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32度的街頭尋找這些北海小吃,正在變成一種懷舊

在32度的街頭尋找這些北海小吃,正在變成一種懷舊

在32度的街頭尋找這些北海小吃,正在變成一種懷舊

北海小吃 = 三輪車or扁擔?

打有童年記憶起,

這倆就是北海人的魔法師,能變出好多好吃的,

摔跤了的涕淚,考砸了的忐忑,爸媽放的鴿子

都能在施以香甜酥軟的魔法後

破涕為笑、心頭烏雲散盡。

但長大後,街頭魔法師卻跟我們躲起了迷藏,

越來越難尋覓到它的身影。

H君於是做了一個勇敢的決定——

到32度高溫的街頭巷尾,

尋找記憶中的北海小吃。

在32度的街頭尋找這些北海小吃,正在變成一種懷舊

在32度的街頭尋找這些北海小吃,正在變成一種懷舊

尋獲地點

中山路和文明路交界處、僑港市場對面小巷、市區部分菜市場

葉麻米乙(音同@),是用葉麻(本地一種野生植物)葉熬煮磨碎後摻上糯米粉做成皮,包以餡料芝麻花生或去皮綠豆等蒸熟的糕點。

小時候吃的葉麻米乙常常是成對貼著,外面裹有兩片大菠蘿樹的葉子,象徵著成雙成對。

在32度的街頭尋找這些北海小吃,正在變成一種懷舊

▲ 顏色各異,意味著米乙採用的材料也各異

那時候戴越南帽的阿婆不全是在銀灘上賣珍珠貝殼項鍊的,也有很多挑著擔子在路邊賣她們自家做的葉麻米乙,遇到客人就停下腳步,打開竹編筐上面的蓋子。光是聞到一陣葉麻的清香味,就讓人忍不住想咬一下糯糯的米乙。

在32度的街頭尋找這些北海小吃,正在變成一種懷舊

現在就很少能看到有人挑著擔子賣米乙了,而終有一天這樣的售賣方式也只會停留在人們的回憶中。慶幸的是,還有一些米乙攤藏身在小街小巷中,或是師奶們熟識的菜市街,我們仍然可以去體味一把路邊買米乙,張嘴就是一大口的兒時記憶。

在32度的街頭尋找這些北海小吃,正在變成一種懷舊

在32度的街頭尋找這些北海小吃,正在變成一種懷舊

尋獲地點

中山路和文明路交界處,原芳華甜品斜對面

蛋散,以麵粉、筋粉、雞蛋和豬油搓成後,落油炸,炸到淺黃色時便撈起。遠看像腐竹,酥脆似薯片。只有長大後吃到薩其馬才發現,怎麼味道跟小時候吃的蛋散有點像。

在32度的街頭尋找這些北海小吃,正在變成一種懷舊

▲ 比臉大的北海薩其馬,你食過未?

“別吃太多,小心喉嚨痛!”父母的嘮叨也阻止不了我們和小夥伴手牽手買幾毛錢蛋散,你一口我一口地吃著的那份快樂。只是原來隨處可見,現在卻只能在老街上的門面覓得,價格也隨之水漲船高。

如今城市裡層出不窮裝修新潮的各式西點店裡那些昂貴的歐包,雖然能滿足我們的味蕾,卻始終取代不了曾經心中那份甜甜酥酥的味道。

在32度的街頭尋找這些北海小吃,正在變成一種懷舊

在32度的街頭尋找這些北海小吃,正在變成一種懷舊

尋獲地點

文明北路、中山路、市區各菜市場、大潤發

煎堆,又叫麻團、麻球,用糯米粉加糖裹以芝麻,放至油鍋裡炸至金黃酥軟而成,有芝麻餡、綠豆餡或無餡料,圓圓滾滾的酥脆表皮一口咬下去,卻柔軟粘連,幸福感爆棚。

在32度的街頭尋找這些北海小吃,正在變成一種懷舊

▲ 開口的是爆口棗,不開口的就是煎堆

三輪車上,煎堆一般挨著爆口棗一起賣,同出一鍋。買了煎堆,怎能不買點爆口棗回家呢?

