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經到道理是在「變」中尋環,人又是活的,爲什麼大家把易經看「死」了呢?

生活147125292


《易》經是上古流傳下來的智慧書籍之一,被古今文人奉為眾經之首,大道之源,帝王之學,有“百姓日用而不知”之說。傳說是人文始祖——伏羲等觀天察地,中看諸物,在總結前人對自然的積累和經驗基礎之上,提煉出來的,是先民祖先集體智慧的結晶。據說還有連山(夏)、歸藏(商)、周易(周),連山、歸藏從漢代後期失傳,只傳下來《周易》。《易》涉及政治、軍事、天文、地理、醫學、農事、工事、……,等諸多方面,包羅萬象。是樸素的辨證哲學。

大家知道,《易》經傳授的道理是“三易”——不易、簡易、變易,其中,變易是講客觀世界事物變化的。客觀世界事物的特徵是:變化運動是絕對的,不變靜止是相對。也就是說普遍性(共性)和特殊性(個性)的關係。這也正好符合辨證對立統一(陰陽對立)的關係(負陰抱陽),這種對立關係不是一成不變的,二者是互相轉變的,是陰盛陽衰⇒陽盛陰衰的過程,《易》經中說“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

客觀世界的事物變化是永恆的主題,因此,人們在日常的工作、生活、學習中要學習掌握並實踐《易》經的“變易”這一思想,把它當作方法論進行實踐,指導人們的日常的工作、生活、學習具有重大意義。

時代在更迭,人們的思想在進步,這就要求我們要有與時俱進的思想(變易),跟上時代的潮流,應用《易》經的變易思想,用先進適合時代和適合客觀規律的思想改變我們落後的認識,改變我們落後的狀態,要活學活用,這樣才能走向成功。

由於歷史上和其它方面的原因,使人們不能真正認知《易》經的偉大,甚至有的人把它當作迷信加以排斥,使《易》經蒙上一層神秘的面紗,不能顯露它的真容,實在是令人遺憾的事情。(僅供參考)


clsdzj_29


這個題目問的好,易經有不易、變易、簡易三大原則或者說特性。就是告訴我們萬事萬物的發展雖然看似變化莫測,但是它永遠遵守這一條不變的法則,說的抽象一點就是道。這個法則說的簡單點就是陰陽二字,也就是簡易。

“變”就是陰陽的互相轉化,一件事情怎麼變也逃不出這個變化,用現代哲學的觀點說就是二分法看問題,或者叫換個角度看問題。

為什麼現在把易經給看死了,其實是用死了,易經本來沒有告訴我們遇到一件事情具體怎麼做,它只給我們提供了一種看問題的方法,事情的發展狀態,但是很多人把易經給吹的神乎其神,遇事死套,有的教條的套易經的卦辭、爻辭,結果適得其反。

那麼如何將易經用活,達到真正的趨吉避凶呢?這就需要我們結合生活體會易經中變易、不易、簡易這六個字。學習預測數術也是一種途徑,但並不適合所有人,適合普通大眾的就是體會陰陽二字的真諦。

亂七八糟的說了這麼多,算是我的一點個人意見,不妥之處請批評指正。


參易閣


易經,是多維空間的示波器,通過,卦,爻,卦變,爻變,卦詞,爻詞,最關健的是,通過,五行,旺衰,克合,四方,四季,時空,還有許多附帶知識,就能瞭解萬物的,走向,趨勢,而且是,動態的,比方說,你房屋周邊的環境改動,影響到你的家庭財運等等的興裒,也能從,易經,作為基礎理論的,預測中去發現,因此,易經,的偉大之處在於,與時俱進,以不變的規律,應對著世間的,萬變,只要稍微增加點,物象就行了。


哈灬哈66096005


因為大多數人們都不願意親身體驗,靠大腦瞎猜。靠幻想活著。易經是一套完整的地圖。可是人們都愛把地圖拿在手裡,而不願意親自去實地走一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