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状腺超声报告“疑似恶性”,是不是就是癌?

最近,很多患者在私信里都会问到甲状腺结节的治疗,尤其是针对甲状腺超声中的钙化问题,大家对于甲状腺超声检查的重视目前提高很多,但是,在解读报告的过程中,往往带着一些误读,造成了不必要的恐慌。

通常大家对甲状腺超告中疑似恶性的描述会极其敏感,比如:边界不清、包膜不完整、形状不规则、沙粒样钙化、血流丰富、弹性评分高(质地较硬)、纵横比大于1……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了解甲状腺超声报告的解读。

甲状腺超声报告“疑似恶性”,是不是就是癌?

边界不清、包膜不完整:一般情况下,良性结节在超声下大多能看到完整的边缘,如果这个边缘模糊或者是少了一部分,就会描述为边界不清、包膜不完整。

形状不规则:一般的结节是一个规则椭圆形,如果形状改变了,就会描述为形状不规则。

沙粒样钙化:如果在结节内部看到像沙子一样的白色光点,就会描述为沙粒样钙化。

血流丰富:一部分超声机器如果看到结节内部或周围的血流信号较多,就会描述为血流丰富。

弹性评分高:一部分超声机器能够通过外力压迫结节判断它的弹性,如果变形较大,说明结节比较软,弹性评分就比较低;如果变形较小,说明结节比较硬,弹性评分就较高。一般评分为1-4分。

纵横比大于1:当结节是竖着的椭圆形,就会描述为纵横比大于1。

甲状腺超声报告“疑似恶性”,是不是就是癌?

很多病友当检查报告中出现以上这些描述时,往往自己就会判断为恶性,无疑会加重他们的恐慌。但事实结果如何,作为非专业人士,不要擅自解读,找一个靠谱的医生来帮你判断才是重点!

因为这些指标只是“疑似恶性”,单独拎出一项来问,意义并不大。

即使是同时有好几项,也大多是怀疑。如果要确认,就需要临床医生具体在面诊过程中了解患者的病史、家族史、生活状态等,并结合进一步的检查结果如穿刺活检,才能给出较为明确的结论。

最终确定是不是甲状腺癌,只有通过病理诊断,才能最终确认,病理标本可以通过穿刺或手术获得。

还有哪些需要被关心的问题?

甲状腺超声报告“疑似恶性”,是不是就是癌?

囊性结节,也会是癌吗?

一般情况下,囊性结节大多为良性的,恶性的可能性较低。

但有一些属于囊实性结节,即一部分是水,一部分是组织,有时候组织的部分太小,往往不被重视,结果癌变了的情况也是有的。

但总体来说,囊性结节的安全系数会比实性结节更高。

多发结节是不是就不用担心变癌?

一般情况下,单发结节为癌的可能性比多发结节更高,但并不代表多发结节就没有癌变的可能。

因此,遇到单发结节要记得定期复查,遇到多发结节也不能掉以轻心!

甲状腺超声可以反复做吗?

在提到复查甲状腺B超时,很多朋友常常很担心地问我们:“甲状腺B超有没有辐射?经常做的话会不会影响身体健康?”

其实,超声就是声波,是一种物理震动,就像蝙蝠一样,利用声波在不同物质中传播速度不同的特点来形成影像。

因此,超声是一种无辐射、无损伤的检查方法,也是甲状腺检查方法中性价比最高的一种检查方法。

如果有需要短期内反复做的情况,不用担心它会对身体造成损伤。

甲状腺超声该怎么复查?

一般情况下,如果是良性的结节,一年检查一次即可。

如果是看起来不太好、有一点怀疑恶性,但又不确定,医生建议继续观察的,按照医生的医嘱,每3-6个月复查一次B超即可。

无论是怎样的结节,当医生建议观察时,都没有必要每个月检查一次,因为意义不大,纯属浪费钱。


分享到:


相關文章: