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佛系青年”到“隐形贫困人口”,你离财务自由到底有多远?

所谓“隐形贫困”

最近流行词汇界又新添一员,谓之“隐形贫困人口”。和其他流行词汇一样,它近期以极高的频率地出现在我们的朋友圈、社交网站以及各类媒体文章之中。

所谓隐形贫困人口,是指有些人每天看上去有吃有玩,实际上却非常穷。比如说,那些花上千元吃法餐、买高级化妆品,出门不挤地铁偏要打车实际存款却很少的人,指得就是“隐形贫困人口”。

从“佛系青年”到“隐形贫困人口”,你离财务自由到底有多远?

其实,流行词汇犹如彗星一闪而过,可能经过短短的时间后,便会淡出人们的眼界,但是流行词背后所代表的社会现象却并不会随之消失,而是过段时间以另一种词汇形式出现,这也是为什么“蚁族”、“月光族”、“空巢青年”、“佛系青年”、“隐形贫困”这些看上去毫不相似的词汇,描述得却是同一类人——

即生活在高消费、快节奏时代下的都市年轻人们。

从“佛系青年”到“隐形贫困人口”,你离财务自由到底有多远?

失陷于“完美主义”

年轻人是最容易失陷于“完美主义”的群体。因为他们往往索求得太多,而实际付出的太少;面临的选择太多,而真正能下定决心作出抉择的时候太少。他们往往想做的事情太多,但又发现结果与预期相差甚远,不可能面面俱到,处处顺心如意,久而久之生出挫败之感,甚至畏步不前,最后干脆什么也不做,这就是典型的失陷于“完美主义”的体现。

与前面所说的一样,这种现象也有与之对应的流行词汇形式,如“拖延症患者”、“选择困难户”。

那些失陷于“完美主义”者与“隐形贫困人口”其实“一脉相承”,他们都渴望一种可以自由支配生活、掌控人生的状态,但现实中根本不存在所谓的“完美”,自由建立在节制的基础之上,尤其是财务方面——只有在经济上更加独立有节制,才能把握自己生活的自主权。

被信用卡绑架

你有没有过因为信用卡透支而向他人借钱或者被人借钱的经历?如果两者都没有那么恭喜你,你真的非常非常幸运,因为在这个主张“快消费”、“超前消费”的时代,只有极少人不会受其影响。

日本社会派推理小说《火车》借一位从事法律援助的律师之口描述了这样一种现象:在一个极力推崇消费至上的社会环境下,年轻的大学生、上班族很难抵挡冲动消费的诱惑,导致因为信用卡借贷而陷入高额债务的情况时有发生。

以我们为例,现在监管层对现金贷、校园贷的全面肃清正是对于这一现象的警醒。

被信用卡绑架的现象在“隐形贫困人口”中也有明显体现,他们精通于各种信用卡平台,计算分期得心应手,对于如何用积分兑换礼品一清二楚,任何一个有奖的活动都逃不过他们的眼睛,然而一旦陷入“以卡养卡”的循环,最终难免沦为卡奴。

但也有人会合理转化负债,利用财务杠杆的效用,通过信用卡,为自己的信用增值,使自己的财富实现增值。

信用卡试一把双刃剑,宝剑本身并无对错,关键在于使用它的人。

你离财务自由到底有多远?

据说财务自由有一个重要标志,就是“不问价儿”。

如果照这个标准我大概已经实现了菜场自由、沃尔玛自由,但是离BHG自由还有一段距离。

你想要的财务自由,到底是在买什么的时候,可以不用问价儿就出手?比如买口红,买MAC不问价儿,和买Christian Louboutin不问价儿,中间至少还隔了5、6只YSL。

吃金拱门不问价儿,去巴厘岛不问价儿,买法拉利不问价儿,二环内买房不问价儿,买公司买游艇买海岛不问价儿……“不问价儿”的世界,辽阔的漫无边际。

从“佛系青年”到“隐形贫困人口”,你离财务自由到底有多远?

就算年薪300万,依旧会因为钱而焦虑。即使实现了“房子自由”却依旧会在“菜场自由”的边缘游走。

如果按照图中这个标准,北京三环边上拆了一个老宅,房子没限购的时候买了十几套房,随便去哪儿都有家。

就有这么一个人生仿佛开了黄金挂的姑娘,一样做着朝九晚五的工作,买到7-11的咸蛋黄紫米就能高兴一上午,早高峰一样挤地铁,就算打滴滴,也会提前去群里搜罗优惠券。

每次去菜场一定货比三家,砍价砍的比我还狠,淘宝上买东西忘记用优惠券都会退单重买,出去吃饭大众点评、美团、充值哪个更优惠全都门清儿。

从“佛系青年”到“隐形贫困人口”,你离财务自由到底有多远?

我给她看那张财务自由阶段图,她竟然噗的一声笑了出来,“这算什么狗屁自由!要这么说,大概只有那些有钱无脑的啃老纨绔子弟才能实现这样的‘财富自由’吧!”

“这所谓的财务自由就是自由经济社会下的具有欺诈性的消费主义洗脑,简单说,就是个屁。”

从“佛系青年”到“隐形贫困人口”,你离财务自由到底有多远?

之前也在坛子里问过这个问题,没有人嫌钱扎手,但每个人都更看重自己的需求。

@乔醉:看个人需求,每个人的野心和欲望都不一样吧。

@韩尼拔:现在觉得钱这东西以量化就不值钱了,越多越好,没数儿心里才踏实。

@禾谷鸣:可以解决问题的更高收入并不能减轻焦虑心理,合理节制欲望才是关键。

@fish.c:多少都不踏实,但基本生活保障需要多少还是可以算算的。

从“佛系青年”到“隐形贫困人口”,你离财务自由到底有多远?

从“佛系青年”到“隐形贫困人口”,你离财务自由到底有多远?

自己努力赚钱花的人,哪个不会精打细算?

就像当你舍得用la prairie时,明明能用的起,可不小心撒在地上一滴,你都恨不得把它舔起来。

“永远无法实现财务自由”的生活才有点儿意思!

从“轻奢”到“精致生活”再到现在的“财务自由”,人们似乎落入了“中产阶级消费陷阱”的怪圈里。

真的想买啥就买啥的生活就是你心目中的财务自由吗?

从“佛系青年”到“隐形贫困人口”,你离财务自由到底有多远?

考量自由,是你是否为现在的生活发自肺腑的感到内心舒服?

如果月供3张信用卡还能让你越战越勇,那花呗借呗的上限就是你奋斗的目标。正因为我们“隐形贫困”,才撑起了我们的幸福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