都能说明来历,但私自传递也是违反规定的。第二个说来就有些天意了,也可以说造化弄人吧,查出的是迎春房里的司棋,跟她表哥私传的信物,为什么说天意或者说是造化弄人呢,原来司棋是提出直接抄查大观园这个简单粗暴的方法的王善保家的的外孙女,她本来还想接这次抄查大观园上位的,没想到却查出来自己外孙女有问题,这不是天意是什么,用宗教的话说这叫现世报。

说到这里,其实这次抄查大观园的真正目的已经达到了,本来就是查的园子里是不是有人通过私情传递不该传递的东西进园子,现在查到了司棋,那即便那个香春囊不是司棋丢的,也会赖她头上。但问题是对外宣传的却是丢了东西,查找丢失的东西的,结果是没有找到,而且也根本不会找到,因为根本就没有丢东西啊。这种情况下宝钗就尴尬了,因为其他人都查了,就自己住的地方没查,如果东西找到还好说,可现在东西没有找到。自己不成了唯一的怀疑对象了吗?这个时候不走还待何时?

写到这里,我突然有个想法,凤姐当时出主意说不要查亲戚的住处,是不是已经提前想到这样的结局了呢?

其次,其实贾母在端午节打礁的时候已经间接否决了金玉良缘。我们看看这个过程,首先正月份给宝钗过了十五岁生日,然后就是端午节打礁,其中张道士提出给宝玉提亲,说的这个女孩刚过15岁,被贾母否决了,不管张道士说的这个女孩是不是宝钗,我认为贾母都是否决的宝钗。所以宝钗已经没有获得最高层的认可,再住下去嫁给宝玉的希望也不大。还不如早搬出去,再找合适的人家。

第三就是我开头说的自己的猜测,紫娟试探宝玉以后,宝钗基本上已经断绝了嫁给宝玉的念头,刚好趁此机会搬出大观园。


老匪读红楼


抄检大观园是贾家败落的一次预演。贾家从此以后进入了衰落的倒计时。虽然王熙凤带人做的机密,但是这么声势浩大的行为不可能不被人知道。不但宁国府尤氏知道了。贾母后边都一定听说,薛宝钗更是第一时间就得到了消息。宝钗的反应更直接,立马要回家,赞避大观园。




薛宝钗是红楼梦中第一可人,实至名归。宝钗清楚的知道什么时候做什么事,既符合身份又不失礼。

贾家发生这种事儿作为亲戚客居来说非常尴尬。无论是绣春囊也好,偷盗也好,所有人都有嫌疑,即便宝钗作为客居也不能够幸免。这样宝钗如果装不知道继续住下去就不合乎礼仪,也不自觉。所以第二天宝钗就做出安排,让史湘云去了李纨那里,自己辞别要家去,借口是薛姨妈病了。



探春道:“很好。不但姨妈好了还来的,就便好了不来也使得。”尤氏笑道:“这话奇怪,怎么撵起亲戚来了?”探春冷笑道:“正是呢,有叫人撵的,不如我先撵。亲戚们好,也不在必要死住着才好。咱们倒是一家子亲骨肉呢,一个个不象乌眼鸡,恨不得你吃了我,我吃了你!”

探春这里说的对。贾家乱像已生,无论怎样都不适合亲戚再住下去。薛宝钗再不走,后面只能被拖累。不过探春这里将问题指向邢夫人,我看倒是有点冤枉了,抄检大观园王夫人有意推动才是关键。



薛宝钗的自由这里也和林黛玉的被动形成鲜明对比。薛宝钗作为亲戚,听到风声就可以一走了之。而林黛玉因为寄养,本身就是贾家名义上的一份子,哪怕潇湘馆一样被抄,她只能被动接受。作者如此写也突出林黛玉所面对的窘境。她明明不是贾家的人,却被强行成为贾家人,一应用度都是贾家的。这对于敏感的林黛玉简直是悲剧。从宝钗的从容应对,对应黛玉的被动处境,《红楼梦》的悲剧氛围到这一刻非常浓郁。为所有有过寄人篱下遭遇者一哭。

抄检大观园后,宝钗立马辞行,正是薛宝钗的通情理之处,不让主人为难。她走后人家也可以借机检查一下,虽然并不可能。而她进退自如对比林黛玉的窘境,实在让人叹息!


君笺雅侃红楼,多歧为贵。你的关注将是我写作的最大动力,动动手指,关注一下,欢迎收藏转发。非常感谢 !


