潞城市新設四社區成立綜述 加強城市社區管理 凝聚二次崛起合力

潞城市新設四社區成立綜述 加強城市社區管理 凝聚二次崛起合力

李文兵在盧醫社區調研

潞城市新設四社區成立綜述 加強城市社區管理 凝聚二次崛起合力

秦蘇良在嬰城社區調研

潞城市新設四社區成立綜述 加強城市社區管理 凝聚二次崛起合力

翟勇 李明為嬰城社區揭牌

潞城市新設四社區成立綜述 加強城市社區管理 凝聚二次崛起合力

孫敬明 王國勤為濱河社區揭牌

潞城市新設四社區成立綜述 加強城市社區管理 凝聚二次崛起合力

市領導聽取社區籌建工作情況彙報

潞城市新設四社區成立綜述 加強城市社區管理 凝聚二次崛起合力

潞城市新設四社區成立綜述 加強城市社區管理 凝聚二次崛起合力

潞城市新設四社區成立綜述 加強城市社區管理 凝聚二次崛起合力

潞城市新設四社區成立綜述 加強城市社區管理 凝聚二次崛起合力

社區籌建及工作花絮

潞城市新設四社區成立綜述 加強城市社區管理 凝聚二次崛起合力

潞城市新設四社區成立綜述 加強城市社區管理 凝聚二次崛起合力

盧醫社區支部書記楊玉慶 聯繫電話:13935597869

潞城市新設四社區成立綜述 加強城市社區管理 凝聚二次崛起合力

盧醫社區服務中心

潞城市新設四社區成立綜述 加強城市社區管理 凝聚二次崛起合力

潞城市新設四社區成立綜述 加強城市社區管理 凝聚二次崛起合力

學府社區支部書記馬建勝 聯繫電話:13834051308

潞城市新設四社區成立綜述 加強城市社區管理 凝聚二次崛起合力

學府社區服務大廳

潞城市新設四社區成立綜述 加強城市社區管理 凝聚二次崛起合力

潞城市新設四社區成立綜述 加強城市社區管理 凝聚二次崛起合力

濱河社區支部書記王海龍 聯繫電話:13935588896

潞城市新設四社區成立綜述 加強城市社區管理 凝聚二次崛起合力

濱河社區辦公區一角

潞城市新設四社區成立綜述 加強城市社區管理 凝聚二次崛起合力

潞城市新設四社區成立綜述 加強城市社區管理 凝聚二次崛起合力

嬰城社區支部書記孟樹林 聯繫電話:13935557185

潞城市新設四社區成立綜述 加強城市社區管理 凝聚二次崛起合力

嬰城社區紅色閱覽室

社區掛牌

經過四個多月的緊張籌備,我市主城區嬰城、濱河、學府、盧醫四個新設立社區正式掛牌成立,標誌著社區入駐新辦公場所並進入運行狀態,開啟了潞城城市社區建設管理新篇章。

嬰城、濱河、學府、盧醫四個社區轄130個小區、1萬餘戶,總人口38000餘人,黨員3856名。設立新社區,通過黨員到社區報到,讓黨員進入新家,拉近與群眾距離,更要通過服務群眾,讓居民找到幫助排憂解困的“孃家人”。

設立城市基層社區、完善社區治理體系,是強化黨的引領、推進黨的建設的重要舉措,是我市創新基層組織治理模式,發揮社區在城市管理和服務中的作用、領導凝聚社區多元力量的有益探索,對於優化便民服務、加強城市管理、推動城市發展具有重要意義。下一步,社區將把解決居民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作為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大膽創新、摸索前行、打造特色,推進精細化管理工作,不斷提高服務能力水平,努力為轄區單位和小區居民提供更多、更好、更優質的服務,真正讓居民有歸屬感、認同感和幸福感。

社區誕生

從0到1

多年來,我市的城市人口一直處於有房住沒人管的尷尬境地,隨之產生的一系列社會問題也在增加。如何改變這一境況,本屆市委、市政府給出了一個擲地有聲的答案——推行社區治理改革,真正把服務城市居民的最後一公里打通!

