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系青年”究竟是阶段产物,或将成为常态?

“佛系青年”是指那些在快节奏的都市生活中,追求平和、淡然的生活方式的青年人。该词最早来源于2014年日本的某杂志,该杂志介绍了“佛系男子”,把喜欢独自待着,关注自己兴趣爱好和生活节奏,不想在谈恋爱上浪费时间的男性称为“佛系男子”。2017年12月,“佛系青年”词条刷遍朋友圈,火遍网络。现在网络已经给“佛系青年’赋予了新含义:对任何事情都没有什么兴趣、买车没动力、买房也没动力、甚至结婚也没动力。

“佛系青年”究竟是阶段产物,或将成为常态?

佛系青年

造成“佛系青年”泛滥的原因大致有两个,其一是阶层固化。在社会的层次结构中处于不同地位的社会群体称为社会阶层,各阶层之间流动受阻的情况就称为阶层固化。引起阶层固化的直接原因是阶层遗传(子承父业),这一点很直观地体现在就业升职形式中。当家庭背景成为就业过程中一道不断升高的“隐形门槛”,普通人家的子弟,因为其父母没有金钱和权力,难以进入社会上升通道,而有着强大社会资源的富有家庭的孩子,则可以轻松获得体面的工作、较高的收入以及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佛系青年”究竟是阶段产物,或将成为常态?

阶层固化

社会生活成本过高也是造成“佛系青年”泛滥的原因,尤其是城市居高不下的房价已经让无数年轻人沦为“佛系青年”了。

“佛系青年”究竟是阶段产物,或将成为常态?

购房压力

当然不可否认社会上存在一大批急于改变家庭现状而努力奋斗的人,他们或家境贫寒、或出身卑微。他们可能会顶风冒雨送出一份份外卖却得不到一句感谢、他们也会习惯早出晚归挤上首班车和末班车、他们不得不蜗居在城市的某个不容易见到的角落。这些人和佛系搭不上边,却依然自嘲是“佛系青年”,他们在最困难、最绝望的时候用“佛系“这个看似轻浮的网络术语来慰藉自己,让自己获得片刻的喘息,方便自己积蓄更多的能量走得更远、活的更好。

所以“佛系青年“只是社会和个人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阶段性现象,它不值得被广泛推崇,没有必要去赞扬;但也不要去调侃一个自称“佛系“的人,他或许真的需要,即是一种无可奈何,又是人家破茧成蝶的途径。

“佛系青年”究竟是阶段产物,或将成为常态?

破茧成蝶

没有必要成为“佛系青年”,因为那确实平庸;也没有必要去调侃,或许别人真的需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