爆口棗用北海白話念起來有點像“北海棗”,它比煎堆吃起來更鬆軟香甜,逢年過節,家裡人還會買上個幾斤當零食(下午茶),搭配涼茶食用更佳。

在32度的街頭尋找這些北海小吃,正在變成一種懷舊

現炸的煎堆爆口棗,燙手又“熱氣”,卻賺足了童年時的人氣。而今路邊攤少有,文明北路那輛三輪車也是時而出沒,煎堆和爆口棗只能在菜市場落腳,不再是現炸現賣,也少了熱火油鍋。兒時在街邊趁著熱乎勁兒買煎堆的記憶,已經只能回憶。

在32度的街頭尋找這些北海小吃,正在變成一種懷舊

在32度的街頭尋找這些北海小吃,正在變成一種懷舊

尋獲地點

中山東市場斜對面、南珠市場、北雲市場、僑港市場對面小巷

碗仔米乙是以泡好的大米磨漿裝碗蒸成的,有甜鹹兩味,紅甜白鹹。因蒸熟後中間凹陷成一小窩,民間又有雞窩米乙的叫法。

吃碗仔米乙,正宗的餐具既非湯匙筷子也非刀叉,而是扁長的竹籤。一頭削尖些,用時取竹籤從碗中央向外劃,沿碗外沿呈扇形地將碗仔米乙平均分成多塊。

在32度的街頭尋找這些北海小吃,正在變成一種懷舊

伴隨著學生時代的記憶的,是中山路通往珠海路的一條巷子裡,常年賣碗仔米乙的阿公阿婆,放學後,學生們聚集到小攤前買一兩個碗仔米乙,吃相千姿百態,但臉上都透露著滿足,老人們也笑得縱容。

但自從“整治”之後,就再也沒見過老人們熟悉而親切的面容。雖然要吃到碗仔米乙並不難,但那幕情景卻難再現。

在32度的街頭尋找這些北海小吃,正在變成一種懷舊

在32度的街頭尋找這些北海小吃,正在變成一種懷舊

尋獲地點

文明路海運糖水對面、長青東路、人民醫院附近

炎炎夏日,北海人心中最惦念的應該就是那些水果製成酸甜小吃,和別的小吃不一樣,它們遠離煙火。

菠蘿被切成兩半、芒果被切成小塊、一個個李子串成小串,醃製在玻璃缸內。

在大快朵頤之後來一小袋解膩,再沾點酸梅粉、辣椒鹽,這盛夏,這樣的美味,縱是拿一百根冰棍H君也不會換的。

在32度的街頭尋找這些北海小吃,正在變成一種懷舊

▲ 這曾經熟悉的一幕已不再出現在街角

從前酸嘢總是扎堆擺攤,搭配三四張矮桌椅,去的人心裡有數,這家的番桃醃得比那家好,那家的楊梅比這家的甜,那就分開買來吃,絕對不帶將就。

如今只餘零散分佈城市各端記不清名字的狹小門店,少了一個街頭樹蔭下,能坐下品味的角落。

在32度的街頭尋找這些北海小吃,正在變成一種懷舊

在32度的街頭尋找這些北海小吃,正在變成一種懷舊

▲ 你給H君這五毛特效打幾分?

尋獲地點

暫無

任憑H君空有尋覓美食的火眼金睛及異於常人的嗅覺,各個熟悉街頭依然難尋粟米米乙的身影,只能用五毛特效和資料圖庫來懷舊了。

粟米米乙,和葉麻米乙一樣是米乙(以粟米,也即是小米制成)的一種,也是北海小吃攤裡最古早的美味(附粟米米乙一篇)。紅藍相間的大太陽傘下,當推著三輪車的老闆亮起他的剪刀時,意味著一碟Q彈香滑、黃澄澄的粟米米乙馬上就要到你的碗裡來。

在32度的街頭尋找這些北海小吃,正在變成一種懷舊

▲ 當時萬萬沒想到這張圖片記載的是歷史

粟米米乙本身只有一點很淡很淡的清香味。待老闆用剪刀把粟米乙剪成數小段,盛進盤中,再淋上甜甜的糖漿和芝麻碎,就可以開動了。清香加上糖香,甜而不膩。喜歡吃甜的朋友們還可以叫上一句“多放點糖”。

只是已經沒有米乙,沒有剪刀也沒有糖,H君只能就著32°C的日光,在走了九遍的街頭品味心裡的空空蕩蕩。

在32度的街頭尋找這些北海小吃,正在變成一種懷舊

若不是因為難尋,或許也察覺不到,

這些曾經遍佈街頭的小吃的重要。

它們慰藉了我們的童年,

延長了短暫而快樂的青春期,

伴隨著我們成長軌跡的身影,

卻又伴隨著這座城市改變的步伐而漸行漸遠。

小城越來越整潔、乾淨,

如果還過於執著追尋過去的味道和感覺,

或許是一種不合時宜的懷舊。

默默地希望,它們並不會消失,

終有一天以全新面貌,出現在熟悉的街角,

為你們,創造新的獨家回憶。

| Blair

攝影 | 又又

策劃 | 海漫文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