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草書是否意味多連帶?

張雪-妙妙


或許受王羲之《蘭亭序》的影響,及有當兵經歷吧,不太喜歡繞來繞去的書法線條,更喜歡類似《蘭亭序》風格的行書書法。所以,我認為行書書法還是偏楷書方面一些為好。具體到行草書是否意味多連帶,我認為不是這樣的。我們知道,行草書的連帶分多種。有形斷意連,有牽絲相連,有勢連。

連帶是行草書的一個特徵,但不是主要特徵。

一般以點畫的省減連帶形成的字符為主。這種連帶都是點畫因書寫的省減而形成的有點畫符號意義的連帶。在行草書的書寫中必須按照約定俗成或傳統的行草書符號的寫法去寫,實際上,這種符號有楷書的點畫意義。和我們常說的連帶意義是有區別的。

現代草書的連帶是吸收借鑑古代草書的符號,也和通常我們說的連帶有區別,有些是嫻熟的技法下的無意形成的連帶。比如絞絲旁。

下為行書的“線”的絞絲旁。

下面為草書的絞絲旁,

從絞絲旁的的寫法,我們不難看出實際上只不過是點畫的省減連寫而已,實際上它是有點畫符號意義的。如果我們說其只是連帶,並不符合實際情況。

真正意義上的連帶是字與字之間過度的線條,才是真正意義上的連帶。這種連帶的形成,有有意的連帶,有的則無意是因勢因機自然形成的連帶。在實際的楷書是沒有的,在行草書中也是可有可無的。從這個意義上說,題主所提的問題中包含行草書就是連帶的意思顯然是不正確的認識。如王羲之這件作品中字與字之間的連帶就如此。一方面有為了追求書法的藝術效果做法。一方面有有的是順其自然而形成的連帶。


翰墨書道


【麓風軒】書法公益課堂,寫字經驗分享——

行草書意味著多連帶,這是對的。連帶是行草書的一個重要特徵,但連帶也有一個度,不是一味連帶就好。

行草書為了加快行筆速度,自然形成了流動筆法,形成了連帶筆畫。字與字、點畫與點畫之間的關係,不像楷書那樣都是獨立存在,通過連帶作用溝通了字與字、點畫與點畫之間的聯繫,增強了上下、左右的呼應和連帶,以構成行草特徵的連貫筆勢。

如圖,宋代行書大家米芾的“悠”字是用筆畫之間的縈帶連接了上下兩部分各自的筆畫;“故”字是連接了左、右兩部分結構部件之間的聯繫;

“霞”字則是連接了上、下兩部分結構部件之間的聯繫;“其”字是連接溝通了整字所有筆畫之間的聯繫;“頓首再拜”四字是連接了後面三個字之間的聯繫。

寫書法最忌程式化,不是一味筆筆相連就好,連帶需要巧妙,該連則連,該斷則斷,實連和虛連、筆斷意連,要巧妙搭配,如“頓首再拜”四字,“頓”字獨立,“首再拜”三字相連,這樣一個字組中有斷有連,就形成了意向不到的效果。

更多書法技巧與精彩內容,請關注【麓風軒】

書法公益課堂,寫字經驗分享!


麓風軒


其實這個無定論,純粹是風格的問題!

喜歡連帶則連帶,不喜歡則少連帶。關鍵是你寫的合不合理,成不成立!

比如,王羲之的草書多筆斷意連,而王獻之的草書多連綿不斷,甚至是一筆書!王獻之的作品鴨頭丸帖,中秋帖你可以看看!


書法解析



答案是否定的。雖然我習草不多,但發現還是有規律可循的。詳見草書名帖。😂


yuguolong


其實楷書和行書之間的模糊地帶,就有了行楷,比如趙孟頫的楷書,還有蘭亭序,都是。同樣道理,行書和草書之間,就有了行草。草書本來就有一種小草,像十七帖,千字文等,用筆沒有連帶。所以,連帶,只是草書裡比較常用而已。而且,這只是在形,也就是直觀看到的。不管是那種書體,即使是楷書,都是要講究氣勢連貫的,這是看不見的連帶。


書道唯微


不可該連帶的字需要連帶。不需要連帶的字而連帶事得其反。主要是筆斷竟連方顯功力。




手機用戶64440701574


行草並不是一味多連帶就好。當連則連,當斷則斷,連斷結合為好。連多則俗,斷多則氣機不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