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款号称重庆最好的相亲交友的APP,一上线就死了……

我一直说小程序是鸡肋,是张艾伦嗑瓜子的时候拍脑袋决定的事情。看到小程序的面世我更是痛心疾首,心想我的偶像、一代殿堂级工程师就这样被自己的产品给毁了,为此我夜不能寐一周,以泪洗面一月。

不管是创业公司还是成熟企业,做产品要么为了理想,要么为了市场,所以我宁愿相信艾伦做小程序是为了理想,毕竟理想满足精神需求,市场满足金钱需求,非常理直气壮也不相矛盾。但还有一种做产品的动机让我嗤之以鼻,这种动机非常低级和低贱——赚老板的钱。

于是一款鱼龙混杂、面目全非的APP上线了,它叫“厢遇”。

这款号称重庆最好的相亲交友的APP,一上线就死了……

“厢遇”的运营方将它定义为一款社交类软件,同时还具有媒体属性(社交+媒体?Are you kidding me?)。刚发布那天,在都市热报占据了头版,记者用弱不禁风的稿件为其做了第一轮推广。也可能不是第一轮,anyway,不管推几次反正都会死掉。死亡的原因有很多种,“厢遇”是为何而死呢?

1、“厢遇”到底是在内测还是已经上线?

都市热报的稿件中,“厢遇”的原标题为《热报社交APP厢遇今日上线》。然而在文中,我看到的是【由于“厢遇”目前正处于内测阶段,所以有可能会出现不少Bug,比如有些品牌的手机或许不能识别它、有的或许不能下载、有的则不能注册等等的问题。】

我所理解的内测是邀请少部分专业的技术人员或者意向用户,派发内测邀请码,让他们使用软件找出软件BUG和提出使用建议。上线是指所有工作都已完毕,会有极小的BUG出现,为方便用户反馈,会在软件内留出反馈入口。

“厢遇”这种号称已上线却又实则在内测的APP完全是开发者、运营者对产品极不负责的表现,同时也完全把用户当成免费劳动力。用户不是测试员,为什么要对一个极不完善的软件提供建议。

这款号称重庆最好的相亲交友的APP,一上线就死了……

个人建议,把邀请用户来使用及测试这句话改成“幺儿!过来帮老汉检查看哪里有错!”

2、在深度60米的地下做基于LBS的社交APP,脑子被黄鳝钻了?

从“厢遇”的命名就可以看出来,的确是想做一个社交类软件。重庆轨道交通遍布全城,不难想到会利用轨道来搞点大新闻。不过重庆轨道交通施工相对严谨,“奥凯电缆事件”这种吃鱼不吐骨头的业务他们都没有卖掉自己的良心,值得尊重。

这款号称重庆最好的相亲交友的APP,一上线就死了……

“厢遇”就不同了,他们的产品经理每天奇思妙想,吃火锅的时候想,吃小面的时候也想:既然轻轨每天这么多人乘坐,为什么不搞一个软件让他们参与社交呢?况且——又特么不需要我自己花钱(还能赚点钱)~顺便还可以帮报社打造个“融媒体矩阵”,何乐而不为呢?

瞬间天空电闪雷鸣,整个办公室都沸腾了。

“做!必须做!”

2017年3月28日,这款在深度60米的地下做基于LBS的社交APP问世!

这款号称重庆最好的相亲交友的APP,一上线就死了……

早上轻轨三号线,我人已到嘉州路,百度地图显示我在观音桥

是的你没有听错,在开车过石黄隧道导航都会显示GPS丢失的条件下,这个日马神一样的产品经理竟然开发了一个在深度60米的地下做基于LBS的社交APP!估计这种事情只有我那几位跑马拉松的蛇精病朋友才敢去尝试。

3、本科生水平的UI,花了3000块?

这款号称重庆最好的相亲交友的APP,一上线就死了……

颜值当道的时代,产品的UI是重中之重,“厢遇”显然没有拿外貌当回事。

可能出于价格考虑,没有招聘到正规UI设计师工作,随随便便在“猪八戒”这种看起来高大上的平台上找了个外包UI,其个人介绍为:2017年即将毕业的大四学生。

这款号称重庆最好的相亲交友的APP,一上线就死了……

这款号称重庆最好的相亲交友的APP,一上线就死了……

这款号称重庆最好的相亲交友的APP,一上线就死了……

4、社交+媒体的APP思路到底是个什么思路?

刚毕业的同事小张总是劝我,现在这种市场环境下,做产品千万不能太“繁重”,一切从简。能做社交就一定要做到能约炮,能做媒体就一定要做到“自宫”。

这款号称重庆最好的相亲交友的APP,一上线就死了……

在祖国的爱护中,国内的媒体基本都没有勇气玩新鲜的东西。一提到项目,必然会与新闻挂钩,仿佛少了新闻就少了命根。

如果新闻是“厢遇”的命根,那社交的约炮是不是就不需要命根了?用报纸进行爱抚,用文字进行亲吻,用黑体字进行调拨,用标点进行撞击?

去你大爷的。

不过——我还真的好羡慕“厢遇”这种为了赚老板的钱才做的产品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