2017年三幹會上,市委書記李文兵作出了加強社區改革的部署;同年人代會上,市委副書記、市長秦蘇良將社區改革作為民生實事來抓; 今年 1月 15日,市委印發《關於加強主城區社區治理實施意見》,這從0到1的進程,標誌著我市的城市社區建設進入了新階段,開啟了新紀元。

從0到3

“三”就是現有的三處辦公場所。這三處辦公場所,凝聚著市委、市政府、市委組織部和市直相關部門的心血和汗水。

市委書記李文兵,市委副書記、市長秦蘇良親自到現場定奪;市委常委、組織部長翟勇、副市長李明、孫敬明,政協副主席王國勤提思路、出主意,多次提出指導性意見。

為了推進社區建設進程,潞華辦事處有關負責人專程赴上海、浙江學習城市基層黨建經驗,到全國組工幹部學院、太行幹部學院進行黨建專題充電。

從5月份到7月份,短短60天時間,3個場所陸續投入使用,社區改革邁出了堅實步伐。

從0到4

實施意見出臺了,誰來抓?社區工作沒有人,怎麼辦?“全市近幾年退下來的科級幹部,你們隨便挑”,市委書記李文兵對社區建設高度重視,給予最大支持。

在市委組織部、市民政局的密切關注下,王海龍、孟樹林、楊玉慶、馬建勝四位老同志走馬上任,他們平均年齡62.5歲,但個個精神抖擻。

四個人擠在一間辦公室,一個人就是一個社區,沒有領過一分補助,一干就是6個月,全市130個小區,1萬多戶。他們瞭然於心,如數家珍。

是他們,使社區改革平穩起步。

從0到12

老將出馬,一個頂倆。但一個社區的工作絕不是一兩個人就能辦得了的事。有將沒兵,怎麼辦?

“有困難大家辦”,潞華辦各村(社區)的幹部主動擔當, 他們有錢出錢,有人出人,踴躍支持。

從5月20日開始,短短一週,12名工作人員,齊刷刷到社區報到,為新社區解了燃眉之急。

從0到3856

黨員到社區報到是長治市開展的一項新工作,我市新社區的設立恰逢其時。

6月25日到7月1日,從市裡下文到領導帶頭報到,一週時間,3856名黨員來到社區。

報到的黨員中,有市四套班子成員,有來自各行各業的在職黨員,也有退休黨員。

16名社區工作人員,白天接收黨員報到,晚上通力整理資料。從零開始,耐心細緻,使黨員來到這個“新家”後,倍感溫馨。

社區黨員之家微信群裡,市委書記李文兵為社區工作者點贊,市委副書記、市長秦蘇良主動發聲為群眾解難,3856名黨員就像一家人一樣。

從0到38000

38000是四個社區居民總數,新設立四個社區,就是這38000名居民的新家。

習總書記說:“家庭是社會的細胞”,家庭和睦則社會安定,家庭幸福則社會祥和,家庭文明則社會文明。

“千家萬戶都好,潞城才能更好”。

有社區管理的穩步推進,潞城會越來越好。

從0到∞

社區是居民生產生活的基本場所,是社會治理的基本單元。“無窮”代表著服務群眾無止境。

中共中央國務院出臺的《關於加強和完善城鄉社區治理的意見》指出,要堅持以基層黨建為關鍵、政府治理為主導、居民需求為導向、改革創新為動力,努力把城市社區建設成為和諧有序、綠色文明、創新包容、共建共享的幸福家園。這是社區改革未來努力的方向。

一名黨員就是一面旗幟,一個社區就是一座堡壘。我市將繼續完善社區組織架構,健全社區管理制度,強化服務群眾理念,提高社區服務水平,為實現潞城“二次崛起”做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社區名片

盧醫社區

盧醫社區辦公場所位於中華東街華府東苑,管轄範圍為東至五里後法庭,西至府西南路,南至火車站,北至中華街,管轄面積為3.78平方公里,總戶數為3473戶,總人口9437人,其中黨員數為744名。建設新型盧醫社區服務宗旨目標是:“熱忱服務社區居民,共建文明、和諧、幸福”新型盧醫社區!

學府社區

學府社區辦公場所暫定於華府東苑,社區管轄範圍:東至五里後法庭以西,西至府西北路,南至中華東大街,北至北華街,總面積約4.5平方公里。轄區除村管以外,共有商品住宅小區,單位家屬樓共計27個小區,2394戶,6137人,住區黨員752名。其中,涉及7個物業公司管理10個小區,15個單位管理17個小區。社區以“建設民本社區,和諧社區”為目標,抓好服務,立足管理,真正把社區建成融教育管理和愉悅居民於一體的居民之家。

濱河社區

濱河社區辦公場所位於中華大街南潞康小區院內,轄區總面積3.2平方公里,南與北莊村接壤,北依中華西大街,東至府西南路,西至環西路,常住戶數9896戶,人口30766人,有30個駐區單位,44個居民小區,110個門店商戶。

嬰城社區

嬰城社區辦公場所位於西街社區活動中心,建築總面積480平方米。管轄範圍為:東至府西北路,西至良種場,南至中華西街,北至北華西街,總面積為5.25平方公里,共管轄27個生活小區,其中有物業管理的12個小區,轄區總戶數5478戶,總人數18434人,其中黨員數1007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