君笺雅侃红楼


抄检大观园的的节选标题是“惑奸谗抄检大观园,矢孤人杜绝宁国府”。讲的是王夫人得了十锦春意香袋,王熙凤借查赌为由,看看是谁“不成体统”。

“ 至晚饭后,待贾母安寝了,宝钗等入园时,王善保家的便请了凤姐一并入园,喝命将角门皆上锁,”然后开始抄检。先是婆子们处,然后宝玉处,潇湘馆、探春院、李纨处、惜春处、迎春处。大观园里适龄的公子小姐们都没有放过。唯独宝钗没抄检,精于世故的宝钗知道,她一定要避嫌。


说着,一径出来,因向王善保家的道:“我有一句话,不知是不是。要抄检只抄检咱们家的人,薛大姑娘屋里,断乎检抄不得的。”王善保家的笑道:“这个自然。岂有抄起亲戚家来。”凤姐点头道:“我也这样说呢。”

第二:薛宝钗是“客人”,而非“主人”。这时薛宝钗从进京等待选秀女客居在贾府到现在,已经有三四年了。同样是“客人”的林黛玉是贾府“自己人”,而她其实是没有被贾府上层和丫鬟婆子们认可的客人。“客居他家”也不是长久之计,这一次又提醒了她。


第三:薛宝钗已经成年,贾母出于对自己外孙女林黛玉的爱护,释放了一些信号。一个是宝钗笄之年,贾母“自己蠲资二十两,唤了凤姐来,交与他置酒戏。”办的隆重些,才给二十两,这不是很奇怪吗?其实过生是个借口,意在提醒薛姨妈和宝钗,你看这姑娘都成年了,成年姑娘该呆在自己家里待嫁的,老呆在我家不合适。

二是薛宝琴进大观园,贾母表现出来不同寻常的喜爱,实际是表示自己对“金玉良缘”不认可的态度。所以,贾府最高领导不仅没有把她留下做孙媳妇的打算,甚至担心她老在贾府会影响宝黛。宝钗心里明白的紧。


第四薛宝钗的哥哥薛蟠也成年,很快要娶亲。搬出去单住是最合适的。

第五:抄检也是为了打发人出去,节俭开支。探春抄检时说的话估计也是宝钗心里想的。贾府已经从里到外的坏了。宝钗搬出去,是看的明白,不想受牵连,也是自保。临走时探春说的话,也是明证。

探春也来了。听了薛宝钗的话,探春冷笑道:“很好,不但姨妈好了,还来得;就便好了,不来也使得。”尤氏笑道:“这话奇怪,今日怎么撵起亲戚来了?”探春道:“正事呢,有别人撵的,不如我先撵。亲戚们好,也不在必要死住着才算是好……”

我是专注历史原创的如是。关注历史,关注如是。


如是史社


薛宝钗搬出大观园貌似偶然,实则绝非偶然。

我们先来看一看钗黛结金兰之后的谈心吧!

原文:宝钗道“这样说,我也是和你一样。”黛玉道“你如何比我?你又有母亲、又有哥哥,这里又有买卖地土,家里又仍旧有房有地。你不过就是亲戚的情分白住了这里。一应大小事情又不沾他们一文半个,要走就走。我是一无所有,吃穿用度一草一纸皆是和他们家的姑娘一样,那起小人岂有不多嫌的。”

薛家从进贾府第一天起,薛姨妈就申明“一应日费供给一概免却,方是处常之法。”

宝钗入住大观园是元妃的盛情邀请,薛家和宝钗本人却之不恭。可是薛宝钗虽居于蘅芜苑,日常费用却自理,下人丫头都是薛家自己的下人,蘅芜苑宝钗的房间内雪洞一般,凤姐要给宝钗送一些摆设做室内装饰品,宝钗一概拒绝,所以黛玉也说宝钗是可以“要走就走”的。

贾府自己抄自己家少爷小姐的住处就已然很丢脸了,还能好意思说去抄亲戚薛宝钗的住处吗? 贾府再老大,也不能去抄亲戚家。 愚蠢如王善保家的都明白,聪明如凤姐当然更明白了。



那么宝钗在抄检大观园第二天一大早,就如之前黛玉所说“要走就走”了,究竟是因为什么呢?

早在宝钗协理大观园期间,因玫瑰露和伏苓霜失窃事件,宝钗曾与宝玉有过一次私下对话直言相告。

原文:宝钗笑道“……要不是里头有人,你连这两件还不知道呢,殊不知还有几件比这两件大的呢。若以后叨登不出来是大家的造化;若叨登出来了,不知里头连累多少人呢。你也是不管事的人,我才告诉你。平儿是个明白人,我前儿也告诉了他。皆因他奶奶不在外头,所以使他明白了。若犯不出来大家乐得丢开手,若犯出来他心里有个稿子,自有头绪就冤屈不着平人了。你只听我说以后留神小心就是了,这话也不可告诉第二个人。”



宝钗刚刚搬出大观园之后,一贯言语慎重的她又对王夫人有过两次直言相告。

第七十七回、因为王夫人为凤姐寻人参的事情对宝钗感叹“卖油的娘子水梳头”,面对贾母寻出的一大包貌似高档却已经糟朽烂木、失去了药力的人参,宝钗在去参行取上好的原枝人参替换贾母的废品人参与时,对王夫人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原文:宝钗笑道:“这东西虽然值钱,究竟不过是药,原该济众散人才是。咱们比不得那没见世面的人家,得了这个,就珍藏密敛的”。


第七十八回、王夫人主持抄检大观园的第二天薛宝钗在向李纨报告后就搬出了大观园,在王夫人怡红院清理门户撵走晴雯、芳官、四儿等丫头之后,薛宝钗来向王夫人、凤姐正式报告自己搬离大观园后不打算再搬回园里来住了。这一次薛宝钗更是罕见的当着王夫人和凤姐的面对大观园的存在发表了非常明确的个人意见。

原文:宝钗笑道:“……………所以今日不但我执意辞去,此外还要劝姨娘,如今该减省的就减省,也不为失了大家的体统。据我看园里这一项费用也竟可以免的,说不得当日的话。姨娘深知我家的,难道我家当日也是这样冷落不成?”

