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词解读之苏轼《临江仙·夜归临皋》(原创)

宋词解读之苏轼《临江仙·夜归临皋》(原创)

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縠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馀生。

解读这首词,还必须再提“乌台诗案”,苏轼因为“乌台诗案”身陷囹圄,被下狱103天,皇帝本来打算要处死苏轼的,但有碍于赵匡胤留下的“不准杀士大夫及上书言事之人”的誓言,死罪可免活罪难逃,被贬到黄州任团练副使,看似是贬官实际上是流放,是戴罪之身,名义上有个小小的官职,但无任何实权,还得时刻受人监视,就相当于现在的被判缓刑的罪犯。本首词一经传唱,特别是最后一句“小舟从此逝,江海寄馀生。”黄州一带都疯传苏轼驾驶一叶小舟逃跑了,去向不明。这下可吓坏了黄州知州徐君猷,如果真跑了苏轼,徐君猷没办法向皇帝交待,急忙跑到苏轼的住所,发现苏轼正在呼呼睡大觉,徐君猷这才放心。“小舟从此逝,江海寄馀生。”这是心灵上的隐居,远离争斗回归自然,从悲观消沉走向自我解脱,适应一切。这句词正好显示了苏轼坦荡的胸襟,绝非真正的逃跑,要是真正的逃跑,他还会大张旗鼓的写词传唱吗?苏轼一生为官清廉,自己的遭遇纯粹是遭人陷害,能落个畏罪潜逃的名声吗?再就是,苏轼已经逐渐适应了黄州的生活,苏轼得到了很多人的照顾,包括地方长官徐君猷,徐君猷经常来拜谒苏轼,在一起饮酒游玩,成为很好的朋友,徐君猷当然有监视苏轼的目的,但不可否认,徐君猷非常仰慕苏轼的为人与才华;在黄州,苏轼还有一个朋友马正卿,正是在马正卿帮助下,苏轼在黄州的东坡开垦了一块土地用于耕种劳作,并建造了雪堂五间,在此俨然一个闲云野鹤的世外隐士,从此苏轼就成了“东坡居士”,都称呼他苏东坡了。

其实,在黄州期间苏轼一直在反思人生,他对自己的遭遇没有太多的抱怨,这和他不断的参悟庄子的道家思想是分不开的。庄子认为人活在世上须旷达处之泰然,就连后羿射日,庄子解释的也是潇洒自然:中与不中而“知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唯有德者能之”,也就是说后羿射日并无十足把握,但后羿德才兼备、一心为民除害却是真的,这就足够了。还有“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也就说不要过多的要求自己,要学会保全自己。苏轼显然非常赞成庄子的处世哲学,并在其中得到了很多的启发,看上去有些明哲保身、逃避现实,但这是苏轼能振作起来,走出低谷的唯一办法。“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这句词就是引用了庄子的典故,《庄子·知北游》:“汝身非汝有也,是天地之委形也”你的身体并不是归你自己所有而是天地赋予你的,言外之意,要爱惜自己;《庄子·庚桑楚》:“全汝形,抱汝生,无使汝思虑营营”天地给你一个完整的身体,希望你好好活着,不要为了功名利禄苦心奔走。所以“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和庄子是心灵相通的,自己也知道应当爱惜自己,应当抛却功名利禄,但这很难,显示出很强的矛盾心理,既有淡泊名利的坦荡情怀还有进一步实现人生价值、追求仕途的理想,这确实是一个处于低谷的人所必须面对的。词人思想上有没有获得解脱呢?当然解脱了!“夜阑风静縠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馀生。”这不就是想开了嘛!“夜阑风静縠纹平”这就话其实就是静静的思索,感受着安静祥和的大自然,思索着自己惊心动魄、九死一生的经历,嘈杂纷繁、勾心斗角的一切往事,迅速融化在深夜的轻风与静谧的江河中,很自然的就有了“小舟从此逝,江海寄馀生。”词人安心于驾驶一叶小舟,游迹于江河湖海之间,淡泊名利,远离人间纷扰。

宋词解读之苏轼《临江仙·夜归临皋》(原创)

庄子的思想深深影响着苏轼,不但在思想上影响深远,在行动上,苏轼也是豁达了很多。“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半夜回到家,看门的家童已经鼾声如雷了,怎么敲门都敲不开,如果是以前的苏轼,会怎样?肯定是大发雷霆啊!家童就是负责照顾我日常生活的,我什么时候回的家,你能不知道?我没回家你都不担心?还竟敢把握拒之门外……,但现在的苏轼不但没有发火,反而坦然处之,去“倚杖听江声”拄着拐杖,去倾听江水的声音,静静等待天亮,就是一个风流潇洒、襟怀旷达的老人。黄州使苏轼变成了苏东坡,有时布衣芒屩,出入于阡陌之上,有时月夜泛舟,放浪于山水之间,这才是看透人生的苏轼,也是应该有的处世方式。

苏轼的诗词当中,有很多与酒相关的名句,酒是可以使人暂时忘却痛苦的,仕途的坎坷加上自己豪爽不羁的性格,苏轼更是离不开酒了。说道以酒来规避现实的人,苏轼算不上“佼佼者”,最著名的是魏晋时期的刘伶,刘伶病酒就是一个传奇故事:刘伶嗜酒如命,因长期饮酒感觉身体不适,他的妻子劝他戒酒,刘伶说,戒酒可以,但需要对鬼神发誓,你去买些酒肉祭品来。妻子把酒肉祭品摆在神灵面前,让刘伶发誓戒酒。此时的刘伶却对着神灵说,我天生爱酒,岂能因一妇人之言而戒酒,今天有酒有肉,正好一醉方休,于是大口吃肉,大喝祭酒,不知不觉已经酩酊大醉!刘伶这是纯粹的消极避世,逃避现实。苏轼之“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不是简单的消极避世,从下文可以看出,这是一种自我解脱,与恬静自然的处世方式是融为一体的。本词的副标题就是《夜归临皋》,在东坡筑造雪堂,雪堂还没有完全建好,喝醉酒以后夜归老住处临皋,本次喝酒是喝醉了睡,睡醒了再喝,回家的时候朦朦胧胧觉得已经三更了。

以上是本词的拆解,接下来合并解释就不难了。我在筑造雪堂的地方酒醉睡着了,醒来又喝醉了,回到临皋住所的时候大概是三更了。家童已经睡熟了,鼾声如雷,怎么敲门都没有反应,只好拄着拐杖听长江的浪涛声音。词的下片就是词人所获得的启发,真正得到了心灵的解脱。自己的一生一直在宦海沉浮,身不由己,什么时候才能忘却功名利禄啊?夜深了,风轻轻地吹来,江面细小的波纹荡漾,一切显得那么平静,我应该淡泊名利了,驾驶一叶小舟在江河湖海中游荡,不再过问纷繁噪杂的世事。

宋词解读之苏轼《临江仙·夜归临皋》(原创)

本词作于1082年,在黄州谪居3年的时候,通篇文章有一种淡淡的伤感,既有对自己遭遇的不满,也有寻求解脱,旷达处世的超然境界,不满现实而又无法改变现状,只有平静的接受才是正确的方式。黄州是苏轼的人生低谷,但作为我们,真的应该感谢黄州,正是有了黄州,苏轼才给我们留下了那么多豪放、大气而又超然的词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