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擊國內看病難!「藥神」究竟在哪裡?如何解決這些醫療「痛點」

《我不是藥神》在觀眾的笑容與淚水中,火了。電影改編自2015年轟動一時的“陸勇案”,在成功刻畫社會現實的同時,也還原了慢粒白血病患者的真實生存狀態,引發了諸多共鳴。

直擊國內看病難!“藥神”究竟在哪裡?如何解決這些醫療“痛點”

“我不想死,我想活著,行嗎?”

影片中,週一圍扮演的警察曹斌帶隊查了一批白血病病人,其中有一位阿婆淚眼婆娑地對他這麼說。這部片子確實戳到了大多數人的痛點:誰還能沒個病,誰能保證自己一輩子不生病?但我們都怕病,病不起,因為醫藥資源分佈不均,因為保障不夠全面費用高。家裡要有一個病人,那全家以及親戚都會被拖垮,真的心酸。

直擊國內看病難!“藥神”究竟在哪裡?如何解決這些醫療“痛點”

生而為人,難道連好好活著的權利都沒有嗎?

是的,很多時候你生病了,就是如此。

隨著國內城市規模的迅速膨脹,城市密度、體量與實際資源容量不匹配的矛盾進一步顯現,市民在享受城市化帶來的福利同時,也受到諸如看病難的困擾。拿北京市來說,近兩年的診療人次數據顯示,每天約有20萬外地患者湧入北京,在各三級醫院求醫問藥,首都儼然成了“全國看病中心”。

直擊國內看病難!“藥神”究竟在哪裡?如何解決這些醫療“痛點”

為什麼那麼多人非得到大城市看病?

全國最好的醫院大都集中在北上廣,可看病最難的也在這裡。只有全球3%的醫療資源,要面對的卻是全球20%人口的醫療問題。病患源源不斷,看病的人卻只有那麼多,直接造成醫藥資源分佈不均,掛不到號、找不到專家、費用過高等一系列問題。

直擊國內看病難!“藥神”究竟在哪裡?如何解決這些醫療“痛點”

自備板凳和小被子的排隊老人

直擊國內看病難!“藥神”究竟在哪裡?如何解決這些醫療“痛點”

醫療大廳成了家屬“收容所”

直擊國內看病難!“藥神”究竟在哪裡?如何解決這些醫療“痛點”

凌晨四點的冬日,等著排隊拿號的人

直擊國內看病難!“藥神”究竟在哪裡?如何解決這些醫療“痛點”

排不到專家號的家屬,開始轉戰普通號

電影《我不是藥神》獲得社會共鳴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其切入了中國人病不起、死不起、因病返貧、高價藥不堪重負的現實困境。

那麼,患者就必然要為這麼貴的藥埋單或是在被病痛擊垮前,早早被生活判下“死刑”嗎?

不一定。如果這個故事的背景是在馬來西亞,那可能就是另一種結局了。

直擊國內看病難!“藥神”究竟在哪裡?如何解決這些醫療“痛點”

馬來西亞是亞洲唯一由衛生局而非旅遊局推廣醫療旅遊業的國家,醫院都受馬來西亞健康品質協會及國際醫院評鑑的監督和管制,上述兩項認證也均獲國際醫療品質協會的認可。所以無論是在醫院的硬件設備還是醫生的職業技能和專業操守上,

大馬都可以媲美歐美的先進水平

01.費用低、透明高

馬來西亞的醫療水平先進,但醫療服務收費卻很實惠。據瞭解,在政府醫院,看普通小病一次2馬幣(相當於3.2元人民幣),生大病看專科醫生一次5馬幣,生孩子自然生產10馬幣、剖腹產30馬幣,這樣的收費標準,吸引了眾多國外求診者前往就醫。

同時,在醫院就醫的價格是完全透明的。各大醫院的網站上可以明確查到不同種類手術、不同的治療方式的價格明細,手術費、測試費用、用藥、住院等一系列的費用,完全可以避免“不知道錢花哪裡去了”的尷尬處境。

直擊國內看病難!“藥神”究竟在哪裡?如何解決這些醫療“痛點”

02.就醫無需等待

“時間就是生命”,這句話放在治病的時候尤為貼切。但是現在來看,在一些所謂的醫療水平先進的國家,著名的國際性醫院總存在一個很重要的問題就是看病預約的時間太長。人們常常會痛心疾首地談起某次看病的經歷,最後的結論幾乎毫無二致:在中國看病太難了!而在大馬只要符合條件,則隨時可以進行針對性的治療

直擊國內看病難!“藥神”究竟在哪裡?如何解決這些醫療“痛點”

03.醫療服務優質

在馬來西亞,人們推崇一種理念就是“預防勝於治療”,也因為這樣,大部分醫院都叫保健中心。大多數醫院會配備有咖啡廳、書店、糕點麵包店等休閒場所,在這不僅可以看雜誌、喝咖啡,還有各式糕點可以吃。氛圍舒適,整個治療的過程沒有一絲的煩悶和焦躁

直擊國內看病難!“藥神”究竟在哪裡?如何解決這些醫療“痛點”

除了優越的醫療服務水平,馬來西亞還擁有強大的商業基礎設施通往地區和全球市場的門戶網絡豐富的天然雨林資源,以及當地多語言人才儲備等優勢。在“一帶一路”倡議和國際產能合作的推動下,馬來西亞正在迅速轉變為全球重要的投資目的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