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营商的数字化转型:从“一碗汤”到“辽阔草原”

“一碗汤、汤一碗,倒过来叮当响,倒过去响叮当,倒过来倒过去,还是那碗汤,可每倒一次,行业价值下降一次。”在刚刚结束的2018上海世界移动大会上,中国电信总裁刘爱力的一席话引发行业共鸣。刘爱力提出的“我们的边际效益在哪里”,点出了全球运营商面临的增量难增收的困境。这也是“一碗汤”让大家如此感慨的原因。多少年以来,为了争夺“这一碗汤”,运营商曾经打的不可开交,结果,打了几十年后,猛然发现,到手的“果子”越来越少。刘爱力这个形象的比喻,把当前运营商面临的困境揭的彻彻底底。

运营商的数字化转型:从“一碗汤”到“辽阔草原”

其实运营商早就看到了“一碗汤”的困局,并很早就提出了转型的口号。但二十多年过去了,全球好像没有哪家运营商转型成功的。德国电信和AT&T正在尝试着走出一条数字化转型的道路,但许多方面,可复制性不强。国内的三大运营商也在积极行动,从基地模式到专业公司,从学习互联网到混改,但目前来看,前途未卜。

为什么运营商陷入“一碗汤”的困局中出不来呢?问题在根源在于,一,只针对“一碗汤”做文章,二,同质化竞争。

“一碗汤”的主料是用户,在传统的电信运营商市场,用户包括个人用户和政企用户,多少年以来,运营商提供给这些用户的服务,无论是语音,还是数据流量,其实就是一个连接的服务。本来,运营商指望通过技术的提升和演进,为用户提供高效、快速、优质的服务,以此提高自己的业务收入,但发现,尽管20年来移动通信技术和宽带建设大幅提升,用户与流量经营却日渐靠近天花板,增量难增收。而且,在行业发展遇到瓶颈的时候,互联网企业也进入到通信领域和运营商“抢食”,争夺用户,这让本来举步维艰的运营商上更上雪上加霜。所以,传统运营商面临行业发展的严峻挑战。

所以,这些年来,运营商天天都在喊转型,从早期的智能管道建设,到后来的互联网化经营,总体上来看,运营商并没有找出一个适合的道路。究其原因,是运营商还是围绕原来的这些用户在做文章,还是在抢用户。从语音时代抢到流量时代,而且,几十年来抢的方式和策略基本没有改变,过来过去就一个办法:价格战。刘爱力用了一个很形象的比喻:倒过来叮当响,倒过去响叮当。但问题是,这碗汤每倒一次,行业价值就下降一次。

外来者(互联网企业)入侵、监管环境趋严(提速降费)、成本增加、收入下降,如果从这个角度看,电信行业基本没有发展前景。所以,近年来,行业悲观情绪漫延,认为运营商转型基本就是一个伪命题,运营商最终的出路就是成为互联网公司的附庸。因此,当刘爱力在上海展抛出“一碗汤”观点时,在触动行业敏感神经外,又引起了行业的一片哀吧。但许多人只看到了事物的一面性,而不顾及全面性。刘爱力在讲完“一碗汤”,指出行业的困局后,重点强调了“数字经济是未来电信运营商转型的必然方向”,刘爱力还引用了毛主席《清平乐会昌》中的名句“东方欲晓,莫道君行早。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来表达自己对数字经济必将为电信业带来美好未来的信心:“电信业风景独好!”

刘爱力的信心也是中国电信的信心,这个信心源自对未来数字经济的期望。更为直观的说,未来数字经济是星辰大海,电信运营商在其中将起到关键发展作用,不仅是信息基础设施的最重要提供者,更将是数字经济基石。电信运营商要做最新信息技术的“翻译器”和“解读者”,持续推动5G、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新技术与各行各业的结合,缩短新技术改变社会经济的时间周期,成为新技术落地的最可靠载体。

运营商的数字化转型:从“一碗汤”到“辽阔草原”

可以这么理解,过去运营商服务的主体太单一,服务的形式也太单一,因此大家来回就是抢用户,但用户是有限的。但未来,垂直行业的数字化将不只是“一碗汤”,也不会是“一锅汤”,而是琳琅满目的各种“美食”,如何做出这些美食,需要运营商、互联网厂商以及行业用户一起合作创造。正如一位运营商的高管所言,5G之前,运营商竭尽全力在浇一个树,让它枝繁叶茂,开花结果,但最后未必能摘到果。但未来万物互联时代,市场就像一片辽阔的草原,有森林、有草地,有湖泊,有河流,垂直行业应用就像草原上一朵朵盛开的鲜花。在这个庞大的生态系统,运营商既是蚯蚓小鸟,松土捉虫,维护建设,也是蜜蜂蝴蝶,授粉采蜜。我们的服务对象,不只是一朵花,而是一片花,一个森林,整个草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