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瑞安鄉村振興突圍之術:內外兼修造「鄉村夢」

中新網溫州7月23日電(邵燕飛 範宇斌)洶湧的城市化進程,讓中國沃野千里之上的鄉村,經歷了千年來未有之變化。面對亟待振興的鄉村,各地都在探索行之有效的方案。

浙江瑞安鄉村振興突圍之術:內外兼修造“鄉村夢”

古榕樹成為浙南鄉村的美麗風景。範宇斌攝

從“千村示範萬村整治”工程到美麗鄉村建設,對於這片沃野大地,浙江始終給予極高的關注度。“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高水平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被列為浙江今後五年發展的任務之一。

地處浙江東南沿海的瑞安,迎著這股浪潮,也在編織著“鄉村振興夢”。

作為“鄉村造夢”總工程師,瑞安市委書記陳勝峰表示,鄉村振興和城市的發展是一個協調、互補、共享發展的過程。瑞安是工業大市,也是農業大市,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將推動瑞安發展,有利於激發消費投資等內生動力,有利於建立城市反饋鄉村發展的長效機制,有利於推動城鄉統籌發展,推動瑞安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醬油河”變“清水灣” 奏響鄉村振興曲

從“醬油河”變“清水灣”,從“重汙染工業村”變“宜居宜業村”,陳岙村用了10年的時間,完成了美麗的蛻變。

陳岙村村民夏寧雲告訴記者,上世紀90年代,陳岙人為發展經濟,辦起了電鍍、水暖、冶煉等嚴重汙染的低、小、散企業,工業的發展導致了髒、亂、差的村莊環境。

“凡是你想得到的‘極差的’詞語去形容當時的陳岙村都不為過。”陳岙村黨支部書記兼村委會主任陳眾芳表示,不長一棵草、汙水滿地流、到處是垃圾……持續惡化的生態環境,讓村裡的百年古榕樹相繼死去。

浙江瑞安鄉村振興突圍之術:內外兼修造“鄉村夢”

國家級木活字印刷非遺傳承人林初寅。範宇斌攝

“絕對不能再這樣發展下去了。”十年前,痛定思痛的陳岙人決定從治水開始治村。

一座山塘、三條蓄水堰壩和一座自來水廠相繼建成,不僅解決了用水問題,還為村集體賺來了“第一桶金”。

除了治水,陳岙人還向山裡“進軍”。在村“兩委”的帶動下,開展青山白化整治行動,共遷移了陳岙周邊山體上的墳墓5000多穴,整理出幾十畝山地。

歷經10餘年整治,村容村貌大變樣。如今的陳岙村已經成為一個道路整潔、花木成蔭、山青水秀的花園式村莊,讓不少村民都引以自豪。

村民陳聖堯和老伴兩人住在190平方米的別墅式套房裡,兒子在溫州工作,但他並不覺得孤單,每天和朋友一起相約到大羅山登山步道上鍛鍊,沒事去村辦公樓裡看看報紙,生活十分悠閒。

68歲的村民董碎香在景區經營著一家小吃攤,每個月可以拿到3000元的工資,她說:“像我年紀這麼大了都能賺到錢,現在的日子真是幸福。”

村民抱團求發展 點燃鄉村創業“新熱潮”

近年來,在瑞安大地上,無數鄉村燃起了“至美田園夢”,村民們抱團求發展,不少人紛紛迴歸鄉村創業,復興地方特色產業。

瑞安飛雲江畔起伏的山間,有800多戶茶農種植茶葉,茶園總面積達1.1萬畝,散落在洪地、地賴、茶場等15個村。

浙江瑞安鄉村振興突圍之術:內外兼修造“鄉村夢”

瑞安市西部山區飛雲江兩岸風光。範宇斌攝

瑞安市農村工作辦公室副主任王昌寧告訴記者,為復興“清明早茶”品牌,做強茶產業。去年10月,當地15個村的7家茶葉專業合作社“抱團”成立了瑞安市東甌清明早茶專業合作社聯合社,推動了山區經濟薄弱村“消薄”。

在高樓鎮地賴村,由於地處一級水源保護區而禁止發展工業,大多數村民都外遷了。看著茶園荒蕪,無人打理,村民戴聖洧毅然決定返鄉創業,開墾荒山,種植茶樹。在他的帶動下,先後有十幾位移民加入進來,併成立了瑞安為民農場。

在瑞安,像高樓鎮15個村這樣抱團發展的例子還有很多。目前,瑞安謀劃了20個抱團發展項目。

塔石村的葡萄、半嶺堂村的蜂蜜、南山村的索麵……位於平陽坑鎮晚垟頭村的善康農產品平臺,已成為該鎮對外展示農產品的“窗口”。

在瑞安市曹村鎮,該鎮通過天井垟河道綜合整治工程、全域景觀化建設,實現“澇區”向“糧區”、“糧區”向“景區”的美麗蝶變,天井垟這一浙南最大的連片糧食生產功能區煥發出新的生命力。

“狂奔”在鄉村振興路上的曹村鎮,近年來,成立了一批專業合作社,形成種糧大戶聯盟,抱團強化供銷服務。瑞安市豐收農場場長項寶榮抓住發展機遇,承包近萬畝良田。

今年,瑞安市將推動建設2條鄉村振興示範帶,創建31個A級景區村莊,謀劃5個田園綜合體等。

文化新風潤鄉野 提升鄉村“軟實力”

鄉村振興,既要塑形,更要鑄魂。近年來,瑞安市不斷保護開發鄉村文化的“富礦”,把鄉村文化融入到鄉村振興中去。

“東風夜放花千樹,寶馬雕車香滿路。”在曹村鎮,每逢元宵,處處張燈結綵,賞花燈、猜燈謎、觀摩開蒙禮……傳統與現代的民俗盛宴在此完美融合。

據瑞安市曹村鎮副鎮長洪萬領介紹,曹村鎮歷史上人才濟濟,有“中華進士第一村”之稱,花燈文化與進士文化一脈相承。

除了花燈文化,在當地,“木活字印刷”國家級非遺傳承人林初寅依然在傳承著這一古老的技藝。

一個小小的木框,密密麻麻碼放著一釐米見方的小棠梨木塊,每個木塊上反寫刻著一個老宋體漢字,一手執文稿,一手快速、準確地揀出字模,放入空字盤裡排版……最傳統的文化在鄉土得以保存。

洪萬領表示,下一步,曹村鎮將以本土文化資源為核心,打造“文化+旅遊”產品,建設非遺保護傳承展館,打造研學體驗中心。

“鄉村文化是中華傳統文化的源頭,也是鄉村社會得以延續的根基。”陳勝峰說,“鄉村文化不僅承載著鄉村發展的‘硬資源’,更是鄉村發展的‘軟實力’。我們要樹立‘產村人’融合發展的理念,努力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嚮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