宝钗的这段话是对着荣国府的内当家人王夫人和管家媳妇凤姐讲的。宝钗客居贾府几年,尤其是协理大观园之后,看到贾府老祖宗贾母一味拖延孙子孙女们的前途,只为陪着她老人家高乐。 从一个侧面讲荣国府的虚荣享乐、夸耀奢侈是贾政王夫人的愚孝“老人政治”之患,贾府之患就像贾母的那包貌似高档的人参,实则早已“糟朽烂木”失去了药力。

连不平日不管事的黛玉尚明白贾府“出多入少,后手不接。”,敏探春更是志向远大“但凡是个男人,必出去立一番事业。”。

宝钗搬出大观园,是早已经思虑已久却无法开口的心事,机会来得正好用脚投票。

搬出大观园之后宝钗仍然不忘在需要的时候尽量帮忙荣国府当家人王夫人和凤姐解决具体困难,并且搬出大观园之后脱离了身在其中的种种嫌疑,宝钗此时可以对姨妈王夫人和王家表姐凤姐直言坦诚说出真心话。荣囯府的种种弊端宝钗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替贾府的亲戚们着急也不是一天两天了呀……


阿丹151014015


王夫人指使王熙凤查抄园子,必是出了事故,无故不会如此。宝钗作为客居人,不被查抄深知王夫人王熙凤的用心。待她宽厚,她自己不是贾家人不牵连她。然而她自己与贾府姑娘们还有宝玉一起居于大观园,别处抄她处不查抄难免有指责之人。大观园有了事故,她虽不是贾府人,然而是大观园一分子。相当于大观园出了犯罪分子,她宝钗也不能免除怀疑。

不被查,一方面是照看她,网开一面。另一方面也把她架于姑娘仆人之上,易让人有话头,何以她在大观园就不被查。真相未找出,谁都有嫌疑。王熙凤不搜查她,另一方面又把她架于众言好惹事人之上。宝钗搬出大观园一方面不使姨娘为难,她出了事姨娘脸上无光。也杜绝一些人认为王夫人查抄不公平之心。还有贾府出了事不希望外人得知,家丑不可外扬。所以王熙凤不查她也是不希望贾府之事被外人知,薛家无疑为外人。出了事让外人见笑话。虽亲戚也到底不一样,宝钗搬出既避嫌疑,又不使贾府出事故自己知难堪。知趣赶紧走不惹火烧身。

而宝钗也是成熟世故之人,也知王夫人查抄园子之心,是为奸邪淫盗之辈。她怎么能不出去避嫌,而且宝钗的内心是有一种预兆的。王夫人是金玉缘之故。故出去,以便贾府有事不当外人面好利于人家开展工作。


圃香


宝钗搬出大观园,用心良苦。

一、避嫌。

大观园都搜过了。她同林黛玉一样,同为贾府亲戚,林黛玉的潇湘馆也抄检了,唯独自己住的蘅芜院未被抄。宝钗知道是凤姐儿等顾及母亲及自己亲戚家的情面。如其"瓜田李下",不如一走了之。避嫌。

二、家里情况变化。

哥哥薛蟠面临婚娶大事,家里较忙,出入大观园多有不便。"多少针线活计并家里一切动用的器皿……"

三、被冷落。

同为亲戚,林黛玉的潇湘馆被抄检,蘅芜院就免检。宝钗反而觉得这不公平。被贾府认为是外人,变成被照顾保护的对象。

四、求自保。

宝钗她们的吃穿用度都是自己的。但难保丫鬟婆子们惹是生非,莫名的惹上什么事端也未可知。来这几年,这里的情况十分复杂,宝钗是知道的。大观园里丫鬟明争暗斗,李嬷嬷与丫鬟口角、扑蝶过程中到滴翠亭竟无意听到丫鬟们的隐私事、丫鬟坠儿偷窃等,还有送黛玉燕窝的自己家的婆子,日常夜里赌博,她也是知道的。她已留了心。趁此机会,搬出去省心,避免不必要的尴尬。

五、维护贾府声誉。

园子里姐妹们都大了,宝玉还与她们一起厮混,"花影不离身左右,鸟声只在耳东西"。怕惹出一些不虞之事。上回"不肖子大承笞挞"及金钏儿投井等事,都是警示。自己主动搬出去,做个榜样,为贾府着想。

六、勤俭持家理念。

"……所以今日不但我执意辞去,之外还要劝姨娘如今该减些的就减些,也不为失了大家的体统……"

宝钗自动搬出去,确有多方面的考虑,用心良苦。

喜欢经典《红楼梦》,

想知道与《红楼梦》有关的,

点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